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词直播间】第一讲:诗词的基本知识···

盈香文苑,始于2014年,一个研习以传播诗词文化的微刊,一直凭着一份诗心与众多师友的支持走到如今。鉴于目前诗词之春风,为了让更多人一起学习诗词,特加刊【诗词直播间】,讲解有关诗词的知识。借此,再次感谢诸位师友的支持厚爱。

一:古典诗歌的体裁


    我国的诗歌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古典诗歌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的诗歌,包括诗、词、曲;现代诗歌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出现的新诗体,包括新体诗和以旧体诗形式反映现代生活的诗。
  古典诗歌中的诗分为古体诗近体诗
   古体诗指唐朝以前的诗歌体,又称“古诗”“古风”,其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限制,押韵较宽,可一韵到底,也可中途换韵。广义的古体诗还包括乐府诗,如“歌”“行”“吟”,句式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不讲究平仄对仗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古体诗。
   近体诗也称“今体诗”,因在音韵格律方面有严格要求,又称“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有五律(一句五字)和七律(一句七字)之分,每首八句,分别是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绝句有五绝(一句五字)和七绝(一句七字)之分,每首四句,二、四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宋代的一种新诗歌体,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在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限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有“小令”“套数”之分。是在宋金时期形成的新诗歌体。与词相比,曲可以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强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情达意。

诗词类型
      1.写景:一般是通过写景来抒发感情、表明志向或感慨时事,如,王维的《山居秋瞑》,以物芳表明志洁;刘禹锡的《石头城》在对古城萧条景物的描写中,寄托了对国运衰微的感慨。
   2.记事(咏怀):通过叙述具体事件来抒写胸臆,表达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情怀。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杜甫的《春望》、陆游的《书愤》、李白的《行路难》和《将进酒》等。
    3.咏史(怀古):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多表达对古人的缅怀和对昔盛今衰的感慨。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只叙述和做对比而不加议论的。咏史为题的诗歌以东汉班固的《咏史》和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代表作。之后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等。
   4.咏物: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趣和情怀。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咏物诗的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朝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
   5.山水田园:通过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来表达清闲恬淡的心境,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陶渊明田园诗的开山者,南朝谢灵运山水诗的鼻祖。唐朝时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6.边塞: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生活的诗歌,或表达对塞外风光的热爱,或表达戍边将士的卫国豪情,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都是边塞诗的佳作。
   7.送别:送别诗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古人很重视送别,士大夫送别,不光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或激励劝勉,或表达深情厚谊,或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伴,又称“山水送别诗”。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高适的《别董大》等。
  8.哲理: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和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有的哲理诗点明主题,有的则含而不露,引人思考。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9.爱情:就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开始,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相思之苦。如,李商隐的《无题》、秦观的《鹊桥仙》等。

解题规律

  对于古典诗歌的考查,《考试大纲》有两点要求:1.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此类试题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思考。
一.分析形象
  1.分析人物形象:抓住关键词作为切入点,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独”“佳节”“遥知”等词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思念亲人的游子形象。
2.分析景物形象:抓住景物的特点色彩、空间、气势等来判断诗中描绘的是哀景还是乐景。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绘了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的场景。分析景物形象还要抓一些特殊意象,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

  二.品味语言
    鉴赏评价古典诗歌的语言,既包括品味诗人炼字的妙处和诗中重要语句的作用,也包括赏析语言的风格。
   品味诗人炼字的妙处和诗中重要语句的作用,就是抓住“诗眼”(诗眼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词),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种。
1.动词
(1)“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的“怨”字使用拟人手法,既表达了曲中之情,又表达了吹笛人的心情。
2.颜色词
(1)“映阶碧草自春色”中的“碧”字写出了草的碧绿,增强了色彩感和画面感。
(2)“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活用作动词,不仅活泼,还有色泽感和生命力
3.叠词
   叠词的使用能增强不仅增强语势,而且增强语言的韵律美。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的“寻寻觅觅”写行为,“冷冷清清”写状态,“凄凄惨惨戚戚”写心情。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中的“历历”与“萋萋”,写出了远望所见树木、芳草的清晰和茂密。
4.拟声词
     拟声词使诗句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中的拟声词把琵琶声描写的生动逼真。
三.评价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行文构思、表达方式等。
 1.表现手法:包括联想、想象、象征、渲染、铺垫、伏笔、照应、抑扬、虚实关系动静关系情景关系等。
 (1)烘托渲染:借鉴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技法,用周围景物来烘托渲染画面上的中心事物以深化意境,渲染氛围,突出主题。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用一连串的意象烘托渲染出“断肠人”的相思之苦。
 (2)象征:借助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相似,使被象征的内容得到含蓄的表现。
 (3)虚实关系:这是古人论诗常用的概念,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拖为虚。虚实结合可以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前三句描写眼前所见,是实写,“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虚写。
(4)动静关系:以动写静,以静写动,往往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是用蝉的鸣响来衬托山的幽静。
2.抒情手法
  (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等表明爱憎态度。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以慷慨激昂的调子,直接表达了作者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和借事抒情。作者对景物或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于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表现出来,借景或借物抒情。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就是借梅花的高洁来抒写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3.修辞手法
   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特别要注意典故的运用。因为典故可以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丰富内容,增强生动性和含蓄性。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感染力。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5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地方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和这首词的思想紧密联系,所以,辛弃疾来北固亭就很容易想起这些典故,并借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4.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古诗中多用的是描写和抒情。
四.分析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判断文学作品的政治内容和思想倾向。我们可以了解诗人所处时代知人论事。古典诗歌表现的主题多为: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古伤今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忆友怀旧、昔盛今衰等。

顾        问:蝴蝶庄生 无语 廖国华  落日长河 陈文林

责        编:夏嵘 

主        编:似水无痕 

副  主  编:卧虎山人  思尘 仲雍胄胤  冰弦 千华  

编        委:半庹斋主 琴墨 忘机 釆桑女 关山冷月 亦禾 玲珑 凭栏人 远方  庞建合 

校        对:婉约公主   君子如水 清泉 四毛 

推  广  部:江钓 胡岸霞   

本期编辑:似水无痕


经典文学,如酒轻醉,唐风宋韵,如花盈香,

原创文字,与您同享,学海无涯,有您添香。

盈香文苑,期待您的关注,

愿与您一起研习文字的魅力。

一切很美,只因有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考诗词鉴赏之常考知识点
古典诗词鉴赏之步骤与方法
(3)《门外谈诗》之第四十一:写诗要用“诗家语”(十五)
古代诗歌常用艺术手法举隅
诗词曲区别及鉴赏
读懂古代诗词的几个窍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