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寻古赏葩之:中华名台

  亭、台、楼、阁、廊、轩、坊、榭,是中国古建筑史上又一朵奇葩,是悠久历史的积累,灿烂文化的沉淀,勤劳智慧的结晶。它们经历了历史的沧桑,承载着古老的记忆,讲述着社会的发展,审视着人们的哀乐,装点青山绿水,启迪愉悦后人。我们漫游网海,寻古赏葩,解读它背后的故事……

台:是最古老的园林建筑形式之一,“高而上平的建筑物”;“四方而高曰台”。早期的台是一种高耸的夯土建筑,古代的宫殿多建于台之上。“中国古代的台式建筑始于周,成长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日趋完美”。“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许多多的古台,由于历史原因存世的并不多”……

1、轩辕台:

        轩辕台位于平谷城东北7.5公里,渔子山上。渔子山上有大冢,世传为轩辕黄帝陵,俗称轩辕台,它北依群峰,南对盘岳,西邻西汉平谷故城,东望金海湖。据历史文献记载山东庄轩辕台始建于战国至西汉年间,虽几经沧桑尚存。正殿为轩辕、伏羲、神农三皇之位,古碑上携刻陈子昂《轩辕台》…

   2、教稼台:

  教稼台:也叫后稷教稼台,为关中四大名台之首,中国八大名台之一。坐落在陕西武功故城东门外漆水之滨,武功为古有邰国,农业始祖后稷的封地所在。相传这里是后羿教民稼穑的地方,后人为纪念他而建。自先周时代至今,代有修葺:    清雍正元年(1723)、清道光五年(1825)、民国25年(1936)曾三次大修,现存是在旧址仿明代基础上于1987年复建的,矩形土心砖砌平台,长78米,宽31米,高约15米,下大上小,呈覆斗状,古朴墩实,别具一格,中有洞门,为来往车马行人必经之路,台四面各辟一门,寓意一年四季;有24 根栏桩,隐含24节气;前后有台阶分别有五阶六阶可达其顶,象征五谷丰。四周垂柳依依、翠柏常青,天气晴朗,游人登台,长川曲幽、漆水映带、田野碧绿、白云蓝天、太白屏南、梁山拢北,一切自然美景尽收眼底。

    3、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俞伯牙台,位于武汉汉阳区龟山西麓,月湖东畔,始建于北宋,后屡毁屡建。最近一次为清朝嘉庆初年重建的古琴台。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湖景相映,景色秀丽,幽静宜人,文化内涵丰富。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琴师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怀,山上的樵夫钟子期能识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视子期为知己。几年以后,伯牙又路过龟山,得知子期已经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后人感其情谊深厚,特在此筑台以纪念。

4、武灵丛台

武灵丛台是古城邯郸的象征,中国百家名园之一。位于邯郸市中心丛台公园内。相传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时期(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99年),是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颜师古《汉书注》称,因楼榭台阁众多而"连聚非一",故名丛台。台上原有天桥、雪洞、花苑、妆阁诸景,结构严谨,装饰美妙,曾名扬列国。现存古台雄伟壮观,是明清以来的修复建筑,虽已非原貌,但仍不失古典亭榭的独特风格。它是赵都历史的见证,成为古城邯郸的象征。乾隆南巡过邯郸登丛台,写道传闻好事说丛台,胜日登临霁景开。丰岁人民多喜色,高楼赋咏写雄才。襟漳带沁真佳矣,雪洞天桥安在哉!烟树迷茫闾井富,为筹元气善滋培最高层的平台,是武灵台,距地面13.5米。明嘉庆13年(公元1534年)建据胜亭于其上,登上据胜亭,远眺太行山,近观邯郸市容,赵都风光尽收眼底。

 5、 琅琊台  :


      琅琊台:位于青岛胶南琅琊镇东南5公里处的海滨,是两千多年前古人缘琅琊山夯土筑就的,三面环海,因山形如台,在琅琊,故曰:琅琊台。早在战国之前就已闻名于世,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绘当时的琅琊台“孤立特显,出于众山上,下周二十余里,傍滨巨海”,它“台基三层,层高三丈,上级平敞,方二百余步,高五里”。现在,琅琊台依然可见台分3个层次,递级而上,海拔183.4米。山下环台周长7.5公里,平坦的台顶周长130米。琅琊台冠领群山,仰高天风云,俯海波惊涛,与海上岛屿相望呼应,自然风光大气磅礴,蔚然壮丽,天地山海间的奇观异景丛出迭现,令海内外游人叹为观止。


      6、徐州马戏台:

 

马戏台:是徐州现存最早的古迹之一,位于徐州市中心区户部山岗上,布局依山岗地形,逐步上递,错落有致。是徐州现存最 早的古迹之一。公元前206 年,盖世英雄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即今徐州),于城南的南山上,构筑丛台,以观戏马、演武和阅兵等,故名戏马台。历代在台上营建了不少建筑物。岁月的流逝,时移世变,昔日的建筑物已湮没殆尽。现经整修,戏马台又重现重光溢彩,巍巍壮观的面貌,

      7、江西赣州郁孤台:

      郁孤台:位于赣州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海拔131米,因坐落于山顶,因树木葱郁,山势孤独而得名。郁孤台是赣州老城区的制高点,赣州宋代古城墙自台下逶迤而过。台上建有3层仿木结构楼阁。登台远眺,山光水色,赣州全景全收眼底。历代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过诗词。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他在赣州任职时,留下名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使郁孤台名扬天下。: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沧海桑田,郁孤台屡经废兴。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建。1959年修复。1982年拆除。1983年在原址按清代格局重建,高三层,17米,仿木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300平方米。

      8、江西赣州八镜台


      八境台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城北的章水和贡水合流处,是赣州古城的象征。今台高三层,仿古建筑,全台高285米,总面积574平方米。飞檐斗拱,画梁朱柱,雄伟壮丽。据史载,原台为石楼,为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年)孔宗瀚所建。他鉴于“州城岁为水啮,东北尤易垫圮”,于是“伐石为址,冶铁锢基”,将土城修葺成砖石城,建城楼于其上。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历经兴废,1976年再度失火被毁,1983——1986年重修。


      9、铜雀台:


      铜雀台位于河北临漳县境内,距县城18公里。初建于建安十五年(210年),后赵、东魏、北齐屡有扩建。这是以邺北城城墙为基础而建的大型台式建筑。当时共建有三台,前为金凤台、中为铜雀台、后为冰井台。据史书载,铜雀台最盛时台高十丈,台上又建五层楼,离地高达63米。在楼顶又置铜雀高一丈五,舒翼若飞,神态逼真。在台下引漳河水经暗道穿铜雀台流入玄武池,用以操练水军,可以想见景象之盛。

    10、江西吉安青原台

青原台(即钟鼓楼):位于江西吉安白鹭洲公园内,是吉安的标志性建筑。翘角重檐。拾级而上,青原群峰,赣江白帆、吉安城郭,尽收眼底。 青原台是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8)所建,原址在离这里不远的道署坪,是一个高9尺、围8尺,四周块石垒砌,中间堆土夯实的土台,绍兴年间(1131—1162年),在台上加建三层楼阁。

    11、绍兴越王台:

      越王台位于府山东南麓,系后人为缅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雪耻而建,据记载:“越王台规模宏大,周六百二十步,柱长三丈五尺三寸,溜高丈六尺。宫有百户,高丈二尺五寸。”后屡建屡毁。1980年在越王台遗址上重建越王台城楼。现今的越王台下部分为砖砌结构的越王台基座,系宋代建筑遗址,拱形大门上面悬挂“越王台”匾。拾级而上,登临俯山主峰,上有望海亭,可饱览越中风貌。

      12、江苏沛县歌风台

 歌风台为纪念汉高祖刘邦衣锦还乡,所著《大风歌》而兴建,歌风台原在古县城东南,历经沧桑,屡迁屡建,台履毁履建。。今天的歌风台,建筑面积 12600平方米,建筑总高26.8米,是汉城建筑群的制高点,壮阔雄伟,在全国同类建筑中堪称首位.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平定淮南王英布的叛乱,回归故里,置酒沛宫,邀家乡父老欢宴,把酒话旧,感慨万千酒酣兴起,这位马上归来的开国皇帝、布衣英雄击筑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歌毕泣数行下”。一百二十名少年和而歌之,群情为之激昂,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大风歌》。此歌只有3句,却字字金石,掷地有声,其奋发有为之志,悲壮豪放,建功立业之心,气势磅礴,安邦忧国之虑,凝重深切。可谓壮怀激烈,感人肺腑!

    13、汉中古汉台:

 

       古汉台位于汉中市中心,楚汉相争时期筑建,面积约8000平方米。由三级台地构成,台高7米。公元前206年鸿门宴后,刘邦被项羽分封为汉王,率众来到汉中,重整旗鼓精心准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夺得天下。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刘邦在取得天下之后,定国号为“汉”。刘邦当年在汉中时的行宫遗址,就是汉台,人们仰其历史久远,又称其为古汉台。历尽沧桑的汉台,今天已经没有汉代的建筑了。北宋诗人张少禹曾有诗句说,“留此一掊土,尤为汉家基”,可见在北宋时汉台曾一度荒芜过。到了南宋,汉台又成为官员们休闲娱乐之处。清代的陈毓彩有:“赤帝龙兴事已陈,层台巩固尚如新。当日宫廷湮没迹,此时郡国有仁人”。

      14、问天台:

       问天台台:位于湖南桃江县境内桃花江汇入资江处的凤凰山上。问天台四周古木参天,林荫蔽日。相传,屈原因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而遭谗而去职放逐江南,他在遍涉湘沅之后,由湘西来到这里。在山上一座神庙(清道光年间庙毁,今存遗址)里住了下来。并在此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天问》,所以谓之“天问台”。天问台上曾建有天问阁,内有石刻、彩塑、木雕,天问阁同凤凰庙一同因清道光年间的一场大火而不复存在。今仅存“古天问阁遗址”石碑一块。


    15、钓鱼台:

中国的古钓台遗址很多,分布在全国各地。

      1、姜子牙钓鱼台

 

    姜子牙钓鱼台:位于宝鸡天王镇境内的伐鱼河(又名幡溪河)上,河边有一巨石,宽2米,长2.5米,石面平阔,上书“钓鱼台”三字,石上有两条平行光滑的凹印,传说是姜太公跪在上面钓鱼的痕迹。传说是姜子牙隐居垂钓之地得名。从这里到公路边有一段土路,传说就是周文王拉车请姜子牙出山经过的路。汉代立祠、盛唐建庙,殿堂祠庙随山就势,气势宏伟,人文古迹闻名海内外庙前的四棵古柏,传为太公手植,枝叶茂盛。

   2、北京钓鱼台

 

    北京钓鱼台:已是国宾馆所在地,坐落在北京海淀区玉渊潭东侧,原是一处古代皇家园林  一九五八年,国家决定选古钓鱼台风景区为址,营建国宾馆,定名钓鱼台国宾馆,专门接待来华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以及世界知名人士,并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从事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据史料记载,钓鱼台始建于金代章宗皇帝(西元1190年至1208年)完颜璟,他是历代皇帝中第一位钓鱼爱好者,。每到春暖花开便来到风光旖旎的望海楼(今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钓鱼,还在望海楼大兴土木,相继修建了金碧辉煌的澄潴亭、潇碧轩等建筑。清乾隆帝在位60年中(17351795 年在位)不少时光是在这里垂钓中度过的,1774 年金秋, 乾隆在望海楼钓上了不少鱼,雅兴上来,亲手御笔“钓鱼台”三个遒劲大字,从此望海楼易名钓鱼台而驰名中外。钓鱼台迄今已有800余年。乾隆皇帝收为皇家园林。

    3、庄子钓钓鱼台

 

      庄子钓鱼台 : 位于山东菏泽临濮乡庄子庙村北。位列全国十大著名钓鱼台之二。战国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庄周任漆园吏,曾垂钓于此,故称庄子钓鱼台。后人曾在此建庙以祀庄子,其村亦以此名为庄子庙。台上旧有观,唐玄宗天定元年(742年)封庄子为南华真人,故改名南华观,《庄子》一书改名为《南华真经》。因黄河决口,该台渐被淹没,清末时尚有4亩许一方高地,1985年以来,恢复修建了南华观,占地20余亩。主体建筑漆园大殿5间,为庑殿式仿古建筑,内塑庄周雕像,正中墙壁绘制太极八卦图,雄伟壮观。   

    4、廋西湖钓鱼台


       小金山西麓有一堤通入湖中,堤端为一方亭,名吹台相传乾隆皇帝在这里钓过鱼,因而又叫钓鱼台。钓鱼台三面临水,各有圆门一孔。从钓鱼台前右侧看去,正中圆洞恰好收入“五亭桥”一景,左面圆洞正好收入“白塔”一景,俨然两张独幅画面,其借景手法之巧,令人钦佩。

    5、安徽庐江左慈钓鱼台


位于安徽县城东南8公里马厂乡.背山临河,有两座石矶,相距约1里,上有很大的人足迹。相传为东汉左慈垂钓处。左慈,字元放,东汉末方士,庐江(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少居天柱山,习炼丹。据传善魔术,尝与曹操宴,操欲得松江鲈鱼,慈以铜盘盛水钓得,操大喜。后在郊宴中他以幻术悉取操从人酒脯以饷客,被操追杀而隐身循形,复见于羊山头隐入羊群,卒不可得。


    6、重庆钓鱼台

 
 

位于重庆合川区合阳镇嘉陵江南岸钓鱼山上。在钓鱼山顶南面,有几十平方米,传说,在沧海横流,洪水泛滥时期,大禹治水之前,忽然从天上降一巨人,占在尚未淹没的大上,持长杆、放长线钓鱼,以鱼救饥民,因而得名“钓鱼台”。现在大石台上竖立有条形“钧鱼台”篆字体石碑,石台上留有巨人足迹,插钓鱼杆的石孔,装鱼的石窝等遗迹。不难看出,这些是人们为印正传说,增添形像景观而制作。石窝不大,只能容纳一些小鱼。南宋时筑城在钓鱼台上。故名钓鱼城。三面临江,依天拔地,山势险峻。

      7、韩信钓鱼台


 
 
钓鱼台:位于安徽淮安韩信湖南岸,亭台式建筑,背倚淮阴侯庙,是韩信少年时钓鱼的地方。后因水患,原钓台被毁,碑亦无存。韩信钓鱼台、姜太公钓鱼台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两个钓鱼台。韩信钓台的对岸就是漂母岸,是漂母为人漂洗丝麻并施饭给韩信的地方。《史记》中记载:韩信在城下钓鱼,因家贫,常饿着肚子,漂母就连续数十天将自己带来的饭分给韩信吃,韩信十分感激,对漂母说:“将来一定报答您老人家。”谁知漂母十分生气地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是为公子你感到悲哀才这样做的,哪里希望你报答呢!自古传颂中华民族古代有三位伟大的母亲,即孟母、漂母与岳母,人称“三母”,孟母三迁为了儿子学业有成;岳母刺字嘱告儿子精忠报国;而漂母施饭是将母爱授于一个无亲无故的受饿青年,而且还施恩不图报,不是更伟大吗!

   8、太白钓台:

 位于安徽黟县,景色幽邃,黛峰峻秀,山回水复,柳暗花明。漳水逶迤流至石墨岭下潭中,潭深如镜,时有赤眼鱼浮游水面。潭旁一巨石,即浔阳台,又称太白钓台。相传李白访新安高士许宣平来黟。尝钓于此”。并留有诗云:“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台旁昔跨路建有二楼八角亭,北门石额为“飞泉天外”,南门石额为“耸散来彤”。“浔阳台”三个大字石刻嵌于石壁上,笔遒律严。清嘉庆十三年(1808)在钓台东的潘山上建有浔阳书院,现已圯。

    9、江苏宜兴任公钓鱼台

     唐代贞元年间,韩愈任阳山令(现江苏宜兴)。闲遐之时常和学生区册、区弘一起在三门滩下吟诗作赋,垂钓江边。韩愈作于阳山的文章《送区册序》记载甚详。韩愈离任,北宋开始,韩公在阳山古迹扬名于世,连州刺史林概慕名访查,为韩公读书钓鱼两台作牌记。之后,阳山县令明朝时为纪念韩愈常与友人在此坐矶垂钓建亭,并于矶石上题名刻字。亭为四柱四角,金黄琉璃瓦,并不见出众,但它是建在一块高约2.5米,长4.5米、宽1米的石台之上,顿时气势倍增,别具特色。明代隆庆年间,于亭后建韩文祠,在亭左临塔溪岸边建韩山书院。

10、浙江桐庐县严子陵钓台

 

      严子陵钓台,位于浙江省桐庐县城南15公里的富春山麓,是富春主要风景点。 在富春江镇西2500米富春山。因东汉严子陵隐居于此得名。严子陵,名光,会稽余姚人,东汉初年隐士。少时曾与刘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但不愿出仕,遂更名隐居,“披羊裘钓泽中”。刘秀再三盛礼相邀,授谏议大夫,仍“不屈,乃耕于富春山”。老死于家,年八十。严子陵钓台由东台、西台、严先生祠、石坊、碑园、钓鱼岛谢翱墓组成。


11、江西省吉水住歧乡严子陵钓鱼台

(未搜到准确的照片)
       江西省吉水住歧乡赣江之滨有一座钓鱼台,相传为严子陵张果老的垂钓处。钓鱼台在鸹山之下,是一块天然平整的大石头,面积约10余平方米,突出水面约2米,前仰后伏,面临江水,东倚鸹山。石上有两蹬足窝及类似炊具的石块数起。石上的两个足印,传说是当年严子陵在此垂钓时留下的。严子陵是汉光武帝刘秀好友。刘秀未举事前,两人往来密切,后来刘秀举兵反莽,子陵便与刘秀分手多年未见面。刘秀举兵成功,建立东汉,多次派人请严子陵去做官。子陵却沉迷于山水风光,浪迹天涯,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不愿做官。子陵有一个嗜好,就是垂钓于大江湖畔。另一说是张果老仙游至此,坐石上垂钓,将炊具置于坐侧。张果老去后,炊具遂化为石。

      12、 
屈原钓鱼台:
 
 
屈子钓鱼台简称屈子钓台位于湖南省 桃江县 境内桃花江畔与资水交汇处凤凰山脚,屈子钓台是宽约四平方的大青石,卓立江滨,名屈子钓台,它是中华大地“三大”古钓台之一。相传屈原遭谗去职后在桃花江凤凰山作天问时曾在此垂钓,至今桃花县内仍流传着许多神奇的传说,很多村落仍旧保留着远古年代屈原放逐后留下的名字。相传,屈原一日静坐钓鱼台钓鱼,忽见江边走来一鹤发童颜之老者,自称是前朝宰相姜子牙。屈是惊喜,忙问太公,为何在谓水用直钩钓鱼,姜太公答曰:我非钓鱼,乃钓文王也。屈原听罢,恍然大悟,正想入非非之际,一大鱼一口吞食鱼饵,屈原忙扯钓杆,不想用力过猛,朝后一仰,将钓鱼台临江一面靠了个背印,醒来,原是南柯一梦。今钓鱼台酷似背仰的痕迹,传为屈原所为。在背印的傍边石壁上,依稀可辩一组壁画,左刻屈原傍徨山泽的形象,传为姜太公托梦给屈原后所刻,至于何人何年所为,无可考证。在屈子钓台附近还有著名的天问台遗址

15、拜将台;

    中国有三个拜将台。一个是陕西汉中市的拜将台,另一个是武汉的拜将台,再有一个是江西赣州的拜将台。

      1、陕西汉中拜将台:



  西汉遗址拜将台,又称拜将坛,位于汉中城南门外,距离古汉台约200米处,主体由南北分离的两座夯土台筑成。台高3米多,面积为7840平方米,四周用汉白玉栏杆围砌,平坦宽敞,台脚下东西各树立一石碑,东碑刻“拜将坛”3个字;西碑书“韩大将韩信拜将坛”8个字,此亭形体舒展而稳重,气势雄浑而大方,金碧辉煌,十分壮观。相传在公元前206年,刘邦为王,就国南郑南。韩信便到南郑投靠刘邦,虽经萧何多次的引荐,但是刘邦并将韩信不加以重用,韩信伤心就此逃走。萧何听到韩信私自逃走的消息,在来不及禀报刘邦的情况下,亲自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反复陈述重用韩信的利害,因此说服刘邦,曰:“择良日,设坛场,具礼。”拜韩信为大将。拜将坛是汉王朝的发祥地,亦是得人才者得天下的历史物证。

      2、武汉拜将台:

  湖北省武汉拜将台在武汉阅马厂南端。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中国同盟会领导人黄兴主持军事,任战时总司令,在此筑台授印,故名拜将台。原台系临时搭建,1928年正式建亭立碑,以作永久纪念。

      3、江西赣州拜将台:

  这坐位于赣州城儿童公园内的饱经沧桑的历史高台,青砖层叠,夯土高垒,就是五代百胜军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卢光稠时期所筑的拜将台。

   16、观星台:

      观星台:位于登封告成镇,建于元朝初年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距今己有700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现存较早天文科学建筑物,青砖石结构,由台身和量天尺组成,台身形状是覆斗状,其作用是“昼参日影,夜观极星,以正朝夕”。观星台保存了我国古代圭表测影的实物,反映了我国天文科学发展的成就。

    17、瀛台:


 

      瀛台是位于中南海南海中的仙岛皇宫。始建于明朝,清朝顺治康熙年间曾两次修建,是帝王、后妃的听政、避暑和居住地。因其四面临水,衬以亭台楼阁,像座海中仙岛,故名瀛台。


   18、河南鹿邑老君台:

 (照片:陈忠实)

      老君台:位于河南鹿邑县城东北隅。为纪念老子而建。《鹿邑县志》记述:“天宝二年(734年)建太清坛。文昌宫于台记。”台高13米,是一座以古代大砖构筑,由14个平面围成的高坛形古建筑,状若圆柱且有棱角,顶部面积765平方米,底面积略大。传说老子修道成仙,于此处飞升,故名“升仙台”。山门下青石台阶共32层,加上正殿前一层,恰为33层,正符合老子升33层青天之说。台上13棵桧柏青翠葱郁,常年凉风习习,百鸟飞鸣。台下波光烟霭,湖水萦洄,景色宜人。古往今来慕名来访者络绎不绝,唐高祖李渊、高宋李治、玄宋李隆基、宋真宋赵桓,以及大文学家苏东城、欧阳修等都曾来此或祭祀朝祖,或观瞻游览,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华章。


      19、河南淮阳画卦台:


       淮阳城四面环水,万亩城湖烟波浩淼。在城东北一里处的湖面上突兀着一座土丘,上面亭栏溢彩,古柏苍翠。这里就是太昊伏羲氏始画八卦的地方,故名画卦台,亦称八封坛。 台高六七尺,台基大约10亩,环台皆水,惟西南边有一条小道可行人。台上庙宇建于何时已失考,画卦台上的庙宇已不存在,只有那棵传为伏羲栽的八卦柏依然挺立如故,伏羲封其为八卦柏。 画卦台所以有名,就在于它是八卦这部“无 字天书”诞生之地。

      20、古吹台:


      禹王台:位于开封东南隅禹王台公园,禹王台公园占地400余亩。园内原有一,相传春秋时,晋国音乐家师旷曾在此吹奏乐曲,故后人称此台为“古吹台”。这里风景优美,环境幽雅,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游春登高的胜地。明嘉靖二年(1523年),为追念大禹治水功德,在古吹台上建禹王庙一座,逐改名禹王台。唐天宝三年(744年),李白、杜甫、高适曾在此聚会,饮酒赋诗,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21、江西宜春台:

    宜春台:相传是西汉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刘成的故居。位于江西宜春市春台公园内,海拔130.4米,身处闹市,平地拨起,天意独得,是宜春八景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刘成建五台,最胜者为宜春台,植桃、李万株,供人登览。宜春台“圜璒之傍崛起数百尺”,故有“高出袁城百万家,巍峨楼殿锁烟霞” 、“一州之壮观,万家之游息”之誉。台上楼阁三层,雕刻花栏,镂空雕花。拂晓登台,但见红日东升、万檐染金,故题曰“春台晓日”。尚存一块刻有“宜春”两个大字的石碑,传为清慈禧太后所书。

22、南京雨花台

 

                                                        在雨花台原址上建的 雨花阁

雨花台是一座松柏环抱的秀丽山岗,高约100 米、长约3.5公里,顶部呈平台状,由2个紧紧相依的山岗组成:东岗名为梅岗,中岗也称凤台岗。从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这一带传礼授农算起,雨花台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筑“越城”起,雨花台一带就成为江南登高揽胜之佳地。三国时,因岗上遍布五彩斑斓的石子,又称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南朝梁武帝时期,佛教盛行,有位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感动上苍,落花如雨,雨花台由此得名。明、清两代,景区内的“雨花说法”和“木末风高”分别被列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烈士殉难处,在这里遇难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达10万之多。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此兴建了烈士陵园

23、金山寺妙高台

 
      (图/文  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一生要去的100个中国古迹(第七期)~八大名台
大观园【赣园】【江西23】【郁孤台】
这是属于中国的“拜占庭”!
江西游:二十、赣州郁孤台
江西赣州郁孤台
彰显中华文明------淮阴侯钓鱼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