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吧啦创想课堂第二十八期实录丨吴旖旎:如何高逼格的开启传统书法学习

吧啦原创文学,陪你走过每一个有梦的日子

吧啦创想课堂第二十八期

如何高逼格的开启传统书法学习


吴 旖 旎

【禅心萌约】萌主大人

自小接受系统的专业书法训练

200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专业

2009年作品获全国第二届书法篆刻展优秀奖

轻轻点击上方绿标

我们一起来听吴旖旎课堂语音实录

各位小伙伴们,让大家久等了,我是今天的主讲人吴旖旎。很开心今天能在吧啦梦想课堂与大家聊一聊和书法相关的那些有意思的事情。

自从朋友们知道我从事书法行业之后,就有很多人问我关于书法的问题,他们最多问的不外乎是怎么样能写好字啊,怎么样开始练书法之类的。当然中间也不乏让我比较头疼的问题,比如说:老师我想向你学书法,从最基本的楷书开始。这也是我每次听到都特别郁闷的问题,至于为什么,我们接下来会聊到。

书法是一门传统的艺术,但是在传统中我们都说了,不同的时代要有不同的临写。那么对于书法而言,我们既然想学习它,想了解它,那么首先就像我们处对象,谈男女朋友一样,之前是不是应该有一个相互了解呢?但是你说书法史那么长,我总不能让大家去看一套中国书法史的全卷本吧。


我想如果我把这套书推荐给你,让你读完之后再回来学书法的话,你一定投放给我的是很不情愿的表情。与其这样,不如让我们把书法摊开来看,把这个书法史也简单的了解一下。

因此今天和大家聊的就是怎么样读懂中国书法史,怎么样开启我们高逼格的学习。在书法史聊完了之后,我们大家对书法会有一个比较具象的了解,而且对不同时期的文字也会有一个简单的印象。这样不管我们是学书法也好,出去吹吹牛也好,都是一种谈资。

那么既然书法是写字的,我们就从汉字开始说起。专家给我们说过,汉字起源于原始人的刻画符号。



之后逐渐演化成了甲骨文和金文,我们也从一些语文书本上,或者是学过的历史课本上讲到,文明的诞生有三大标志:文字、城市、国家制度。当然这种不好识记的方式跟我们书法有什么关系呢?会写字,会码砖,会收保护费,这文字就排在了首位,也就是我们说的会写字。

在甲骨文产生了之后,商朝开始有一些文字铸在青铜器上,商人们称铜为金,所以青铜器上的文字我们也称之为金文。

在这里我给大家普及一下大篆的知识,刚才我传的这些图片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把甲骨文和金文统称为大篆,就是篆书里面最古老的一个部分。到了周朝的时候,周公旦开始建立礼乐制度,祭祀就成了头等大事。那么祭祀需要钟鼎,需要器物,于是金文开始多了起来。周人在前面经历了一些传统的乱造的文字之后,他们开始想体现他们未来建设国家的一种理想。于是周朝人就把殷商的金文开始改造的越来越规整化。

但是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它总有由盛转衰的时候,周朝前期是把国家制度也好,文字也好达到了一种巅峰的境界,可是后世他们的子孙们不争气,诸侯王反倒越来越厉害,这周王还得看着诸侯的脸色行事。

朝政都已经如此了,谁还能管得了周朝那套文字规则呢,于是诸侯在欺负周王的时候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开始把文字打造的像花儿一样难认,难以辩解,不过还蛮好看的。

当然还有一些诸侯国创造的一些特别变态的鸟虫篆,在这里我就不放图片了,不害大家的眼睛,因为我实在是接受不了。那么当诸侯各国都努力的创造着自己的风格的时候,秦国开始成为了周文王的粉丝,开始忠实的继承着周朝的文字传统。其中秦早期我觉得最棒的,最赞的是前面一个图片,我发给大家的石鼓文。这个可以说是大篆向小篆过渡时期的过渡品,被称为是小篆之祖。之后李斯在大篆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小篆,成为官方统一的文字。这个我们都知道了,秦朝不但统一了祖国还统一了文字。

但是我们通过上面的图片可以看到秦朝的文字写起来并不是那么的容易,特别是对于写小篆书来讲。但是人们需要书信,需要日常的沟通,那该怎么办呢?而且有那么多的书籍需要传承的时候,秦朝人其实就不那么写字了。这就是日常书写和我们所说的官方书写的一个区别。因为这个篆书写起来实在是太麻烦了,所以为了方便,之后人就把这些篆书简写,于是这些篆书发生了隶变。


说完了秦朝,我们来说汉朝。我们刚才说篆书发生了隶变之后,其实就是发展成了隶书。那汉朝正是隶书发展最成熟的一个时代,但是它也不是一下子就发展成为成熟时期的隶书,所以最开始的时候,我们能看到的隶书就是这样汉简的一种形式,写在竹简上。不要以为这个竹简的竹片很大,其实它们都是小小的和我们的手指宽度差不多,所以字也特别的小。


在这么多简牍开始使用之后,我们知道所有的东西都要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规范到规范,因此汉代的文字也是一样的。在经历了各种简牍之后,官方也需要变革一下,于是在东汉的时候,隶书开始出现了比较正统,比较规范化的一种形制。

第一个图片是很多初学书法的朋友们都接触过的,就是喜欢曹全碑这种柔美的造型。但是我们知道有喜欢柔美的也有喜欢粗犷的,就像姑娘们,有人喜欢这种特别爷们气质的,也有人喜欢小男人型的,都是不一样的喜好。这种成熟时期的隶书我们称之为“八分书”,但是“八分书”有什么具体的解释我们可以上网自己搜索。但是就一点来讲,我们说这个汉代的文字其实和他们的宫殿是有一定关系的,为什么说呢?其实就是一个时代的审美差别。之所以我们能够看到汉代的蚕头燕尾,其实就是像汉宫殿的飞檐一样,它融入了当时人们一种审美习惯在里面。


这是我在网上档到的图片,一定不是汉代的,但是大家凑合着理解一下。


那么新技能之二来了,隶书的出现标志着古文字的终结。现在补一下前面的课程,我们说的技能之一是什么,就是说,我们的甲骨文、金文统称为大篆。


一定要记得我们书法史的脉络顺序哦。


不过在前面我们聊到秦代的时候,聊到日常书写和官方书写的一个区别。那么在汉代的时候这种区别也不例外。汉隶在这个时候也出现了一种草化,因为隶书写起来也比较麻烦,又要藏锋又要燕尾,一波三折里面淋漓尽致的变化。所以劳动人民是最伟大的,他们再一次的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他们开始把隶书草写,而这个时候,这个就叫做章草。但是章草的特点是字与字之间不连带的,所以后来又出现了字与字之间连带的草书,我们称之为今草,据说今草的发明就是张芝。我一定要把章草的章发出来,免得你们以为章草是张芝发明的,以为是姓张的张。


讲到这我们就要说,其实草书出现的比行书、楷书出现的都要早,所以这就是前面为什么我吐槽说有人要跟我从最基础的楷书学起,我很头疼的原因。

不过我们能够从隶书和章草中看到行书和楷书的一些萌芽,所以汉字楷、行、草到了末年已经成型了,就等着慢慢地被改造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说到楷书的萌芽必须要请出王羲之的老师钟繇,他被称为楷书之祖。但是我们从他的楷书作品里面可以看到他还有一定的隶书笔意。


聊完楷书之祖,接下来上场的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对父子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人称“大王、小王”合称“二王”。没有炸弹。


他们两个人的楷书,我们能够看出几乎已经没有隶书的影子。接着他们不但改造了楷书,把行书也改写成了另外一个模样。虽然每次临摹的时候,我都会吐槽他们为什么用了那么复杂的用笔和章法的构成,但是我不得不说我很崇拜他们。


这个时期他们也把草书做了一个整体的改造,不同于前面看到的一些章法,开始出现了一些连带关系。经过二王父子的改造,书法有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说“二王”的父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我想起德国的汉学家雷德侯的一句话“一千五百年以来,中国书法史一直为最强大的艺术系统所支配,而这种传统前后连贯,在艺术的世界中,罕有其匹。”这个强大的传统开创者就是“二王”,后来的人不学他们俩基本上成不了书法家,因此整个南朝的人都在学二王。

“学二王”这一说在清朝人们分派别的时候,被称为“南派”、“帖学”,风格属于飘逸、流美型的,可以参考武当派进行想象。


南朝风格流美,北朝人强马壮,汉子糙,于是北朝人就自己搞出了另一套路子,称之为“北楷”。正是因为粗犷的一路并不为小女子所接受,所以审美开始出现了扭转。


这个“糙汉子”结束之后,人们开始沿着二王的路子走,唐代达到了一个顶峰。到明清的时候,达到了一种审美疲劳。清朝人觉得字要这么写下去的话是不是就要完了,或者说没有提升的空间可以改造了?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所以说他们开发出了另一套审美体系——北派的碑学。南北不同,我们分开来讲,先说南派,王羲之之所以能做到书法界的第一把交椅,并不是说他很厉害,而是因为他有一个超级粉丝,而这个粉丝特别的厉害。这个粉丝十五岁结婚,十七岁征战沙场,二十岁帮父亲平定天下,二十八岁当上皇帝,他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被人们称之为“天可汗”。


他喜欢王羲之的书法,不但大量搜寻王羲之的真迹,而且在宫中养了一大批王羲之书法的人肉复制机,来复制王羲之的书法。今天我们看到的王羲之的书法,基本上就是那个时候复制的,特别是《兰亭序》。


李世民作为一个皇帝,他要把大王的书法推广到老百姓能接受的程度,他开始把大王的书法规范化,法度化,于是就有了我们看到了《初唐四家》。

可谓是各有千秋,欧阳询以险峻著称,虞世南以温婉著称,褚遂良相对婀娜,薛稷相对秀逸。当然关于初唐四家背后都有着特别有趣的故事,在以后的课程里慢慢与大家聊。


我们说到这四个人有什么关系呢?特别简单,他们都学过王的书法。不过,文化总是多元化的,书法更是如此,除了前面我们看到的正儿八经的楷书之外,还有让人疯狂、骚动不安的书体。



这就是我们说的狂草。张旭和怀素可以说是唐代狂草一个代表性的丰碑,这两个人的风格迥异,但是各自有各自的美感。在这我们要补充一句,狂草并不是把字写草了,草书专门有它的识记方法,就是我们说的草法。他们是有符号性的语言的,因此我们不要认为把字写草了就是狂草。

经历了狂草的洗礼之后,书法又走向了规矩化、法度化。那接下来介绍的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而且所有学书法的人都学过他,所有的少年宫都让写他,他就是颜真卿。有人说,他开创了大王之外全新的风格,不过也有人说他是后世丑怪、恶札之祖。不过书法这件事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句话就是喜欢就好,我们要在不同的书法里感受到不同的美,要懂得欣赏美感在哪里,不足在哪里。


在唐朝法度化特别严谨的时代之后,宋朝人开始对法度化有了一点点的微词。他们认为法度化会扼杀他们的创造力,其实说白了唐楷已经发展到顶了,玩不出新花样了,所以说宋朝人表示自己还是有可造之材的,开始主要写行草书。


宋四家也各有特点,蔡襄最含蓄古雅;苏轼有人称他为“墨猪”其实就是说他又肥又厚,扁扁的、肥肥的,但是在我看来可爱至极;米芾他的中轴线总是不在一根正线上,因此我们说米芾擅长歪着写;黄庭坚的草书简直就是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这四个人的影响一直从宋代持续到了元朝初年。

元朝的时候有个人跳出来说,这四个人不能学,他们浑身都是毛病。唐朝人也不要学,要学应该从传统的源头,二王开始学起,这人就是全能人才赵孟頫。赵孟頫可以说是相当有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从小就被老妈教育要好好读书,将来考科举。可是就在他能够考科举的时候,蒙古人入侵,科举制度被取消。


他在元朝政府的逼迫下,实在没有办法,于是入朝为官,期间他推诿了N次。不过也值得我们庆幸的是,赵孟頫做官以后,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一次保护。很多人说他是贰臣,不过他所做的这一些文化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如果没有他保全汉朝文化的话,我们很难看到我们的书法经历过什么,我们的文化经历过什么。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讲,赵孟頫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赵孟頫不光字写得好,画也可以说是出神入化,我们自己可以搜索一些他的风景山水画,简直特别棒。


虽说他的影响之大,从元朝一直影响到了明初,而明朝是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时期,他们创造了后人百般唾弃的《馆阁体》,直到吴门书派的崛起,这个情况才开始出现了改变。这个时期开始打破了一些行距,让字与字之间,行距与行距之间出现了一些参差穿插的关系。


董其昌是最后一位帖学大师,这个人也是属于书画样样精通,他用了一辈子和赵孟頫进行一场隔空的PK。为什么说董其昌是最后一位帖学大师?因为董其昌之后到清朝时期,帖学基本上是崩塌的状态。我们说经典崩塌了之后就可以看看清初的王铎是怎么样临二王的,就知道为什么帖学开始出现经典性的崩塌。

打开图片可以看到,红框的部分取自王献之的《豹奴帖》,关于圆圈里面的字是他加上的,剩下的来源于王羲之的《吾唯辨辨帖》和《家月帖》。所以说拼凑和臆改开始出现了,人们临帖的态度也开始变成了游戏的态度,帖学开始衰落,碑学兴起。


碑学的兴起也归功于政府的文字狱政策,在政策的压迫下,人们只好搞一些人畜无害的文字考据,这个时候篆书、隶书这些别人埋了几千年的东西开始复兴了起来。他们开始追求古意,又开始回到了篆书的系统里面,甚至更考究文字的规范性,寻找其中的规律性,用笔也更为考究。


清朝对这些篆书、隶书可以说进行了自我风格化的改造,包括我们现在看到的吴昌硕的一些石鼓文,其实也是对传统的石鼓文丰富的笔法表现。


所以书法史绕了一圈又回来,兜兜转转,篆隶草行楷,最后又回到篆书里面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聊的书法史的全部内容。

 对话吴旖旎 

/

/

弦:怎么样可以增加小孩子练习书法的乐趣呢? 


吴:与其让孩子被动的参加一些书法班,不如从父母的角度开始。我们说身教更利于言传,在你开始练习书法的时候,在感受传统趣味的时候,孩子处于好奇,他会感受你的世界。他会好奇你在做什么,你在感知什么,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开始有一种主观性的学习。而你有时候可以不让他碰你的毛笔,不让他去碰你的书法,可能他反而会偷偷地调皮一下,搞一下,这个时候比被迫去学习班听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要更好。


我们之前有很多朋友,其实都不是为了自己学习书法,更多的都是为了孩子。他们发现自己开始写书法之后,他们的孩子开始在身边静待的时间开始长了。他们更愿意和你去聊一聊说“妈妈,你今天写的是什么字啊?”“爸爸,你今天听的课是什么内容啊?”有的时候他开始好奇你的世界,而你和他的互动也开始增强,这个时候他们感受的爱要更深沉。


小孩子注意力的时间短,但是有一种东西叫做潜移默化,我们可以让他从最开始的陪伴练习,十分钟、二十分钟或许有一天你会发现他比你的耐心更长远。

橘子:问初学书法应该从哪种体开始呢? 


吴:书法无外乎有两样,一个是用笔,一个是结构。而结构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章法,而所谓的用笔其实就是所谓的万变不离其宗。所以我们开始从最初的学习的时候,都会要求大家掌握一个用笔,因此我建议大家从篆书或者是隶书开始,能够更准确的把握毛笔和宣纸的接触。在有了用笔的基础之后,我们再考虑字与字之间的高低错落和宽窄变化,可以让我们的字变得更加灵动,前提是用笔,所以我们要从篆书或者是隶书开始。
 

开心:问如何下笔,是要不断的临摹吗? 


吴:执笔无定法,如何下笔,就从你握到毛笔的那一刻开始。书法是一个不断临摹的过程,包括我们在学习了十年、二十年的书法之后,仍要每天不定时的进行临摹。摹古才能出新。据说我们在感受传统笔力的时候,也在感受一些传统文化,这也是一种传承的关系,所以临摹是在我们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
 


弦:听说小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就二十分钟左右,那怎么样才能让他更长时间的学习书法?能坐的更久?

吴:我们刚才说了孩子的耐心我们不能要求特别长,所以说他能集中精力二十分钟陪你坐在那里,或者说你有耐心陪他二十分钟一起共同完成每一件事情的时候,我觉得他会对这件事情更有意义,之后的兴趣也会更加的浓厚。如果你单独把他放在那里让他被动的学习,或者思考一些问题的时候,这种持续性不敢保证很长,所以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更需要父母的身教。

遥观:问初学者用哪种毛笔比较适合,是应先临摹还是先描写呢? 


吴:书法从最开始的练习,我倒不建议一些传统说的拿羊毫开始练习功力,其实对于业余书法的爱好学习来讲,我们更希望大家用兼毫开始。一是兼毫的柔韧性适中,更利于大家上手,再是兼毫整个的书写和调峰更容易把控一些,学习更顺畅。


临摹和描写都是我们学习书法的过程,过去老先生要求描红其实就是摹写的过程。如果有兴趣,我倒是建议大家买一张拷贝台买一张拷贝纸,把自己喜欢的内容先用双钩的形式钩摹下来,然后进行填墨。这样在钩摹的过程中会对笔路顺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练习,掌控相对来说会比较容易一点。不过对基础的学习可以从隶书开始,然后先进行线条的练习,扎实了之后再按照自己的观察或者习惯来进行练习,会得心应手。
 


橘子:问怎样挑选一只不错的毛笔呢?


吴:挑选是比较复杂的过程,因为需要区别狼毫和羊毫的区别,另外要搞清楚哪些是真的羊毫,哪些是尼龙。清楚之后,中间加了多少塑料健子,其实都是很深的经验。一两句话无法概括清楚,如果你有兴趣的话,私下可以给你推荐一些毛笔尝试一下。

无:老师,软笔书法入门一定要篆书或隶书吗?

吴:建议从篆隶书开始,这样更利于线条的练习,有简入难,符合书法与文字的发展和演变顺序。就像搭建楼房一样,先把钢筋混凝土搭建了之后,然后再配相应的一些房屋结构还有软装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房屋结构的基础上,就去谈我们喜欢什么样的窗帘、什么样的沙发,这些来讲其实都是空谈。

小小小快乐:想看看老师写的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王古法追踪——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八
书法的起源
学书法应从何入手,才能循序渐进学有所成?看看古代名师怎么说
书法极简史:5分钟读懂中国书法变迁史
书法
王羲之的书法究竟好在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