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四章:马里亚纳海沟:中国人来了!​(6)十年磨一剑

  十年磨一剑

清晨,天还没有大亮,“向阳红09”船尾部作业区灯火通明,各岗位人员已经开始忙碌了:潜水器准备部门进行通电检拭;声学部门已经完成吊舱与声阵的链接,随时可以布放;水面支持系统人员启动液压站预热系统……

“蛟龙”号又一个潜次即将开始。这是7000米级海试的最后一潜,更是“蛟龙”号四年海试的收官之作。现场指挥部要求各部门认真检查维护,特别是对可调压载系统存在问题进行研究改进,确保最后一次下潜顺利通过验收。

从总编号算起,应为第51个潜次,由叶聪担任主驾驶、崔维成、张东升分别任左右试航员。7时12分蛟龙号入水,11分钟后开始注水下潜,10时30分在6900米深度进行了可调压载注排水试验,11时02分到达7008米,11时在7015米深度坐底,然后移动位置,12时在7035米深度再次坐底,12时50分抛载上浮,17时返回母船。下潜时间588分钟。“蛟龙”号进行了三次定向和一次定高近底航行,多次坐底,最大下潜深度7035米,在6900米深度进行可调压载注排水验证正常。全程无故障。

至此,“蛟龙”号连续四年的海试圆满完成。如果从2002年立项到2012年海试成功算起,中国7000米载人潜水器横空出世,恰巧整整历经了十个年头。国人常常用“十年磨一剑”,来比喻做成一件大事的艰辛历程。这句话来自唐代诗人贾岛的五言绝句《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豪爽之气,溢于字里行间。“十年磨一剑”,表明此剑凝聚剑客多年心力,非同一般。“霜刃未曾试”,表现剑刃寒光闪烁,锋利无比,但却未曾试过它的锋芒。虽说“未曾试”,而跃跃欲试之意已流于言外。

海试大功告成之后,“向阳红09”船立即载负着海试队胜利返航。航渡中,临时党委和现场指挥部部署进行海试工作总结。从总体情况、专家验收,到思想政治、各部门保障等等,全方位全层面深入细致地梳理7000米级海试,以及“蛟龙”号研发试验过程,拿出一个响当当、硬邦邦的海试结论来。

凯旋,与出征的心情和气氛大不相同,就连太平洋的风浪也温柔了许多。深蓝色的海水一波连着一波,泛起了朵朵白亮亮的浪花,如同给英雄的中国海试队献上的鲜花。一条条调皮的海豚浮现在船舷边上,好像是前来迎接的伴游者。迎面遇上的过往货轮,相互之间拉响了汽笛,似乎是向远航归来的人们致敬。

海试队员们难得如此的轻松与悠闲,一边享受着战斗过后的愉悦,一边沉浸在回味之中。首先,现场指挥部总指挥刘峰代表“蛟龙”号海试队,根据中国 21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与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签订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作业技术改进及 5000 米-7000 米海上试验课题任务书》、科技部批准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7000米级海试实施方案》以及国家海洋局《关于执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 米级海试任务的通知》要求,总结归纳了完成“蛟龙”号7000 米级海试任务的情况。

临时党委书记刘心成代表全体委员,深入思考、认真梳理党委工作。海试临时党委受命于国家海洋局党组,在连续四年海试的战斗洗礼当中,形成了海试现场的领导核心,确立“以确保海试领导小组指示的贯彻执行、确保现场指挥部决策的实现为重点”工作指导方针,探索适合海试特点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团结带领全体参试人员为祖国的载人深潜事业拼搏奉献,为7000米海试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这些产生在海试归来途中、原汁原味的思考与总结,凝结着“蛟龙”号海试团队数年来多少心血汗水啊!它比一些记者或作家生花妙笔更真实、更精确、更有说服力。透过简洁精练的语言和数字,背后埋藏着无数个生动感人、精彩纷呈的故事……

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的科学态度,在这项史无先例的中国7000米级载人深潜事业中,激发了各个研发单位巨大的能量,形成了一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海试团队。形式多样、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统一大家的思想,鼓舞奋斗意志起到了重要保证作用,树立起敢打必胜的坚强信心。

在“蛟龙”号50米阶段敢于第一个下潜的是于杭、叶聪和唐嘉陵小组,驾驶“蛟龙”号下潜38米,迈开了中国载人潜水器深潜第一步;

第一次敢于突破世界同类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的是叶聪、崔维成、杨波小组,他们敢为人先,7000米海试第一次下潜深度就达到6671米,为下潜7000米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超过7000米的是叶聪、杨波、刘开周小组,他们敢于担当,驾驶“蛟龙”号首次到达7020米;

下潜深度最大的是于杭、傅文韬、唐嘉陵小组,他们创造了“蛟龙”号下潜7062米的同类型潜水器世界纪录。

海试期间先后有9位队员的亲人离世,自己仍以大局为重,不离开工作岗位。还有人刚渡蜜月,有人推迟婚期,有人妻子生孩子,有人父母住院,有人子女中考、高考。大家均以深潜事业为重,毫无怨言默默奉献在试验现场。这些动人心弦的事例,在前面的章节中均有介绍,此处不再赘述。仅举一例,可以清晰地看出海试队员们的奉献与甘苦。

在2012年的第35期、36期《海试快报》上,发表了两大版彩色照片,前期是16位活泼可爱的婴幼儿照片,有的拿着玩具在快乐玩耍,有的瞪着明亮的大眼睛喜笑颜开,还有的吐着小舌头幸福地攀爬。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海试宝宝”。而在后一期,则对应位置刊登了他们的父亲、祖父或外祖父的照片。大家一目了然,会心地笑了……

这就是在四年海试期间,海试队员家中诞生的下一代!其中,绝大部分做父亲的为了祖国的“蛟龙”,没有陪伴在亲人身边。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可爱的小家伙儿,一出生就为中国载人深潜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为此,快报编者配发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按语:

“四年的海试,在世界载人深潜的历史上绝无仅有,而就在我们用心、用行动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同时,我们中的部分人也经历了人生中最为美好、也最为难忘的时刻。

有人在此期间荣为人父,有人在此期间喜获子孙。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妻子分娩的时候坚守岗位,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远离家人。他们是全家的主心骨,更是海试团队的脊梁。他们用不断刷新的深度向家人表达了他们的衷肠,他们用自己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载人深潜精神。四年的海试饱含了他们辛勤的汗水,凝聚了他们无穷的智慧,更留下了他们思念的眼神。

历史不会忘记光荣的“蛟龙”号海试团队在马里亚纳海沟镌刻的丰碑;“蛟龙”号的后人永将见证你们留给中华民族的灿烂光辉。”

经过半个月的航行---7月14日晚上,向阳红09船顺利行驶到自己的母港---青岛团岛锚地了。为了庆祝“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全部海试成功,国家有关部门决定海试团队,包括一身征尘的“蛟龙”号,暂不返回江苏江阴,直接来到青岛奥运帆基地码头,举行盛大的欢迎大会,以及“公众开放日”,邀请市民参观劳苦功高的中国“蛟龙”!

在等待正式进港期间,现场指挥部、临时党委决定在团岛锚地举行集体会餐,洗却风尘,为自己喝彩。这里也是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的大本营,自然要尽地主之谊。入关联检一结束,大洋技术保障中心吉国主任就送来几桶新鲜的青岛扎啤,海监一支队崔晓军支队长也送来了蔬菜、西瓜……

晚上6点钟,会餐开始,刘峰总指挥主持。他满怀豪情地站在桌前,简要讲述了今晚聚餐的意义,情深意长,声音不大却句句打动人心,最后说:“现在请我们的'司令’代表临时党委和指挥部讲话。”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刘心成站起来,抑制住心中的激动说:“我的弟兄姊妹们,请大家记住今天--2012年7月14日,是我们征战马里亚纳海沟,圆满完成蛟龙号7000米海试任务凯旋的日子。在40多个日日夜夜里,大家同舟共济,拼搏奉献,完成了一件共和国了不起的大事,我们可以说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子孙,中间对得起我们自己。今生再有今天这些人的聚会恐怕很难,但是海洋事业还会为我们其中的部分人相聚提供机会。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干杯!”

大家不约而同地爆发出“嗷嗷”的呼喊声,此起彼伏,足足有两分钟,不少人憋的满脸通红。这是激情的迸发、压抑的释放,更是友谊的表达、感情的碰撞。呼喊声是那么奔放,那么自然,那么豪迈。身临其境的每个人都会受到感染、受到震撼……

作者简介
许 晨,男,59岁,山东德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文学》杂志社原社长主编、一级作家职称。青岛市政协委员,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897月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200312月鲁迅文学院高研班结业。出版有《居者有其屋---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纪实》、《人生大舞台---样板戏启示录》、《血染的金达莱》、《钢铁铸造的岁月》、《巍巍“泰山”》、《真情大援川》和《再生之门》等十几部长篇报告文学。电视文学剧本《战歌没有消逝》、《鲁氏兄弟》(合作)。作品曾获得《人民日报》文学版一等奖、“冰心散文奖”、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电视剧飞天奖提名等多种奖项,并入选山东新文学大系。20146月至8月,许晨受国家海洋局、中国大洋协会之邀,随同我国深海潜水器“蛟龙”号前往太平洋科学考察,走进一线,体验生活,经受住了种种考验,积累了丰厚的素材,为写作长篇报告文学《第四极----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纪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朗读者简介

胡春燕 ,山东广播电视台一级播音员。播音风格沉稳大气,感情充沛,所播《闯关东》等多部长篇小说深受听众好评。

许晨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作品《第四极》展示区

点击以下阅读

许晨鲁奖《第四极》连载|(代序)|李炳银

(朗读版)许晨鲁奖《第四极》连载|序 章:人类的极地探索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一章:我随“蛟龙”去探海

(朗读版)许晨鲁奖《第四极》连载|第二章:华夏“海洋梦”(1)远古的潮音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二章:华夏“海洋梦”(2) “郑和”们的遗憾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二章:华夏“海洋梦”(3)洋人的坚船利炮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二章:华夏“海洋梦”(4)寻回失落的“海洋”

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三章:“蛟龙”公众开放日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四章:神秘而诱人的海底世界(2) 从“的里雅斯特”到“阿尔文”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四章:神秘而诱人的海底世界(3)新海权时代

(朗读版)许晨鲁奖《第四极》连载|第五章:钻进“蛟龙”过把瘾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六章:横空出世:中国载人潜水器诞生记(2)吹响深海集结号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六章:横空出世:中国载人潜水器诞生记(3)退休“老帅”再出山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六章:横空出世:中国载人潜水器诞生记(4) 有志男儿聚无锡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六章:横空出世:中国载人潜水器诞生记(5) 总体组牵动海内外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六章:横空出世:中国载人潜水器诞生记(6)第一代潜航员(上)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六章:横空出世:中国载人潜水器诞生记(6)第一代潜航员(下)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六章:横空出世:中国载人潜水器诞生记(7)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七章:“蛟龙”科考开门红

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八章:从50米到1109米(7)“中国载人深潜精神”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八章:从50米到1109米(2)海试第一潜:“下不去”与“联不上”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八章:从50米到1109米(3)声学设计师的不眠夜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八章:从50米到1109米(4)拳拳赤子心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八章:从50米到1109米(6)国庆60年:深海的献礼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八章:从50米到1109米(7)“中国载人深潜精神”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九章:科考应用建奇功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章 新深度:海底3000米  (1)再别母亲港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章 新深度:海底3000米 (2)“海试大学”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章 新深度:海底3000米 (3)又一次“走麦城”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章 新深度:海底3000米 (4)“目标吉野,冲!”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章 新深度:海底3000米 (5)与“蛟龙”一起成长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章 新深度:海底3000米 (6)深海警报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章 新深度:海底3000米 (7)五星红旗在海底飘扬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章 新深度:海底3000米 (8)世界瞩目“中国龙”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一章:半个世纪蓝色梦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二章:转战太平洋(1)先辈的旗帜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二章:转战太平洋(2)坚强的“战斗堡垒”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二章:转战太平洋(3)告别祖国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二章:转战太平洋(4)“老轨”和他的兄弟们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二章:转战太平洋(5)“蛟龙”打游击:奋力一搏5000米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二章:转战太平洋(6)惊心动魄的一幕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二章:转战太平洋(7)搏风击浪看“蛙人”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二章:转战太平洋(8) 海之恋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三章:太平洋上看日出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四章:马里亚纳海沟:中国人来了!一  “蓝色海洋·你我同行”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四章:马里亚纳海沟:中国人来了!(2)7000米级第一潜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四章:马里亚纳海沟:中国人来了!(3)“蛟龙”守护神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四章:马里亚纳海沟:中国人来了!(4)历史性的对接

(朗读版)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十四章:马里亚纳海沟:中国人来了!(5)世界纪录:7062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第二次坐底 深度为6965米
7000米
厉害了,我的蛟龙!“中国深度”震撼全球
"蛟龙号"再次入海挑战7000米极限 专家详解下潜过程
中国8人完成7000米级载人深潜 全球共11人
探秘地球“第四极”: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