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性善或者性恶?孟子: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生活中,我们看到流浪猫给它喂食时;看到可怜的人报以同情时;看到弱者产生保护欲时,我们经常会说一句话: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意思就是说,仁爱之心,每个人都是有的。那么,我们经常说的这句话是出自谁之口呢?原来,这句话就是出自“亚圣”孟子之口。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孟子的人性论思想吧。

孟子,是战国时期鲁国人,是继孔子之后以后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我们最熟悉孟子的就是关于“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也被后世称为“亚圣”,是儒家除孔子以外的第二大家。孟子非常重视教育,并且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把“教育”一词合用的就是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古训。孟子认为人生有三件乐事,第一件就是父母亲和兄弟姐妹都安然无恙;第二件就是自己问天地而无愧;第三件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孟子还以他的“性善论”而著称,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就是孟子思想的延续。孟子认为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动物,就是因为人性中具有“善端”,并且这种善是可以发扬光大的。

人与动物最大区别,是人有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人正是有了这四心才有了以后的善行也就是仁义礼智。而恻隐之心就是“仁”的开端,羞恶之心就是“义”的开端,辞让之心就是“礼”的开端,是非之心就是“智”的开端。孟子又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意思就是说这些善是我们生来就有的,不是外部力量强加给我的。

所以孟子主张的性善论中的这些“善”也就是他的教育内容,把这些“善”发扬光大就是他的教育目的。

既然人都是性善的,所以教育成为“仁”就成了可能,在孟子看来,恻隐之心是最基本的,是人类发展“仁”的基础。而小人和恶人是属于自暴自弃,摒弃了这些善,对他们的教育要找回散失的本性。

孟子在性善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其实最主要的就是五种人际关系:仁义礼智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又有人认为人性本恶。而我觉得人生来是一张白纸,无善无恶,不知道你怎么看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孟子道性善 (六)善之四端
历史上提出‘’人性善‘’是战国时期哪位思想家?
孟子主要思想
性善论
孟子的“性善论”
孟子和荀子人性论的比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