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望安山文学】张玉庭 ||如果再不清算千篇一律(随笔)
如果再不清算千篇一律
 作者: 张玉庭 
    主编:非   
偶读旧时报纸,居然在《新安晚报》(1998年7月21日)上觅得一则消息。
1998年语文高考作文题有两个,其中有一个是《战胜脆弱》,要求学生“举出实例,写一篇关于你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文章。”
那么,某些学生是怎么写的呢?
答曰:扯。“短笛无腔信口吹”。
比如,在一本30份的试卷中,竟有五分之一的考生说高考前夕父母双亡,并以此为背景写自已如何战胜脆弱、微笑着走进考场,使阅卷老师们看了目瞪口呆。
看到这,的确能想起一句挖苦影视创作的顺口溜:“戏不够,爱来凑。”意即每当无事可写时,便只管把爱情当做花椒粉拿来撒撒。再看看这些学生的高考“作文”, 其“矫柔做作”,其“挤眉弄眼”,不是同样让人哭笑不得吗?
其实,这种千篇一律式的玩艺儿早在小学时就有了,比如小学生写《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时,就总要有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人写自己如何如何拣到了钱包,如何如何在风雨中苦等失主等……照此推论,中国人的神经衰弱症也着实顽固,年复年,代复代,居然有这么多的人在丢三落四?
那么,究其原因:怪谁?
我以为,当然应怪我们的作文教学太少活力。一是作文题出得太死板太老套, 很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非指这次的作文题);二是作文教学的确不大注意“真正”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换言之:既然是“做”作文,就理应有“做”的成份,但怎样才能“做”得不落窠臼,“做”得不假,“做”得既合情理又有创意?的确考虑得太少;三是对“千篇一律症”的“层出不穷”缺少足够的估计,心太软,没清算,这才在全国性的语文高考中再次大面积地出了洋象。
作文,本是一项充分发挥想象性和创造力的思维训练,但如何才能调动发挥学生的想象性创造力,如何才能根治千篇一律,人们思考的又的确太少了。
无须怀疑,创造性与想象力是思维活动中最有价值的因素,也理应是写作活动中(包括作文)最有价值的因素,无此二因素则肯定无大出息。想想学生的高考作文,此说该不是危言耸听吧!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张玉庭  安徽作协会员,《读者》杂志签约作家,著有小小说集《女教师的特异功能》和《爱情四重奏》,刊首语集《青春女神嫁给了谁》,文艺随笔集《美与趣》《理与趣》《情与趣》《雅与趣》《书中的红豆》《点击智慧》,爱情美文集《醋溜男女》《爱情麻辣烫》,幽默小品集《不妨幽它一默》,寓言集《会开花的故事》,童话集《男孩帅帅和老鹰秃秃》。主编小作家丛书 《小荷才露尖尖角》《看我七十二变》《梦,从这里起飞》《神奇的童话树》等。有大量作品入选多种文集,如各种年选、双年选和不同版本的小小说散文精品集、语文教材、教辅用书、中考试卷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3高考语文作文题(江西卷)
2017高考语文作文10大押题,看了不亏
2014年普通高考语文作文题汇总
2014年高考语文作文题
2022高考语文作文押题
2017高考语文最可能考的20道作文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