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寂寞歌者 诗意芬芳 ----读春之木诗集《枝叶情》札记 ||王 庚

点上方河南文苑”即可免费订阅本刊

《枝叶情》诗集简评——王庚

寂寞歌者   诗意芬芳

----读春之木诗集《枝叶情》札记

王  庚

时代在变,读书不是时尚,写作不再深刻。兀兀穷年坚持诗文创作者,简直凤毛麟角,春之木是少有的一个。“为了一个曾经的南柯一梦/愣住了人生/那一刻开始/我痴迷”,“那一刻”应该是20年前,他还是一个高中生时,就开始《钟爱诗歌》了,“钟爱诗歌/曾不惜荒废学业/一味地朝着缪斯的神圣殿堂前行/时过多年/恍然发觉 /我还一直远远地站在门外”,作者的自谦是不能抹煞成就的,二十年来,散见各类报刊的500多首诗歌足见功力,作家或者诗人的头衔是要靠作品说话的,现在,春之木无疑已成为一位当之无愧的诗人或者作家。

作为春之木多年的文友,过去我从各种报刊多次读到过他的诗歌,不管是短章还是长诗,也不管是诉说感悟还是泼洒浓情,都曾让内心产生深深地感动。因为我熟悉他的成长道路,亦深知他的性格秉性,《毛诗-大序》说:“诗者,志之所在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因此,虚伪和做作是写不出好诗的,春之木从钟爱诗歌的那个时刻起,始终以认真的态度,真实的感情,表达着自己的思想。所以,他的诗作,整体清新质朴,感情真挚,语言凝练,内涵丰富,充满对世界真诚的爱恋,对人性率真的感悟。

深秋时节,在温暖阳光的抚慰中,我安静地阅读春之木的诗集《枝叶情》。在他用思想架构、用真情填充、用语言表达的诗歌中,我隐约读到了一个寂寞歌者心灵的声音,在他诗意的芬芳里,我轻轻闭上了自己的眼睛,在想:在这个喧哗和浮躁的时代,在快餐文化和泡沫经济的氛围中,春之木是以怎样的淡定和沉思,激发着自己情感的火花啊!他用心缔造的诗歌王国,让读者知道在世界某一个角落还盛开着一片灿烂的诗的花朵,这里的宁静和芬香,是可以纯洁心灵、抚慰疲累的。

纵观整部诗集,语言明朗,脉络清楚。因为是用心写诗,真情讴歌,所以在《枝叶情》的统领下,春之木把自己的诗歌用亲情、爱情、友情、心情、钟情五方面进行归类,旗帜鲜明地向读者展示了自己的诗歌指向,无所保留地袒露了自己炽热情怀。“我的祖辈生活在香山脚下/一个方圆不足5里/百余户的山村/村名因山上的一个石槽而起/听起来土得掉渣——猪食槽”, 春之木出身于山坳人家,祖祖辈辈依山而居,正是山野乡间原生态环境和憨厚朴实的乡风民俗,使他的心灵纯净透明,积累了青山绿水般的思想底蕴,这些潜在的文化元素反馈于他的诗歌创作中,就形成了一脉相承的诗歌语言特色。文学是艺术,更是感情的升华,而亲情首先是无法回避的描述目标,春之木成长过程中经受了很多磨难,是家人的默默承担支撑他走出了困境,然而多年以后,蓦然回首,苦辣酸甜尽在心头,亲人带给自己的爱和忧伤于是化成了一首首真挚的亲情诗,“记得小时候/我偷了别人家的一根黄瓜/你知道了/追赶上打了我一巴掌/说:“小时偷针,大了偷金”/我哭了/记住了  别人的东西拿不到”,这是母亲一针一线的教诲;“父亲,用生命的寂寞/灵魂的孤单/在沙土地里/耕耘播种着希望”,这是父亲默无声息的期盼;“孩子们还睡着/奶奶把一包通红的压岁钱/塞进枕头底下/她亲着孩子嘴角的微笑/亲着孩子梦中蹦蹦跳跳的除夕”,这是奶奶慈眉善目的关怀,等等。正是这些珍贵的记忆,让春之木对亲情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因此,当临终《奶奶最后一次喊我乳名》时,“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我用儿时的泪眼看了看她/然后用儿时的手/轻轻为她合上双眼”;也是因此,当多年前母亲因意外猝然离世后,他才忍不住在心灵深处一次次《喊娘》,长久地《怀念母亲》,这些背景让我们明白感到了春之木诗歌亲情篇的素材来源,也进一步印证了文学来源于生活的创作原则,关于这一点后面的乡情篇也是例证,其实每个人都有恋乡情结的,古诗说“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说的正是这个意思,春之木从军离家后,一直到转业,因工作生活束缚,每年回家次数屈指可数,对故乡的眷恋自然无法割舍,可以说他既忘不了还在家乡生活的亲人和乡亲,也忘不了从小养育自己的山山水水,情之所至,诗所述之,因此才有了《乡情》《乡恋》《望乡》等一首首情真意切的诗篇,“又是故乡炊烟迷途的三月/又是季节风苦苦呼归田野/我多想变成一只北飞的燕子/飞回到故乡温暖的怀抱”,因为在故乡,《七月的山村》的《葡萄架下》《两小无猜》的《女孩》《它丢了一条红纱巾》《小雨黄昏》中,《山妹子》成为《新娘》后,看见了《路边花》《槐花》等,有了《另一种怀念》,于是很《感谢阳光》,这一辑里,所有的诗歌都凝聚了一种对故乡深情的记忆和怀念,并且这种感受成为此后多年来诗人远离故土,在事业追求中的情感后盾。

与亲情篇、乡情篇相比,爱情篇中,春之木的诗歌特色则显得浪漫而纯美,如果说爱情是一朵花,它应该是“心花”吧,这种花可能感觉的到,其实并不能看清楚,所以,读爱情诗就是一种感受,我们会从诗人的语言和具象中,读到爱情的甜蜜和忧伤,并产生情感的共振。“你秋水般的眼波/漾起满地的绿意/一只仲夏的蜻蜓/惊慌飞起”,在《采莲》时爱情萌动的刹那,我们读到了初恋的慌乱;“你清丽飘逸的信笺/如红缨白羽的鸟/和三月风一起/轻落在我的手掌/我的心湖/溢满你的名字和倩影”,情感的深化是如此让人专注,竟然听到了《花开的声音》;“许多年 许多年/艳阳当空时/我的枝头叙说的/却是一场久久/不能消融的雪絮”,然而又是什么情愫让诗人那么长久地不能释怀呢?“父母把你许给一个大你10岁的男人/你央求我带你远走高飞/那是很难堪的时刻/所有的眼泪都经不住几滴冷雨的敲打/我说   我怕/许多年过去了 /我经常想起那个有雨的夜晚/想起你冰凉的小手/如今,收到了你的来信/只看一眼那一枚血红的枫叶/我泪如雨下”,我想诗歌也会情感相承的,当像读记叙文一样去体会爱情诗的前因后果时,才会读出诗人情感的深层基础,才会读出滋味。春之木的爱情诗,读不到无病呻吟,也没有矫揉造作,我们没有必要去探究诗人的情感经历,正如春之木诗中所言“请别探寻,我曾/经过怎么的颠簸和挣扎/别问我掩藏了多少泪和伤痕/也许,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坦然地面对和接受/爱情就不再是流血的伤口”,不论诗人有怎样幸福的爱情或者忧伤的记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用思想创造出的这种诗作确实打动了读者的心灵。我想,爱情是人类一种共同的内在情感,有爱的人不一定都会写诗,但是能写诗的人一定有爱,春之木是一位有爱也能写诗的人,这些年他一路走来,用一份爱心谱写了上百首情歌,在他眼前心里,一株植物、一场细雨、一个场景等都是爱情意象,都能寄托深情,然后创作出诗歌来感动读者心灵,这既是诗歌的力量,更是爱的力量,所有这些的根本就是因为李明坚持“爱我和我爱的人我永志不忘”!

诗言志,诗言情。在亲情、爱情、乡情的主流情感之外,春之木还注意抒发自己的流动心情,心情篇这个章节里,会读到诗人思想瞬间的火花,会读到诗人心灵偶然的思想,当然也会读到诗人不常流露的轻叹,作为一个感性诗人,他所有的诗作都充满真情,不论是讴歌时代,还是思想独白,或者哲理思辨,春之木的心情诗体现的仍然都是本真的思维,让人读到的除了真实还是真实。或许唯有这样才会成就诗人,才会让读者在诗歌阅读中实现共鸣,安抚灵魂。

春之木行伍出身,转业后几经周折,通过努力考入公安系统,从军营又到了警营。在军营,他这样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和责任:“我是一名来自北方的兵/怀念着北方/热爱着军营”,“当兵的日子/喜欢听家乡小调/思乡的情怀/一日日曲折缠绵”,“不需要呐喊/为了证明/我们荷枪而立/守护着一个永恒的话题/只要祖国安宁人民幸福/情愿用生命/站成一座哨塔/孤身站穿黑夜的轨迹”;在警营,他这样礼赞着自己战友:“警徽是庄严的美/忠诚是灵魂的歌/年复一年的默默付出/日复一日的苦苦守望/因为你的坚守/我看到了大街小巷流动的文明/因为你的身影/我看到了洒向百姓的片片阳光”,职业的特殊,让春之木对军人和警察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敬爱和钟情,也让一个钢铁战士在诗意的芬芳里,融入了思想的柔美。读到这些,不能不让人感到一个有经历的诗人,如果有才情,怎么会写不出感动人心的好诗呢?

我用了很长时间,用心阅读了春之木的诗集,在这个诗歌王国有些衰落的时代,在这个浮华浮躁的大千世界,我以为会读不懂诗歌了,可是很快意识到自己想错了,从厚厚一本诗集中,我分明读到了这个社会有些缺失的东西,诗集情感是那么脉络清晰,诗歌语言是那么干净细腻,在浪漫和现实的分界线上,我似乎看到了春之木正以赤子情怀,高举自己的诗歌旗帜坚实地行走着,有这种执著的坚守者,诗歌怎么会没有希望呢?

春之木简介

春之木,本名李明,山东莱芜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会员,莱芜市首期签约作家,莱芜市文联《凤鸣》编辑。

诗文见于《安徽文学》《诗歌月刊》《山东文学》《时代文学》等刊物。诗歌入选多个选本。出版诗集《枝叶情》、散文集《远行脚步与回归跫音》。

诗观:诗,不但是心音的流淌,更是思想深沉的凝聚河闪现。


作者简介

王庚简介

    王庚,男,汉族,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山东莱芜人,任职莱芜市农高区寨里司法所所长。

    热爱文学,犹善散文创作以及新闻通讯写作。1996年在莱芜日报发表第一篇散文,此后坚持创作至今,先后

在莱芜日报、山东青年、《散文》、《齐鲁晚报》、《莱芜文学》等各级报刊发表散文60余篇,多次在市以上

征文比赛中获奖,其中散文《故园三章》获首届吴伯萧散文大赛优秀奖。


投稿邮箱3182529240@qq.com

527

扫描或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感谢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余怒的诗|秋记
美洲诗歌中的亲情书写 ... 作者:蔡潇洁
《太阳之光》序
邵桂娟评《邵睿杰诗集》
乡情如海 亲情如潮——右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
“文学苏军新关注”首秀—— 龚学明诗歌研讨活动在南京举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