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望安山文学】慕宗彦||文学伴我成长(散文)
文学伴我成长



作者:慕宗彦
    主编:非   


平素喜文弄墨,只会自我欣赏。偶尔和朋友相娱相乐。
忽一日,见同伴有文字成铅字现于群中,不免惊诧。遂得同伴指导入一平台,翻阅旧稿投之,发表。又幸得平台主编收聚在文学群中。
正值文学群征稿,不禁情致亦浓,速投稿两篇,皆中。
评奖入围条件:阅读量、留言、打赏三方达标,总分优胜者夺冠。
发稿一天之内,稿件入围。于是兴致勃勃,心里晓知,这是与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分不开的。也许大家也在惊讶我也能有文字出现在丛刊。
关注一下其它作者的征文,一天中我的达标指征偏高。
征文活动长达一个多月,渐渐发现,我的作品得分被人所超,凭自己认识这点人,无法与大咖相比。几天后,有的作品一路飙升,心中不觉黯然。
一个怪现象在发生。
有的作者竟明目张胆地要求他人传阅,写留言。更有甚者,发红包邀人帮助打赏。在我的意识里,这种做法是违规的,应该从读者切身愿望出发,这有点拉拢、受贿之意。
我的同伴好友也在如此参赛。
我也收到他的红包,要求我去打赏。虽然红包数多于打赏数,不免生气,告之曰:
"在你未发红包时,我对你的征文就己经打赏了,你这一做法,倒显得庸俗了,本不该收,现收了算你对朋友不理解的惩罚,待你再有力作之时打赏归还不迟。”
挺好的劝诫,若是一般朋友,这话绝对不能说,收了算了。
然而,同伴倒未与我计较,在文学群亦用此招求留言、赏赞。后来看到,主编并不认为这是违规并有倾向之意。从此,对征文无趣。
即使无趣,却深念征文走向,一刹那儿,文学群里彼此留言相慰相安者多,几乎我在想,文学不是交易,应该像小学生交作文一样,有专业的评判老师。并遗憾自已没有闲暇时间和文友作进一步的交流。
待夏末入伏之际,农忙已轻松,见我的作品虽不能夺冠,努力一下,能入评奖之列,但难于转变固有观念,白白浪费掉身边诸多可以帮助我的人。面子总让我拉不下脸,找人帮助得奖,脸红。
如是的心理,可想而知,征文结束,名落孙山。
如是一来,努力者榜上有名,不乏有不像我认为的不许可便获奖者,无法考证。但得奖的同伴好友给我一次次信息,再也不想参加征文了,太累,太累。也有的人对争赛有无法言喻的不满。这样我倒逍逍然了。
不过,看了征文得奖排列,我还是挺遗憾,太接近奖项了,稍稍求助一下,无大奖,该有小奖。
奖,不过是一次过往的见证。并不能代替一生的未来,荣耀的美称必须给这个世界带来价值,个人的获得不过是个虚荣罢了。谁能说世界上的语言大师和名著作者得过获奖殊荣,但他们的名望是不败的。


带着固有的偏见,我走到另一个文学群,当然也是同伴作品问世方可介入。这一文学群刚刚起步,倒叫我温馨,几次作品呈现皆被主编推送。几年中的见闻感慨皆以文呈上,主编不辞辛苦,指点迷津,去粗取精,让我的思想观念渐渐向成熟迈进。
对主编的感情:有您真好!


回过头来,想念原来的主编,在那次征文比赛结束前,我私信于他。因为我有两篇作品参赛。所以有话要问:"两篇征文作品为同一作者,可以合并为成绩总分吗?”
"不!"主编回字,接着又回字:“那样说明不了作品质量。”
"给老师点小提议,本人两篇小文自发表后就自然达到入围条件。因工作性质,无暇求取更多留言量,只是近几日才有空顾及,这对笔者来说有点遗憾。况且,我这些得到不含一丝水分,所以,我多少亏点。这倒不是争端老师的决定,只是老师明白我们入围的初衷。假如我的作品连入围资格都未达到就要求作品合并争奖是谈不通的,我不是,我是力争给平台更多的好作品。因此。老师该综合考虑一下。"
"平台必须按规定要求计算成绩,一视同仁。”
尽管我说了一大堆理由,含蓄地指出平台彼此留言的"恶劣现象”,老师的决定不变。但我很满足,主编回答你就够了。要知道主编微信名称后带写括号不闲聊,给足你面子,就不敢再说了。况且,主编脾气大大的,面对说错话的文友,从不客气地指教你,不明道理的出群。这是闲话,让我喜爱主编最大的理由,是他的文笔绝妙!
我看过他几篇散文和短诗,并禁不住发往朋友圈。
公布得奖的那一天,更加击碎我的看法,有的同一作者多篇作品得不同奖次。我还有啥不满意的。
每个人都向自己喜欢的团队靠拢,这是无可非议的。受第二位主编培育,文稿一跃而起,每存储一篇稿件都痴痴地等待上一篇推文呈现。从多发的稿件中发现现实的一幕幕,曾支持关爱过你的亲人和朋友,奖赏和鼓励的热涨情绪逐渐消退,阅读就够了,不能回回打赏,留言倒有一点点。不说别的,女儿开始看了我的文字除打赏外,倘还会分享到朋友圈,后来干脆不看了,并凄凉地告诉我,曾发往朋友圈的文字都删掉了。因为现在的孩子根本没人看,好难为情哟!我只好放声苦笑一下。
新一代的人好难把握,还是和我们年纪相仿的一代,老家伙们好。
文字的悲哀如果因悲凉而停滞,就失去了作者对文字的热爱,而悲凉的效果一旦产生,这个社会或许处于悲哀的地步。然而,生物的变种总会有各自的发展趋向,简单一点,我们会说,自已高兴就够了。如果能够找到共同的爱恨情仇,就是对彼此的惺惺相惜了。
——但这远远不是文学的目的。


随着第二位主编队伍的壮大,第二位主编也发动了征文活动。
受前一思潮,默默地去撰写文字就很享受了,但老师的一次征文活动,如果不参与,似乎有点不捧场的味道。故拿一篇自己还算满意的文字决逐赛事。
这是在秋末冬初举行的,可给了我足够的时间,除了得到对我不变的读者关爱以外,我特别在朋友圈、群与群中转发,超出平素之结果,阅读、留言、打赏俱增。


记得当初对自己的作品发往朋友圈及群中,一二次后就不愿意在去分享,怕被人非议。可第一位主编曾说过,你写的东西就是为了让人看的,你连分享的勇气都没有,死要面子,对自己没有信心,这样的人是最让人瞧不起的。有获奖的欲望和老师的话语,让我大胆地去寻我最亲爱的读者朋友,希望他们帮助分享,一发不可收,凭自己的社交圈得诸多阅读者足矣!
人性的定论在突显,相知相念的人用不着你说话就把事办了,相知相会有不同的理念,即使你说了也沉默不语,而彼此相识相知就等待听你那句请求,而欣赏你的,即或你不去求证,也会找你奉上一笔厚意。质的一点是说,自己只要以一种真诚的愿望出发,传输正当能量,公正地对待每一位读者,与名家、大咖无法同日而语,知主办方一视同仁,不去计较结果,不对照彼此,用心用力足矣!
想到这,又不得不赞佩原来被我指责过的同伴。


每个平台发起的征文活动,不过是在激起每个文学爱好者的创作潜力,是提高平台影响力的一次措举。每个作者参加一次征文活动,也不完全是获奖,而是检测着自身的价值。而得奖的真正意义是在未来的征途上,是否会飞得更远,心智是否会更成熟?
有人说,随性,抒怀,狂放,文人之顽疾也!是否如此,还要看他在现实的处境是否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有益的东西。
这是文学给我目前的最大收益,未来如何,让我们共同发现和探讨吧。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慕宗彦, 男,58岁,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人,  曾做乡村医生,现在家务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一届“龙腾杯”2020年全国“小说,散文,诗歌”征文大赛启事
【西散原创:征文展示】单体舜作品 | 难忘闫立新大哥
散文||认识冬歌
【丝路新散文全国征文】李锡文​|房龙的“两个小孩”在乎了么?
6月书单 | 15本精美散文书来了
【佳作欣赏】| 周其运作品:美丽信阳我的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