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
userphoto

2022.07.23 四川

关注

我相信樊登读书的很多书友都很熟悉另外一本书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当时,我在听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很高兴,听完了以后有一些能够运用到工作当中,我觉得效果非常棒。但我就想,如果把这些方法运用在家庭建设上,是不是也能发挥同样的威力和起到很好的效果呢?结果一看,还真有这么一本书就叫作《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

 

这两本书都是同一个作者写的,叫史蒂芬·柯维。他真的可以说是一个有巨大影响力的人,他被评为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二十五个人之一,《财富》杂志一百强当中有90%的企业是他的受教者。而且,他还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顾问,他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人类潜能的导师

 

所以,史蒂芬·柯维在写这两本书的时候,把自己长年的研究都凝结在里面,还举了很多鲜活的案例,非常值得我们跟大家一起来分享这本书。

 

它是一本经营家庭的宝典。至于经营好一个家庭究竟有多么重要,我觉得你用什么样的形容词、评语来说它的重要性都不为过。

 

美国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什是怎么说的呢?她在韦尔斯利女子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对这个做过一个诠释,跟大家分享一下:

 

在走到生命的尽头时,你们不会后悔没能再多通过一次考试,不会后悔没能再多打赢一场官司,不会后悔没能再多签一份合同。你们会后悔没有把时间用来同丈夫、子女、朋友以及父母一起度过。

 

所以,这个其实从一个侧面证明,家庭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石,而处理好家庭关系、经营好自己的家庭是你走向人生巅峰的必经之路。

 

回到今天的题目《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什么叫高效能的家庭呢?史蒂芬·柯维说,所谓的高效能就是拥有美好的家庭文化。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是包括情绪、情感、关系以及氛围这些要素组成的,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家带给人们的感觉。

 

比如我去迪士尼那天,我的感受就特别明确。那里每一个项目都要排好长的队,我们一群人带着孩子在那儿,你就会发现,有的一家人在那儿排队的时候有说有笑的,即便天气特别热,队伍特别长,但是他们一会儿玩个小游戏,一会儿唱个歌,爸爸、妈妈、孩子,甚至还有老人,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但是,同样在那儿排队的也一定有急赤白脸的家庭,总有人吵着说,我刚才说先玩那个,你就不听。每个人都非常烦躁,不停地拿着门票在那儿哗哗地扇,可是越烦躁就越觉得这个队伍长,觉得这个时间难挨。这就是所谓的氛围、气氛、感觉。

 

在进入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之前,作者先给我们举了一个飞行的例子。他说,咱们出门坐飞机时,完成一次飞行有哪些必要的步骤呢?首先,当然是要制定飞行计划,就是你要哪天什么时间,要从哪儿飞到哪儿?比如明天下午一点半从北京飞上海。你先得有这个飞行计划,你不能说看情况随时飞。而制定飞行计划的过程当中一定包括飞行线路的规划。

 

但是,真当明天下午一点半飞机起飞了,飞行员在路上时,他就会发现很难严格地按照之前设定的飞行线路来完成,因为有可能前面有一片积雨云,有一片雷电,导致他今天要绕行一下,就是总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让他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也就是说,在执行一次飞行计划的过程当中,大概有90%的时间都是偏离了航线计划的。

 

但是作者说,那又怎么样?只要你有你的目标、大体的航线,你就可以通过不断地修正来完成你这次飞行的任务,大部分情况下都可以做到准时抵达。所以,我们在经营一个家庭的时候也正是如此。他说,即使是一个高效能的家庭,一个堪称典范的家庭,也有90%的时间是偏离正轨的,但是因为有目标在、有方法,在及时调整之后,他们还是能够正常、良好地取得最后的效果。

 

那么接下来,咱们就开始分别讲述他这七个习惯。但是有必要说明一下,这七个习惯不是作者发明的,他是总结、发现了它们,是作者诸多的研究成果汇集在一起的一个集合。

 

一、习惯一:积极主动

 

这七个习惯的前面三个是需要单独讲述的,尤其是这里面的第一个,我会花大量的时间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因为第一个习惯是所有其他六个习惯的基石。

 

第一个习惯叫积极主动。积极跟主动不是一个意思,樊登老师讲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会说积极和主动有着这样、那样的区别。我在这儿再增加一个,积极是一种态度,主动是一种行为,它是两个层面的东西。

 

01 适时按下暂停键

 

为了讲述积极主动这个习惯,作者在底下列出了一个发现和两个理论。

 

史蒂芬·柯维发现,人们的日常生活基本上是这样驱动的,就是刺激与反馈。什么叫刺激?就是你一进门,看见两个孩子在地上打架,这时,视觉、听觉,甚至嗅觉就会带给你综合的刺激。什么是反馈呢?就是你是马上先出声喝止,还是你把脚上的鞋摘下来扔过去?还是你关上门甩身扭头就走,觉得这个家我一分钟也待不下去了?这个就叫反馈。

 

他的发现是什么呢?他发现,刺激和反馈不是必然联系的,在刺激和反馈中间有一个巨大的空间,而这个巨大的空间就是咱们俗话讲的叫过过脑子。过过脑子很重要,为什么呢?因为过过脑子的这段时间你可以调用你的一系列天赋能力。作者在这儿列出了四种天赋能力,分别是自我意识、良知、想象力和独立意识。

 

什么叫自我意识呢?咱们可以借用动物来说,因为我拍过很多年动物,学过很多关于动物的理论知识。自我意识是人类或者说高等智慧生物才有的一种能力,连低等的灵长类动物都没有。比如,不是所有的猴都有自我意识。我们怎么判断它有没有自我意识?有人做过实验照镜子,就是在它的房间里或者它的窝里放一个镜子,谁会对镜子里的自己感兴趣,才说明谁有自我意识。

 

就像你一推开门,看见两个孩子在地上打架,哥哥骑在弟弟身上,弟弟呜哇喊叫着,如果这个时候你的第一反应如果是大喝一声干吗呢?,这个就是杏仁核在起作用。如果你这会儿先按下一个暂停键,把这个活从杏仁核交到前额叶,也就是说,让自己像照镜子一样先跳出来,看看这儿有一个愤怒的父亲和两个冲动的孩子,家里一团糟,这个时候你作为父亲要做什么打算?一旦你想到这儿,你就调用了自我意识,你就已经把工作从负责本能的杏仁核抢过来。这就是人要干的事。

 

然后,良知是什么?良知就是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这个家庭的成员,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严厉的,苛责的,慈爱的,宽容的?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父亲?

 

想象力是什么?想象力就是说,你得凭空想到一个方法来应对这个问题。你已经累了一天了,在公司就硝烟弥漫、焦头烂额的,回到家一开门,不仅俩孩子这样打个不停,地上衣服一地,鞋满屋子都是,作为一个父亲你怎么办?如果你不想成为一个不讲理的父亲,你想作为一个通情达理、宽厚仁慈的父亲,那你应该怎么办?这个是想象力来解决的问题。

 

独立意志是什么?独立意志就是说,你在想到方案以后,你要想好,你有能力也有信心去执行你设计的这个方案。

 

史蒂芬·柯维说,还有一个天赋的能力可能更重要,或者说更有效,是幽默感。如果你能在处理这个问题的过程当中再加上一点幽默感,你一定能够收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我给大家举一个小例子,特别逗。那会儿我的房子刚定下来,还没装修,我开着车晚上就去了,我把车停在那儿,地上也没指示说不让停,我就停了。然后,我正停着,保安就出来了。其实,我挺不喜欢人家的这种态度,他说:诶诶诶……”

 

我觉得他叫弟弟、叫哥哥、叫小伙子就行,我本身当时就不太高兴。他说:你觉得你把车停这儿合适吗?我说:我是业主。他来了一句:业主?你就是主也不行。

 

当时,一下给我说乐了,他自己也乐了。他说:这儿不能停。我说:您就说'不能停,我换个地方停就完了。所以,在剑拔弩张的气氛下处理问题时,幽默感有着特别的效果。

 

所以,作者就告诉我们,在这个时候,暂停键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它把处理问题的权力从杏仁核挪到了前额叶,让我们有调用这几种天赋能力的时间和机会,最终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02 理论一:影响圈和关注圈

 

接下来他提出了第一个理论,叫作影响圈和关注圈。其实,这个更偏向于行为层面,而行为是态度决定的。

 

什么叫影响圈和关注圈呢?关注圈就是我们关注的所有外部世界,它可能包括Lady Gaga、俄乌局势、世界粮食问题,也包括外星人、《三体》。但是,你说什么人家外星人可能也不听,你关心俄乌局势,在家里愁得一夜白头,俄罗斯和乌克兰那边该闹腾还是继续闹腾,这些都属于关注圈。影响圈是什么?影响圈就是你能够施加影响的范围,比如说你们家的孩子、媳妇、楼下的车、你们家房子,这都是属于你的影响圈。

 

但是影响圈和关注圈是什么关系呢?影响圈是关注圈的一部分,你能影响的事一定是在你关注范围之内的,但它又不是固定的,它是可以产生转变的,我们可以通过态度指导下的努力,把一些关注圈的事划到影响圈来。

 

打个比方,你在楼下看到两口子吵架,你一边走一边抱怨,现在两口子吵架都吵到大街上来了。这就是你的关注圈。但如果你一看到两口子吵架,就过去劝了劝说:别吵了,别吵了,什么事过不去?通过你施加的影响,你对事情产生了干预,你就把一个你曾经关注圈的事变成了影响圈的事。

 

关于关注圈和影响圈,史蒂芬·柯维还说,首先,我们要在影响圈里多努力,而减少投入在关注圈里面的精力,因为人的精力是固定的。比如,我一天就二十四小时,我如果在关注圈里面放了十二小时,我的影响圈就只有十二小时。那如果我在关注圈放了四个小时,那我的影响圈就有二十个小时。就是你与其花那么多时间去看新闻、去抱怨、去看八卦,觉得怎么人家孩子都这么好,自己在家里生闷气,还不如想想怎么利用这些时间为你能够起作用的这些事做一些什么。

 

很多人家里可能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一进家门看见鞋子乱放、桌上碗没收,沙发上还有一堆衣服,你的脑袋砰的一下就大了,火上来了,到底有没有人爱这个家?有没有人管?气了,就回屋把门一关,生气去了。

 

我为什么说得这么痛心疾首?因为我曾经就有这么一个经历。有一次,我回家进门以后一看,我以为家里遭小偷了,卧室里我太太所有的衣服几乎都在床上,地上摆着各种各样的鞋,我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当时,气得我就想,你怎么能把一个家弄成这个样子?那会儿手机还不能照相,那还是零几年的事,刚结婚的我也没有看过这本书,没学会影响圈、关注圈,我就停在自己的关注圈里,我就专门拿出我的照相机来照相。我当时就想,我得把照片洗出来,把它永远作为我们家的一个耻辱的证据。我得跟她说,哪怕这次收拾完了也没用,下次我一吵架,我就把这拿出来,你看,你就把咱们家弄成什么样了?

 

我就在那儿生气,等我太太回来以后,我们俩大吵了一架。但是,我这些行为能让事情改变吗?不能。后来,又有一次发生了这个事,我就想,算了,我也不争了,我把它收了。收了以后,我太太回来说了今天是因为一个什么样的事,情绪很缓和,反而这事就没了。我把影响圈的事和关注圈的事做了一个这样的调整,最后的受益人是我。因为在她回来之前,床上堆着那些衣服,我也没法睡觉,我只能自己在旁边生气,而当我能够说服自己不要生气,去处理这些事的时候,对家庭关系是不是有了进步的帮助呢?那一定是的,起码我们不再争吵。

 

这个就是所谓的影响圈和关注圈。

 

03 理论二:情感账户

 

第一个理论叫作影响圈和关注圈,第二个理论是什么呢?第二个理论提出了情感账户这个概念。

 

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作为一个父亲或者母亲,你希望你的孩子听你的话,是因为他爱你还是因为他怕你?我相信大家都会觉得,可能有时候是因为怕我,但是我还是希望他是因为爱我所以听我的话。

 

那我再问一个问题,你觉得你的配偶为什么和你在一起而不是和别人在一起?是因为爱你,还是怕你?

 

我相信大部分人给出的答案都是,是因为他爱我,所以才选择跟我在一起,一定不会是因为怕我才选择跟我在一起。那这个爱是什么?这就是所谓情感账户上的余额,情感账户上的值越高,就说明这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越好,那么你对他们施加的影响就越有效。

 

这些余额是怎么来的?这些爱是怎么来的?你跟你的配偶当然有恋爱期间你对她的追求,你对她的千般好。你也知道,是因为你追求她,你对她好,她才选择爱你或者接受你的爱,跟你一起来组建这个家庭。所以,这些余额是通过行为换来的。

 

包括我们夫妻之间的这个例子。如果我一进门,看到家里跟遭了贼一样,家里、床上、地上都是鞋,都是衣服,我就大发雷霆,肯定是减分的。但如果我看了以后不吭声,我把它收拾好,等我太太回来以后,我说:你今天因为什么事这么匆忙?你肯定是特别着急,那件事处理好了吗?这一定是加分的。

 

我跟我太太经历过很多这样的事,从原来我们当场发作,互相指责,甚至怀恨在心,一旦有类似的情况我们就开始倒旧账,我们一点一点地过渡到了另外一种状态。我们开始能够体谅对方,能够按下暂停键,能够选择用积极主动的方式去处理问题,慢慢地我们的情感账户的余额就越来越充盈了。

 

而孩子有两种情况。情感账户上有一种是天然的固定资产,你是他爹,或者你是他妈,这是天然的,这件事就有一定的余额。但是,这个余额其实并不多,为什么?因为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或者说一定时间以前,他很难理解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他天然地要在长大成人懂事以后才会对你有不计回报的情感。小时候,孩子的这种爱更多的是依赖,是因为你对他好,你给他吃的,你带他出去玩。这也是因为行为带来的,所以,这个账户的余额是因为行为。

 

我给大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早上,妈妈给孩子精心做了一份早餐,自己都没睡醒,早餐做得色香味俱全,加了十分的情感账户。但是,孩子吃的时候,你说:洗手没有?每次都不洗手,你这孩子就是不爱干净。你唠叨他,减五分。然后,你说:你昨天晚上作业写完没有?你从来都不好好写作业,你看你吃东西又挑食,你每次都吃鸡蛋只吃鸡蛋清,不爱吃鸡蛋黄。你又说他、指责他,又减五分。然后,你又说:一会儿吃完了一定得擦嘴,你这孩子从来都不爱干净,每次老是不擦嘴。你又用伤害性的语气指责他,又扣五分。

 

最后,结论是什么?你精心地做了一顿早饭,牺牲了自己的睡眠时间,加了十分,减了十五分,你还欠情感账户五块钱。划得来吗?

 

而作者在这儿举了一个很极端的例子,如果是一个普通的家庭遇到这个例子,可能会愁得一夜白头,或者脑袋都得大了,但是人家处理得很好。

 

一个再婚家庭的父亲,他有一个十五岁的女儿叫塔拉,女儿由于种种原因,比如有青春期的关系,进入到了一个特别冲动的阶段,跟家里的关系越来越糟糕,跟家里的家长讲话非常不礼貌。但是,这个父亲学了情感账户以后,他就想,接下来这段时间,我一定要好好存钱,好好经营这个账户,他找到女儿并跟女儿讲述了他学到的这些:

 

他问女儿:你怎么样?女儿草草地回答说:你管得真宽。当时,他就假装自己没听见,微笑着回答说:我只想知道你过得好不好?在接下来的几天,他努力地信守自己的诺言,把提醒自己的贴纸贴得到处都是,包括汽车的后视镜上,他继续躲避她经常性的刻薄言语,而这对他来说其实并不容易,因为他已经习惯反唇相讥和适当地反抗,每次经历都让他了解到他们的关系已经变得多么可悲。他开始意识到,他过去经常指望女儿有所改变之后,他再来改变自己,以期改善局面。

 

随着他致力于先改变他自己的感受和行动,他开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塔拉,他开始觉得女儿是多么渴望得到爱,随着他继续躲开她恶言相向的语言,他感受到了一股不断增强的力量,当他躲避这些言语的时候,他内心没有任何愤恨,而是增加了许多爱,他发现他开始自然而然地为女儿做一些小事,一些他不知道是不是非做不可的事。女儿学习的时候,他会轻轻走过去打开灯。如果女儿问:你干吗?他就说:如果光线比较好,你会看得更清楚。

 

最后,大约在两周后,塔拉好奇地说:爸爸,你有一点不一样,出什么事了?他说:我意识到,我身上的一些东西需要做出改变,仅此而已。我很高兴现在我能够用一向应该采取的态度对待你,以表达我对你的爱。之后,他们开始花更多的时间一起待在家里,只是谈话,或者聆听对方的话语,现在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他们的关系大有改观,而且深入了许多。虽然目前还说不上是完美,但是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痛苦已经消失,信任和爱与日俱增。

 

这都是由于一个简单的观念,他在日常生活当中坚定地执行自己的那个策略,这段时间只存钱、不取钱,不做一点影响她的事,只做那些他认为对她好的事。最后一直积累,终于把负值变成了正值,从而改善了他跟女儿的关系。

 

我相信很多家长听完了这一段,可能会深有感触。因为我不止一次地见过我的朋友在跟孩子交流的时候,表露出谦卑和无奈,在发火和崩溃的边缘一直控制自己。孩子说话也很难听:“你管得着吗?你管管你自己吧”“我不想说,怎么着了?你能把我怎么样?要不然呢?就这样一句又一句不断叠加地回怼自己的父母,把父母弄得完全无所适从。

 

父母有时候就发作了,最后忍不住说:“我就没你这个孩子,我不信我治不了你了。很多都是这样。但是,这个爸爸他用的办法是什么?一旦发现那种情况,他意识到,因为他们之间的情感账户枯竭了,而他要对孩子施加影响,那一定是因为孩子爱自己,有余额的时候自己才能对他施加影响,现在既然他不能对孩子施加影响,说明没余额了,那怎么办?那就攒钱吧。

 

作者在这儿列出了五个主要增长点,教大家来攒钱。第一个叫善意,第二个叫道歉,第三个叫忠于不在场的人,第四个叫做出承诺并信守承诺,第五个叫原谅。

 

咱们一个一个来说。首先,善意就是我们要让自己是真的出于善意来说话、做事。很多家长在指责孩子的时候,不管是用的语言还是真实的动机可能都停留在摘清自己的责任,把责任推给孩子,以及因为孩子损伤了自己的颜面,伤害了自己的权威而做出的应激反应。如果是这样,那就不是善意。

 

而真正的善意是什么?是你要用他能接受的方式对他好,不要老打着对孩子好的旗号去做很多孩子不接受的事。你用他不接受的方法对他好,那完全是你的一厢情愿,你只是满足了自己觉得要对他好,那就这样对他好。实际上,你就对他好了吗?其实,并没有。所以,真正用对孩子好的方式对他好,这才叫善意,那这一定是增值的。

关于道歉,又回到我们刚才说的,孩子为什么接受你的影响?或者说为什么听你的话?配偶为什么要跟你保持一致?为什么要继续跟你在一起?为什么要照顾你?为什么要允许你来照顾自己?那都是因为爱,而不是因为你正确。

 

这个很重要。你的孩子听你的话,是因为他爱你,不是因为你一直都对。你的太太或你的先生愿意跟你在一起享受生活,也是因为爱你,不是因为你一直是对的。既然没有一个人永远是对的,那你有时承认你错了,又怎么样呢?所以,你错了并不会减分,但是你错了不认错,这个东西就会减分了。因为如果你错了,你不承认自己错,那说明你是在挽回自己的颜面,这个就影响到了他们的爱了,就跟对错无关了。

 

关于忠于不在场的人,这个比较好玩,我举一个曾经很红的影视剧的例子《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我相信很多人尤其是妈妈肯定都看过。那里面盛家所有的女儿都在别人背后说别人坏话,包括所有的家长也都在其他家庭成员不在场的情况下说他们的坏话。家里鸡飞狗跳,而每一个人都精于算计,决绝不吃亏。这样的一个家它能好得了吗?后来直到出现了一个盛明兰,也就是女主,出现了一个干扰项,才有所改变。她跟大家不一样,她从来不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就这样慢慢地用自己的真情改变了这个家。这就叫忠于不在场的人,只有忠于不在场的人,你才能真正地在这个家庭打造一个好的储蓄账户。

 

做出承诺并信守这个事关信任,做出了承诺,并信守承诺,它一定是加分的。

 

关于原谅,作者说,在做到原谅之前,你始终都是受害人。我觉得这话说得真有道理。其实,在你原谅别人的时候,你一下从受害人变成不是受害人了。那受益人是谁呢?是你。所以,你通过原谅这个行为,不是便宜了别人,而是自己受益,是你从受害人变成了受益人。

 

作者史蒂芬·柯维说,我们通过善意、道歉、忠于不在场的人、做出承诺并信守以及原谅就能够充盈家庭账户。

 

现在,我们有了情感账户这个概念之后,你会发现,你看问题的方式就变了。你帮孩子收拾地上的鞋,你没有责备他,你吃亏了吗?没有,你存钱了。你帮你的太太收拾了丢在衣柜外面的衣服,你吃亏了吗?你没有,你存钱了。而存在情感账户里的这些余额将来一定会回馈你的,它会有利息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增长,最后会让你们家的关系越来越好。当你的鞋丢在门口的时候,孩子会帮你收起来,当你的领带进门随便扔在沙发上的时候,你的太太也不会责备你。

 

这一点我有特别深的感触。在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工作非常繁忙,经常出差。但是,我回到家以后就觉得,我都这么累了,我只想休息。而我的太太觉得,你好不容易回来了,是不是应该咱们一起出去转转?或者你帮家里修一下东西?比如这水龙头坏了两个月了。可我觉得,我都这么累了,我就不干。那么,两个人的关系就越来越紧张,每次我出差之前和回来之后都是关系很紧张的时间。

 

后来,当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慢慢地改变之后,我看到衣服了我就收,我进家门之前就想,我都这么长时间没回家了,我得做好一个男主人应该做的事。于是,一到家放下书包,我就看看哪儿坏了。灯泡坏了的话,我就把灯泡拿出来换上。慢慢地经过积累以后,你会发现,太太不会再因为你经常出差或者忙于工作这个事抱怨你了。其实,她不是抱怨你忙于工作,她是抱怨你只忙于工作。

 

所以,一旦你意识到这些以后,家里人彼此都以存钱为一个心理安慰的时候,处理家庭关系时完全就会是另外一个状态。

 

其实,咱们在情感账户这一个环节里面苦口婆心讲了这么多,为什么?因为情感账户它是属于细水长流的一个账户,它不是你这次干一单大的,就能够这一辈子都不做了。它是用日常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积累的,都是有存有取的。只要你在不断地取,你就要不断地存,这样才能够让你的情感账户始终充盈。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一点,不要忽略生活当中任何一个可能存钱的细节,我们甚至可以把生活当中的很多细节都变成可以存钱的细节,这样下去我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幸福。

 

咱们一起回顾一下。第一个习惯是积极主动,积极是态度,主动是行为。史蒂芬·柯维说,他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空间在反馈和刺激之间,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行为或者决定权从杏仁核剥夺回来,交给前额叶,这是通过暂停键完成的。基于这个有两个理论,一个是所谓关注圈和影响圈的变化,我们应该尽量地扩大影响圈,并在里面努力,下一个我们刚才讲过的就是情感账户。

 

二、习惯二:以始为终

 

第二个习惯叫以终为始,建立家庭的使命宣言。这个又回到咱们刚才讲的飞行的例子,做飞行计划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有目的地,没有目的地是不行的,你不能说,大家反正到了机场以后,也不管去哪儿,大家就随便上,飞机随便开。所以,这个就是叫以终为始。

 

01 何为家庭使命宣言

 

这里面他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家庭使命宣言。什么叫家庭使命宣言?就是说你要跟你的家庭成员有一个达成共识的愿景,我们要把我们的家庭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其实,很多人都没想过。你可能想过,但你知道你太太怎么想的吗?你知道你先生怎么想的吗?你知道你的孩子怎么想的吗?你知道父母是怎么想的吗?更多的是,你在自己心里盘算,我们家十年以后会怎么样。

 

这里面有两个最可能产生的常见误区,一个是只说,没说我们。人们更多地是想,十年以后我怎么着了,二十年以后我怎么着,而不是我们怎么着。另外一个就是,我只想到了我的,而没有听别人的。所以,大家没有达成共识,每个人的家庭愿景都装在自己的脑海里,而大家没有一起拼凑过这个图,那这个东西它怎么能实现呢?

 

所以,作者在这儿就讲了第二点,所有的事物都是分两步创造。什么叫分两步创造的?第一步是画图,第二步才是施工。如果你要盖一个房子,比如回乡下盖一个民宿,或者盖一个别墅,你不可能说,甭管,先买五车砖,咱们先盖、先砌着,你负责砌那边,我负责砌这边。这能砌出一个房子来吗?不可能,一定是先画一张图纸,哪怕再简单的图纸,你找一张纸得画上这墙多长、多高,几间房。你不画出来,你肯定盖不了这个房子。所以,都是分两步,家庭也是。你得先跟大家有了一个共同的愿景,才有可能创造一个符合大家心愿的家庭来。

 

那怎么制定这个宣言呢?作者在这儿举了很多的例子,但是最重要的一条准则是,要全家人一起讨论这些问题。

 

作者列出来的这些问题你会觉得,其实都挺有意思的,比如问孩子们,你们真正希望我们家是一个什么样的家?你们喜欢邀请你们的朋友到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来做客?你们对家庭感到难堪的是什么?是什么使你们在家中感到舒畅?是什么使你们希望回到家中?是什么令你们觉得,作为父母我们对你们是有吸引力的从而愿意接受我们的影响?是什么让我们愿意接受你们的影响?你们希望被别人记住些什么?

 

可能会有人说,跟孩子探讨这个问题会不会很可笑?一点都不可笑,当你真的跟孩子探讨这些问题的时候,孩子会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从而会很认真、很投入地跟大家一起来探讨。

 

接下来,作者还在这儿列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想法,就是大多数家庭的矛盾都是因为误会或曾经的误会引起的,就像电视剧里面有一个经典的台词:没想到你是这样的。

 

我跟我太太曾经就有一个巨大的差异。我从小生长的家庭里理财的都是母亲,从来都是我爹工资挣完了都交给我母亲,我母亲来负责带我去银行,今天存,明天取,包括后来炒股票的也是我妈妈。但是,我太太的家庭里从小他们家负责管钱的是她爸爸,家里所有的钱都集中在父亲的手里,父亲会来规划他们这些用来干什么,那些用来干什么。一直到最后,都是她父亲来管这个钱。

 

那时,我们俩结婚以后,我习惯性地拿了工资来上交,因为我从小就是受到这样的教育,我太太也是拿了钱以后觉得,她不管钱,应该我管钱。我说:不应该你管钱吗?这就是因为我们从来都没有探讨这样的事,咱们的家庭应该谁来管钱?没有达成一致,就会产生误会。我觉得她作为一个家里的女主人怎么不管钱呢?她会觉得我作为家里的男主人怎么不管钱呢?这个其实就叫作误会,而当我们充分沟通以后,就会有一个设计,问题也就解决了。

 

02 如何建立家庭使命宣言

 

为什么说史蒂芬·柯维真的是大腕呢?他不仅思想有高度,他还很会教,就在这儿,他说替大家都想到了。如果有人想,我也想跟我老婆、孩子谈,可人家根本就不跟我谈,现在关系已经紧张到那个程度了。我回到家,谁都不看我,我跟谁说话?如果我回到家,我说,来,咱们设计一下家庭愿景,这得把人笑""

 

所以,作者在这儿就讲说,有三个重要的元素是我们在探讨家庭愿景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的,一个叫时机,一个叫气氛,一个叫周期。

 

什么叫时机?如果你回到家,家里正在吵架,你这时说,来,咱们探讨一下家庭愿景。这个时机肯定不合适。

 

当然,气氛也是相应的。比如说如果孩子在说,爸爸将来我长大了,我想买一辆这个车。这个就是一个好时机,你就可以跟孩子来探讨,那你将来想住一个什么样子的房子呀?你想有一个什么样的爸爸呀?你想有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呢?可以一点一点地这样引导下去。

 

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是周期。你要意识到,这个宣言不是你坐在这儿进行一次谈话,二十分钟就能写出来的,它是需要你拿出充分的诚意和耐心,花上几个月甚至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不断完善、不断补充来完成这样一幅愿景的图画。所以,你不要今天回去想跟他们谈,他们没人跟你谈,你就觉得这招根本不好使。

 

史蒂芬·柯维就给大家讲了一个例子,叫作竹子的奇迹。当你把竹子种下去以后,前四年的时间它只有小小的一棵芽,而这四年的时间,在土地地表之下你看不到的地方,竹根的根系在缓慢地生长,但是到第五年的时候,它突然会钻出表面,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会长到它这辈子最大的高度。

 

每当你觉得不可能,觉得你都做了,没用,你都说了,没用,这个时候你就想想这个竹子的例子。

 

史蒂芬·柯维说,在设计家庭愿景宣言时,有三件事不要做。

 

第一,不要单方面宣布。什么叫不要单方面宣布?就是如果你回到家说,你给你们家设计了一个蓝图,将来咱们家要建设成这个样子,咱们家就照此执行吧。这样没用,因为一定是要全家人都认可,而且是全家人一起参与讨论达成一致的愿景才会有效。

 

第二个,就是别仓促。这不像咱们要讨论一个节目方案,明天要上报,今天不管怎样也要点灯熬油,弄不出来谁也不许睡觉。不是,这是指咱们今天谈一点,记一点,明天谈一点,记一点,慢慢地不断来完善。

 

还有,就是别忽视。一旦你们有一个大家达成共识的家庭愿景蓝图,比如说孩子们和其他所有家庭成员都认为,快乐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或者说快乐在家庭的重要元素里面是排在第一位的,当别的事情与它发生矛盾的时候,你就要知道我们家庭愿景里面快乐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不要忽视。

 

三、习惯三:要事第一

 

前三个习惯咱们都是单独讲的,因为每一个都很重要,而且有一定的独立性,第三个习惯叫要事第一。

 

什么叫要事第一呢?要事第一就是,一定要在这个动荡的世界中把家庭放在第一位,而且是始终放在第一位。

 

当我们跟很多人探讨的时候问,你觉得什么是最重要的?很多人都会说,当然是家庭。但是,当很多人做的时候,可能家庭的排位就不一样了。我们总有很多的理由,比如最近太忙了。你如果创业,你看,市场好的时候,你说市场好机会来了。市场艰难的时候,你说,现在市场艰难,你分不出精力来。那你什么时间才能把家庭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如果你允许这样的借口成立的话,你永远都会把家庭往后放,而且是一后再后。还有很多人有一个通用的借口是,我为什么要把公司越做越大?还不是为了这个家吗?还不是为了孩子们长大能有更好的收入、更好的生活吗?但是,对于这个家庭来说,一个称职的父亲和一个有爱的母亲可能比更好的经济基础能够带来更好的效果。反例我们就不用一一列举了,有的是。

 

史蒂芬·科维在这儿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在职场的父亲晚上在家点灯熬油地去梳理一个名单,这个名单是他近期要拜访的客户,在那儿一个一个地写,而自己的女儿就在旁边玩。女儿一会儿过来看看,爸爸还在那儿写,过会儿来看看,爸爸还在那儿写,后来女儿就过来问说:爸爸,你在写什么呢?爸爸说:爸爸在写一个名单,名单上面的这些人爸爸最近都要分别找时间去拜访,要跟他们聊聊天、见见面。这个时候女儿说了一句话:爸爸,那上面有我的名字吗?这个父亲马上心里就咯噔一下。当他去梳理客户名单的时候,他在想着要怎么搞好跟客户、领导和同事的关系的时候,他有没有付出匹配的精力来给自己的家人、孩子?

 

其实,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所以,在史蒂芬·柯维看来,家庭和工作的关系没什么需要平衡的,家庭永远是第一位的。曾子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如果这个处理不好,后面的也都处理不好。当你年过半百、功成名就、家财万贯的时候,媳妇不理你,孩子不认你,你觉得你挣这些财富有价值吗?它能够带来你期待的效用吗?恐怕不能。

 

然后,为什么说这是动荡的世界?当然,这个动荡指的不是战争,不是什么灾难,而是现在是都处于高速变化的一个时代,包括流行文化、法律、经济、技术都在高速地变化。

 

比如说技术高速地变化,原来咱们下班以后,家里连个电话都没有。所以,一般下班,那真就是下班了,回到家就没事了,回到家就只有老婆、孩子、热炕头。但是,后来家里装了电话就不一样了,像我父亲就开始有车间的电话打到家里,让他去一趟。他骑着自行车,一会儿就要走。但这还是固定电话,后来有了手机了,一会儿一个电话。如果你正遛弯,一个电话让你去一趟,你说你去不去?就不断地有事找你了。现在,更有很多即时的通信工具,一会儿一个事发上来,你看不看?一会儿一个事,你处理不处理?

 

我那天出去吃饭,看见我旁边一桌子,孩子面前放一个迷你平板电脑,一直在看一个东西。妈妈一直拿一个手机在那儿修照片。然后,爸爸一直拿一个手机在那儿发微信,一会儿还打游戏。中间的那个干锅放在那儿都快糊了,这一家人团聚的时光变成了各自跟各自的一个屏幕在交流,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

 

关于要事第一,作者在这儿还举了一个例子,叫作农场法则。什么叫农场法则?作者就说,咱们上大学的时候,考试之前,提前一周或者提前一天、两天啃一啃,仔细看一看,临时抱佛脚一下,可能这科考试就能通过。但是,这样在农场就行不通,你不能说马上要收获了,那赶紧下个种子,赶紧摘摘草,来不及了。

 

所以,农场法则是要经过持续不断地努力才能够达到最终的效果。

 

作者说,家庭就适用于农场法则,而不适用于考试法则,就是不可能用临时抱佛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等你哪天发现你的儿子已经跟你产生巨大的矛盾了,你再来去找补,这两天对他好一点,后天他考试就别分心,这样没用。咱们说了,你一定得在情感账户里不断地存钱提高余额,才能始终保持情感账户是正值,你才能不断地对孩子施加影响。

 

史蒂芬·柯维在这儿也说,我们怎么才能做到把家庭放在第一位呢?时间、时间还是时间,为什么?因为就像刚才讲的农场法则,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有效时间投入到家庭这个事项里,你就不要指望能够获得相应的回报。如果你觉得,你都下了功夫了,你都努力了,可是还没用,怎么办呢?史蒂芬·柯维说,想想竹子的奇迹。

 

前三个咱们讲完了,每一个都非常重要。接下来要一块儿讲四、五、六,因为它们本身就是连成一串的,是一气呵成的。它们分别是双赢思维、知彼解己和统合综效。在一个连贯的动作或者事件当中,双赢思维应该是根源,是起点,知彼解己应该是途径和渠道,而统合综效是最后产生的效果。

 

四、习惯四:双赢思维

 

咱们先简单介绍一下第四个,双赢思维是什么?双赢思维主要就是告诉你,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博弈或者说有一种结果叫双赢。你在家里的时候,家里不是竞技场,你不要老想着赢,因为有人赢,就有人输。作为一个家庭来讲,输赢都是家里的人。所以,最好能够采用双赢的思维,而不是输赢的思维。

 

另外,不是说赢的对面就是输,这不是非此即彼的。你一定应该能够想到一种办法让大家都一定程度地满意,要找到那种双赢的、没有输家的方案。

 

五、习惯五:知彼解己

 

第五个习惯叫作知彼解己,我个人认为这个是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它是执行的手段和途径。之前咱们说,很多的矛盾都是因为误会产生的,那误会是怎么来的呢?不是因为没说清楚,就是因为没听明白,都说清楚、都听明白了,那就没有误会了。所以,要么就是因为不知彼,要不就是因为没解己。

 

咱们古诗里面很多会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就是关键时刻不说话。此中有深意,欲辨已忘言,你明明有点什么,你不说就忘言了。所以,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更注重含蓄的一面,人们的表达缺少直接的氛围。但其实,在家庭生活里面你会发现,咱们很多言情电视剧主要就挣这几个字的钱。

 

比如欲说还休,明明男主看到女主跟前男友见面,他也不问问是怎么回事,就不,就自己在那儿猜,自己在那儿生气。然后,这女孩也知道男主知道,她就不说,觉得男主不相信自己,她也不解释。一下四十多集过去了。言情片里大部分都是跌宕起伏、转折颇多的,但其实就缺两个关键要素,知彼和解己。

 

知彼就是要认真地、诚心诚意地听别人说,而不是别人说两句,你就开始反驳。

 

史蒂芬·柯维在这本书里说,人的大脑有一个反馈机制,就是通常当别人说到第三句的时候,你就开始在想自己应该如何反驳他。而且,在第三句以后,不管他说什么,你都沉浸在自己设定的这个情境当中。然后,一旦找到对方的话的砌口,你马上就把自己想好的这套说辞和盘托出。这样你就没有做到认真听,你没有真正地做到知彼。

 

解己也是,也要诚心诚意。什么叫诚心诚意?就是你要用对方能听得懂的语言来充分地解释自己,直到他听懂了,真的理解你。就像有的父亲跟一个三岁的孩子说:爸爸不让你碰那个,也是防患于未然。三岁的孩子他知道什么叫防患于未然?别跟他讲那些。这个其实是一个最直观、最简单的例子,生活里面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是第五,知彼解己。

 

而且,作者说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叫顺序非常重要。他说,顺序的重要性不亚于这些概念本身,就是要先知彼,后解己。你得先听人家说,当一个好的听众,然后再来说自己要说的话。你别抢人家的话,如果上来先说:我的态度说完了,你说你的吧。怎么可能构建一个良好的谈话氛围呢?

 

六、习惯六:统合综效

 

然后是第六个好习惯,统合综效。这个名字其实不是太直观,但这个意思大概就是,大家齐心合力来创造一个新的更好的解决方案。

 

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人糊纸盒和两个人糊纸盒。糊纸盒就是我们把纸按照线折好了,粘上就行。咱们说好两个人一组糊纸盒,如果你们俩还是跟以前一样各糊各的,这个叫一加一等于二。但如果你们俩放到一块儿,光顾上吵架了,一个说:你那不行,你那糊得多差,你看我的。一个说:不行,这事听我的,我来分工。你们俩这么吵,单位时间之内糊的纸盒还没有以前的多,这叫一加一小于二。

 

那什么叫统合综效呢?就是你俩一商量决定分工,一个人负责折,一个人负责粘。于是,你们这样形成了一条流水线。最后发现,你们两个人一起干活比两个人分别干活还快,一加一大于二,这个就叫统合综效。

 

为什么说双赢思维、知彼解己和统合综效是一串呢?作者用一个例子进行了非常生动的阐释,这个例子被称为遗产风波。

 

当这个主人公的父母去世以后,他和一群兄弟姐妹面对着把自己家里的遗物进行分配的问题。要分家里的遗物,这些遗物通常都是具有纪念意义或者情感价值的,比如说一个茶杯、一个画框、一架钢琴、一对沙发,是这种量度的。但是,当大家来到家里挑选遗物的时候,他意识到,这可能就会遇到矛盾,因为可能有两个人都想要这个沙发,或者三个人都想要那个在家里五十年的闹钟。

 

所以,作者说,停,咱们不能就这么选,这样容易争执下去。大家看到了吗?首先用到了什么?首先用到了咱们说的暂停键,还用到了积极主动。然后,他开始用双赢思维,怎么用的?他开始说,咱们今天来分这些遗物,目的不是为了让大家多得到一些东西,咱们为的是更好地把这个家庭维系下去,留下这些做纪念。大家都同意了。你看,这就是知彼解己。然后,他说,咱们不如这样,过一段时间再来分这些东西,这段时间大家每个人写下五样自己最想得到的东西,只写五样。然后,你同时要想,你觉得谁可能特别想或者他特别应该得到那样东西?你也把它写下来。我们要预防有些人非常想得到,但是没好意思写。

 

在这段时间,大家不仅写下来,而且还私下里有沟通,比如有人问:哥哥,你写的什么呀?有人答:二哥,我写的这个。经过这一段时间沟通以后,大家再坐在一起的时候,每个人把清单拿出来,就会有人说我为什么想要这个?因为关于这个闹钟有这样一个故事。

 

最后,他们把这样一个分遗物的略带悲伤的环节变成了大家一个其乐融融、温暖的、有爱的追思会,产生了更大的功效。知彼解己、双赢思维和统合综效就在这一个事件里面形成了非常好的效果。

 

七、习惯七:不断更新

 

第七个习惯叫作不断更新。咱们说苟日新,日日新,什么都要更新。这包括几个方面呢?史蒂芬·柯维说,有必要定期检查家人的四个需要,包括身体的需要、社会情感的需要、精神层面的需要和智力的需要。

 

比如说身体的需要,可以多问问家人,你最近身体怎么样?有没有需要看医生的?或者有没有需要我能帮忙的?我需要怎么照顾你?

 

社会情感的需要就是,你可以问问家人,你会不会最近觉得郁闷?会不会觉得孤单?

精神的需要就是,你可以问问,你是不是需要我多陪伴你?还是你需要我给你更多独立的空间?

 

智力的需要是,可以问问,我怎么能帮帮你?需要我给你推荐一本书吗?这个都是有可能会不断地更新迭代的。

 

这些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完成呢?可以通过一些仪式定期来完成,比如说你们的节假日、纪念日。一定要珍惜这些,把它们利用起来,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充电,在储蓄账户里面不断地存储,这样一个家庭就能够得到更大的收获。

 

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刚才已经说完了,咱们再来回顾一下。

 

积极主动是什么?按下暂停键,过过脑子。要尽量扩大影响圈,在影响圈里努力,利用一切的机会往情感账户里面存钱。第二个是什么?以终为始,所有的事物都是两次创造的,要先确定目标,制定计划,才有可能更好地到达,即使90%的时间偏离了路线,只要有目标在,就有可能很好地实现它。第三是要事第一,咱们讲了修齐治平,只有把家庭放在第一位,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而且,大家要记住,家庭不适用于考试法则,不适合临时抱佛脚,家庭是适用农场法则的。然后,四、五、六这一串就是双赢思维、知彼解己和统合综效。这个顺序很重要,大家要先知彼,后解己。最后,是不断更新。

 

在这儿我们可以用作者的一段话再次强调家庭的重要性。他说:

 

你的工作岗位都是临时的,有一天你会退休,你会离开这个岗位。你原来是一个教师、木匠、工人或经理人,但是,总有一天你会从这个位置上离开。一旦你离开了,你就不再是这个位置上的人。但你的家庭角色不会离开,不会因为你的离开而离开。即便是你去世了,你依然是他们的父亲,是她的丈夫,是他的妻子,甚至,是他们的祖父母。所以,这才是你终身的使命责任之所在,而不是那些印在名片后面的内容。

 

还有,作者反复强调一点,改变一定是艰难的。有一个例子说,大力神系列火箭阿丽亚娜它巨大的燃料舱储存的那些燃料绝大多数都会在它起飞前10%的旅途当中耗尽。也就是说,在改变它最初运动状态的时候需要消耗最大的能量。那么,当我们希望去做一个改变,最开始的时候是我们面对困难最大的时候。

 

所以,当你觉得改变很艰难的时候,你就想想那些腾空而起的火箭。当你开始时四处碰壁,你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你觉得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失望的时候,你就想想我们的飞行计划,即便偏离了90%又怎样?当你迟迟看不到效果和希望,准备放弃的时候,你就想想那个竹子的奇迹。

 

这本书的内容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最后请允许我祝这世上每一个家庭都幸福。如果您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对您有用,或者说您希望别人也能够从这本书里解开幸福的密码,让自己的家庭变得更幸福的话,请您点击页面右上方的分享键,让更多的人跟您一起分享幸福,营造幸福的家庭。谢谢大家,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何为美好家庭生活?美国家庭关系专家:做到这三点,将显著提升家庭生活质量
这本书,值得你一读再读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
美国思想家史蒂芬•柯维曾说:“人际关系就像一个银行账户,其中,与
高效能人士的7个个习惯
杰出青少年的7个习惯(上)|100天读10本家庭教育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