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9年注册会计师《会计》章节笔记 第三章 存 货
第三章 存 货
一、本章概述
(一)内容提要
本章阐述了购入方式、委托加工方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债务重组方式、自行生产方式及盘盈方式下存货的初始计量原则及会计处理方法;继而对存货的发出计价按实际成本法作了分类解析,其中涉及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及个别计价法;最后本章对存货的期末计价作了解析,着力阐述了可变现净值的计算方法及减值的账务处理。
(二)关键考点
1.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特别关注外购方式、委托加工方式、债务重组方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下入账成本的计算
2.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存货发出成本和期末结余成本的计算;
3.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及跌价准备的计提;
4.存货盘盈、盘亏的科目归属。
二、知识点详释
知识点:存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
(一)存货的概念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备注】常见存货包括:
①原材料(构成产品主体的材质)
②在产品(企业正在制造尚未完工的产品)
③半成品(可单独出售)
④库存商品
⑤周转材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
【解释】钢厂的钢材是产品,铁矿砂是原材料。
【解释】焦化厂的焦炭是产品,煤炭是原材料。
棉纺厂将棉花加工成棉纱(半成品),棉纱可以单独出售,棉纱进一步加工为布匹(产成品)。
(二)存货的确认条件
1.存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很可能”,概率大于50%)
2.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知识点:存货的初始计量★★★
(一)入账价值基础
历史成本或实际成本
【基础知识补充】增值税的运作原理
【解释】环节一:A公司从国外进口一批商品(途中左侧竖线表示“海关”),商品买价为10万元,假定关税为0,进口环节缴纳给海关的增值税为(10+0)×16%=1.6(万元),海关收到后开出完税凭单,A可以此作为抵扣进项税的凭据。
环节二:A公司将其进行加工后,出售给B公司,售价为20万元,并按照售价的16%,收取3.2万元的销项税,B公司取得3.2万元的进项税。
综合环节一、二的分录看,A公司有借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6万元,贷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2万元,然后按差额3.2-1.6=1.6(万元)向国家税务局缴纳增值税。
环节三,B公司将商品卖给C公司,售价为30万元,收取4.8万元的销项税,C公司取得4.8万元的进项税。B公司按差额4.8-3.2=1.6(万元)向国家税务局缴纳增值税。
环节四,C公司将商品卖给最终消费者,售价为40万元,收取6.4万元的销项税,C公司按差额6.4-4.8=1.6(万元)向国家税务局缴纳增值税。至此结束流转。
流转者都是先垫付进项税,再收取销项税,而后补差,实际上没有承担税款。税款由最终消费者承担。
增值税是价外流转,游离于商品买价与卖价之外,不影响销售损益。
【解释】关税计入存货成本。
【解释】关税计入进口环节进项税的计税依据。
【解释】上述环节一的分录。
【解释】上述环节二,A公司销售分录。
【解释】上述A公司向国家税务局缴纳增值税的分录。
【解释】上述环节二,B公司购入分录。
【解释】上述B公司向国家税务局缴纳增值税的分录。
【解释】增值税是针对商品(含应税劳务)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30-20)×16%=30×16%-20×16%,即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解释】不含增值税价格100元,增值税16元,含税售价为116元。
假定卷烟消费税率为55%,消费税是价内税,100元内包含55元(100×55%)的消费税,10元的成本,35元的利润。
【解释】销售时消费税的分录。
抽烟=爱国
抽死=为国捐躯
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①几乎所有的商品;
②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③运输业、电信业;
④转让商标权及版权;
⑤房地产业;
⑥金融业;
。。。。
【辨析】增值税对几乎所有的商品征纳,消费税只针对特定商品征纳;增值税是价外流转,消费税是价内流转;增值税不影响损益,消费税影响损益。
(二)不同取得渠道下,存货的入账价值构成
1.购入方式
(1)非商业企业
购入存货的入账成本=买价+进口关税+运费、装卸费、保险费
【注】
①仓储费(存货转运环节的仓储费应计入存货成本,另外,生产过程中的仓储费列入“制造费用”)通常计入当期损益;
②运费的增值税率为10%;
③关税=买价×关税率;
④进口商品匹配的进项税=(买价+关税)×16%;
⑤合理损耗进入存货采购成本,追加了合格存货的单位成本。
【提示】考试时按照题目给出的税率计算即可,《会计》科目中如果没有给出税率,默认不考虑。
【解释】笨鸡是散养,采购100个笨鸡蛋每个1元,在捡拾笨鸡蛋时,碎了一个,共取得99个,不改变总成本100元,增加单位成本。
⑥采购用于广告营销的特定商品应在取得时直接计入销售费用。
【单选题】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乙种原材料100吨,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售价每吨为1万元,增值税额为16万元,取得运费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注明运费2万元,增值税0.2万元,另发生装卸费用0.62万元,途中保险费用为0.1万元,原材料运抵企业后,验收入库原材料为96吨,运输途中发生合理损耗4吨。该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 )。
A.102.72万元
B.102.94万元
C.118.92万元
D.118.72万元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原材料的入账成本=100×1+2+0.62+0.1=102.72(万元)。
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102.72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6.2(16+0.2)
贷:银行存款               118.92
【拓展】
原材料的单位成本=102.72/96=1.07(万元/吨)
(2)商业企业进货费用的三种处理
①与非商业企业相同:进货费用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默认标准)
②先进行归集入“待摊进货费用”,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分别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主营业务成本),留存部分的进货费用计入存货成本;
③金额较小的,也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销售费用)。
【关键考点】购入方式下入账成本的构成因素及计算。
【2014年单选题】甲公司为制造企业,其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下列费用或损失,应当计入存货成本的是( )。
A.仓库保管人员的工资
B.季节性停工期间发生的制造费用
C.未使用管理用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
D.采购运输过程中因自然灾害发生的损失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选项A、C、D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选项B为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必要费用,应当计入存货成本。
2.委托加工方式
【解释】委托加工,是指由委托方提供原料和主要材料,受托方只代垫部分辅助材料,按照委托方的要求加工货物并收取加工费的经营活动。当加工标的物是应税消费品(非金银首饰)时,委托方是消费税纳税义务人,由受托方代收代缴。当加工标的物是金银首饰时,受托方本身就是纳税义务人,委托方不承担这部分消费税。
【案例引入】甲公司委托乙公司代为加工一批物资,相关资料如下:
①2018年4月1日甲公司发出加工物资,成本80万元;
借:委托加工物资            80
贷:原材料                80
②2018年5月1日支付加工费用10万元,并支付增值税1.6万元;
借:委托加工物资            1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6
贷:银行存款               11.6
受托方分录:
借:银行存款              11.6
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1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6
③2018年5月1日由受托方代收代缴消费税,消费税税率为10%;
A.计税基础的认定:
a.市场价格;(受托方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
b.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80+10)/(1-10%)=100(万元)
B.应交消费税=100×10%=10(万元)
【解释】左边是不含增值税的“计税价格”;右边是“组成计税价格”,未包括合理利润。
C.如果收回后直接用于对外销售的,由受托方代交的消费税计入加工物资的成本,相关分录如下:
a.支付消费税时:
借:委托加工物资        10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         10
b.完工收回加工物资时:
借:库存商品          100
贷:委托加工物资           100
c.出售此商品时:
借:应收账款          232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2
结转成本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100
贷:库存商品             100
不再计列消费税;
【提示】按照税法规定,委托加工收回后直接出售,售价高于受托方计税价格时需按照规定补缴消费税,理解处理方法即可。
D.如果收回后用于应税消费品的再加工然后再出售时:
a.由受托方代交的消费税先记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的借方:
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10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      10
b.完工收回加工物资时:
借:原材料            90
贷:委托加工物资         90
c.最终产品出售时,按总的应交消费税记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的贷方(假定销售时确认消费税总额为28万元):
借:税金及附加          28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28
d.最后,再补交其差额即可:
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18
贷:银行存款           18
【理论总结】
入账成本=委托加工的材料成本+加工费+运费+装卸费
消费税是否计入委托加工材料成本,需分如下情况处理:
如果收回后直接出售的
如果收回后用于非应税消费品的再加工而后再出售的
如果收回后用于应税消费品的再加工而后再出售的
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应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
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计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的借方,不列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
组成计税价=(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率)
【要点提示】重点掌握消费税与加工物资成本的关系。
【多选题】甲企业委托乙企业加工材料一批(属于应税消费品)。原材料成本为90万元,支付的加工费为2万元(不含增值税),消费税税率为8%,按组成计税价计列消费税。材料加工完成并已验收入库,加工费用等已经支付。双方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6%。甲企业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则基于上述资料,如下指标中正确的有( )。
A.消费税的计税价格为100万元
B.甲公司支付给乙公司的增值税为0.32万元
C.甲公司委托加工物资的入账成本为92万元
D.甲公司支付的消费税额为8万元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①消费税的组成计税价=(90+2)/(1-8%)=100(万元);
②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100×8%=8(万元);
③加工劳务匹配的增值税=2×16%=0.32(万元);
④甲公司收回的委托加工物资成本=90+2=92(万元)。
【拓展】如果甲公司收回加工物资后直接出售或收回后用于非应税消费品的再加工而后再出售的,委托加工物资成本为100万元(90+2+8)。
3.自行生产的存货
入账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备注】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自然灾害类损失列支于“营业外支出”,管理不善所致的损失列支于“管理费用”),不得计入存货成本。
【要点提示】掌握非正常消耗下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归属方向。
4.投资者投入方式
按投资各方的确认价值来入账,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提示】被投资方按照公允模式下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理。
【基础知识题】甲公司以一批商品对乙公司投资,该商品的成本为80万元,公允价值为100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6%,消费税税率为10%,双方认可此商品的公允价值。甲公司因此投资行为获取在乙公司70万元的实收资本。
『解析』甲公司应将该业务作投资业务处理,并视同销售计税: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100+100×16%)116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6
借:主营业务成本               80
贷:库存商品                 80
借:税金及附加               10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10
乙公司作为接受投资者投入存货处理,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库存商品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6
贷:实收资本                 7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46
【要点提示】
掌握投出方的会计处理原则及接受方存货的入账价值认定。
5.债务重组方式取得的
按取得存货的公允价值入账
【要点提示】结合后续债务重组章节掌握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
6.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换入的
详见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章节
【要点提示】结合后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章节掌握换入资产的入账成本认定。
7.盘盈的
按重置成本作为入账成本
【提示】盘盈主要是由收发计量差错所致。
【要点提示】结合现金及固定资产的盘盈处理对比掌握。
8.通过提供劳务取得
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
【2017年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应计入存货成本的是( )。
A.超定额的废品损失
B.季节性停工损失
C.采购材料入库后的存储费用
D.新产品研发人员的薪酬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选项A,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是由于管理缺陷造成的超定额损失,计入管理费用,其他情况通常计入营业外支出;选项C,属于仓库管理支出,计入管理费用;选项D,研发人员的薪酬费用化的金额计入当期管理费用,资本化的金额计入无形资产成本。
知识点:发出存货的计量★★
(一)实际成本计价的前提下存货的发出计价
【案例引入】某工业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存货,该企业2020年1月1日乙种材料的结存数量为200吨,账面实际成本为40 000元;1月4日购进该材料300吨,单价为180元;1月10日发出材料400吨;1月15日购进材料500吨,单价为200元;1月19日发出材料300吨,1月27日发出材料100吨。
【解析一】先进先出法的计价认定
日期
增加
减少
结余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1.1
200
200
40 000
1.4
300
180
54 000
1.10
400
200×200+200×180=76 000
1.15
500
200
100 000
1.19
300
100×180+200×200=58 000
1.27
100
100×200=20 000
1.31
200
200
40 000
合计
154 000
154 000
【解析二】加权平均法下的计价认定
日期
增加
减少
结余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1.1
200
200
40 000
1.4
300
180
54 000
1.10
400
1.15
500
200
100 000
1.19
300
1.27
100
1.31
200
合计
154 000
800
194
155 200
200
194
38 800
【备注】加权平均单价==194(元/吨)。
【解析三】移动加权平均法下的计价认定
日期
增加
减少
结余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1.1
200
200
40 000
1.4
300
180
54 000
1.10
400
188
75 200
1.15
500
200
100 000
1.19
300
198
59 400
1.27
100
198
19 800
1.31
200
198
39 600
合计
154 000
154 400
【理论总结】
方法
假设前提
掌握具体计算过程
先进先出法
假设先购进的先发出
按先进先出的假定流转顺序来选择发出计价及期末结存存货的计价
个别计价法
实物流转与价值流转一致
逐一辨认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进、生产时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
【备注】个别计价法举例: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方法
假设前提
掌握具体计算过程
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存货实际成本+本月进货实际成本)÷(月初存货数量+本月进货数量)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存货实际成本+本次进货实际成本)÷(原有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成本=本次发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单位成本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要点提示】掌握发出成本和结存成本的计算。
【2013年单选题】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采用先进先出法计量A原材料的成本。20×1年年初,甲公司库存200件A原材料的账面余额为2  000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6月1日购入A原材料250件,成本2 375万元,增值税380万元,运输环节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运输费用80万元,增值税8万元,保险费用0.23万元。1月31日、6月6日、11月12日分别发出A原材料150件、200件和30件。甲公司20×1年12月31日库存A原材料成本是( )。
A.665万元
B.686万元
C.687.4万元
D.700万元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①本期购入A原材料的单位成本=(2375+80+0.23)/250≈9.82(万元);
②按照先进先出法计算期末库存A原材料数量=200+250-150-200-30=70(件);
③甲公司20×1年12月31日库存A原材料成本=9.82×70=687.4(万元)。
【2011年单选题】甲公司库存A产成品的月初数量为1 000台,月初账面余额为8 000万元;A在产品的月初数量为400台,月初账面余额为600万元。当月为生产A产品耗用原材料、发生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共计15 400万元,其中包括因台风灾害而发生的停工损失300万元。当月,甲公司完成生产并入库A产成品2000台,销售A产成品2 400台。当月末甲公司库存A产成品数量为600台,无在产品。甲公司采用一次加权平均法按月计算发出A产成品的成本。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第1小题至第2小题。
1.下列各项关于因台风灾害而发生的停工损失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作为管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B.作为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
C.作为非正常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D.作为当期已售A产成品的销售成本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因管理不善造成的非正常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2.甲公司A产成品当月末的账面余额为( )。
A.4 710万元
B.4 740万元
C.4 800万元
D.5 040万元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①本月新增产成品的成本=15 400-300+600=15 700(万元);
②产品加权平均单价=(8 000+15 700)/(1 000+2 000)=7.9(万元/台);
③月末产品账面余额=7.9×600=4 740(万元)。
(二)存货发出的会计处理
原材料
用于生产经营
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成本)
制造费用(间接材料成本)
销售费用(销售环节消耗)
管理费用(行政环节消耗)
委托加工物资(发出加工材料)
贷:原材料
用于基建部门
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
出售原材料
等同于销售商品,只不过属于“其他业务”范畴,应采用“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成本”
包装物
生产领用
借:生产成本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出租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出借
借:销售费用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出租、出借押金的会计处理
①收押金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
②退押金
借:其他应付款
贷:银行存款
③没收押金,视为销售材料。
借:其他应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④有关的消费税记入“税金及附加”
出租、出借包装物不能使用报废时
借:原材料
贷:其他业务成本(出租包装物)
销售费用(出借包装物)
出售
随同产品出售不单独计价
借:销售费用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随同产品出售单独计价
1.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2.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低值易耗品
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
【要点提示】掌握原材料发出的一般账务处理。
【解释】出租包装物时的会计处理。
知识点:存货的期末计量★★★
【提示】存货期末计价的全称: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熟低法。
(一)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确认
1.成本,即为账面余额;
2.可变现净值的确认
(1)库存商品(即完工待售品)的可变现净值确认
①可变现净值=预计售价-预计销售费用-预计销售税金
②可变现净值中预计售价的确认
A.有合同约定的存货,以商品的合同价格为预计售价。
B.没有合同约定的存货,按一般销售价格为计量基础。
【基础知识题】甲公司库存商品100件,每件商品的成本为120元,其中合同约定的商品60件,合同价为每件170元,该商品在市场上的售价为每件150元,预计每件商品的销售税费为36元。
『答案解析』
该存货期末应计提的跌价准备余额=240元,(这里务必要注意,不能将合同部分与非合同部分合并在一起认定存货的跌价幅度,那样的话,该存货就不会出现贬值,而这样做就会掩盖非合同部分存货的可能损失。)如果调整前的存货跌价准备为100元,则当期末应补提跌价准备140元,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14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40
【单选题】甲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2021年11月18日,公司与华山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约定于2022年2月1日向华山公司销售某类机器1 000台,每台售价1.5万元(不含增值税)。2021年12月31日,公司库存该类机器1 300台,每台成本1.4万元。2021年资产负债表日该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1.3万元(不含增值税),预计销售税费为每台0.05万元。则2021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批机器在资产负债表“存货”中应列示的金额为( )。
A.1 625万元   B.1 775万元
C.1 820万元   D.1 885万元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①有合同部分:
存货的成本=1 000 ×1.4=1 400(万元),可变现净值=(1.5-0.05)×1 000=1 450(万元),未发生减值。
②无合同部分:存货的成本=300×1.4=420(万元),可变现净值=(1.3-0.05)×300=375(万元),需要计提跌价准备。
③2021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批机器在资产负债表“存货”中列示的金额=1 400+375=1 775(万元)。
(2)材料的可变现净值的确认
①用于生产的材料可变现净值=终端完工品的预计售价-终端品的预计销售税金-终端品的预计销售费用-预计追加成本
【基础知识题】甲公司库存原材料100件,每件材料的成本为100元,库存材料均用于产品生产,每件材料经追加成本20元后加工成一件完工品。其中合同定货60件,每件完工品的合同价为180元,单件完工品的市场售价为每件140元,预计每件完工品的销售税费为30元。
『答案解析』
该材料期末应提足的跌价准备=400(元),(这里务必要注意,不能将合同部分与非合同部分合并在一起认定存货的跌价幅度,那样的话,该存货就不会出现贬值,而这样做就会掩盖非合同部分存货的可能损失。)如果调整前的存货跌价准备为100元,则当期末应补提跌价准备300元,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3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300
【拓展】
A.对于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其终端产品如果未贬值,则该材料不认定贬值,应维持原账面价值不变。
B.如果终端产品发生贬值而且贬值是由于材料贬值造成的,则以可变现净值确认存货的期末计价。
【2018年单选题】甲公司主要从事X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生产X产品使用的主要材料Y材料全部从外部购入,2×17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Y材料成本为5  600万元。若将全部库存Y材料加工成X产品,预计尚需投入1 800万元;预计所生产的X产品的销售价格为7 000万元,估计X产品销售费用及税金为300万元;Y材料如果单独销售,其销售价格为5 000万元。2×17年12月31日Y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 )。
A.4 900万元
B.5 000万元
C.5 300万元
D.6 700万元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①由于Y材料是专门用来生产X产品的,Y材料的可变现净值=X产品的售价-销售X产品的销售费用-用Y材料加工成X产品尚需要的成本;
②Y材料的可变现净值=7 000-1 800-300=4 900(万元)。
②用于销售的材料可变现净值=材料的预计售价-材料的预计销售税金-材料的预计销售费用
【单选题】甲公司2020年12月31日库存配件100套,每套配件的账面成本为12万元,市场价格为10万元。该批配件可用于加工100件A产品,将每套配件加工成A产品尚需投入17万元。A产品2020年12月31日的市场价格为每件28.7万元,估计销售过程中每件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1.2万元。该配件此前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甲公司2020年12月31日该配件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
A.0       B.30万元
C.150万元   D.200万元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配件是用于生产A产品的,所以应先计算A产品是否减值。单件A产品的成本=12+17=29(万元),单件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28.7-1.2=27.5(万元),A产品减值。所以配件应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单件配件的成本为12万元,单件配件的可变现净值=28.7-17-1.2=10.5(万元),单件配件应计提跌价准备=12-10.5=1.5(万元),所以100件配件应计提跌价准备=100×1.5=150(万元)。
【2014年单选题】2013年末,甲公司有A材料10吨,每吨20万元,用于加工商品B,能生产10件B商品,预计将发生加工成本110万元,每件B商品对外销售时预计销售费用0.5万元,甲公司已经签订不可撤销合同,将B商品出售给乙公司,每件售价30万元(不含增值税)。2013年末A材料的市场价格为每吨18万元,预计销售每吨A材料将会发生销售费用0.2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计算甲公司期末针对A材料应当计提的跌价准备( )。
A.10万元    B.15万元
C.20万元    D.5万元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①A原材料对应的成本=200(万元);
②A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30×10-110-0.5×10=185(万元);
③故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185=15(万元)。
(二)存货减值的确认条件
发现了以下情形之一,应当考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1.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全额提取减值准备:
1.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2.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3.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4.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三)科目设置及会计分录
1.需设置的科目
“资产减值损失”、“存货跌价准备”
2.会计分录
(1)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2)反冲时:反之即可
(四)存货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
1.单项比较法。
【单选题】某企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存货进行期末计价,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按单项存货进行比较。2022年12月31日,甲、乙、丙三种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分别为:甲存货成本10万元,可变现净值8万元;乙存货成本12万元,可变现净值15万元;丙存货成本18万元,可变现净值15万元。甲、乙、丙三种存货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分别为1万元、2万元、1.5万元。假定该企业只有这三种存货,2022年12月31日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为( )。
A.-0.5万元  B.0.5万元
C.2万元    D.5万元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1)甲存货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额=(10-8)-1=1(万元);
(2)乙存货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0-2=-2(万元);
(3)丙存货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8-15)-1.5=1.5(万元);
(4)2022年12月31日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1-2+1.5=0.5(万元)。
2.分类比较法。适用于数量较多、单价较低的存货
【基础知识题】甲公司期末存货分为M、N两大类,M类包括a、b两项存货,N类包括c、d两项存货,其成本及可变现净值资料如下:
成本
可变现净值
期末资产负债表计价标准
单项比较法
分类比较法
M
a
30
40
30
75
b
45
38
38
合计
75
78
68
75
N
c
24
22
22
59
d
35
40
35
合计
59
62
57
59
【结论】单项比较法下存货的跌价幅度要高于分类比较法。
【要点提示】如没有特别提示,均按照单项比较法处理。单项比较法算的减值损失高于分类比较法。
(五)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方法
【备注】存货跌价准备同步同比例结转。
1.单项比较法前提下,直接对应结转。
【单选题】M公司发出存货采用加权平均法结转成本,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在结转成本时结转。该公司2022年年初存货的账面余额中包含甲产品1 200件,其实际成本为360万元,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30万元。2022年该公司未发生任何与甲产品有关的进货,甲产品当期售出400件。2022年12月31日,该公司对甲产品进行检查时发现,库存甲产品均无不可撤销合同,其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0.26万元,预计销售每件甲产品还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0.005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该公司2022年年末对甲产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
A.6万元   B.16万元   C.26万元   D.36万元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1)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0.26-0.005)×(1 200-400)=204(万元);
(2)期末存货应提足的跌价准备额=360×[(1 200-400)÷1 200]-204=36(万元);
(3)期末存货已提准备额=30×[(1200-400)÷1200]=20(万元);
(4)期末存货应计提的准备额=36-20=16(万元)。
2.分类比较法前提下,加权计算后结转。具体计算如下:
当期应结转的跌价准备=(期初总的跌价准备额÷期初总的存货账面余额)×当期转出存货的账面余额
3.结转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
(1)如果是销售出去的,应随同存货一并结转,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原材料
(2)如果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方式下结转存货,其对应的跌价准备应同时结转,但不冲减当期的资产减值损失,具体处理见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专题讲解。
【要点提示】存货的期末减值计提是每年的必考内容,所涉题型以单选题为主,主要从跌价准备的计提额角度进行测试。除此以外,在诸多题型中此内容也是常用的一个知识点,考生应就此内容进行全面掌握。
【2017年单选题】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7年1月1日,甲公司库存原材料的账面余额为2 500万元,账面价值为2 000万元;当年购入原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为3 00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510万元,当年领用原材料按先进先出法计算发生的成本为2 800万元(不含存货跌价准备);当年末原材料的成本大于其可变现净值,两者之差为30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017年12月31日原材料的账面价值是( )。
A.2 400万元  B.2 680万元
C.2 980万元  D.2 200万元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甲公司2017年12月31日原材料账面价值=(2 500+3  000-2 800)-300=2 400(万元)。
【2017年单选题】2×16年12月31日,甲公司持有乙原材料200吨,单位成本为20万元/吨,每吨乙原材料可加工生产丙产成品一件,该丙产成品售价为21.2万元/件,将乙原材料加工至丙产成品过程中发生加工费等相关费用共计2.6万元/件。当日,乙原材料的市场价格为19.3万元/吨。甲公司2×16年财务报表批准报出前几日,乙原材料及丙产成品的市场价格开始上涨,其中乙原材料价格为19.6万元/吨,丙产成品的价格为21.7万元/件,甲公司在2×16年以前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16年12月31日就持有的乙原材料应当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是( )。
A.80万元
B.280万元
C.140万元
D.189万元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丙产成品的成本=200×20+2.6×200=4 520(万元);
丙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200×21.2=4 240(万元),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丙产成品发生减值,因此乙原材料发生减值;
乙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200×21.2-2.6×200=3 720(万元);
乙原材料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200×20-3 720=280(万元)。
知识点:存货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
1.存货盘盈
当时
处理时
借:存货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2.存货盘亏
当时
处理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存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注:只有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货盘亏才作进项税额转出
借:管理费用(正常损耗)
其他应收款(保险赔款或责任人赔款)
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要点提示】对现金、存货和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应进行对比分析掌握,侧重于盘盈盘亏的损益归属方向。
【关键考点小结】
1.购入方式下存货入账成本构成因素
2.委托加工方式下存货入账成本构成因素
3.其他方式下存货入账成本的构成
4.实际成本法下发出成本及结存成本的计算
5.存货减值迹象的认定
6.可变现净值的计算
7.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
8.存货盘盈、盘亏的处理
日职会计学习网,微信号rzczxxw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企业会计准则第1 号——存货》解释
第九章 流动资产(二)
第二章 存货
第二章 存 货
2022年度中级会计食物科目答疑解题(3)
2015年中级会计实务重点、难点及典型题解——第二章 (震撼整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