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叶松亭 | 吃货的境界

吃货的境界
上海  叶松亭

作者叶松亭先生:1986年出生。媒体人。17岁之前,没离开过江都,但很想出去闯闯;17岁以后,因为上学、上班,很少有时间回家乡,心里又始终惦记着。目前“沪漂”。平日里,码字是工作,美食是真爱,能跑马拉松、会打太极拳,爱好广泛,但可惜“样样通,样样松”。

前几天一位编辑老师发来信息,说我“真是个吃货”。

看罢莞尔一笑。“吃货”原是贬义词,与“饭桶”无异,最近几年被逐渐“洗白”,虽然暂时还难登大雅之堂,但在多数场合已变成褒义词,很适合称赞别人或“自嘲式自夸”。不过在我看来,即便同样顶着“吃货”帽子,人与人之间依旧存在境界上的巨大差别。

初级吃货,追求“果腹”。说白了就是,饿了要吃东西。这种时候对食物往往不太挑剔,也就是所谓的“饥不择食”。夸张点说,只要烧熟了又没有毒,一眼看去都是美食。由于是人之本性、生理本能,果腹带来的快乐,赤裸又原始,肤浅但直击灵魂。我曾为了减肥,听信他人谗言,在最血气方刚的年纪贸然“辟谷”,刚三四天,就饿得像狼崽子一样两眼发绿,不停地在厨房转悠,拉开冰箱门,看一眼里面的矿泉水,再“砰”一声将门大力甩手关上。最后坚持不住,连吃两袋泡面,大口扒拉面条时,根本顾不上品尝滋味,只觉得腹中一沉,心头一股踏实与满足感油然而生,胜过平日鸡鸭鱼肉无数。那次的经历让我明白,农家的菠菜豆腐羹,与朱元璋心心念念的翡翠白玉汤,其实只隔了“腹中响如鼓”这一层薄纱而已。

饱腹之余,吃货开始追求“品位”,注意力从肠胃转向舌尖。俗话说,“肚里有粮,心里不慌”,如今大家不仅肚里有粮,还有油水,端起碗筷的姿态自然从容不迫。虽然我给这个阶段起名叫“品位”,实际上追求的不止“有味”,而是“色香味俱全”。见过自诩高段位的吃货,因为坚持“不好看的不吃”,平白错过很多精彩的苍蝇馆子。类似怪异举动与评判标准的背后,是“品位”境界吃货普遍存在的焦虑。因为人的味蕾会疲劳,幸福的阈限又容易被推高。长期粗茶淡饭,偶尔喝碗鸡汤便觉得无限美好,天天山珍海味,拿瑶柱汤漱口都恨寡然无味,只能勉强打起精神,从容器等外物入手,寻找一些额外的刺激。所以吃货必须学会自我调节,否则只能在追求“新、奇、特”的小路上越走越偏。

真正的吃货,追求的是“问道”,既用食物填饱肚子,也用它适当满足舌尖,更重要的是,品味食物背后博大精深的文化。有人将其简单等同于“掉书袋”,说起饮食文化,就学金圣叹将花生米与豆腐干塞嘴里同嚼冒充火腿,或言必称袁枚与汪曾祺。这些当然属于饮食文化,但只是其中一部分。饮食乃生活,饮食文化远超文学范畴,能够从中窥得社会历史发展的脉络与轨迹。某年冬天,我和复旦古籍所一位好朋友站在路边吃烤山芋,边吃边暖手,再听他讲山芋的引进如何刺激中国古代人口增长、降低农民起义频率。烤山芋本是冬日寻常街头小吃,但当得知这原产自美洲的小东西,某种程度上竟是参与缔造康乾盛世的“功臣”之一,顿时感觉它不仅香甜,更心生几分敬意。所谓“大道三千”,旅行家用脚步丈量地球,科学家用知识改变人类,吃货通过“吃”认识历史、认识世界。如果每吃一顿,都能增长哪怕一丝一毫见识,也绝对是天下最一等一的快事。

路漫漫其修远兮,广大吃货继续努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吃的境界
【二哥●聊天】“吃货”宣言:美食那么多,我都要尝一尝
吃货的最高境界! 【转】
秋季饮食9宜9不宜 送给身为吃货的你
秋季饮食9宜9不宜,送给吃货们
秋季的饮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