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炳梅丨傅增湘先生与古籍管理

注:本文发表于《文津流觞(傅增湘特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此为作者Word版,引用请以该刊为准。感谢刘炳梅老师授权发布!



傅增湘先生与古籍管理

刘炳梅
傅增湘先生长期致力于古籍的整理和收藏,自1912年在上海偶遇宋本《新刊诸儒批点古文集成》(汪启淑进呈四库本)后便开始藏书,后购得盛昱、端方、徐坊、杨氏海源阁、卢氏抱经楼、江阴缪氏、独山莫氏、天一阁等大量藏书,并与沈曾植、杨守敬、莫棠、徐乃昌、张元济等先生交好。这些良师益友对其学术研究、藏书有重大启示。傅先生在60岁之后把所藏善本编为《双鉴楼善本书目》四卷、《双鉴楼藏书续集》二卷,收录善本1238种,而用于校勘研究的普通书籍则编为《藏园外库书目》,收录文献3347种,总计10万余册。在70岁时又将60岁以后收藏书籍编为《藏园续收善本书目》。同时,他将一生阅读之书详细记录,编为40册笔记《藏园经眼录》,在古籍收藏、整理、研究方面的贡献斐然。

本文对国家图书馆藏傅先生旧藏的268种古籍进行初步调研,结合《藏园群书经眼录》《藏园群书校勘跋识录》等文献,从傅先生所用书衣分类钤印、藏园书签、函套题名签、函签等几个方面探讨傅先生对古籍的分类收藏和管理方式。

一、傅先生所用书衣分类钤印

中国古籍按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笔者调研了1947年傅先生捐赠给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的268种古籍(索书号00001—00268),发现多种书在书衣右上角钤“经”“史”“子”“集”印,右下方钤“藏园校定群书”朱印(图1)。

如经部《韩诗外传》《春秋五论》《切韵指掌图》3种;史部《通典》《西汉会要》《为政忠告》《靖康要录》《姜氏秘史》《东莱先生音注唐鉴》6种;子部《琴史》《世说新语》《东观余论》《唐摭言》《新刻洞天清录》《初学记》《颍滨先生道德经解》《列仙传疑仙传续仙传》《法书要录》9种;集部《谢宣城集》《何水部集》《李翰林集》3种。其中《法书要录》与其他书书衣钤“藏园校定群书”印不同,该书钤“藏园秘笈”印。

图1 傅先生旧藏古籍书衣钤印


二、傅先生所用藏园书签

傅先生也用配备书签的方式来管理古籍,书签上印有红色方框,手写书名、卷数、版本、函数或册数、校勘记录等信息。在调研中发现有两种类型的藏园书签,一种印“藏园典籍”,一种印“藏园”(图2)。

图2 藏园书签样式

印“藏园典籍”的红框、书签均为同一尺寸。红框宽5.9cm,高2.5cm;书签宽10.5cm,高25.4cm(其中有2.9—4.9cm露在书外侧)。在调研的书中,有7种书印“藏园典籍”的书签,其中3种书的藏园书签粘在函套上。

印“藏园”的红框、书签则尺寸不一。红框有8.4cm×2.6cm、8.4cm×1.4cm、8.4cm×0.8cm、5.8cm×0.7cm四个尺寸,其中以8.4cm×2.6cm的居多。书签宽度在9.5—11.4cm之间,高度在21.6—26.6cm之间,有1.0—5.8cm露在书外侧。在调研的书中发现29种书有印“藏园”的书签,其中15种书的藏园书签粘在函套上。详见表1。

表1藏园书签样式表
藏园书签上一般用墨笔手写经史子集分类和书名、卷数、版本、函数或册数等信息,如明万历周氏博古堂刻本《世说新语注》(索书号00193)的书签上墨笔题“子,世说新语三卷,校宋本”。也有朱笔写的,如清抄本《纬略》(索书号00188)的书签上朱笔题“子,钞本纬略十卷,宋高似孙著,沅叔依影宋本校定”。还有朱墨两色书写的,如明刻本《北梦琐言》(索书号00199)的书签上墨笔题“子,北梦琐言二十卷,万历刊本”,朱笔题“依旧钞本手校”。除了书名、卷数、版本等信息外,有的书签还写有校勘记录,如清康熙郭威钊甓轩刻本《谢宣城集》(索书号00254)的书签上墨笔题“卷一赋订正八十字,云歌订正四十八字……通计宋刊二卷改订三百三十三字”。
三、傅先生旧藏的函套及题名签

藏园旧藏中很多书都有函套,从新旧程度来看,有成书时的原始旧函套,也有后期藏书家和收藏单位做的函套。笔者调研发现106种有函套的书中77种用蓝布四合套,还有用织锦四合套、插套、木夹板和木函套的。其中9种书用织锦四合套,且有多种织锦花样,如暗粉色和灰色菱格花纹织锦(1种)、暗粉色菱格与方格花纹交替的织锦(1种)、蓝粉绿白四色织锦(1种)、有白横线的浅蓝色菱格织锦(2种)、蓝色黄花织锦(3种)、深蓝色和金色大花织锦(1种)。1种书用插套,即元刻本《笺注陶渊明集》(索书号01053),为花纹插套。12种书用木夹板,7种书用木函套。

有72种书的函套左上角粘有题名签,用以标注书名、版本等信息。如明刻本《北梦琐言》(索书号00199)题名签上墨笔题“北梦琐言,仿明钞本校,书潜记”;清嘉庆席世臣扫叶山房刻本《大金国志》(索书号00064)题名签上朱笔题“大金国志四十卷,扫叶山房刻,依天一阁写本校定”,两书题名签均为黄色虎皮宣纸。又如明嘉靖赵维垣刻本《春秋繁露》(索书号00016)题名签上题“春秋繁露,校述古堂影宋本,丙子冬至沅叔题”,用橘色洒金笺宣纸;明嘉靖安国桂坡馆刻本《初学记》(索书号00227)题名签上题“校宋本初学记,上函,乙亥中春”,用灰色洒金笺宣纸。或许使用同种题名签的书之间有某些关联,如同一批制作的函套、同一批粘贴的题名签等。笔者调研时发现有38种书的题名签用纯色宣纸,有粉色、黄色、土黄色、灰白色等;15种书用虎皮宣纸,有粉色、橘色、黄色、土黄色等;19种书用洒金笺宣纸,有绿色、橘色、黄色、灰色、紫红色、棕色等。详见表2。


四、傅先生旧藏的函签

除了贴在函套上面的题名签,有的函套前面或夹或贴有函签,手写书名、卷数、版本等信息,古籍在架时,函签露在外面,便于管理和取用。如明嘉靖赵维垣刻本《春秋繁露》(索书号00016)的函签上墨笔题“春秋繁露十七卷,明刊墨口本临校述古堂影宋本,壬申十二月藏园手记”;清康熙成德刻通志堂经解本《经典释文》(索书号00018)的函签上朱笔题:“经典释文,通志堂刻,凡十二册。此书第一卷叙录据内府宋刊本校正,后人宜宝之。辛巳秋,沅叔。”

函签一般用韧性较大、耐磨的皮纸,大小不一,如明万历史元熙览翠亭刻本《谢宣城集》(索书号00253),墨笔题“校宋本谢宣城集残本二卷”。也有用蓝绢布(内层用纸托裱)做的函签,如明万历南京国子监刻递修本《隋书》(索书号00037),蓝绢布函签尺寸为4.1cm×8.1cm,粘在木夹板上,露在书外的部分为6.6cm,墨笔题“明板隋书,上函,十本”。

还有用一面有字的旧文献裁切而成的函签,陈虹在《傅增湘旧藏善本古籍所见满文函签初探》一文中也记录了这一现象。笔者在此次调研中发现了16种书的函签上有满文,其中正面有满文函签的11种,背面有满文的4种,正背面皆有满文的1种,这些函签的题字落款时间多集中在1930—1941年。详见表3。

表3 藏园藏书中的满文函签书目
续表
续表

这些满文字体工整,书法风格统一,似为由人名组成的树系家谱或职位承袭图,有的有红色印章。书签宽度大多在11.5—12.2cm之间,高度在12.7—26.3cm之间,露在书外的长度在1.5—8.1cm之间,可能与书写字数、函套高度有关。这些函签应该是傅先生将原来的旧文献进行裁切并重新利用,函签上的内容能否拼接有待专家进一步研究(图3)。

图3 有满文的藏园函签

本文梳理了傅先生管理古籍的几种方法。事实上,国家图书馆也沿用了傅先生管理古籍的方法,运用红框书签、制作函签、订制函套等方式管理古籍。书签以红框黑字的宽签标注书号、册数、书名,夹在书中或粘在函套的居中位置,露出红框书名部分;函签以红框黑字的小窄签标注书号、函序号、册序号、卷次[1]。使用统一的规范管理在架古籍,直观地反映古籍基本信息、在架状态、卷次分布等[2],书签多使用皮纸或特净皮夹宣来制作,夹在书中不损伤古籍纸张,其较强的韧性又保证其耐折耐磨,可长期使用。

在订做函套方面,笔者通过查阅馆藏档案发现,自1932年前后北平图书馆就在有选择地为古籍订做函套,1956年傅先生旧藏宋元抄校本约200种入藏北京图书馆,索书号为11264—11453[3],1956年10月即收到为宋刻本《中说》(索书号11320)、宋刻本《放翁先生剑南诗稿》(索书号11405)、明谢氏小草斋抄本《北碉文集》(索书号11408)、明抄本《湛然居士文集》(11411)、明末毛氏汲古阁刻唐人四集本《窦氏联珠集》(索书号11437)、清初毛氏汲古阁抄本《石药尔雅》(索书号11363)等古籍订制的楠木书匣,由此可见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以及对古籍的重视态度。读书人爱书、惜书,由来已久,以傅增湘先生为代表的藏书家,视古籍如命,故古籍入手后,往往边校勘,边为其制作书衣、函套、函签,成一家藏之特色。图书馆将馆藏视为学界公器,但前提是将其保存好、保护好、传承好,这需要恒温恒湿的保存环境和得体的书柜、装具等硬件设备,更需要如傅增湘先生一样懂书、爱书、惜书的图书馆员用心保护、整理研究与传承。傅增湘先生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部部古籍,更有如何保护古籍的精神财富。


注释:

[1]刁其麟:《古籍置放与书名标签的规则》,《时代经贸》2012年第2期,第26—27页。

[2]刘玉芬:《古籍书籍书标的特点在管理上的利弊——以国家图书馆古籍善本为例》,《黑龙江史志》2015年第13期,第256页。

[3]傅熹年:《记先祖藏园老人与北京图书馆的渊源》,《北京图书馆馆刊》1997年第3期,第49—52页。

【作者简介】

刘炳梅,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古籍典藏与保护。发表《古籍常用装具的选择和函套制作》《图书馆古籍类藏品的点交流程和规范》《傅增湘与永乐大典本〈都城纪胜〉的递藏及其校勘》《永乐大典与元朝秘史》等文章。

“书目文献”约稿:凡已经公开发表有关文献学、古代文史相关文章,古籍新书介绍、文史期刊目录摘要等均可。来稿敬请编辑为word格式,可以以文件夹压缩方式配图(含个人介绍),发到邮箱njt724@163.com。感谢您的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珍藏书鉴 [138P]
术数类古籍刻本——玉函通秘
微拍预展:【古籍收藏交流滙 · 第一古籍微拍 · 精品古籍微拍】2018年1月13日(周六)晚上8点整【精品古籍拍卖专场】
明天,开拍!大明文华的珍本们 | 北京荣宝21秋拍
中国艺术绝版书60种
古籍《古三坟书》宋刻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