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城市物种日历】1月20日 雀鹰| 果壳 科技有意思

雀鹰(Accipiter nisus)是体长35cm左右的小型鹰科猛禽。成鸟雄鸟上体(即整个身体背侧)灰色,脸颊棕红色,胸腹有棕红色或褐色的横纹。成年雌鸟比雄鸟稍大,一般有白色眉纹,脸颊灰白色,胸腹有细密的深色横纹。幼鸟上体褐色,胸腹横斑较粗。

雀鹰广泛分布于全中国各地,在东北和西北地区繁殖,在东部和南部地区所见的雀鹰则为冬候鸟或旅鸟(有部分个体会南迁到东南亚或南亚越冬)。雀鹰是为城市、乡村及其周边最常见的猛禽之一,主要活动于林地,包括城市公园。

雀鹰主要吃小型鸟类和鼠类,常站在林间高处树枝上观察四周情况,也会在高空中盘旋寻找猎物。雀鹰两翼较窄(即翅膀的宽度),翼展(即两翅全部展开的长度)较小,飞行速度不如隼快,但转弯非常灵活,便于捕食林间活动的小鸟(尽管捕食成功率只有10%[1])。

雀鹰的巢比较简单,为细枝搭建的编织巢,每年都会重新筑巢,巢址一般都离上一年的巢不远。它们有时也会利用其他鸟类的旧巢,在旧巢的基础上翻新。雄鸟在筑巢中承担了大多数工作。一般一窝是四五枚卵。

在中世纪的欧洲就有人驯养雀鹰捕猎野鸡。无论是雀鹰还是其他任何一种猛禽,在如今首先必须明确一点:在中国,所有的猛禽都是国家一级或二级保护动物,没有合法许可证的情况下任何个人饲养都是违法的,而个人饲养是不会被下发许可证的。此外,在中国目前并没有任何机构能够做到猛禽的人工繁殖,无论商家如何宣称。所有市面上贩卖的猛禽无一例外都是在野外抓来的,抓捕过程中的死亡,以及饲养过程中的死亡不计其数,这对个体和种群的伤害是不可忽略的。更严重的伤害是在所谓训鹰“熬鹰”的过程中,饥饿、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伤害,使得好不容易活过贩卖阶段的猛禽再一次面临死亡,活下来的仍旧是少数,而活下来的少数已经不能称作正常的猛禽了,更何况在如今猎奇炫耀心理的趋势下,购买猛禽的少数人不仅没有合法许可更甚至并不知道正确喂养猛禽的方法,训鹰的过程中也因为无知常常把猛禽虐待致死,更不会再放它们回归自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来鸟也有这么多种类,还不快来一起看看?
猛禽
北京西山观猛记录:十余种数百只猛禽飞越京西山脊
猛禽-空中的王者2
鹰和雕的区别?(春风化雨雨过无痕的回答,38赞)
珍稀野生鸟类 第三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