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四章:马里亚纳海沟:中国人来了!​(2)7000米级第一潜

  7000米级第一潜

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场景,同样的心情……

公元2012年6月3日上午9时,国家海洋局、中国大洋协会在江苏省江阴市国际码头隆重举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起航仪式”。这次的目标海区,是西北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海域。因为那里水深达到了11000多米,为地球第四极,完全能够适应“蛟龙”号7000米级的设计深度。

从2009年1000米级海试算起,这已经是海试队第四次在这里整装待发、远航大洋了。今天的苏南国际码头与前几次一样,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彩旗招展、鼓乐飞扬。仪式依然由海试领导小组组长、王飞副局长主持。国家海洋局刘赐贵局长、科技部王伟中副部长、江苏省徐鸣副省长和中船重工集团钱建平副总经理相继发表了祝辞,共同为中国邮政和国家海洋局联合设立的“蛟龙号深海邮局”揭牌。中国邮政特聘请“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设计者之一、深潜部门长叶聪担任“深海邮局”首任名誉局长。

中国邮政集团副总经理张荣林介绍:“'蛟龙’号深海邮局有虚实两个邮局,虚拟邮局设在位于海底7000米深的载人潜水器舱体内,地面实体邮局设在青岛市崂山区邮政局金家岭邮政支局,目前主要开办国际国内函件寄递和集邮业务,邮政编码是266066。今后将根据实际条件逐步扩大业务范围,为社会各界提供全方位的邮政服务,进一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共享我国海洋事业发展成果。”

此外,还有两名特殊的男女少年佳宾---来自北京市汇文第一小学的少先队员代表。这所学校是北京市的首批科技示范校,有着140多年的历史积淀。学校于1984年与国家海洋局建立了大手拉小手的合作关系,从此对学生开始了极地科普知识的教育,至今已坚持了30年。科技老师张凯亮还申请参加了南北极科学考察。如今,“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象征着海洋事业的新高峰,在小学生中间引起了浓厚的探索深海兴趣。得知今天海试队起航去冲击7000米深度,小学生们非常兴奋,课余之间纷纷叠起了五角星,写上他们的祝福心愿,放进祝愿瓶里,同时集体写了一封信,专门派代表赶到江阴苏南码头上,参加起航仪式。

这是我们祖国的未来,这是海洋事业的希望!当王飞副局长宣布:“下面请北京市汇文第一小学学生代表发言。”立时响起了一片更加热烈的掌声。身穿白色校服、系着红领巾的一男一女两名小学生走到台前,向大家行了标准的少先队礼,而后以明朗激昂的童声宣读了全校师生《给海试队员的一封信》,并把装满祝愿星的大玻璃瓶,一同转交给“蛟龙”号海试队。

接下来,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向海试队授“蛟龙号海试队”队旗。海试现场总指挥刘峰接过旗帜,用力挥舞着,整个会场一片鲜红,犹如万里朝霞升起在天空。他代表海试队表示:

“今天,'蛟龙’号海试团队96名队员再一次聚集在这里,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96股来自祖国五湖四海的力量,再一次拧成一股绳,朝着蔚蓝的大海,向着深邃的海底世界,迈出中国载人深潜事业更加坚实的一步。从1000米、3000米、5000米到今天,每一位参试队员都得到了锻炼,收获了经验,锻造出技术精湛、作风过硬、团结协作、不畏艰险的海试作风。今天的参试队员,信心更加充足,斗志更加昂扬,必将战胜一切困难,书写祖国载人深潜新的辉煌!”

随后,刘赐贵局长庄严宣布:“'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起航!”

9时40分,“向阳红09”船在两艘拖轮帮助下徐徐离开码头,顺长江而下,船上90多中海试队员其中包括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中国海洋报》等几名随船采访的记者,身穿统一蓝色海试服,站在船舷边,不停地挥手。岸上渐渐远离的人们,一齐挥舞着小旗子,送上了深深的祝福。

为什么这次起航不同以往、特别隆重?因为“蛟龙”号要冲击设计极限深度、冲击这个星球上的第四极……

经过8天乘风破浪的航行,向阳红09船搭载着蛟龙号和海试队抵达预定海域。马里亚纳海沟,世界海洋最深的地方,中国人来了!

2012年6月15日,一场热带风暴刚刚离开这片海面,风平浪静,是一个适合“蛟龙”号下潜的好天气。试验母船后甲板上,红白相间威风凛凛的“蛟龙”号安卧在轨道车上,精神抖擞,容光焕发。今天,是它进行7000米级第一潜的日子。

说实话,两位带队人---总指挥刘峰和临时党委书记刘心成的心情忐忑不安:海试队太需要首战的胜利了,这将极大提升海试团队乃至全国人民的信心,为下一步试验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感到去年5000米海试后,702所、声学所、沈阳自动化所等单位对潜水器纵倾调节、液压、电力配电等十大系统26个项目进行了技术完善,增加了GPS定位功能,包括载人舱以外的所有压力罐、水密件、电缆、穿舱件等都拆开了,检修后重新安装。如今在太平洋最深处做试验,潜水器各项设备能经得住考验吗? 

7时15分,全体人员在餐厅集合,进行7000米级海试第一次下潜动员。刘峰首先说:“为了今天,我们等待了很久,全国人民、上级领导和我们的亲人们都在关注着海试。我们要牢记重托,慎重操作,搞好协同,遇到问题不慌不乱,要相信自己,要相信团队,一定圆满顺利地完成首潜任务!”

刘心成接着讲话:“全体队员要认真贯彻落实总指挥的要求。一是牢记海试领导小组和国家海洋局领导慰问讲话精神,做到工作细之又细、实之又实;二是第一次下潜有很多未知数,要有清醒认识,不求无故障,只求沉着冷静、正确处置;三是各部门、各岗位要密切协同,用我们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夺取首战的胜利!”

最后,总指挥刘峰提高嗓音:“同志们,有信心吗?!”

“有!”队员们一声大吼,震动了海天。

“好!各就各位!”

三名试航员英姿飒爽地走来了。他们是即将迎来转为正式党员的首席潜航员叶聪、“蛟龙”号副总设计师、刚刚获得“2011年度海洋人物”称号的崔维成和中科院声学所、“80后”工程师杨波。已经连续四年的海试生涯,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在大家祝福和欢送的目光下,他们自信地挥挥手,依次下到了载人球舱内。

船艉高大的A形架下,水面支持系统的操作员、国家深海基地的李德威,在副总指挥余建勋、部门长于凯本(他也是深海基地的骨干之一,参加过前几次的海试)指导下,双手端着操作盘一丝不苟地操作着。硕大沉重的A架起重臂在他的控制下,如同母亲温柔的双臂,轻轻且有力地抱起“蛟龙”号,从后甲板缓缓移向海面。12分钟后,它安然入水,在“蛙人”的帮助下,解脱了最后一缕束缚,随着一声“水面检查完毕,一切正常,请求下潜!”的报告。得到指挥部批准,“蛟龙”号注水下潜了。

100米、500米、1000米……潜水器以每分钟40米左右的速度自由落体,向深海进发。刘心成书记代表现场指挥部做了新闻发言人,不断向随船报道的新华社记者罗沙,中央电视台记者周旋、孙艳,《科技日报》记者陈瑜,《中国海洋报》记者赵建东等人介绍情况。

8时37 分,“蛟龙”号到达3000米。母船指挥部里,人们看着同步传来各种信息的“蛟龙号水面显控系统”,听着试航员与控制室清晰地水声通信,显得轻松而愉悦。总指挥刘峰对记者感慨地说:“想当年,'蛟龙’号初出茅庐,潜到这个深度,我们已经激动得跳起来了。如今,已经习以为常了。”

又过了一个小时,“蛟龙”号打破了去年创造的下潜5188米的纪录,达到了5285米。刘峰与刘心成站起来,带头鼓掌。10时11分,主驾驶叶聪报告:“'向九’、'向九’,我是'蛟龙’。现在到达6200米,一切正常,我们准备抛载第一组压载铁。”

这就是说,“蛟龙”号到达预定位置,正在实现水上悬停,开展试验作业。就在这时,数字通信系统突然出现故障,母船与潜水器联系中断了!如果发生在第一年海试时,人们会惊慌失措,无法继续试验,试航员只能立即抛载上浮。今非昔比,水声通信保障组在朱敏研究员带领下,胸有成竹,沉着应战,马上切换为模拟通信模式,保证联络畅通不影响试验。再迅速查明故障,予以排除。

随后,潜水器在试航员操作下,降低了速度,缓缓下行,几分钟后,安全抵达6671米,一个新纪录诞生了!指挥部里的人们喜笑颜开,互相击掌庆贺。10时44分,试航员们完成了开启水下灯光和摄像机,手动操控航行,通过机械手采取水样等项目,抛载另一组压载铁上浮。

3个多小时后,14时34分,“蛟龙”号跃出海面,被蛙人小组和水面支持人员安全接回母船。三位勇敢的试航员出舱,照例受到英雄般地欢迎。虽说这7000米级海试第一潜,还没有达到设计深度,但对“蛟龙”号一年来的维修保养,特别是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了检验,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现场指挥部副总指挥崔维成高兴地说:“通过这一次下潜,我们对完成7000米海试更有信心了!”

成功打响第一炮,全队士气大增!海试现场指挥部和临时党委给予了高度评价,连夜发出通报表扬:

……在7000米级海试第一次下潜试验中,由崔维成、叶聪和杨波组成的试航员小组担负当尖兵、打头阵的艰巨任务。崔维成作为海试副总指挥和潜水器本体第一副总师,坚持在每个新的下潜深度时率先下潜,他担负右试航员任务,详细纪录了舱内所有的操作、潜水器运行的重要数据和特征以及部分设备故障现象。他沉着冷静,把握住了试验进行的方向,不断给另外两位试航员鼓励加油,体现了临时党委和现场指挥部提出的“共产党员要让党旗在海试岗位闪光”的要求。中试航员叶聪负责潜水器的操纵,他认真准备、周密计划、谨慎驾驶、精心操纵,按照预案正确处置各种情况,为首战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左试航员杨波克服晕船困扰,集中精力,一丝不苟,凭着他娴熟的专业技术素质和操作技能,认真检查、调试、测试声学设备功能和性能,按计划完成了所有规定的试验内容的正确性。

海试临时党委和现场指挥部号召全体参试人员学习他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奋斗精神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以后试验任务十分艰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困难,需要全体参试队员继续发扬载人深潜精神,牢记使命和责任,为夺取7000米级海试胜利而奋斗!

作者简介
许 晨,男,59岁,山东德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文学》杂志社原社长主编、一级作家职称。青岛市政协委员,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897月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200312月鲁迅文学院高研班结业。出版有《居者有其屋---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纪实》、《人生大舞台---样板戏启示录》、《血染的金达莱》、《钢铁铸造的岁月》、《巍巍“泰山”》、《真情大援川》和《再生之门》等十几部长篇报告文学。电视文学剧本《战歌没有消逝》、《鲁氏兄弟》(合作)。作品曾获得《人民日报》文学版一等奖、“冰心散文奖”、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电视剧飞天奖提名等多种奖项,并入选山东新文学大系。20146月至8月,许晨受国家海洋局、中国大洋协会之邀,随同我国深海潜水器“蛟龙”号前往太平洋科学考察,走进一线,体验生活,经受住了种种考验,积累了丰厚的素材,为写作长篇报告文学《第四极----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纪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朗读者简介

胡春燕 ,山东广播电视台一级播音员。播音风格沉稳大气,感情充沛,所播《闯关东》等多部长篇小说深受听众好评。

许晨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作品《第四极》展示区

点击以下阅读

许晨鲁奖《第四极》连载|(代序)|李炳银

(朗读版)许晨鲁奖《第四极》连载|序 章:人类的极地探索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一章:我随“蛟龙”去探海

(朗读版)许晨鲁奖《第四极》连载|第二章:华夏“海洋梦”(1)远古的潮音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二章:华夏“海洋梦”(2) “郑和”们的遗憾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二章:华夏“海洋梦”(3)洋人的坚船利炮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二章:华夏“海洋梦”(4)寻回失落的“海洋”

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三章:“蛟龙”公众开放日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四章:神秘而诱人的海底世界(2) 从“的里雅斯特”到“阿尔文”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四章:神秘而诱人的海底世界(3)新海权时代

(朗读版)许晨鲁奖《第四极》连载|第五章:钻进“蛟龙”过把瘾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六章:横空出世:中国载人潜水器诞生记(2)吹响深海集结号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六章:横空出世:中国载人潜水器诞生记(3)退休“老帅”再出山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六章:横空出世:中国载人潜水器诞生记(4) 有志男儿聚无锡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六章:横空出世:中国载人潜水器诞生记(5) 总体组牵动海内外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六章:横空出世:中国载人潜水器诞生记(6)第一代潜航员(上)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六章:横空出世:中国载人潜水器诞生记(6)第一代潜航员(下)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六章:横空出世:中国载人潜水器诞生记(7)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七章:“蛟龙”科考开门红

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八章:从50米到1109米(7)“中国载人深潜精神”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八章:从50米到1109米(2)海试第一潜:“下不去”与“联不上”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八章:从50米到1109米(3)声学设计师的不眠夜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八章:从50米到1109米(4)拳拳赤子心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八章:从50米到1109米(6)国庆60年:深海的献礼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八章:从50米到1109米(7)“中国载人深潜精神”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九章:科考应用建奇功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章 新深度:海底3000米  (1)再别母亲港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章 新深度:海底3000米 (2)“海试大学”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章 新深度:海底3000米 (3)又一次“走麦城”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章 新深度:海底3000米 (4)“目标吉野,冲!”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章 新深度:海底3000米 (5)与“蛟龙”一起成长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章 新深度:海底3000米 (6)深海警报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章 新深度:海底3000米 (7)五星红旗在海底飘扬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章 新深度:海底3000米 (8)世界瞩目“中国龙”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一章:半个世纪蓝色梦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二章:转战太平洋(1)先辈的旗帜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二章:转战太平洋(2)坚强的“战斗堡垒”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二章:转战太平洋(3)告别祖国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二章:转战太平洋(4)“老轨”和他的兄弟们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二章:转战太平洋(5)“蛟龙”打游击:奋力一搏5000米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二章:转战太平洋(6)惊心动魄的一幕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二章:转战太平洋(7)搏风击浪看“蛙人”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二章:转战太平洋(8) 海之恋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三章:太平洋上看日出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四章:马里亚纳海沟:中国人来了!一  “蓝色海洋·你我同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第二次坐底 深度为6965米
中国8人完成7000米级载人深潜 全球共11人
"蛟龙号"再次入海挑战7000米极限 专家详解下潜过程
深潜1万米!我国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将探访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挑战者深渊”
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3日将在世界最深处下潜|蛟龙号|马里亚纳海沟|下潜
7000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