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人可以庇护孩子的身体, 但请不要禁锢他们的灵魂!

懂事的孩子

只是不撒娇罢了

只是适应了环境做懂事的孩子

适应了别人错把他当成大人的眼神

懂事的孩子

也只是孩子而已

——《请回答1988》

文丨旧故麻袋

一时兴起,看了一期TED,主题围绕“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看完后感触颇深,为了应景,又打开电脑看了《黑镜》第四季的第二集《方舟天使》,看完后便更加认同了演讲中所谓的“孩子不是你的盆栽,而是生长无名的野花”。

《方舟天使》从一开始母亲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到最后孩子怒打母亲离家出走,最终想告诉我们的绝不是科技进步带来的影响,而是让孩子自由成长,以及“过度保护”是多么可怕。

王朔的《致女儿书》中写到:我觉得中国人的家庭关系不太正常,孩子承担这么多的义务,父母拼命来要求孩子,说什么赢在起跑线上我特别讨厌这种说法无情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这是一种颠倒,颠倒的人性,这不是爱孩子,所以就会出现那样奇怪的逻辑,就是我为你好我可以打你,我爱你我打你。

这种情况其实并不是单单存在于中国,只要有父母的地方,都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因为父母将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伸与继续,期望自己一生没完成的理想和光荣,都能在孩子身上实现,更认为,自己人生的经验,百分之百,都可以转移教育下一代的身上去

《方舟天使》中的母亲便是这样的存在,由于太爱孩子,受不了孩子受到哪怕一丁点的伤害,不让孩子听到狗吠,不让孩子观看太过暴力的电影,不让孩子接触家长认为不好的东西,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

这让孩子的成长看似清净而圆满,实则全是隐患。孩子从小成长在母亲可以打造的温室里,所以一直到上小学都不了解暴力意味着什么,不懂流血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她还成了同学眼中的异类,是同学口中的怪人。她极力想要去了解,最终都会在母亲的操控下变成马赛克,甚至连外公病倒在她身边她都没法看见,生活周遭的不堪通通都成了母亲为了粉饰太平的马赛克。

以为有足够的保护就能让孩子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多大的偏见啊!

常常觉得孩子应是上天赐予的礼物,是馈赠而不是附属品,他是你的血脉,但他同样是他自己。你可以引导他,教育他,在他还能够主动形成心智的时候,你也可以丰富他,让白纸变得绚丽多彩,你还可以保护他,在他遇到危险和困难时挺身而出。但中间的适度,似乎是很多家长都把控不了的。

有些家长把孩子看作是蜜糖,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生怕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对孩子造成伤害。或许大多数人都可以理解初为人母的那种爱护之心,可是过度的保护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从小就在一个过度顺畅和安逸的环境下长大,未来他将如何面对生活,如何面对他人。

就像TED里说的那样,我们常常以为童年时的孩子,成绩就是全部,好的成绩,好的大学就是通向人生巅峰的敲门砖,所以即使是牺牲孩子的娱乐时光,也要让孩子沉浸在学习的海洋。

但我们有没有想过,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绝对不是好的成和好的大学,而是父母对他的爱和温暖。

或许有一天,所有的父母对孩子都不在逼迫,而是引导孩子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时,孩子的童年才会得到更多的快乐,生活才会有更多的尝试。

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做个善良的人,情商课远远要比数理化来的更为重要。优秀的人不在于成绩好坏,而在于待人处事和对相同事物的不同看法,我们不要用教条去束缚孩子的成长,更不能用保护的借口去禁锢他们的灵魂。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是因为他们对世界还存有好奇心,我们应该为他们打开一扇门,让他们尽情的驻足观赏,不要催促,要学会等待。

也许孩子最后能成为的那个自己并不完美,但却足够独一无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种行为让您成为最失败的家长
不要做失败家长
意外的幸运签
父母 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教师教育随笔:不要做孩子学习的拐杖
睿智母亲深夜写信:孩子,别让高中三年成终身遗憾!感人肺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