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忆中的年味儿||张国领

点上方河南文苑”即可免费订阅本刊

记忆中的年味儿

年味儿就是娘做的新衣

      张国领

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

我自小喜欢过年,因为过年可以穿上娘为我做的新衣裳。

娘做的新衣裳穿上最合身,也最时尚。对襟的棉袄小竖领,缝制的扭扣像一排装饰着小绣球儿的琴键,手指一拨弄仿佛有琴声,关键是穿起来暖和。里子是纯棉的,棉花是自己地里产的,娘知道儿子的身体哪高哪矮哪胖哪瘦,把衣服做得特别贴身。但是毛病在于娘总怕我冷,做衣服总嫌不够厚,把棉裤做得蹲厕所两腿打弯都特费劲。娘做的棉鞋样子像现在的越野车,强实,保暖,绝不透风……

我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当时全国刚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浮夸风中直接进入三年自然灾害,人民生活雪上加霜,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最困难的时期。打记事儿起,吃饭、穿衣这些人们最起码的生活需要都得不到保障,种粮人成了最缺粮的人。再加上我弟妹五个,父亲又是大队的小干部,整天忙得不着家,地里靠俺娘一人劳动,人口众多,挣的工分却很少,年年缺粮,更没钱买衣服。再说那时的布料是按人供给,一人一年只发一丈四尺布证,有钱也没地方买。所以直到十八岁,我的衣服都是娘亲手缝制的。

一年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一年只有两种衣服,单衣、棉衣。

天热时脱下棉衣直接穿单衣,天冷时,脱下单衣直接穿棉衣。穿新衣一般是在春节过年时,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时候,娘都会拿着一身崭新的衣服站在床前帮我穿上。已七八、十来岁的我,是会穿衣服的,可娘每年的大年初一都为我穿衣服。娘边为我穿衣服边交待,穿上新衣服要爱惜,不要弄水、不要弄泥、不要沾油,玩儿的时候不要往脏的地方钻,等等。我听着娘的嘱咐,却并不知道她说的啥,因为注意力只在新衣上。 

棉衣不是每年冬天都有的,今年要是做了一套新棉衣,明年的春节就是一身深颜色的单衣,初一早晨往旧棉衣外面一罩,也是一身新。当然这新衣服只能在过年的时候穿,因为过年的时候别的孩子都穿新衣服,家中又有拜年的客人要来,孩子们还要跟着大人走亲戚,不穿得展展刮刮的,让别人笑话。

娘给我穿新衣服的时候,像举行隆重的仪式一样,神情极认真,因为这身新衣服是娘费尽千辛万苦才做成的。棉花是生产队统一种的,到了秋季每个家庭会分到十几斤。娘要把它背到很远的地方去,轧完了再弹,回到家里把弹好的棉花再纺成线。由于白天要下地劳动,收了工还要给家人做饭、洗衣服、喂牲口、哄我们弟妹入睡,等这一切杂活儿做完了,娘才有时间坐在煤油灯下纺棉花。再把纺成的线织成布,一针一线地为我们缝成衣服。

娘做的衣服,按现在的话说是最绿色、最环保的衣服,纯棉的,纯手工制作,决不含任何化学成份。

纯棉衣服最大的问题是不够结实,一身衣服穿不了一年就烂了。现在想来不是纯棉的不结实,是一年到头就穿那两身衣服,农村的孩子天天山上跑、地上玩儿,跟着大人下田头劳动,能干的活儿一样都不落下,就是穿着铁做的衣服也是要磨烂的。

一家几口子人的穿衣,是娘最头疼的事儿。所以平时做了新衣服都要等着,过年时再拿出来穿。春节是在冬天,那时的冬天雪多,白天化雪土路上是稀泥,晚上结冰山路又特别滑。但无论多大的雪,多滑的路,都挡不住我们小孩子到村上去捉迷藏、打雪仗,只要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把娘交待的爱惜衣服的事给忘到了九霄云外。等再回到家中时,身上的新衣服常常是弄得污渍满身了。看到这种情况娘就会很生气,嘴里说着再弄成这样“皮给你剥了”这类吓人的狠话,手上会把我弄脏的衣服脱下来用清水擦洗,然后在灶台上扣一个竹编的藤罩,把我的湿衣服放上去烤,烤干了第二天继续穿。过年把新衣服弄脏,这是件大事儿,但娘除了嘴上说些吓唬我的狠话,从没有打过我。每次从外面疯玩之后回到家里,她都先把我冻得彤彤红的小手拉过去捂在她衣服下面暖,至到暖热了才松开。

娘没多少文化,但在村上非常受人尊重,因为她从不翻饬别人家的是非,有一些街坊邻居在她面前说一些家长里短的事儿,到娘这里绝对守口如瓶,不再下传。娘有一双灵巧的手,我穿着她做的衣服外出,经常受到别的女人夸赞,说娘做得样子好看,针脚细密,特别合身。有的还到我家去比着我的衣服裁剪样子呢。

等上了初中之后,我知道了娘给我做衣服用的布料是老粗布,听同班两个同学说他们穿的衣服是用斜纹布做的,回到家我就给娘讲同学穿的斜纹布多么好看。但我知道斜纹布是从商店买的,买布就要用钱,我家没有钱,因为每次娘都是让我拿着鸡下的蛋到代销点里去换盐、换酱油,鸡蛋可是平时娘舍不得让我们吃的好东西啊。我也就是说说,并没说非要穿斜纹布。可就是我随便说说的事,娘记在了心上。

那些年在我家后山的山顶上有一条简易公路,公路上常有拉煤炭的架子车经过,拉煤人要从山底把装满煤炭的架子车拉到山顶。于是就有人从这里发现了商机,煮了稀饭用罐子装着挑到山顶公路去卖。在大集体的年代,自己挣钱是搞资本主义,被发现了是要被批判的。但人穷了畏惧也就少了。村上的妇女们就趁着中午大家休息的时候,把饭挑到山上去卖。一个村子里的事,哪能藏得住,开群众大会时,大队干部就不点名地批评卖饭这种资本主义行为。但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行为,却让我穿上了梦魅以求的斜纹布新衣裳。

我上初中是在外村,本村的情况没有关心过,放了寒假后,依旧盼着早点过年,因为我身上的衣服已磨出了几个洞,过年就可以穿上娘做的新衣服了。

年,说到就到,大年初一的早晨,等我睁开眼睛时,娘已拿着她做的新衣在我床前站着了,但这次我发现娘手中的新衣和往年的不一样,不再是老粗布,而是新四军军装那样颜色的斜纹布。我惊喜得大喊了一声:“娘,咱也有斜纹布了?我也可以穿斜纹布了?”娘笑笑说:“有了,有了,和你们班同学穿的斜纹布是一样的。”我说我自己来穿,娘没说话,但她仍坚持为我穿上这身新衣服。那一年我十三岁,娘三十七岁,我站在床上看着她为我穿衣服,就看到还很年轻的娘,已有了白发,手指和手掌是那么的粗糙。

穿上斜纹布做的新衣服,那个年过得特别有精神,我对那身新衣服也特别爱惜,除了他是斜纹布的料子,还因为我听说了那斜纹布一尺要三毛六分钱,是娘用卖稀饭挣的钱给我买的布料,而且在一次卖饭途中,由于下起了大雨,坡陡路滑,娘还把腿给摔伤了。

娘说我是全家第一个穿斜纹布的人,娘还说我是家里第一个中学生,以后肯定有出息。

十八岁那年我当兵来到部队,当时身上还带了一件娘做的红条纹粗布衬衣,从那以后再没穿过娘做的衣服。但我从没忘记过娘做的衣服,在部队我一直穿的是军装,有时也会去商店买一身便服,但我从没追求过名牌衣服。因为再大的牌子,也都是化纤织品,也都是机器流水线制作的,都比不上娘给儿子做的衣服合体、贴身。

戊戌年到了,我又想起了娘做的新衣。我知道娘已不可能再给我做新衣了,因为二十五年前她已离开人世,可我是穿着她给我做的新衣度过了十八个春秋,是我穿着她给我做的新衣走上了人生的路途,是我穿着她给我做的新衣体会了人间最珍贵的温暖……

现在很多人都回忆儿时的年味儿,我觉得我儿时的年味儿,就是娘没完没了的劳动,起早贪黑的干活,把我和弟妹的新衣服提前做好,把各种好吃的提前做好,把一年紧巴巴的日子提前预支几天来,过年的时候,她看着我们开心地吃喝玩乐而露出的慈爱、温暖、清澈、幸福的笑容。

年味儿就是娘做的烩菜

张国领

       打小就爱过年,是因为我嘴馋,过年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

       这还没到年下呢,我就把最想吃的东西已想了好多遍儿,像蜜食、果子、煮汤圆儿,像冰糖块儿、江米蛋儿、爆米花儿、甜黍杆儿,像好面馍、炸油馍,枣包儿、豆包儿、沙糖包儿,像蒸闷子儿、卤下水儿、炒凉粉儿、外焦里香的炸丸子儿,像蒸碗儿、合碗儿、大烩菜、猪肉粉条儿白菜芯儿,像三十儿的扁食羊肉馅儿,芝麻糖一嚼扯长丝儿……

       不敢想,想想就要流口水儿。

       要问这里面我最爱吃啥,不怕您笑话,哪一样儿都爱吃,哪一样儿都想吃,哪一样都吃不够。如果真要分出个伯仲来,那我还是爱吃娘做的烩菜。因为里面有猪肉,因为猪肉带着厚厚的肥肉,因为肥肉在嘴里一咬就会有汪汪的油水儿流出来,当然只会让它在口内流,谁也舍不得把它流到嘴外面。这一顿烩菜要等到大年初一的中午才能吃上,为了这一顿最爱,早饭都故意不吃饱。初一早上一般吃扁食,这是三十儿晚上都吃过的,要在平时吃一顿扁食能美几天,可这是大年下,好吃的比较集中,有很大挑选的余地,只拣最爱的吃。

       为了中午这一顿烩菜,娘头天晚上就开始忙活了,她要把该准备的准备得有条有理,特别是烩菜里面的主料——猪肉。一锅水烧开后,把整块猪肉放进去,大火滚一会儿,撇去淤出来的沫子,盖上锅盖儿用中火煮,一直煮到两根筷子并排往上一扎“哧溜儿”就扎透了才住火。她会把这煮熟的肉捞出来放在一个盆子里晾凉,再放进一个竹篮里。那时候我家住的是土洞,洞顶上揳着一个钉子,钉子上绑着一个挂钩儿,娘就会将装有大块儿猪肉的竹篮挂在那个挂钩儿上。挂在上面有多种用途,一是可以防猫偷吃;二是可以防老鼠偷吃;三是可以防人偷吃。这人指的当然是我,因为我们弟妹中只有我的个头可以站在凳子上够到篮子。

       篮子刚挂上去的时候,会左右晃动,渐渐就静止了。篮子虽然静止了,但我盯着篮子的目光却从来没有静止过,因为我知道里面有我最爱吃的大肥肉。

       过年之前,村上都有人家杀猪,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猪肉都是卖七毛钱一斤。父亲一般都是一次只割四斤。那时候人穷,但猪肥,杀开以后猪身上是有厚厚的肥肉,村里人管肥肉叫肉脑儿,割肉的人都想挑肉脑儿厚的要,因为肉脑儿可以炼油,油可以炒菜。我家平时吃不到肉,也没有油,炒菜时,娘就会从盐罐儿里拿出一块儿用过多少次的肉脑儿,在烧热了的铁锅里擦几下,然后把萝卜丝儿或红薯叶儿放进去炒。

       这四斤煮熟了的猪肉,是要支应一年下的。娘知道她从煮肉开始到把肉挂上那个高高的挂钩儿,我都在关注着,可她从不说给我切一块儿尝尝,这是过年的主菜,来串门子的亲戚们都要靠这块儿猪肉来支应,她必须要拼对着吃一年下。

       娘知道我爱吃大块儿的肉,特别是大块儿的肥肉,初一中午烧烩菜时,她都会把整块肉拿出来放在案板上切,按肉的横截面切下去,这样看着肉块显得特别大,但我能看出来,片子大,并不厚,这样每块肉上保证都有一片肥肉。在家里爱吃肥肉的不光是我,我们弟妹五人,谁都不嫌肉肥,父亲不说,其实他也爱吃肥肉,每次吃到肥肉时,假装不吃,都捯给我们弟妹。

       看着那一块块肥肉被切下,心里就有说不出的激动。外面到处在放鞭炮,小孩儿们跑来跑去的喧闹声不绝于耳,忍不住时我也会和村上的孩子们一起玩耍,但绝不会玩儿得时间太长,因为心里一直惦记着娘做的烩菜呢。

       娘做的烩菜特别好吃,她有什么绝招儿我不知道,每次都让我们全家吃不够。看着她用锅铲在锅里搅来搅去,可无论怎么搅那薄薄的大肉片好像都在上面浮着。盛菜的时候,奶奶在世时,第一碗肯定是给奶奶的,盛得特别满,肉也多。盛了之后由父亲端给奶奶。奶奶去世后,第一碗都是盛给父亲的,接下来是我的和弟妹的。她给父亲盛菜时盛的肉明显比我的碗里要少,娘说父亲不爱吃肉,她这样一说,父亲只好就“不爱吃肉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多吃到几片肉。

       娘把那肉烧得肥而不腻、滑而不烂,放进嘴里就舍不得咽。这烩菜里除了肉还有白菜芯儿、粉条儿、葱花儿、芫荽,白菜脆而不生,粉条柔软又劲道,有时会放一点切成丝儿的油出豆腐在锅里,烩菜快烧熟时,满屋子都在飘着诱人的味道。有香味儿、有甜味儿、有酸味儿、有咸味儿,有混合了田野里四季不败的最养人的大自然的味儿,有家里浓浓的无处不在的让人无法割舍的味儿……

       娘做的烩菜,那味道我能吃出来、我能闻出来,却说不出来,也写不出来,但它却是世上最好吃、最好闻的味道。这道菜我从会吃饭时开始,一年不落地吃到十八岁。

       十八岁之后我当兵入伍来到部队,这兵一当就当了四十年,四十年中,我也曾走南闯北,但再没有吃到过同样味道的烩菜。

       为了吃到记忆中的烩菜,我们连队调到巢湖农场种稻子后,我主动要求去炊事班当炊事员,跟老炊事班长学做饭,煎、炒、烹、炸的手艺儿学到手后,我想就我的烹饪技术,借食堂里丰富的食材,凭我对娘做的烩菜味道的记忆,应该能做出好吃的烩菜了。于是,我就学着娘的样子、按照娘做菜时的程序,甚至切的肉片薄厚、菜段长短、块头大小,认真程度,也尽量做到和娘一样。可费了半天功夫,做出了一锅烩菜,别人都说挺好吃的,我吃了之后,想当优秀炊事员的自信全没有了。因为我没有尝出我心中的、我记忆中的烩菜的味道。后来又尝试过多次,每次尝试我都尽量原封不动地按照娘用过的那些材料,结果从没让我满意过。

       就这样这道烩菜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现在每当有人说到年味的时候,我就会回味起娘在大年初一做的烩菜的味道,这烩菜就是我儿时的年味儿。

       再过几天就是戊戌年的春节了,空气中又开始弥漫着年味儿的争论、年味儿的思考、年味儿的回忆、年味儿的寻找,我就常坐在北京的高楼上,想儿时的年味儿,娘做的烩菜的味道就会在我的周围弥漫。

       多年前我已不再贪嘴吃肉了,戒肉也有六个年头。但我仍经常想起那记忆中的烩菜、烩菜里的肥肉,有时想着想着嘴里就会流口水儿,流口水儿时就好像又回到了娘的身边,寸步不离地望着娘把肉切得薄薄的,把粉条儿浆得软软的,把芫荽剁得碎碎的,把炉火烧得旺旺的……

       二十五年前,娘丢下我们走了,从那时起,对于我来说,过年也就不再有年味儿,因为年味儿是儿时的记忆,那记忆是与娘的精心料理分不开的。

       没娘之后我才明白娘做的烩菜为啥百吃不厌,她是把这个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揉碎了,作为作料,放进了儿女的一日三餐,没有母爱的饭菜,哪还能品出原来的味道呢……

作者简介

张国领,河南禹州神垕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丰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原《橄榄绿》主编、《中国武警》主编,武警大校警衔。出版有散文集《男兵女兵》、《和平的守望》、《和平的断想》,诗集《绿色的诱惑》、《血色和平》、《铭记》《千年之后你依然最美》《和平的欢歌》等11部,报告文学集《高地英雄》等2部,《张国领文集》十一卷。作品曾获“冰心散文奖”,“解放军文艺新作品奖”一等奖、“战士文艺奖”一等奖、“中国人口文化奖”金奖、“群星奖”银奖、《人民日报》文艺作品二等奖、“2009中国散文排榜”第六名、 “河南十佳诗人”等多个奖项。作品被收入《军事文学年选》《我最喜爱的散文》《中学生课外精读》等三十多种选本。

阅读是一种修行,分享是一种美德,你所看到的,也许正是别人所需要的,感恩分享!

投稿邮箱3182529240@qq.com

722

扫描关注免费订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们的年代,我们的年味儿
小时候·年味儿(散文)
寡妇
对不起,我要回温州了,谁都别拦我......
正宗的湖南小炒肉怎么做?
当代作家||【年年依旧】◆李燕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