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乐为他人圆梦

乐为他人圆梦

                                                           文/王青春

  

  乐为他人圆梦

在浦东文坛上,活跃着一位精神奕奕,满怀信心,东奔西走,充满活力和热情、乐为他人出版书籍的活动家,又是勤奋笔耕的作家,他就是浦东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和报告文学专委会主任、惠南文学社副社长唐根华。

认识唐根华老师,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是南汇县水利局科技情报员,我是万祥乡人民政府科技情报员,在南汇县科委科技情报处负责人盛卫国介绍而认识,几乎每月碰头一起探讨研究科技情报信息,两人就此加深了形象和友谊。

后来,我被调入万祥乡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同时担任乡团委副书记;又被派至万三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后回到了镇里先后担任上海多元经济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工贸办负责人、招商办主任兼党支部书记、临港万祥产业园区上海白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兼常务副总经理、党校成校联合党支部书记、党员服务中心(党建服务中心)主任等,由于工作上的繁忙和种种原因,于是和他的联系渐渐少了,也不知道双方在做什么工作。直到我被调入镇传媒办(文明办)主任工作后,2018年下半年经过上海泽一设计印务有限公司老板金雪斌的牵线介绍,与唐根华老师重新认识,才知道他是浦东文坛上的一颗星,乐为作者服务,圆了作者出书梦。

  

重新认识唐根华老师后,他帮我牵线搭桥介绍了许多文学上的文友,同时鼓励我除了写好新闻文章之外,多写写报告文学、散文等文学文章,从此就开始学习写些散文等文章,让我开宽了写作视野。在他热心帮助、助人为乐的牵线下,认识了浦东作家协会严志明、罗勇敢、姚海洪、陈志强、邵天骏、潘阿虎等几位老师,让我扩大了文友网络。

2019年下半年,唐根华老师鼓励我将近年来写的新闻稿整理出来,出一本新闻集的书,于是我立即行动,不到半年时间,从500多篇文章中整理出了80多篇文章,交给了唐根华老师审核并一次通过,这样就交付排版、出版社审核,于2020年3月《青春留痕——王青春新闻作品集》出版面市了,我很兴奋,我终于有一本正规出版社有书号的书了,我要大声说“感谢唐根华老师!”圆了我的出书梦。同时,在唐根华老师的推荐下,我顺利地加入了浦东新区作家协会和惠南文学社,终于有了一个温馨的文学港湾,可自由自在的遨游、畅想、追梦文学的魅力,也让我圆了文学梦、出书梦、作家梦!

在以后的交往中,唐根华老师经常鼓励我引导我,让我参与他的相关文学活动,相继让我认识了很多文学朋友,让我对文学的追求有了信心、有了动力,他的无私奉献、卓越追求精神值得我学习的榜样。我认为有三个方面:

其一,锲而不舍、执著追求文学的精神。据了解,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南风文学协会、到2009年之后的浦东新区文学协会和作家协会、再到2018年之后的惠南文学社,三十余年来,唐根华老师坚守着做文学追梦人的信念,创作了《情系水务》《追梦足迹》《唐根华作品选》等文学作品,如《追梦足迹——唐根华报告文学精选》,精选了28篇报告文学,有16万字。其中“农民奏响的创业乐章”、“厚积薄发,风雨兼程”、“10年书写希望工程的奇迹”、“兴趣圆了水利梦”等篇章,展现了日用化学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德昌、全国优秀卫生院院长王正平、水利系统帮困助学的董建国等人物事迹,讴歌时代楷模,弘扬正能量。

其二,坚韧不拔、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多年来,唐根华老师利用浦东作协这一块牌子,组织策划了“浦东作家看书院”、“浦东作家看唐镇”、“浦东作家看周浦”、“浦东作家看万祥”、“浦东作家看祝桥”、“上海作家看康桥”等几十个采风活动。这些活动的成功举行,需要与相关领导沟通协调,需要组织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去采写,等等事务……唐根华老师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

其三,真诚谦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精神。多年来,唐根华负责策划、编辑出版了300多部书籍,《在追梦路上》《浦东作家》《东南风》等15套丛书,热情帮助了一大批作者圆了一个梦想,如姚海洪、白杨、池波、颜志忠、顾亚华、王青春等120多位作者圆了文学梦、出书梦、作家梦,还分别加入了中国作协、上海作协、浦东作协、惠南文学社。在文学朋友圈里,大家都把他称为“出版家、活动家和作家”,这是他辛勤努力的结果。组织文学活动、联系沟通、会务安排等许多事务,唐根华老师总是不辞辛劳、热情奔走,在他的身上,闪烁着文学追梦人的光彩。

  

近年来,他为作者们出版了很多书籍,受到了作者们一致好评和青睐。在此基础上,他想方设法、多方协调,争取到了出版社的支持,尽量降低出书成本,让作者出书价格低一些,深受了广大作者的喜爱。据了解,当前一些需要出书者的作者,大多是一些退休人员,写书为了记录一个时代一代人的甜酸苦辣,为了给自己留下一些经验教训,为了子孙留下一些精神食粮,为了即将逝去的夕阳留下一点光彩,唐根华老师的这一举措使作者们正中下怀。这几年中,他寻觅来了约200的丛书,圆了这些作者们的出书梦。更让我惊呀的是:在出书的作者中,受益作者不但是浦东地区,还有市区和郊区的作者,像崇明、青浦、金山、嘉定、徐汇等一大批作者多十分信任把这个"工程"托付给他全权办理,而且一本接一本让他出!像中国作家姚海洪的12部长篇小说、浦东作家李德华的10部歌词选等许多作者由他倾力推出!“要出书,找根华”成了作者们的口头禅。

我在多次参加文学研讨,新书分享会上,常常听到作者们对唐老师夸奖,特别是惠南文学社社长姚海洪介绍:“唐根华老师既积极主动的为他人圆梦,又锲而不舍、奋发向上的为自己文学创作;而且不耻下问、谦虚地听取他人的批评,及时修正自己创作的诗歌。比如他写了诗总要让人看看,之后聆听他人的修改意见,经过多次这样的研讨,他写的古诗新韵进度较快,有了诗意……”

  

  

  

文学朋友们一致认为,唐根华老师在求学时期正遇世无前例年代,没有学到多少文化,但他爱好文学,工作、生活中孜孜不倦地去钻研、去努力、去耕耘,从一个“土记者”出身的农家草根,最后苍天不负苦心人,终于取得了颇有建树,在文学路上独树一帜,甘当孺子牛,乐为作嫁衣!自己也先后出版了两本报告文学集,且第三本报告文学集《策马奋楫为书香》也在紧张出版之中,实属不易。祝愿他在文学事业上不忘初心,努力创新,取得更大成绩。

希望他继续热情地为作者们圆梦出书,为浦东大地乃至上海文学园地绽放绚丽多彩的花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州诗刊】No.11084期A版||2019年主旨文学奖·首届真诗杯暨第五届至雅杯大众作者文学奖
听张宇老师谈报告文学的写作
【纪念创刊70年·故事】周芳:从“孤岛”走向“现实中国”
【报告文学】马雁凌︱著名作家、诗人苗欣先生印象
陈乔先作品选读
【特别推荐】萧根胜《国瓷之光》研讨会【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