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蒋少龙 ▏蓉城一唔“杨百万”

蓉城一唔“杨百万”

作者 ▏蒋少龙

“杨百万”走了,在他71岁的时候。

成都也曾有个“杨百万”,那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青年路发家致富的“蚊帐大王”,成都人称“杨百万”。

但本文所说的“杨百万”是个上海人,他被誉为“中国第一股民”。因工作的关系,笔者曾经与他有一面之缘。

“杨百万”姓杨名怀定,曾是中国股市的一个传奇。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仓库保管员,变成在股市呼风唤雨的超级大户,甚至因此获得了“中国第一股民”的称号。

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早期参与者、实践者和见证者,“杨百万”在证券市场拥有许多“第一”:

第一个从事大宗国库券异地交易的个人;

第一个到中国人民银行咨询证券的个人;

第一个个人从保安公司聘请保镖;

第一个主动到税务部门咨询交税政策;

第一个聘请私人律师;

第一个与证券公司对簿公堂;

第一个作为个人投资者被大学聘为教授。

1998年,他还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1988年4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上海、重庆、深圳等全国7个城市首次放开了国库券转让市场。那时的他因故刚从上海铁合金厂辞职,在广泛浏览各类报刊杂志中,后来的“杨百万”敏感地捕捉到了这条信息。

4月21日一早,他就到西康路的静安证券业务部去了。当天国债交易开盘104元,他迅速买进。当时他的钱还不多,全部积蓄也就两万元,倾其所有他全部买进。等他吃了午饭再去营业部时,国库券挂牌价已经涨到112元了。去掉佣金,一天就挣了800块钱。

这是什么概念呢?当时他在工厂上班一个月的工资才50多元,800多元等于一天就赚到了以前差不多一年的工资。

这就是他的第一桶金。

当时国库券不值钱,很多人不知道国库券还可以挂牌买卖,更不知道国库券还有价差,可以“炒”。

杨怀定敏锐地从中嗅到了财富机遇,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还去乡下收购国库券,因为很多乡下人不了解国库券,他就低于国库券的面值进行收购,然后带回上海高价卖出。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捞到第一桶金的杨怀定随即转战股票市场。从炒国债到炒股票,他每次进出市场的资金达到上百万元,那时候人们就给了他取了“杨百万”这个形象的称号。

杨怀定出名了,“杨百万”这个名字不胫而走。他将自己炒股的实践经验汇集成书,一时洛阳纸贵。

他炒股的秘诀最出名的是:股市中不能做“死多头”,也不能做“死空头”,要做坚定的“滑头”;低吸高抛、抄底逃顶,见好就收,落袋为安乃真英雄。

笔者与他的一面之缘是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即1993年7月。当时他随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尉文渊一行来蓉考察证券市场,笔者见到了他。

那是在万国证券成都人民北路营业部。万国证券当时是全国有名的大证券公司,时任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的尉文渊、万国证券总裁管金生和申银证券总裁阚治东曾被称为“上海滩证券三猛人”。尉文渊一行此次来蓉,就是万国证券安排接待的。万国证券成都人民北路营业部在成都火车北站。

笔者与“杨百万”有一番交谈。

“杨百万”谈到他对成都的感受,他说:以前听说成都“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结果来到成都一看,成都高楼大厦林立,与上海也差不了多少。

笔者对他说,“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指的是贵阳,而不是成都。

“杨百万”听后自我解嘲地说,那他搞错了。

其实这也不怪他,因为成都地处盆地,对外开放度不够,外地人不了解甚至产生误解,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比如:四川省的股份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除了上海和广东,当时四川的上市公司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位。

针对社会上的部分不实传言,如认为四川上市公司都是“关系股”(依靠拉关系上市的等等)。我写了一篇《为川股一辩》的“豆腐块文章”发表在1994年6月22日的上海证券报上。后来中国证券报转载了这篇文章,并由此获得四川省证券记者协会、四川证券电台“天歌杯”征文大赛一等奖,奖品是“天歌牌”羽绒被。

“杨百万”杨怀定于2021年6月13日凌晨去世,享年71岁。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银监会强化监管处罚严打“三套利” 中国有哪些套利模式?
杨百万:从仓库管理员到亿万富翁的传奇人生
“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的故事:孙子叫杨线,一年赚百万
成都蓉城
杨百万:国库券异地买卖
股指期货 应当缓行-珲玉炜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