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年夏天,养殖一定要注意这个病的防控!

当前气温开始节节攀升,梅雨季节也随之到来,这种夏季的高温多雨特点,非常有利于养殖场里的球虫存活,并感染那些接触的易感畜禽。尤其是鸡球虫病,它是威胁养鸡业健康的、比较严重的几个疾病之一。

特别是在南方地区,由于气温高,湿度大,更有利于球虫卵囊的生长发育。所以,发病的几率就高一些,且有时是局部暴发性流行。可以说,在南方的几个主要疫区,有鸡的地方就有球虫存在。

一般情况下,轻微的感染仅引起不易察觉的肠道损伤;而且,还可使鸡产生保护性免疫;或暂时在肠道内潜伏下来,在临床上称球虫感染。而当大量的球虫卵囊在鸡舍累积时,鸡子大量感染球虫卵囊后,便引起可见的症状,称球虫病。

在一些集约化、规模化的养鸡场,常因管理不善而发生该病,甚至造成鸡子大批死亡。

鸡球虫病多引起15~50日龄的雏鸡发病,死亡率有时高达30%。病愈后的雏鸡,常造成生长迟缓;免疫力低下,易患其他疾病。

病原研究

主感染病原

柔嫩艾美耳球虫

多寄生于鸡的盲肠,其卵囊大小为 22×19μm,形状指数为1.16, 裂殖体很大,直径可达54μm,第一代裂殖体包含的裂殖子可达900个,第二代为350个,孢子化时间为18h,潜伏期约为138h。

毒害艾美耳球虫

其第一、二代裂殖生殖在鸡小肠,第三代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在盲肠。卵囊呈卵圆形,大小为(12~29)×(11~24)μm,囊壁无色、光滑。具极粒,孢子囊呈卵圆形,有斯氏体,无残体。

布氏艾美耳球虫

寄生于小肠后段、直肠和盲肠近端区。卵囊大小为24.6×18.8μm ,是鸡球虫中仅次于巨型艾美球虫的第二大型卵囊。形状指数为1.31。有一极粒,无残体和卵膜孔。裂殖体直径为30μm。孢子化时间为18h,潜伏期约为120h。

堆型艾美耳球虫

寄生于小肠前段,卵囊呈卵圆形,光滑。大小为(12~23)×(9~17)μm。具极粒,无残体。孢子囊呈卵圆形,有斯氏体。

巨型艾美耳球虫

寄生于小肠中段。卵囊很大,最大的卵囊达到42.5~29.8μm,是鸡球虫中最大型的卵囊,卵囊呈金黄色。其形状指数为1.47。最大的裂殖体直径为9.4μm。

和缓艾美耳球虫

寄生于小肠前段。卵囊较小,有一极粒,无卵膜孔,也无残体。

早熟艾美耳球虫

寄生于小肠上段1/3处。卵囊呈卵圆形,大小为21.3×17.1μm,形状指数为1.24,光滑、无色,无卵膜孔和残体,具极粒。孢子囊无残体。

球虫生活史

内生性发育: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

外生性发育:孢子生殖

裂殖生殖

球虫卵囊壁在肌胃的机械作用下破裂,释放出孢子囊。孢子囊在十二指肠和小肠中部受胆汁、酶的作用下,孢子囊溶解,子孢子逸出,子孢子迅速侵入肠粘膜上皮细胞内,变为球形的滋养体。在感染后1~2天内,滋养体迅速生长,细胞核进行无性的复分裂,即裂体增殖。

配子生殖

经反复数次裂殖生殖之后,有的裂殖子成为雄性的小配子体,有的成为雌性的大配子体。配子体经12天成熟,小配子体中形成许多具有两根鞭毛的小配子。小配子离开宿主细胞,进入大配子,完成受精过程。大配子受精成为合子。其表面形成一厚壁,合子即变为卵囊。

孢子生殖

刚随家禽粪便中排出的卵囊是未孢子化卵囊,在外界适宜环境(温度、湿度和氧气)下,细胞核和细胞质发生分裂,最终形成 8个子孢子,包含在4个孢子囊中,即发育成孢子 化卵囊。

疾病分析

流行病学

球虫一般暴发于3~6周龄的小鸡,很少见于2周龄以内的鸡群。堆型艾美球虫、柔嫩艾美球虫和巨型艾美球虫的感染常发生在21~50日龄,而毒害艾美球虫常见于8~18周龄。

鸡球虫的感染途径是摄入有活力的孢子化卵囊,凡被带虫鸡 的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土壤及用具等,都有卵囊存在;其他种动物、昆虫、野鸟和尘埃以及管理人员,都可成为球虫病的机械传播者。

卵囊对恶劣的环境条件和消毒剂具有很强的抵抗力,但卵囊对高温、低温和干燥的抵抗力较弱。

当鸡舍潮湿、拥挤、饲养管理不当或卫生条件恶劣时,最易发病,而且往往可迅速波及全群。

发病时间与气温和雨量有密切关系,通常多在温暖的季节。

现代化鸡场中,一年四季均有发病。

致病作用

裂殖体在肠上皮细胞中大量增殖时,破坏肠粘膜,引起肠管发炎和上皮细胞崩解,使消化机能障碍,营养物质不能吸收。

由于肠壁的炎性变化和血管破裂,大量体液和血液流入肠管内,导致鸡体消瘦、贫血和下痢。

崩解的上皮细胞变为有毒物质,使机体发生中毒。受损的肠粘膜是病菌和肠内有毒物质侵入机体的缺口。

慢性球虫病症状

慢性型多见于日龄较大的幼鸡(2~4月龄) 或成年鸡,临床症状不明显,只表现为轻微拉稀,粪中常有较多未消化的饲料颗粒。病程可至数周或数月,病鸡逐渐消瘦,足和翅常发生轻瘫,间歇性下痢,偶有血便,但死亡较少。

急性球虫病症状

急性型多见于幼鸡。病初精神沉郁,羽毛松乱,不喜活动,食欲减退,泄殖腔周围羽毛为稀粪所粘连。发病后期,病鸡运动失调,翅膀轻瘫,食欲废绝,冠、髯及可视粘膜苍白,拉棕红色血粪。雏鸡死亡率在50%以上,甚至全群死亡。

病理变化

柔嫩艾美球虫病

柔嫩艾美耳球虫的致病力最强,常使雏鸡大批死亡;它主要侵害盲肠,在急性型病例,两侧盲肠显著肿大,充满凝固新鲜暗红色的血液,盲肠上皮变厚或脱落。

巨型艾美球虫病

巨型艾美球虫主要损害小肠中段,肠管扩张,肠壁增厚,肠内容物呈淡灰色、淡褐色或淡红色,有粘性,有时混有细小血块。由于它有特征性的大卵囊,故很易鉴别。

堆型艾美球虫病

堆型艾美球虫致病力中等,病变可从十二指肠的浆膜面观察到,病初肠粘膜变薄,覆有横纹状的白斑,外观呈梯状;肠道苍白,含水样液体。

轻度感染的病变仅限于十二指肠袢;但严重感染时,病变可沿小肠扩张一段距离,并可融合成片。

堆型艾美球虫病可引起饲料转化率下降,增重率降低和蛋鸡的产蛋率下降以及胡萝卜素的吸收减少而引起皮肤褪色。

毒害艾美球虫病

毒害艾美球虫致病力仅次于柔嫩艾美球虫,损害小肠中段,高度肿胀,有时可达正常体积的两倍以上。

肠壁增厚,有明显的淡白色斑点,粘膜上有出血点,涂片可见直径达66μm的巨大的第二代裂殖体,这是毒害艾美球虫病的特征。

耐过的雏鸡出现消瘦、继发感染和失去色素。

布氏艾美球虫病

布氏艾美耳球虫主要引起卡他性肠炎,偶见由肠粘膜脱落物和凝固的血性渗出物所形成的肠蕊,肠粘膜有出血点,肠壁变厚,排出带血的稀粪,精神不好,但持续数天后逐渐恢复,但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明显下降。

综合分析再确诊

成鸡和雏鸡的带虫现象极为普遍,所以不能只根据从粪便或肠壁刮取物中发现卵囊就确定为球虫病。也就是说,要区分球虫病和隐性球虫感染,正确的诊断须根据粪便检查(血便)、临床症状(精神状态差,泄殖腔周围有稀粪)、流行病学调查(幼鸡及温暖潮湿的季节多发)和病理变化(盲肠及小肠出血)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

防治技术

药物治疗


球虫病的时间越早越好,因为球虫的危害主要是在裂殖生殖阶段;若不晚于感染后96h,则可降低雏鸡的死亡率。常用的治疗药物有如下几种。

磺胺二甲基嘧啶按0.1%混入水中,连用2天;或按0.05%混入饮水,连用4天,休药期为10天。

癸氧喹酯溶液按3%含量,每100ml混入200L饮水中,连用3天,休药期为5天。

磺胺氯吡嗪钠(也有叫三字球虫粉的)按0.012%~0.024%混入饮水,连用3天,休药期1天。


鸡子发生球虫病,多继发或伴发有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多种细菌感染。所以,在开具治疗球虫病的兽医治疗处方时,还需要配伍如硫酸新霉素、硫酸黏菌素等抗革兰氏阴性菌的广谱肠道抗菌药物,以及配伍如盐酸林可霉素、替米考星等抗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的抗菌素。

并且,在闷热的夏季,由于发生球虫病肠炎的鸡子大量喝水,造成肠道内环境渗透压改变、钠钾等离子代谢失衡,会造成营养物质吸收受阻和患病鸡子惊厥突然死亡。所以,适当配伍相应的电解多维,补充电解质、调节肠道pH值和补充维生素等辅助措施,这样,抗球虫药的治疗效果将能发挥得更好。


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是目前防治球虫病的重要手段。最优秀药物预防方案是药物确保鸡球虫病免于暴发,但又令球虫感染处于低水平,而使鸡产生抗球虫免疫力。

在实际生产中,任何一种药物,在连续使用一段时间后,通常都会使球虫对它产生抗药性。因此,为了避免或延缓这个问题的发生,有经验的兽医通常都采取以下两种用药技巧。

轮换用药

在一年的不同时间段里,交换使用不同的抗球虫药。例如,在春季、秋季变换药物,可避免抗药性的产生,还可改善鸡群的生产性能。

穿梭用药

在鸡的一个生产周期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药物。一般来说,生长初期用效力中等的、抑制性抗球虫药物,使雏鸡能带有少量球虫以产生免疫力;生长中后期,则选用强效的抗球虫药物,确保要到病除,别耽误动物长肉!

说明:转帖请注明“兽药药理与处方技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兔球虫病(兔)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家禽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球虫病怎么治疗
猪球虫病
老兽医说:猪和鸡,猪和猫都不能共存,这是为什么呢?
[转载]血液寄生虫介绍很详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