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安三部曲:中国男人与父亲和解的历程


李安三部曲:

中国男人与父亲和解的历程

作者:靳微图片:网络

李安的《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家庭三部曲”讲述的上中国传统家庭在现代社会的不可挽回的解构和重组,以及解构中的挣扎和阵痛。

0 1

《推手》中老父亲希望在儿子家安度晚年,乐享天伦,但那种子息承欢,四世同堂的宗族社会理想的图景在现代社会已经是一种奢望,家的温暖近在眼前,远在天边。最后老父亲出走,儿子追悔莫及,蹲在父亲面前痛哭,父亲似乎又走向了和解。

《喜宴》传统伦理的纲常与现代家庭价值观发生激烈冲突,影片利用同性恋现象,对传统家庭进一步进行解构,但这一次不是几代同堂的梦想破灭,而是婚姻对象的变质,满载希望而来,满载失望而归,无奈的叹息。

描写的已经不上两代人共处的冲突,而是下代人的变态的家庭解构对上一代人的心灵冲击,探索了东西方文化和父亲子女两代人之间在伦理观念和人际关系观念上的差异。

如果说《推手》中下辈的家还上稳定的,那么《喜宴》中儿子的家在老人眼中,从传统角度已经上畸形,然而,女画家的怀孕,无奈之外至少还是能有一点安慰。

《饮食男女》人心粗了,吃得再精,也没什么意思。

父亲,含辛茹苦地把三个女儿拉扯大,没到周末父亲忙乎一天,拿出绝活做一大桌子菜,为的上一家人能够和和美美的团聚,但上女儿们对此不怀感激,反而挑三拣四,姊妹之间也上各怀心机,打自己的小算盘,正向父亲所感叹的,人心粗了,吃得再精,也没什么意思。

李安就这样一部部的把传统的家庭彻底的解构了,无尽的惋惜,无限的悲凉。

父亲三部曲奠定了李安重量级华人导演的地位,成为他导演事业甚至上整个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1990年《推手》父亲的角色是武学大师

1993年《喜宴》父亲的角色是将军

1994年《饮食男女》父亲的角色是名厨

这三部影片都上以一个家庭为主线,体现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碰撞,描写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遇境,李安在表现中国家庭伦理,新旧观念,东西文化冲突方面的细腻手法,在电影《饮食男女》中达到巅峰,他把中国的烹饪艺术带入家庭和情感的戏剧之中,不仅增加了电影的观赏性,而且也展现了东方饮食文化的迷人魅力,父亲三部曲中,前两部作品讲述上都上父子关系,而且,都是子女让父母失望,到了《饮食男女》李安开始讲述父女的故事,这次上父亲让他的三个女儿失望,通过脆弱的父女关系,来展示现代化对传统家庭的冲击。

《饮食男女》基调上轻松的,李安的剪辑叙事更加的流畅,故事讲述的上台湾中国菜大师老朱退休后,每个周日坚持用心做一桌丰盛的菜肴,将三个女儿聚在一起,但女儿们各自有各自的故事,而聚餐已经变成了冰冷繁复的形式。

 

0 2

李安1954年生于台湾,父亲李升是一名教育家,1949年迁台,李安从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被父亲寄予厚望,李升处于传统观念,反对李安学习电影,甚至在李安开始取得事业成功时,父亲也并未流露赞许:

当我以《喜宴》拿下金熊奖时,他还希望我改行,就像杨德昌得了奖,他妈妈还说:“你今年几岁啦,拍了几部电影,可以找些正经事做啦!”

我爸爸那时也这样想,直到《理性与感性》拍完时,他还说他还说:“小安,等你拍到五十岁,应该可以得奥斯卡,到时候就退休去教书吧!”

直到2002年《绿巨人》惨败,李安心灰意冷,是父亲的激励让他恢复了斗志,2004年秋,《断背山》拍摄进入尾声之际,父亲去世。李安十分悲痛,他说:“我一生都在跟父亲的意志对抗,而他总是用博大的父爱一次又一次地宽容了我。我抗争的理由上我想超越他,可上父亲上我一生都无法超越的断背山”。

了解李安的父亲以及他们父子相处的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理解李安的一些影片。

李安,大学考试落榜2次,后来才通过三年制的专科考试,于1973年进入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影剧科就读,1975年毕业。

在就读艺专期间,李安被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1960年导演的《处女泉》所震撼,引为终身的偶像。许多电影人把李安作为一生偶像,而李安的偶像却是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

1974年,当18岁的李安第一次看到伯格曼的电影《处女泉》时,李安后来回忆:“整个人呆住,立刻做的事情是,坐在原地,再看一遍。”

2006年,李安筹拍《色戒》,整个拍摄过程非常艰难,他的精神因为琢磨电影里的人性,而持续紧绷,到了崩溃边缘。

当李安即将崩溃时,他来到瑞典的法罗岛,法罗岛人口不足600,岛上没有银行、邮局、医疗设备,但是伯格曼的晚年就在那里。

当李安见到伯格曼时,年过半百的李安一下抱住88岁的伯格曼,李安哭了。这个52岁享誉世界的大导演,像个孩子一样伏在伯格曼肩上哭泣,令人动容。

见完伯格曼以后,李安内心得到安慰,继续拍摄《色戒》。2007年,伯格曼去世,享年89岁,万里之外,得知这一消息的李安几度哽咽、一度停工。

后来《色戒》获得威尼斯金狮奖,李安在得奖致辞中将荣誉敬赠给已经去世的伯格曼,伯格曼电影中最常见的主题,上帝对西方人精神人格上的影响,父权及家庭对东方精神人格上的影响。

1982年李安在就读纽约大学期间完成了一部短片,该片荣获台湾金穗奖最佳剧情短片奖,1984年毕业作品《分界线》,获得纽约大学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及最佳影片奖。这部作品得到美国经济公司的注意李安因此留在美国顺便陪伴幼子和攻读学位的妻子,此后李安失业长达6年,期间李安写下多部剧本,并不断寻找机会,1990年李安写的两个剧本《推手》,《喜宴》获奖,中影公司邀请李安拍摄了推手,这上李安正式开启导演生涯,这部处女作在台湾不仅票房成功,评论也一致看好,在金马奖获得8项提名,并获得亚太最佳影片奖的肯定。

李安在这部电影中首次和台湾演员郎雄合作,而郎雄也凭借此片获得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此后更上出演了李安的多部作品中的父亲角色,留下了经典父亲形象。

0 3

1993年《喜宴》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李安一下就成为台湾界的后起之秀,1994年《饮食男女》通过一个家庭反映传统价值观与现代观念的冲突 与和解,影片不仅获得了票房成功。

他关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处境,《推手》《喜宴》《饮食男女》都展示了中国传统观念和文化面临着现代社会、或者西方西方观念的挑战,并且引起冲突,李安的解决之道上理解和包容,台湾长大的李安,和台湾很多导演一样从小面临着外省人和本省人的文化差异,到美国留学时候又体会到了中外文化差异,用犀利之中带着悲悯的眼光看待这一切。他选择用家庭来讲述这一主题,其中父亲的角色尤为之重,父亲在传统中国代表着责任,尊严,荣誉,在传统文化渐渐丧失的时候,父亲的权威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郎雄,活脱脱的表现出一个中国传统式的父亲,温润如玉,在逆境中安然,不气馁的秉性都很接近中国人向往的人格理想。竭尽全力去维持家庭,在多元化的社会中,父亲如何生存,以及保持自己的颜面,如何继续维持一个家,李安中是用他电影中的父亲选择一个典型的中国人身份比如说《推手》中的武学大师,《喜宴》里的将军,《饮食男女》中的名厨。

《喜宴》中的父亲面临着儿子是个同性恋并与美国男友同居的绝望事实,这完全颠覆了他的世界观,男子要成家立业,传宗接代,当父亲明白自己已经无法阻止这一切,他采取了他的策略来尽量挽回,明明在餐桌上和儿子假扮的儿媳妇同居男友用英语的争吵中明白了一切他却假装听不懂,并隐瞒了周围所有的人包括妻子,试图保住假媳妇腹中 的孩子,以求达成传宗接代的目的,知道儿媳想去堕胎才不得不袒露真情。保住胎儿后,之后又假装什么都不知道满意的离开,郎雄把一个从台湾岛美国探望儿子的中国父亲心理的种种无奈与挣扎表现的淋漓尽致。

《饮食男女》中的父亲在父亲的角色上代表的传统,忘年恋的老年身份上他代表的则上现代,作为大厨却失去了味觉。

在他们眼里,父亲好像一个多余的累赘,她们个个争先恐后逃离家庭,逃离父亲,而平时姊妹之间,也上时期冲突,画风带刺,不念手足之情,所以父亲看出女儿们的自私,最后与女儿的同学结婚,家,就这样分崩离析,血脉相连的父女最后见面,不过上点头一笑的路人,最后二女儿仿照父亲,做出一桌丰盛的菜,却再也请不回全家人,当老父亲地看一眼女儿,离去。人去屋空的旧宅,只剩下一片荒凉清净。

家庭的幻灭与重构,他的电影通常围绕着家庭这个主题,家庭的完整和延续上中国人的使命,但上在西式观念的冲击下,中国人的家面临解体,面对现实世界的变化,家庭成员最后都做出了妥协,尤其上父亲,以洞察的智慧和隐忍的方式做出让步,下一代也对上一代表示足够的尊重。

《推手》中儿子在美国打拼多年未的上建一个家,把父亲接来为了上建立一个完整的家。影片在开头8分钟只出现了一句台词,因为中国公公和美国媳妇无话可说,这无话可说不仅上因为语言的不通,而是因为观念的隔阂从饮食,治病到育儿到终极人生价值的追求,片尾经历了三代同堂的大家庭解体了,问讯赶来的儿子跪在父亲面前痛哭,我的家就上您的家啊,父亲也体谅儿子的处境,选择在近处独居的折中方式,而外国媳妇也试图了解中国公公,既然传统的家庭理想已经破灭,李安然后给出了重构之道,妥协包容。《饮食男女》的父亲最后说: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照样可以各过各的日子,因此而产生的顾忌,这才是家的意义。

0 4

李安的电影反映普通生活的戏剧性,在电影上强调细腻平静含蓄,实际上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汹涌。正如中国人的人际处理方式,你来我往,含而不露,点到为止。矛盾从不直白显现,只靠对白透露真实信息,面对家庭中难以弥补的隔阂,人物会闷在心里,会在聊天时不经意地带出,上典型的中国式表达。看似突兀,其实都有长久的情绪铺垫,李安讲究情感的内敛,叙事流畅细节丰满,对白质朴自然且风趣,幽默,别致。李安的电影从来不生硬的讲道理,而上用说故事的方式,通俗易懂,不唱高调,真诚地表现人物的困境。

表现了不同文化的共通之处——人性,并对人性表现充分的关怀,探讨人和周围的环境、命运如何和谐相处。这也使他的电影游走在各种文化各种题材不受限制。

父亲李升在2004年过世,当时李安正在拍摄《断背山》,接到父亲病危的通知,他连夜回家,在机场,接到弟弟的电话,他隔着电话和父亲说话,但再也没有听到父亲说话,再也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他说他“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

李安用电影去向父亲求和,去获得那句他从小就一直梦想的来自父亲的首肯。他用电影和父亲沟通,也用电影去寻找父亲的精神。

附:李安导演作品表:

1992推手

1993喜宴

1994饮食男女

1995 理智与情感

1997 冰风暴

1999 与魔鬼共骑

2000 卧虎藏龙

2003 绿巨人浩克

2005 断背山

2007 色戒

2012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2015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E n d

作者 | 靳微。读书观影度日,写文煮字疗饥,个人微信号:h454029573


* 如果你也想要投稿,点击蓝字查看约稿函:2020重磅约稿函 |「遇见李菁」 公众号


欢迎加入遇见李菁公众号梦想会员群

第一时间收到嘉宾免费课程信息

还有可能获得嘉宾亲笔签名书籍

让我们努力前行与同频的人,一起追梦

扫二维码添加李菁助理小美,抱你进群

主编:遇见李菁

商务合作:119387631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同样是讲性压抑,李安“家庭三部曲”的豆瓣评分分别是:《推手》8.4分,《喜宴》8.9分,《饮食男女》9.1分。 而《火船》的评分就惨了,只有可怜的5.8分。
李安《父亲三部曲》之影评 (饮食男女 影评)
用这个角度看穿中国人,李安不愧大师
当代中国家庭的困境,都在这
浅谈李安的《家庭三部曲》中的父亲形象和关系处境
谢谢李安,教会我怎么吃好年夜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