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寻古赏葩之:中华名楼

  亭、台、楼、阁、廊、轩、坊、榭,是中国古建筑史上又一朵奇葩,是悠久历史的积累,灿烂文化的沉淀,勤劳智慧的结晶。它们经历了历史的沧桑,承载着古老的记忆,讲述着社会的发展,审视着人们的哀乐,装点青山绿水,启迪愉悦后人。我们漫游网海,寻古赏葩,解读它背后的故事……

    楼:“楼是指两重以上的屋”故有“重层曰楼”之说。

  1、黄鹤楼:


                                                                    黄鹤楼

        黄鹤楼的故址在武汉蛇山黄鹤矶头,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孙权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到唐朝其军事价值渐小,逐演变为旅游胜地。这座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楼”中华名楼,历代屡建屡毁,各朝皆不尽相同。唐楼雄浑古朴,元楼堂皇富丽,明楼隽秀清雅,清楼奇特瑰伟。1981年在异地重建的黄鹤楼矗立于蛇山西端的高观山西坡上,共有五层,高51米(原址已被长江大桥的引桥占用)。“昔人一乘黄雀去,此地空余黄雀楼。黄雀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黄鹤楼》——使黄鹤楼名震中外,其诗也成为千古绝唱。今天,屡毁屡建的黄鹤楼已无法找到崔颖咏颂时的摸样。我第一次登楼是1986年4月,当我第二次来武汉第一次登上崭新的黄鹤楼时。我努力寻找唐代诗人崔颢写《黄鹤楼》时的感觉和毛主席:“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的意境。我想,人们来这里,不是看他的建筑,而是来体验、感受、追想它曾经的过去。

   2、岳阳楼:

      屹立在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登岳阳楼可浏览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 相传最早为三国时东吴名将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军台,一代代沿袭发展而来。 自唐开始才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韵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滕子京被贬至岳州,当时的岳阳楼已坍塌,滕子京重建了岳阳楼。" 并请好友范仲淹为楼作记。范仲淹奋笔疾书,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全文360余字,字字珠玑,文章情景交融,内容博大,气势磅礴,语气铿锵,尤其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句,哲理精深,体现了中华民族之伟大精神,为人们广为传诵。自此《岳阳楼记》名传千古,岳阳楼也名满四方。不过 现在的岳阳是1984年重修的。

      一九九九年十月,第二次登岳阳楼。这也是退休后和老伴第一次“自由行”。登楼望远, 同样是:“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同样的“八百里湖光山色”,却有不同的感慨,少了那些:“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感觉。更多的是:“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的思绪


    3、烟雨楼:

 

     烟雨楼:在浙江嘉兴市南湖湖心岛上,始建于五代后晋年间(公元936-947年),系吴越钱元潦所建,初位于南湖之滨,后毁,遗址无存。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知府赵瀛挖河泥填于湖中,逐成湖心小岛。第二年仿“烟雨楼”旧貌,重建楼于岛上,后经扩建、重建, 渐成江南名楼。乾隆六下江南,八次登烟雨楼,赋诗二十余首。几经兴废,历史沧桑,1918年重建。正楼两层,高约20米,建筑面积640余平方米,重檐画栋,朱柱明窗,四面临水,晨烟暮雨,风物清华,堪称胜景,在绿树掩映下,更显雄伟。楼前檐悬董必武所书“烟雨楼”匾额。烟雨楼,因唐朝诗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意而得楼名。

4、承德烟雨楼:

 

承德烟雨楼:避暑山庄如意洲之北的青莲岛上。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仿浙江嘉兴南湖的烟雨楼而建。楼自南而北,前为门殿,后有楼两层,红柱青瓦,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单檐,四周有廊。上层中间悬有乾隆御书“烟雨楼”匾额。

   4、镇海楼:

     ①浙江杭州镇海楼:

   杭州镇海楼:位于杭州吴山东面,民间俗称鼓楼,古代为滨海敌楼,始建于五代时期的南朝,距今约1400年左右,先后名为新城戌,朝天门,拱北楼,来远楼,镇海楼,民间俗称鼓楼。 隋开皇九年,隋文帝杨坚平陈,罢郡置州,始有杭州之名,五代吴越时唐末藩镇割据,战乱频繁出于军事和政治经济的需要,多次拓展和营建杭州城,并在隋城基础上筑杭州罗城,周七十里共建十座城门,就将新城戌改建为朝天门,元大德三年间 (1299年),经重新修建,改朝天门为拱北楼,明代后期由参政徐本改名为镇海楼。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因火灾烧毁,五年后 重建。现在的镇海楼是2001年重建的,占地 865平方米,建筑面积1046平方米,高19.47米,重建的古楼已经成为了杭州的标志性建筑


       ②福建越王山(屏山)顶的镇海楼:

                                                                       现在的镇海楼

                                                                  光绪年间的镇海楼 
   福建镇海楼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5年),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重修,高约20米,过去海船昏夜进口,都以此为标志。现在的镇海楼是2006年12月在原址重建的,占地4200平方米,楼高23.9米,宽43.5米,基本保持了原楼样式。

                                  宋代詩人陳軒詩曰:

       “城裏三山古越都,樓臺相望跨蓬壺;有時細雨微煙罩,便是天然水墨圖...”。

       ③广州越秀山上的镇海楼:


        建于明洪武十三年,楼高五层,是朱高祖扩建广州城时,与城墙同时修建的古建筑之一,又名望海楼。楼高五层25米,,俗称“五层楼”,呈长方形,阔31米,深16米。下两层围墙用红砂岩条石砌造,三层以上为砖墙,外墙逐层收减,有复檐5层,绿琉璃瓦覆盖,饰有石湾彩釉鳌鱼花脊,朱墙绿瓦,巍峨壮观,被誉为“岭南第一胜览”,是广州标志性建筑之一,历史上曾五毁五建,现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是1928年重修时由木构架改建成。数百年来,诗人政客每登其上,感慨万端,咏迹怀古、抒怀咏志。

                             《镇海楼》陈恭尹

清尊须醉曲栏前,飞阁临秋一浩然。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

将开菊蕊黄如酒,欲倒松风响似泉。白首重阳惟有笑,未堪怀古问山川。

    5、鹳雀楼: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共六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相传当年时常有鹳鹊(颧,鹤一类水鸟)栖于其上,所以得名。鹳雀楼始建于北周 (公元557--580),由北周大将军宇文护镇河外之地建楼楼。楼体壮观,气势宏伟,风景秀丽,历经唐、宋,废毁于元初(公元1272年)战火。 1997年仿唐重建,四檐三层,总高73.9米,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体现了唐代风韵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境。

                    唐代诗人王之涣登楼赏景留下了千古绝唱: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甲秀楼:


       建在贵阳市南明河一块巨石上的《甲秀楼》,是明朝的建筑。明后楼毁重建,改名“来凤阁”。清代多次重修,并恢复原名。现存的《甲秀楼》是清“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的。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楼侧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朱梁碧瓦,水光山色,真堪称甲秀。

      7、 大观楼:

 大观楼:位于云南昆明市近华浦南面,三重檐琉璃戗角木结构建筑。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始建二层楼宇。乾隆年间,孙髯翁为其撰写长联,由名士陆树堂书写刊刻,大观楼因长联而成中国名楼。道光八年(1828)修葺大观楼,增建为三层。咸丰三年(1853)咸丰帝题“拔浪千层”匾,咸丰七年(1857)长联与楼毁于兵燹。同治五年(1866)重建,复遭大水,光绪九年(1883)再修。光绪十四年(1888)赵藩重以楷书刊刻长联。

 一九九七年休假,带家人和同事到大西南,第一站就是昆明。去滇池,登龙门、看大观楼,大观楼南临滇池,与太华山隔水相望。老实说,当时对大观楼没多大印象,倒是对孙髯翁的古今天下第一长联情有独钟: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ze则),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刘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8、西安鼓楼:

      西安鼓:楼就在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建成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比钟楼大四岁。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历经岁月沧桑,如今原来的巨鼓早已不存,惟余鼓楼巍然耸立。2012年我们再看时,倒是有一面巨鼓在上面,应该是赝品了。

           9、西安钟楼:
 西安钟楼,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位于西安中心,是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钟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每边长35.5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金碧辉煌。西安钟楼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10、南京鼓楼

 

早已被辟为城市公园,成为人们登高远眺,领略古城风貌的胜地。扑面而来的是清新空气、花草幽香。徜徉在绿树成荫的环境里,脚下是平整的青石平台,以及青石平台和鹅卵石组成的冰纹石小径。不绝于耳的鸟儿鸣叫和假山瀑布的哗哗流水,在杜鹃、石楠、红枫、翠竹的簇拥下,让公园的景观呈现四季如春的景象。夜晚五彩缤纷的灯光亮化,则把历史悠久的明建鼓楼装饰得更加雄伟壮观。鼓楼顶层上安放的一对龙凤亭,相映成辉,古朴典雅,整个亭子,呈现出一幅幅优美图画,造型紧凑协调,生动精美,其雕刻工艺极为精湛,为世人所称赞,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11、太白楼:
  太白楼在中国一共有四处,分别是济宁太白楼、马鞍山太白楼、歙县太白楼、四川江油青莲镇李白故居的太白楼。四处各具风格,济宁太白楼肃穆沉静,马鞍山太白楼庄严辉煌,歙县太白楼古朴素雅。其中李白在济宁生活二十余年,日日在太白楼上饮酒赋诗,李白在此得到玄宗皇帝的征召,受到玄宗皇帝的赐还后又归于此。所以济宁太白楼与李白最为密切。

1、济宁太白楼:

 
  济宁太白楼:坐落在济宁市城区古运河北岸。太白楼原是唐代贺兰氏经营的酒楼。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大诗人李白与夫人许氏及女儿平阳由湖北安陆迁居任城(济宁),“其居在酒楼前”,每天至此饮酒消遣,挥洒文字,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贺兰氏酒楼也因李白经常光顾而名声大振,生意兴隆。自唐咸通二年(861年),吴兴沈光敬慕李白,登贺兰氏酒楼观光,为该楼篆书“太白酒楼”匾额,并作《李翰林酒楼记》,从此贺兰氏酒楼便改为“太白酒楼”而闻名于世。宋、金、元时期均对酒楼依貌整修。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在重建“太白酒楼”时,以“谪仙”寓意,依原楼样式,移迁于南城墙上,并将“酒”字去掉,名为“太白楼”,后于明、清、民国间进行了数十次较大的重修。 今太白楼是1952年在旧城墙上重建的。占地4000平方米,两层,重檐歇山式,二层檐下正中悬扇形“太白楼”楷书阴刻匾额。

   2、 马鞍山太白楼:
 
 
       太白楼原名谪仙楼,位于安徽马鞍山市采石矶西南一公里处,面临长江,背依翠螺山,是一座金碧辉煌,宏伟壮丽的古建筑。与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长江三楼一阁”,素有“风月江天贮一楼”之称。旧志载,始建于唐元和年间,明正统五年。广济寺僧修惠于寺前建清风亭时,在寺前建谪仙楼,塑太白像祭祀楼上。清康熙元年,重建,易名为“太白楼”,后毁于战火。现存太白楼系光绪三年重建。楼高十八米,长三十四米,宽十七米,主楼三层,一层为厅,二层为楼,三层为阁,前院为太白楼,后院是太白祠。飞檐镶以金色剪边,歇山屋面铺设黄色琉璃瓦,简瓦滴水饰鳌鱼走兽,造型古补典雅,挺拔壮观,门额上蓝底金书“唐李公青莲祠”,三楼檐下高悬郭沫若手笔“太白楼”匾额,登楼、推窗、远眺,但见长江如练,白帆点点。
太白楼挹长江,枕翠螺,是我国现存最具规模的一组纪念李白的古建筑群

3、歙县太白楼:
 
 
      歙县太白楼位于太平古桥西侧,为黄山至千岛湖途中必经之地。该楼为双层楼阁,挑梁飞檐,典型徽派建筑,楼内陈列有历代碑刻,古墨迹拓牌,古今名人楹联佳句。相传,唐天宝年间,诗人李白寻访歙县隐士许宣平,结果在练江之畔失之交臂,后人为纪念此事,便在李白饮酒的地方建起了这座太白楼。游客登楼可以饱览城西山光水色、古桥塔影。

      4、四川江油太白楼:
 
  四川江油太白楼:落座李白故里江油市青莲镇天宝山颠,仿唐建筑、气势雄伟 李白在江油生活、学习了25年,留下大量的遗址和遗迹。但是,这些遗址和遗迹分布较为零散。江油市委市政府为弘扬李白文化,先后维修了陇西院、太白祠、粉等古迹,修建了李白纪念馆,新落成的太白楼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33米高,三层。正面是郭沫若题写的“太白楼”。

 11、望江楼:

 

望江楼又名崇丽阁,屹立于锦江畔,是明清两代为纪念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而先后在此建起来的。现在的望江楼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高39米,4层,下面两层四方飞檐,上面两层八角攒尖,每层的屋脊、雀替都饰有精美的禽兽泥塑和人物雕刻,阁基有石栏围护。朱柱碧瓦,宝顶鎏金。阁廊宽敞,每方四柱,屋面盖以绿色琉璃瓦,翘角飞檐,雕梁画柜,金项耀目,即有北方建筑的稳健雄伟,又有江南楼亭的秀丽玲珑。因楼身位于锦江边,故名“望江楼”(崇丽阁之名是取晋人左思《蜀都赋》中的名句“既丽且崇,实号成都”而命名)。薛涛字洪度,长安(今属陕西西安)人。随父宦居蜀中,自幼聪颖好学,才智出众。父丧后,因家贫,十五岁编入乐籍。她能诗善文,又谙练音律,得当时西川节度使韦皋的赏识,能出入官府,曾做过校书郎,时称女校书。据记载,薛涛有诗五百首,与她同时的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令狐楚裴度杜牧刘禹锡张籍等都对她十分推崇,并写诗互相唱和。可惜这些诗歌大多散失,流传至今仅存九十余首。

13、南京阅江楼:

 

 
南京阅江楼是中国十大文化名楼之一,与武汉黄鹤楼、岳阳岳阳楼、南昌滕王阁合称江南四大名楼,坐落在南京城西北角的狮子山巅,濒临长江,碧瓦朱楹、飞檐峭壁、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古典的皇家气派。1374年春(明洪武七年),明太祖朱元璋决定在京师(今南京)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撰写《阅江楼记》,又命众文臣职事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大学士宋濂所写一文最佳,后入选《古文观止》。建楼所用地基平砥完工后,突然决定停建。直至2001年建成并对外开放,从此结束了六百年来“有记无楼”的历史。


 14、九江浔阳楼:

集之

阳楼 名人云集之地

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的浔阳楼。因九江古称浔阳而得名,初为民间酒楼,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年的历史。
由于九江,浔阳楼历来就是名人云集之地。白居易、韦应物、苏东坡等都曾登楼题咏,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施耐庵的《水浒传》中宋江醉酒题反诗的地方就是浔阳楼。随着名人名著流芳百世,浔阳楼也蜚声海内外。

15、光岳楼:


光岳楼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聊城的象征,位于聊城古城的中心。光岳楼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是用修建城墙的余料建成的,俗称余木楼,东昌府府治设在聊城后又改称东昌楼。明弘治九年(1496年),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之意,遂改为今名。
     光岳楼是鲁西名胜,众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路过聊城都要登楼抒怀。清朝康熙皇帝曾四次登楼并题匾神光钟暎。而乾隆皇帝更是九过东昌,六次登楼,并为光岳楼题写了匾额。登楼远眺,锦绣如画的鲁西平原深远辽阔,苍茫浩瀚的黄河奔腾万里、不复归西。

16、越王楼:天下诗文第一楼 越(

越王楼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始建于唐高宗显庆年间,因时任绵州刺史的唐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贞而闻名于世,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唐代四大名楼。作为中国文化名楼之一的越王楼,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楼吸引了千余年间的著名文人骚客登临,留下著名诗篇150多件。为天下名楼之罕见,由此被誉为天下诗文第一楼。在历代名人歌咏越王楼的诗词中,最有名气的当属杜甫、陆游、李调元等的诗作。

17大理五华楼


五华楼建于南诏时期,是大理国历史上的名楼。古时五华楼是官方聚会宴请贵宾的地方,高达五层,可容万人站立。 南诏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公元737年南诏王皮罗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几经战争兼并,统一了六诏,建立起中国西南民族史上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南诏国历时253年,与唐代相绐终。

南诏国最先定都太和城,公元779年,南诏王异牟寻迁都羊苴咩城。羊苴咩城的整个布局井然有序、庄重威严,很有王权的气概。其内部结构分五大部分,即宫、廷,高级官僚住宅区、南北通衢和客馆,南诏王丰佑在位时修建起五华楼,成为羊苴咩城的第六部分 。

18八咏楼

 

   八咏楼原名玄畅楼,后改名元畅楼。位于金华市城区东南隅,坐北朝南,面临婺江,楼高数丈,屹立于石砌台基上,有石级百余。登楼远眺,蓝天万里,白云朵朵,南山连屏,双溪蜿蜒,尽收眼底。现存建筑共四进。第一进为主体建筑,重檐楼阁,歇山屋顶,翼角起翘,石砌台基。此楼系南朝齐隆昌元年(494年),东阳郡太守、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沈约建造。竣工后沈约曾多次登楼赋诗,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有一首《登元畅楼》云:“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岑。中有凌风谢,回望川之阴。岸险每增减,湍平互浅深。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落晖映长浦,焕景烛中浔。云生岭作黑,日下溪半阴。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并在此基础上又增写了八首诗歌,称为《八咏》诗,是当时文坛上的长篇杰作,传为绝唱,故从唐代起,遂以诗名改元畅楼为八咏楼。北宋至道年间定今名。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扩建,将沈约的八咏诗勒于石碑。元皇庆年间(1312年一1313年)楼毁于火,碑亦不存。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造宝婪观,八咏楼废址建玉皇阁,后玉皇阁毁。万历年间(1573年一1620年)重建八咏楼。现存八咏楼为清嘉庆年间(1796年一1820年)重建,1984年大修。


19、苏州东山雕花楼

 

 

 

 

 

 

       雕花楼,又称雕刻大楼,原名春在楼,取“向阳门第春常在”之意而名,坐落于苏州洞庭东镇。大楼原为在上海做棉纱生意发了财的金锡之、金植之兄弟为孝敬母亲而建造的一座豪宅,由香山帮著名匠人陈桂芳设计,雇用250多名工匠,耗资15万银元,自1922年动工,历时3年才得以竣工的。 雕花楼是一座多边形的四合院结构建筑。全楼以金、石、砖、木、雕刻为主。雕刻精致,精美绝伦,且“无处不雕,无处不刻”,享有“江南第一楼”之誉。雕刻大楼前院周围环境绿化得非常漂亮,树木茂盛、绿草如荫,湖池山石、亭台小桥。状元府座西朝东,状元府是明代状元施槃的故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名楼
中国古代的名楼阁
名阁名楼选
【传统】【中国传统文化=著名阁楼】
中国14大名楼
中国九大名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