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商朝的猜想(上)
userphoto

2022.07.16 河南

关注

若有趣请转推你的朋友;  若无感请推荐给朋友圈

1、以天为命

大禹之后,禅让制度变成了继承制度,夏朝诞生了,这样的王朝之最重要的意义是权力中心出现了,之前的禅让制下的社会相对松散,每遇重大事物才需要共同商议,而王朝制下权力中心的运转成为生活的日常,其效率大为提升,公共事物的领域与空间估计也随之扩大,应该来讲是对于当时的社会是一种进步,普通的人让渡自己的权力是为获得更大的利益。是一种共同的认知前提下的自愿或半自愿的行为选择。

也许是夏朝领土面积过于狭小,或者有新的生产技术的突破——比如青铜冶炼技术?商朝取代夏朝成为中华大地新的主人,商朝的取而代之有一个制胜的法宝——以天之名:天生玄鸟,卵而生商——我们商人是天选定的,是接受了天的眷顾的,注定要取代夏,成为众人之主人。神话可以消解,自然神的法力逐渐没有那么神圣,但天:最高的神依然是世界的主宰,商汤革命也好,征伐也好,打出天神的旗号,是获得了巨大的助力。

2、文化基因与源代码——《周易》

商代是一个喜欢扩张的朝代,也是一个嗜血的朝代,不断向外拓展与征服,同时,挟持着先进的生产力——青铜冶炼获得战果无数,而且商人真的是信奉天神的族群(比如频繁迁都,估计都是为取悦天神?),大量的祭祀不仅昭示信仰的力量,也是支撑着四处征伐的精神动力,那也是天神的荣耀。200多年的王朝岁月,无数大事小情的祭祀解读,巫师,有智慧的巫师,逐渐从千万次的问卜并结合实践成果,总结出卦象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与规律,最后,被一位囚禁在羑里城的周的王子梳理总结,并写成了文字——《周易》,周文王被关在监狱里,无时无刻不想着复仇,于是他冷静下来要研究商的经验,总结归纳记载成书,也要找寻商的破绽——好取而代之

《周易》实在是商王朝的二百多年实践实验大数据的总结,《周易》是中国人的哲学基础,也是一个中国人看待世界的原点。因为是巫师们上百年工作业绩的梳理与总结,所以,不经意间为中国人构建了第一个文化基因:实用主义。大家都记得改革开放之初,我们进行了空前的思想解放,那就是20世纪70年代末,媒体上有影响巨大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将中国推向改革开放,开启了共和国因改革开放而富裕强大的道路。殊不知,胡适在20世纪10年代,就曾提出“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试金石”(《光焰不息,胡适的思想与现代中国》)。实践!才是中国人的基因,是来自骨子里的。当然,当时并没有这么明确的伟大意义,而且是一位准对手潜心研究总结成书。

天生玄鸟,卵而生商是天启受到最高烈度的依托与运用。《周易》是商文化的结晶与总结,周文王在羑里城终于悟得破解商以及商之前的天启所带来的绝对权威之道,之后,将开始覆盖整个中国人意识形态的文化大革命。(这是后话)

《周易》中所记录的内容,应该是商朝人世界观、价值观,也是商朝人的思想与文化,由于《周易》的时间卡位,其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地位是确认的,我们来看看从《周易》之中能够发现什么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源代码?

3、天命不可违

有一个“天”,是一切的主宰,商朝人是绝对敬畏的,商朝人的大事小事,都会频频地占卜求卦,为的是知道“天”的意见,天意、天命都是至高无上的,不能违背的,从神性的意义上讲,天就相当于西方基督教中的上帝,伊斯兰教中的真主,拥有着绝对权威与最终的裁决,因为商朝人相信自己就是“天命玄鸟,卵而生商”而在这个世界承担使命的。

时间过去几千年,中华民族依然在脑中有明显或不明显的“天”的概念,而这个“天”一定在人的上面,拥有比人更大的权力,比如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说最后的结果,“天”是要参与意见的,而且“天”比人更关键,更绝对;再比如说:“天怒神怨”说明你得罪了最高权威;“天意如此”,说明你不用做任何努力或挣扎了,都没用;“天机不可泄露,命中注定,命该如此”,这个“天”或“命”都是指“天”的最后裁决,面对之,只有接受或服从,是无话可说的。

就算现在已经进入到信息社会,科学已经昌明到无神论成为常识,但在中国人的头脑中还是依稀有天或命的概念,人之上还有一位主宰,也许他可以不关心不关注不搀和你的事情,但要是他参与进来,他就是最高主宰,你可以像屈原那样“天问”,向“天”发出抱怨或愤怒的指责,但只能接受天的最终结果。这一点很重要,对过去,对现在,对将来,这是一块中华文化的基石,因为有天的概念,以及天的不可违背性,所以在中国人的文化观念里更多的是顺应,顺天而为,那怕是逆天而行,也是天在上,中国人不会想到颠覆或重新构建一个世界,那么很多科学突破就从根本上不会被考虑,比如试管婴儿,比如转基因……不是中国人不聪明,是文化观念框住了。

4、天之流变

著名学者易中天有专文谈到“天”的功能,总结至少超过十种功能与含义,所以在中国“天”这个概念其实还是很宽泛多元的,不仅仅是上文笔者所述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流变呢?相信最开始的起源还是绝对权威的含义,不容置疑,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对大自然有了更多的了解与认识,比如二十四节气,人们意识到大自然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不是谁在高处掌控,天就消解一些。

其次,随着人的觉醒,周朝、春秋战国时代,人的思想才能学识都获得空前的解放,对天的敬畏基本掉线,于是各种DIY操作,赋予天的各种实际意义;再次,中国历史上异族入侵例如五胡乱华(《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的天就单纯是户外抬头看见的自然的天),唐朝开放,汉胡杂处,元蒙异族统治,以及清朝入关,林林总总外来文化元素的杂糅,赋予“天”更多的含义;最后,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强势进入,“天”也有了更多的解读,这就是关于“天”的含义流变吧,整体上,对天的敬畏越来越减少,对天的定义或含义也越来越多元,但是,最初的定位依然,且烙印清晰,并行不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学文化丨易经入门基础知识清单(干货必读)!
黄道吉日
连山归藏周易科学观
天呐!到今天才知道二十四节气的含义,估计好多人都不了解其中的含义
河南地区发现姜子牙所著天书,专家说:此书将改写历史
不要用记忆篡改,解释文化流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