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望安山文学】徐广忠||一队之长(散文)


一队之长



作者:徐广忠
    主编:非   


早晨六点刚过,从房申沟村西地的草房里急匆匆地走出一位老者,年纪六十多岁,约170厘米身高,赤红脸,一脸的络腮胡须。此时嘴里还嚼着最后一口饭,一边走一边嚼着。等他把饭咽下去后,熟练地从腰里拔出旱烟斗,掏出烟袋和火机,把烟斗装上旱烟摁了两下又打火点着,狠狠吸了两口,鼻子冒出两股白烟,就这样走着吸着,一会功夫一袋烟吸完。来到生产队队部,只见他把烟袋狠狠地往鞋底敲了两下,别回腰里。随手抓起铁皮话筒,走出小队院子,朝村子四面八方喊开了“出工了、出工了”。这个老汉叫张秀云,是生产队队长。
张队长的家庭出身是贫农,他的父亲就靠给地主打长工活维持生活。张队长小时候就给地主家放猪、放牛,成年后就给地主家种地直到解放,练就一手种地的绝活。我们村子的土地都在他心里,哪块地多少亩说出来不差毫分,哪块地什么土质,种何种作物高产他如数家珍,什么季节种什么作物更是成竹在胸。“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过了芒种,不可强种”“三八月好种田”……这些都是他长期劳动总结出来的真理。也曾有人质疑过:都说三八月好种田,咱们北方八月能种啥?张队解释道:三月种地正当时,八月便知哪种作物丰收了。
俗话说别拿豆包不当干粮,也别拿小队长不当官,从中央到地方就省市县乡村小队共七级,小队长是国家“七级”官员。小队长的权利也蛮大的,批钱粮、记工分、批用车、购置物品、安排活等都要经过队长,特别是六几年困难时期,批几十斤粮食能救一家人的性命。
张队是种地能手,我村是山区没有水浇地靠天吃饭,主要农作物是谷子、荞麦、黄豆。过去种地采用传统耕种方法,最难控制的是谷子的种子数量,因为谷物种子的颗粒小,点种子时必须控制在每亩0.8斤左右,否则种出的谷子太密拔草难拔。张队就想出一个办法,把小米经过炒熟后掺进谷种里面,这样就把谷种的数量控制好了。当时地里地蝲蝲蛄厉害,经常把出土的小苗吃掉造成缺苗,张队就把炒熟的小米拌上农药,蝲蝲蛄专门吃小米而不吃谷种,又解决了虫害的问题,可谓一箭双雕。张队的做法在当时非常先进科学,好多生产队都来学习。解决下种子的数量问题,但是如何把种子均匀地播撒在地里,以便拔草时好拔?他又想出一个好办法,在葫芦头下功夫——他割来最细的榆树枝条,把枝条的根部捆扎在点葫芦头的下部,把榆树枝的头部捆扎在一起系在葫芦头的杆部,这样就形成弧形,在弧形的底部(出种子的地方)垫上毛茸茸的东西,把种子均匀地洒在垄沟里,种出来的谷子既不密又方便拔草。用这种办法种出来的谷子均匀松散,在拔草时由原来每人每天拔草0.8亩提高到1.2亩,节约了劳动力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记得有一年队里把早田种完后,留下200亩地翻好就等下雨种荞麦,可是怎么等也没有下雨,等到落透雨时距离霜降节气只有60天了。在小队班子会上,多数人不同意种荞麦了,可是张队觉得应该赌一把。他认为荞麦的生长期在70---80天,现在只有60天,如果再推迟十天左右下霜,就能收获,再说即使不收也就白搭点荞麦种子。副队长认为还是压青为好,但是张队说,赌一把不行翻地压青,就这样及时下种,等到秋天是果真天气好,推迟八天霜期荞麦获得了丰收。等老百姓冬天吃上荞麦饸饹时,都夸张队决策英明。有些管张队叫叔叔的青年人则见面说张队的嘴就是牛逼,张队只是一笑说:“老天爷听我的。”
张队不但种地内行,而且也会过日子。那时我们队有接近300口人,多数是青年劳动力。在劳动力富裕的情况下,他就安排三辆马车,农闲时候去赤峰搞运输。我们队有木匠、皮匠、毡匠十个人,经过研究也放出去,每人每天上缴2元钱给记十分工,这样既不耽误农时,也给生产队创收。这一年风调雨顺粮食大丰收,加上运输和手艺人的收入,我们队年终结算,每个劳动日值合一元钱,创造了全县新高。当社员分红后,每家除去粮食扣款外,都拿到几百元的现款,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可是天文数字,不亚于刚开放时的万元户。信用社的主任在我队呆了三天,一个小队完成了全公社的储蓄存款任务。
我们生产队不但劳动日值高,还在全公社创造无数个第一:交公粮第一个交,而且质量全公社最好。现在叫免检单位,因为张队都是装最好的粮食送公粮,用他的话说部队在前方打仗保卫国家,干部在为老百姓服务,让他们吃上最好的粮食是应该的!在全公社第一个把茅草房换成红瓦房。老百姓有了闲钱除了给儿子娶媳妇外,就是用在房子上,茅草房两三年就得换一次茅草,既费钱又费功夫,如果遇上大风还易把房顶的草吹跑。张队制定优惠政策,拉瓦的运费村里免单,这样调动社员换瓦房的积极性,两年时间我们村子都换成红瓦房。有钱有好房子小伙娶媳妇都容易。我们小队除了一个哑巴没娶媳妇外,再也没有光棍,在全公社也是第一。社会治安好也出了名,没有打仗斗殴更没有耍钱弄鬼,外人称赞我们生产队社员都务正业、风气正,如果是现在就该颁发精神文明奖。
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张队也失业了。但是他没有因此而失落,相反他更加努力地把自己的责任田种好,在村里起好的带头作用。有好多在外地上班的职工没种过地请教他,他都热心地帮忙,哪块地种什么、啥时候种、锄地、趟地、收割,有求必应。记得有一年我家的三亩平地种的红疙瘩黍子,等出来时苗不全准备翻了改种别的作物,妻子建议找张队看看能否翻,于是我就把张队请来。只见他在地里来回走上一趟,坚定地说不能翻地。我说有的地方苗距离二尺远,他老人家说黍子这种作物和谷子不一样,他能分蘖,过去讲究卧牛黍意思两棵黍子中间可以卧一头牛,凭我种一辈子地的经验能收成!于是我打道回府没有翻地。果不其然,夏天雨水充沛,秋天阳光充足,黍子长得到了我的肩部,根部分出好多岔子,结果亩产600斤,结果别人把黍子改种荞麦的亩产200斤。张队确实是种地的“专家”。
张队是一个和蔼可亲乐意助人的人,在本村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他总是第一个到场,最后一个离开。那个时候不是缺粮就是缺钱,他总是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解决,生产队有的就借给你,秋天还上;生产队没有的,他担保帮你拿到。谁家种不上地,他就连人带牲畜都去帮你把地种完,分文不取。
听同村的发小讲,张队长有三快,“说话快、吃饭快、去厕所快”。说话快全村的老少都知道,张队早上安排分活嘴就像爆豆一样,一会就把工作安排完。去厕所快也有人偷偷说张队小便是四寸“水泵”,可以想象快到什么程度。吃饭快我见过,有一次在一起吃荞面饸饹,从外屋到里屋就吃了半碗。说他吃饭快还有个故事:有一年我村三个小伙去外地修道,修道的人多做饭就一个人,每顿都有吃不饱的,其中我村的陈某就是。由于吃饭慢,再加之怕热,第一天才吃半饱就见锅底了。那时候修路没有机械全靠力气,不吃饭根本干不动。于是张队就告诉他,你第一次盛半碗饭,第二次盛满满的一碗,我吃完给你准备一碗,为了不让别人发现我假装吃吃着,等你吃完了再给你。这样陈某就吃饱了,三个人顺利地完成修路任务。
张秀云队长就是这样一个人,把一生都献给了农村。他当了三十年最基层的小队长,没有多拿集体一分钱,没有多拿集体一粒粮,他是全中国最清廉的官,永远活着房申沟村民的心中!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徐广忠,内蒙古赤峰市翁旗人,中学高级教师,现退休在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集体时代的秋收
荒唐的知青岁月.无法理解的穷乡僻壤
2017年这四种粮食价格有望上涨,农民们可以适度调整种植
乌盟谷子
《庄农日用杂字》解读(七)
食之本味——食材篇(十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