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施寄青全接触(全家篇)

施寄青全接触(全家篇)

(2007-03-03 10:52:42)

奕倫俊帥奕德有個性一同悠游動畫世界

 

改編自幾米繪本「微笑的魚」動畫片,榮獲今年柏林影展動畫類評審團特別獎,導演之一是施寄青的大兒子段奕倫 (Alan)。剪輯與美術設計則是施寄青的小兒子段奕德 (Eric)和工作團隊。他們以嶄新的觀點和創意,將著名繪本畫家幾米的作品拍成動畫片。

兩兄弟的創意思考像魚一樣自由,這是他們成就動畫片夢想的最大本錢。「成長過程中,我們深受母親開放的思想影響,不斷學習以多元的思考看待事情,因而有著很大的思索空間。」這份思考用在動畫世界裡,靈感自在游動,於是,他們拍攝改編自幾米的繪本「微笑的魚」動畫片,雖然全長只有10分鐘,沒有對白。但是,生動的筆調,鮮艷的色澤以及影片中男子和魚接吻,男子裸泳的畫面,都有著純真的意象,因而在柏林影展動畫類脫穎而出。

得獎的喜悅讓他們更加充滿動力,忙著繼續籌畫一連串新作品。其中,除了和幾米計畫繼續合作之外,還有一部主題「戰爭」的動畫,請來身為著名作家的母親施寄青寫劇本。但是,施寄青寫好之後,被兒子退稿。著作等身的施寄青談到被兒子退稿,笑著說:「他叫我寫,可是他看了稿子又覺得不好啊!不過,我也無所謂啦! 」

段奕倫紅著臉,搶著辯說: 「我媽媽寫出來的這個劇本不是不好,是不適合。我們計畫中這部有關戰爭的動畫,敘述一個小男生的奇幻歷險,可是,媽媽寫來的劇本太寫實了,不適合拍成動畫片,所以,只好退稿了。現在,我自己寫,大約完成了三分之二的故事大綱,時空設定在一個奇幻的地方,不過,我會融入台灣本土特質。」段奕倫寫劇本,弟弟段奕德設計劇中人物造型,兄弟兩常忙到深夜。施寄青從苗栗北上看他們,兩兄弟在辦公室裡吃了一盤炒飯,又埋頭回到動畫世界裡了。

段奕倫說,目前,他們同時籌拍多部新作品。其中有一部還在籌資,準備將幾米的新作「小蝴蝶小蜜蜂」拍成十二集的動畫,和幾米的公司做「策略聯盟」,資金需要一點五億,雖然錢還沒有籌全,但是,兄弟兩已開始動腦作業。

奕倫俊帥,奕德很有個性。奕德擅長畫畫,設計人物造型;段奕倫則是動畫導演,兩人搭配得很好。奕德說: 「二十歲時,我想在大學旁邊開個咖啡廳,好看漂亮美眉,住在鄉下,騎著單車,載著一條狗。現在我三十歲,開始從事動畫設計;未來的遠程目標是開發自己的原創作品。」

段奕倫說,開這家「班門公司」 (ODD)才兩年半,就在柏林獲獎,真是一大鼓勵。接下來,他準備以原創的方式,將台灣本土題材以動畫方式呈現。段奕倫說: 「日本著名的宮崎駿無論怎麼拍,都繞著日本文化,於是他想傳達的反戰、環保觀念都隨著動畫,展現在人們面前。」

段奕倫希望四十歲能拍一部長片,這是他的人生夢想。他從許多書,許多他人的作品中取經、學習。不過,他沒有崇拜的偶像,而是一直相信自己想要做的事。「希望我們做的動畫有深沈的意義,不單是搞笑,而是像宮崎駿一樣,巧妙的融入議題。」

奕倫說: 「我覺得,像之前台灣導演李安拍「臥虎藏龍」,有些人就以為「只要拍武俠片就是外國人喜歡的」、我認為,不一定要侷限在裡面,外國人也不一定就認為,我們就是穿著長袍,可以飛來飛去的那種! 像我們做《微笑的魚》,完全是以歐洲的畫風,獲得共鳴。」

段奕倫長得很帥,從美國回來台灣八年了。去年結束和藝人戈偉如的感情,目前還沒有新戀情。談起戈偉如,他說: 「當初是在朋友介紹下認識的。我開始追她,相戀之後,她對我很好。」後來,他鼓勵她回演藝圈,沒想到事情因此有了變化。兩人分手後,他難過了一年多,瘦了四、五公斤。

不過,奇妙的動畫世界讓他從失戀的苦痛中走了出來。戀情不再,夢想依舊。未來,他希望找到一位美麗而善良的女生,一起追尋生命的旅程。外界大多誤以為是段奕德和戈偉如戀愛,「我為哥哥背黑鍋哩! 和戈偉如戀愛的可不是我。」段奕德笑著澄清,他和哥哥一樣,喜歡美麗、善良、開朗的女生。。

 

施寄青
施寄青,陕西省华县人,1946年出生。父亲施友仁为国民党起义将领,现任陕西省政协委员。施寄青1949年随父母到台湾,父亲又返回大陆领兵。不料时局变化,父亲带兵起义。从此,家人分居海峡映两岸。施寄青的童年在外国人办的“希望会” 孤儿院渡过的她从小酷爱读书,每当放学,别的孩子们早早回家,她却常常到沿途的书店翻阅,直至店门关闭时方才离开。中学时,就能写言情小说。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e她性格豁达,文学造诣很深。大学毕业后,曾与台湾一位外交官结婚。数年后离婚:此后,她带着儿子返回台湾。经过一段痛苦的反思,坚强地开始新生活,找到了自己热爱的职业,担任台北市建国中学语文教师:她深深体会到:“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人生一乐也!”在教学中,她善于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教书育人,提高了学生升学率,受到家长和师生们的尊敬。
  施寄青在教学之余,刻苦学习英语,从事翻译。已经翻译出版的有《印度之旅》、《南与北》、《反败为胜》、《紫色姐妹花》等六十多本书,被台湾人士誉为“翻译界第一把快枪手”。她的著作《走过婚姻》一书,上市不到一月,便再版六次,轰动台岛。
  施寄青热心于社会活动,加入“妇女新知基金会”,任该会董事。她尤其关心离婚、丧偶以及其他在生活中受挫的妇女,积极创办了台湾的“晚晴妇女协会”,扶助及辅导遭遇婚变的妇女,成为一位有影响的社会活动家。她经常利用大专院校讲坛及荧屏讲演等机会,唤起受挫折的妇女在生活的颠簸中重新站立起来。她以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挫折是不会打倒人的,只有自己打倒自己。”掷地有声的语言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她反对选美活动,认为“身体的美丽是暂时的,最不可信赖的,唯有厚植的实力,才能在社会上生存”。她希望女性不要企盼以身体的美丽去作进身阶梯,而要充实自己的才华。
  施寄青3岁离开父亲,一别就是二十多年,她天时无刻不在思念大陆的亲人,终于1997月回西安探亲。此间,参加了西安市作家协会、西安市妇女联合会、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西安市委为她举行的座谈会。在会上她作了亲切感人的发言,给与会者留下深刻的印象。1989年7月,她再次回到西安探视病中的父亲。她对亲属讲:“大陆安定团结,至关重要。”

助兒走過青春叛逆施寄青感受幸福人生

 
施家三人行小檔案
'施寄青的自我創意簡介:三年六班,新台灣人,老婦運戰將,2002年自教職與婦運退休,境內移民至鄉下山區,過著滋滋冒油,優哉游哉的現代陶淵明生活。著有《走過婚姻》、《婚姻終結者》、《兒子看招》、《看神聽鬼》、《女生愛男生》、《高校生的七堂課》、《挑戰維納斯》等。譯有《反敗為勝》、《印度之旅》、《紫色姐妹花》等書。

'段奕倫(Alan I. Tuan)
生日:1973年5月2日
星座:金牛座
興趣:動畫、藝術、設計、汽車、攝影
夢想:拍一部動畫長片,希望未來有機會開攝影展
職業:班門股份有限公司導演
學歷:羅德島藝術學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工業設計與俄勒岡大學美術系(University of Oregon)
興趣與專長:3D動畫製作與導演

'段奕德(Eric I.Tuan)
生日:1976年10月15日
學校: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 BFA in Illustra-tion (插畫)
星座:天平座興趣:畫畫、作模型 (也收集玩具人偶)、看電影、打電動、打生存遊戲、一 毕朐傩n浪還有潛水 (但是沒時間)。
夢想:當一個插畫/漫畫家、有自己的故事跟自己創造的人物能讓人人都知道、環遊世界。
偶像:手塚治虫、宮崎駿。
職業:目前擔任「班門股份有限公司」美術設計

看著33歲的段奕倫、30歲的段奕德,看著他們合開的動畫公司,看著他們在電腦前忙著。施寄青說:「有這兩個兒子,我很開心,雖然我搞社會運動,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文學藝術。所以,兩個兒子走這條路,晚年我們對話的機會就會很多。」

施寄青年輕時歷經婚變。當時,孩子還小。她問奕倫:「你要跟爸爸,還是媽媽生活?」奕倫說要跟爸爸。奕德則說:「我要跟著哥哥。」於是,兩個兒子跟著前夫走了。多年之後,奕倫18歲,奕德15歲,他們和繼母處得不好,重新回到媽媽懷抱裡。青春叛逆的少年和搞社運的媽媽在一起,彼此都走過難忘的時光。

段奕倫、段奕德從小就愛繪畫。施寄青笑著說,她以前就愛繪畫,不過,學畫的這條路太花錢,那時,家裡窮,於是,她選擇了只要紙、筆的寫作之路。現在,她投資新台幣五百萬元讓兒子成立公司,幫他們打開夢想的大門。不過,幫助兒子走過青青叛逆,施寄青花的心血難以計數。

奕德早年讀書,曾有過背叛,後來,《蘇菲的世界》開啟了他的思考。奕德說:「看了這本書,書裡強調: 開放你的思考,往多方面想!於是,我被影響,開始思考很多問題,人生方向因而有些改變。」

施寄青表示:「我本來為青春期的奕德擔心,但有一天和他連絡,他告訴我正在看這本書,我心想,當他會看《蘇菲的世界》就會開始探討人活著是為了什麼?我就告訴他,我早就在建國中學公民課把《蘇菲的世界》當成教本。我覺得,我們要學著探討,這一世是來做什麼有了這個前提,再來規畫人生。絕大多數父母的教養方式都是灌輸,其實,教育小孩,不妨丟一本《蘇菲的世界》給他。」

當時,奕德不愛讀書,沉迷電動遊戲,施寄青請了自己的學生「十大高手」教他。雖然那些「哥哥」除了教奕德念書,也把他罵到臭頭,但是,奕德從這些關心裡,感受到「安全感」,他很清楚,媽媽關心他的生活,於是慢慢有了改變。此外,施寄青還匯錢給心路基金會,請他們讓奕德去當義工。在心路看見那麼多需要幫助的孩子,奕德受到潛移默化。後來,心路為了募款播映「美女與野獸」動畫片,奕德自掏腰包認購。

施寄青說,孩子需要安全感。當他們叛逆,是與安全感有關。「像我小時候就沒有安全感,我的母親精神分裂,家裡又窮,童年時期,我感受到不安和焦慮。我們做父母的,應該少要求孩子,多給他愛。」對於孩子,她身教重於言教。

回首青春少年歲月,奕倫說:「媽媽對我們的影響,就是以身作則,她處世正直。我們也是用這種方式面對人生。」

奕德近來從電玩世界轉向繪畫和閱讀的窗口,多次幫施寄青的書畫插畫。奕倫更是書迷,現在的他,常告訴媽媽,最近有什麼好書。施寄青說:「小時候,我寄書給他們看,大了以後,他們常去誠品書店,每次有新資訊,他們提供給我。所有的親子關係最好就是: 晚年可以和自己的孩子當朋友,甚至他們還青出於藍勝於藍。這就是人生的幸福。」

 

 

忙寫書捐版稅施寄青心事業
 

施寄青著作等身,近來在「大塊」出版「看神聽鬼」,記述她的通靈偵察紀錄,引發讀者對神鬼的討論。接下來,她想為孩子們寫書,把自己的童年故事寫給國小高年級的孩子閱讀。全書約四萬字,記述她如何走過顛沛,迎接陽光的真實人生旅程。

施寄青前年從建中教職退休,大半生忙著推動婦運,忙著推動民法親屬編的她,離開城市,隱居苗栗,寄情山林。為了幫創業中的兩個兒子打氣,每周選一天上台北。住在苗栗的施寄青,生活簡單,但也沒閒蓍。她積極參與社區改造、推動環保意識,與當地居民成立「侏儸紀故鄉營造協會」,同時也繼續寫作,在「大塊」陸續書寫有關靈異方面的書。

晚年的施寄青發揮培根名言「知識就是力量」,靠著寫書賺版稅,捐給需要關注的團體或個人,例如,「希望工程」,「世界展望會」,或是她相關訊息中,獲知需要幫忙的人。「回想自己這一生,問心無愧。我不是聖人,但我的重心在社會公益。」施寄青對自己的生做了這樣的注解。

走過白色恐怖,在孤兒院長大的施寄青,面對人生,愈挫愈勇。歷經婚變,穿越諸多不順遂,她總是勇敢的站起來,打開窗,讓陽光進來;在兒子成長過程中,站在叛逆青春的面前,她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告訴他們:「你的人生要有超越吃喝拉撒睡的。例如:生命的夢想。」

 

導演段奕倫 感謝金主老娘施寄青

 

今年二月柏林影展中,台灣唯一的參賽動畫片「微笑的魚」得了大獎,導演段奕倫風光上台領獎。比他更高興的是,坐在台下的作家辣媽施寄青。她可是兒子投身動畫的「金主」。

總是自稱「老娘」的施寄青,曾是建中老師,在台灣以「離婚教主」封號聞名。她曾有一年兩百場演講的紀錄,啟蒙台灣社會對婚姻與外遇的思考。由家庭主婦變婦運健將,這一切成績來自她當年刻骨銘心的婚變。

段奕倫當年在父母離婚時,選擇跟了爸爸,弟弟選擇跟哥哥。施寄青也毅然放手,讓兒子跟外交官父親與繼母再組家庭。在新家庭裡,段奕倫在加勒比海、南非等地度過成長歲月,他與母親的距離常是隔了半個地球。但當他長大,選擇藝術作為一生道路時,卻是這個不在身邊的「老娘」給他全然奧援,是金主,也是精神後盾。

別人看來語多驚人的施寄青,在兒子眼中不過是「敢說不敢做」、常對小孩碎碎念的平凡老媽;連她的瘦身泳裝秀,都被兒子視為「這只是她的秀」。他希望媽媽有一天能微笑享受當下人生。

以下是施寄青(以下簡稱施)、段奕倫(以下簡稱倫)母子的相對論。

問:拍幾米「微笑的魚」動畫得了獎,最想感謝媽媽?

施:老娘是他金主。

倫:很感謝媽媽。當初她建議我走的路還是對的。我每天都會提醒自己:我很幸福,因為我每天都在做我喜歡的事。以前搭捷運上班,看到大家無精打采,我真的還算滿快樂的。

施:Alan告訴我,他看藝術時,比跟女人做愛還要興奮!他的藝術基因來自我。我和我妹妹從小就很會畫畫,可是,小時候我們住孤兒院,連蠟筆都買不起。

我最想唱歌仔戲。如果當初有機會,我可能就是楊麗花了。我也想學芭蕾舞,因我腿很長。可是,父母沒那個能力,小孩的願望就不會實現。所以,兒子學藝術我支持,兒子說要創業,我也二話不說就支持。

問:Alan幾歲時跟媽媽分開?

施:他五歲的時候,我跟他爸爸婚變,分居五年半後離婚。Alan當時小學五年級,他弟弟小學二年級。他父親是外交官,帶他們外放去加勒比海、南非。我不主動聯絡他們,他們應該跟爸爸、繼母的關係好一點。他們寫信來跟我要東西,模型啦,我就寄過去,扮演聖誕老人。

他們長大後想念藝術學院,爸爸說,讀藝術將來沒飯吃。他們來找我,一個人一年要五萬美金,誰付得起?當然只有我這個暢銷作家,到處演講、兼差,供兒子上學。

倫:離過婚的同事問我:應該要怎樣對待他們的小孩?我覺得,只要父母很愛小孩,讓他們知道這點,很有安全感,父母離婚對小孩來說,是可以理解的。

像我媽很關心我們教育,我們想念藝術時就找她,我們當然知道誰比較關心我們的未來。

施:他弟弟Eric在加勒比海的成績單,五分、三分、兩分,我以為滿分是五分,後來才知道滿分還是一百分。Eric十四歲,連九九乘法都不會背,你就知道有多悲慘。他講的英文完全沒有文法,是黑人英文,中文更糟糕。我偶爾罵他,他面無表情,我才知道他根本聽不懂,哈哈。

我請我建中學生當Eric家教,台大電機系榜首教他物理、化學,三總的醫生教他生物、數學,高手如林啊。

問:媽媽的兩性言論很勁爆,你們知道嗎?

倫:回到台灣才知道的。覺得…好無聊喔。她明明私底下跟一般媽媽沒兩樣,一樣會碎碎念啊。像她減肥穿泳裝,那只是她的Show(表演),我們就看啊。

施:我的性理論,他們就是實踐者(大笑)。我這一生性的quota(配額)都被他們兩個用光了。我搞革命,經濟負擔又大,一天工作十六小時,只剩一張嘴酖酖不是常說男人到老只剩一張嘴嗎,我也只剩一張嘴。

倫:她只敢講、不敢做。

 

投資兒子 要他賺錢蓋「希望學校」

 

施:不是不敢做,是每天累得像條狗。他們是年輕人,充滿男性荷爾蒙(兒子偷笑)。我很清楚藝術的創作來自豐富的情慾經驗,所以我從來不干涉兒子在幹什麼,只要處理得好,不讓對方有怨言。

如果要結婚,就要信守承諾,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因為它是合約,如果你無法信守承諾,那就不要結婚。

倫:別人認為她很勁爆,但我們覺得她滿傳統的,例如對婚姻的觀念。

施:我兩個兒子人模人樣,琴棋書畫無一不行,要騙小妹妹也是第一流,更何況他們老娘嫻熟各種女性主義理論。玩情愛遊戲,遊戲規則講清楚,因為你並不知道對方承受壓力的能力如何。

問:聽來,Alan有過很多女朋友?

施:我勸他寫一本「惡男告白」(大笑)。你別以為他長得英俊,其實,他都是被人家拋棄,像他老娘當年。

倫:被拋棄的原因大概是我忙,大部分女生好像不太能忍受這點。

施:藝術占第一位,這和我一樣,文學創作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情愛關係,很抱歉,要退一步。

倫:常做完一個案子,就丟了女朋友。

問:Alan怎麼看媽媽?

倫:她比較沒有情趣。就像她剛講的,她可以跟他聊天,當朋友,但不一定是情人。像這次帶她去德國看風景,她說,不如在家看Discovery頻道,很殺風景耶,一點都不浪漫。

施:我很浪漫,搞革命的人,怎麼可能不浪漫?我是他們的母親,他們看到的是我務實的一面,卻沒有體會到我浪漫的一面。

倫:我爸爸和繼母的生活和她截然不同。他們不像媽媽這麼辛苦,也不會太理想化,就是「喔,好啊,一起去旅遊啊」。我繼母喜歡旅遊,住好的旅館,吃好的餐廳。

施:有鈔票誰都浪漫。我常跟他們講,你們好好賺錢,給我一張卡,讓我刷到爆。我要去威尼斯,義大利男人多麼可口!

我記得有一次我在舊金山接他們,他看他老娘穿得像鄉下老太婆,問我,妳為什麼不穿名牌?我當然不穿名牌,在台灣我自己就是名牌!我寧願拿買名牌的錢去做社會公益,而不是穿在身上。

問:聽說你有個很優秀的養子?

施:是我學生。他讀建中時父親過世,母親跑了,我收養了他。我這個兒子現在是一家外商銀行副總裁,媳婦、兒子都很孝順,每個月會給我老人年金。我現在住的苗栗山上,是我另一個學生的房子,當年念醫學院,我資助他。我好多學生都受過我的幫助。

問:這和妳的童年有關係?

施:有。自己出身孤兒院,我非常感念當初那些我不認識的人,否則我現在不是施老師,可能是妓女。所以,在我能力所及,學生只要有經濟困難都可以來找我。

我投資兒子公司,唯一的要求就是日後公司稅後營利的百分之廿捐出來,做「希望工程」。我常跟兒子說,花在你們身上的錢可以蓋十個希望工程學校,養大很多當初跟你媽一樣的小孩。這些錢花在你們身上,只是因為你們是我兒子。要有人道關懷,這是我對他們的期望。

倫:說實在的,她的那些兒子搞不好跟她比較熟。因為他們都在台灣。很感謝他們,我們不在台灣時,照顧我媽。

施:而且在我很辛苦時,陪伴我的,是我這群學生兒子。我已把我生命發揮得淋漓盡致,沒想到晚年還有這麼多好兒子,不管親生、養的、學生啦,都很慰我的老懷。

 

她自戀想當救世主他浪漫感情缺一角

 

問:Alan會不會跟媽媽講心事?

倫:不會。回台灣以後知道她是名人,又寫書,所以不能給她太多的消息,免得被她拿來作文章。(問:她會嗎?)會啊。我們和她講心事,會小心,不要透露太多。她常常寫,不只我們兄弟,她的兄弟姊妹,都會為這些事和她有些爭執。

她是作者,本來就應該把自己的經歷寫出來,只是周遭被她寫的人會有甚麼感受?像我爸,我就不知道他有何感受。但我爸也很好玩,他從來沒和我提起我媽的事;反而媽媽一直把爸爸的事掛在嘴邊。

問:施老師怎麼看男人?

施:我從八歲起就當男人,我母親在我小學二年級精神異常。她的弱,造就我的強。男人會做的事情,我都會。中國古代要求知識分子「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到目前為止,本人都做得到。

我是長女,又是長男。我的靈魂是宙斯,身體是維納斯。我雌雄同體,超級自戀。

倫:她太自戀,不安於當人,想當救世主。我只想當人,不想去拯救世人。

施:他就是要當感官世界的人。

大部分男人比我弱,比我還情緒化。大部分是男人在忙他的事業,女人在那邊哀怨。我的狀況相反,我忙得不得了,男人就很哀怨,讓我很不耐煩。我開玩笑說我是「天閹」的,生下來就被閹,我像達賴喇嘛!

我跟陸蓉芝聊天,她說曾有個男的要跟她分手,她坐在路邊大哭,警察以為她是瘋子。她去淡水,喝醉了就往海裡走,酒醒時一看,天上很多星星,她以為自己到了陰間。她說,愛到刻骨銘心,非常痛苦。我說,難怪妳會變成藝術家,而我只會搞革命。

問:這輩子從來沒有這樣愛過一個人?

施:好像沒有。小的時候我會怨怪我的家庭,我的所有親密關係,包括跟我兒子,都是疏離的。可是後來我很清楚,如果我有親密感情,我很可能就不會關懷社會。既然我今天變成這個角色,我個人感情就不寄託在親人身上,包括兒子。

倫:可能是家庭的關係,我從小就很獨立,不需要別人。長大之後,我最常聽到的就是,跟我相處很有距離感。我要學習如何去「需要別人」,表達對別人的感覺。

我仍然不斷地想要試試看,看能不能找到合適對象,我還是懷有一個希望。

問:你說你不需要別人,但還是不斷尋找?有點像感情缺一角,要補起來?

倫:不管說是家庭的愛,或者愛情的愛,我的生命比較沒有那塊,但還是會想。這有點矛盾,你還是會想有家庭,渴望嘗試有家庭、有小孩,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夠在那樣的狀態下生活。有時候還是會羨慕別人家的媽媽會煮東西,有媽媽的味道。我媽的紅燒魚也不錯啦。

問:如果真有一個像你媽媽這樣的女人,你會不會愛她?

倫:不會,絕對不會。(問:為甚麼?)她太理性了,沒有情趣。我們學藝術的,浪漫的因子還是存在。和她說什麼、做什麼,都很難變得浪漫。她根本認為自己是一個男人,承擔一切。

施:他們希望這樣的人不是他老婆,是他老娘。他們都很高興有這樣一個老娘,老娘遮天遮地,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

倫:搞婦運這麼久,女生好像不太喜歡她。

施:因為絕大多數的女人,不想像我一樣自立自強。其實,女人最大的敵人不是男人,是女人,因為女人奴性不改,依賴成性。

倫:媽媽給我們充分的自由。我們有很多差別,比如說她現在寫通靈的書,我就不想碰這個領域。我相信很多人都會去算命,想要問未來,我不想知道。因為知道就不好玩了。我想活在當下,說得自私一點,現在我要快樂。

談到感情也是一樣,比如說我交過好幾個女朋友,但是每一段都會讓我學習。在工作上也是一樣,我經歷過不好的導演、好的導演,我都可以學到東西。但是我同意她說的,譬如說今天要結婚,應該比較嚴肅看待。

施:我能影響他的只有這個,這是底線。

問:父母的婚姻會給你甚麼啟示嗎?

倫:給我甚麼啟示啊,哈,它所帶來的不管是正面還是負面,我都把它當作是一個功課在作,試著去學習。有時候或許人家會覺得我沒有禮貌,其實是我沒辦法理解他們家庭的結構、相處方式,我對那些是陌生的。

 

媽媽像河流 永遠在他心底奔流

【記者葛大維】

說起施寄青,再不關心婦運的人,大概也都知道她的名號。直到柏林影展,大家注意到,她書裡提及的兒子,已是獨當一面的動畫創作者,早早靠才華站上國際舞台。

訪談裡,母親仍是一貫的高談闊論;兒子冷眼旁觀,心裡明白這就是老媽的「秀」。由這對母子身上,看到童年家庭經驗如何形塑人的性格基調。

在兒子眼中,有另一版本的施寄青。要段奕倫用一樣東西形容媽媽施寄青,他想了一下說:「她像河流,清澈、躍動、不斷往前進。也許我不常看到河流,但她永遠在我心裏奔流。」

追溯河流的源頭,對段奕倫來說可能有些殘酷:「從小我就知道爸媽感情不好,有印象的時候,他們已經分居,難得看到媽媽。她總是不快樂,背著我和弟弟偷偷哭,我從來不敢也不知道怎麼安慰她。」

十一歲那年,段奕倫要跟著父親移居國外。出國前施寄青帶他和弟弟去吃飯,然後轉到公園,段奕倫突然放聲大哭。媽媽安慰他:「過不久就回來了。」沒想到母子這一別,就是好幾年。

他回憶青春期時經常一天都不說話,抽菸、喝酒、鬧事;和父親衝突,被揍是家常便飯。有一次繼母打了他,他還手,她撞門受傷。段奕倫知道待不下去了,撥了長途電話回台灣。施寄青二話不說,把他和弟弟從加勒比海帶去美國。

母子再聚,曾經客氣得像客人。施寄青不改豪氣本色,盡全力兼差滿足兩個兒子的所有想望。段奕倫說:「想起她,心裏就覺得好踏實,需要媽媽的時候,她一定在。」

段奕倫在美國奧勒岡念大學,從商科轉藝術,再去東岸知名的羅德島藝術學院主修工業設計。在那裏菁英匯集,他備感壓力。教授對他說:「如果你眼前有一百道菜,不知道吃哪一道才好,最好每一道都嘗一嘗。」段奕倫決定走出校園。

施寄青一路尊重段奕倫的決定。段奕倫離開學校,在波士頓當過動畫公司小弟;剛回台灣沒事做,在媽媽創辦的晚晴協會當接線生。

段奕倫自承缺乏安全感,可能與成長背景有關。過去女友常埋怨他:「我永遠走不進你的世界。」他怕讓別人一眼就看穿內心,媽媽是例外。媽媽太了解兒子,兒子卻不一定了解媽媽。

施寄青近年著迷通靈,對兒子的交友、事業,都要問卜。段奕倫火大,母子大吵一架,此後兩人恢復「禮貌」的距離,對彼此可能是最好的。

走過跌宕起伏人生,施寄青說,她出錢養過的兒子、學生,最能慰她的老懷。段奕倫在金馬獎認識幾米,到柏林影展以幾米作品動畫得獎,他覺得人生比動畫充滿更多意外與驚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這樣密集的負能量段子,看起來實在是太爽了!
陈立夫:唯生論的道德觀
易经
跌倒了並不一定要哭
《孔子故事系列》
別讓自己輸在小聰明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