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浆洗

,?

假春娇闻得此言,即拔下毫毛一把,嚼得粉碎,轻轻挨近妖王,将那毫毛放在他身上,吹了三口仙气,暗暗的叫“变!”那些毫毛即变做三样恶物,乃虱子、虼蚤、臭虫,攻入妖王身内,挨着皮肤乱咬。那妖王燥痒难禁,伸手入怀揣摸揉痒,用指头捏出几个虱子来,拿近灯前观看。娘娘见了,含忖道:“大王,想是衬衣禳了,久不曾浆洗,故生此物耳。”妖王惭愧道:“我从来不生此物,可可的今宵出丑。”娘娘笑道:“大王何为出丑?常言道,皇帝身上也有三个御虱哩。”
假春娇是孙行者变的,娘娘朱紫国王后,她说,皇帝身上也有三个御虱,颇有喜感。不过,这一次是浆洗吸引了我,这两个字真是久违了,像是一下回到小时候。
那时,我们还穿布衣裳,祖母还在纺线。外婆的织布机还摆在屋中间,一梭子过来,一梭子过去,白布盈寸盈尺。那时还有染房,祖父一件穿月蓝汗衫,布纽款着。那时,念一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心里头想着就是祖父的样子。
那时也不远,上世纪70年代初的陕南乡下,没有洗衣粉,没有肥皂。祖母或者母亲洗衣服,总是装一篮子草木灰,或者捶得毛茸茸的皂角。草木灰不起沫儿,皂角起沫儿,这两样东西,再加一根棒槌,就能把衣服洗得清清亮亮。
这是洗,背回家还得浆。净锅添水,里头下一把米,烧开,等米刚刚膨胀,添在大木盆里,把衣物放在米水里,并不搓洗,摆几摆,拧开搭在竹竿上,等着晾干。浆洗过的衣物,有了一点硬度,风吹着,整件衣物都动,不像没有浆洗的衣服,袖子裤腿飘飘然。浆洗,大多用米,偶尔也用麦面糊搅在开水里,麦面多少不好掌握,多了就成浆糊,浆洗不成,稀了浆洗不管用。
一般家里有两个棒槌,一圆,一方。圆的用来洗衣,方的用来捶衣。浆洗的衣物得叠齐整,捶捶。为啥要捶,主要是让衣物贴身。
我家的捶布石在一颗柰树下,就是《千字文》说的“果珍李柰”的柰,它比苹果小,我们管叫它叫“柰娃子”。石头是青色的,方形。
一般祖母来捶,祖母一直很瘦,扬起棒槌的样子很好看,当然她纺线时的样子也好看。她的很多衣服都是对襟的,布纽扣。砰砰,棒槌落下,我记得柰树开花的时候,花落下来,我们都是一身的花……
偶尔也有借棒槌用的,像姑嫂两人都要洗衣,借一个用起来顺手。翻《金瓶梅》,像西门庆这样的大户人家棒槌也不够用:一日,月娘打点出西门庆许多衣服、汗衫、小衣,教如意儿同韩嫂儿浆洗。不想这边春梅也洗衣裳,使秋菊问他借棒槌。这如意儿正与迎春捶衣,不与他,说道:“前日你拿了个棒槌,使着罢了,又来要!趁韩嫂在这里,要替爹捶裤子和汗衫儿哩。”
这春梅是潘金莲的丫环,不是省油的灯,立马跟潘金莲说了,潘金莲出来抠打如意儿。
浆好的衣物,放在柜子里,要穿就穿,要盖便盖,感觉如何?汪曾祺《翠子》有一段:便往被窝里一钻,被盖是翠子新浆洗的,非常暖和,有一点太阳气味,一点米浆气味,和一点香粉味。
翠子年轻,还用香粉,有点香粉味正常不过。
古人浆洗了衣物要薰香,《千金方》里说:以微火烧之,以盆水内笼下,以杀火气,不尔,必有焦气也。薰香时,要放一盆水衣罩里头,不然用烟焦味。祖母没有薰过衣服,只是秋天木瓜熟了,放几个在衣柜里,衣物就有香气。
蟋蟀也叫促织娘,到了秋天叫,它的叫声,好多地方翻译得差不多,叫人“浆浆洗洗,添些寒衣”。从前的棉衣棉裤,得拆了棉花浆洗,再补棉花缝起来。有些懒妇不拆棉花,直接洗,这样棉花成了疙瘩,暖和不起来。
祖母眼力一直很好,古稀之年,还能穿针引线,一辈子都在缝补浆洗。只是后来,棉衣棉被没有了,料子衣物用不着浆洗。
那个捶布石我们坐了很多年,如今还在老家,棒槌也在,只是让虫得不成样子。
我们那儿如今说浆的,只有浆水了。芥菜切碎,水煮,装在坛子,隔两天,用米或者用面煮点浆水倒进坛子里,让它变酸,酸菜浆水,在老家是长久不衰的一味,浇在面条上,不知比醋好吃多少。
前两天看到两句,如渴思浆,如热思凉。有人注释说,浆是琼浆。这不对头,放在我们那儿,暑天,舀半瓢浆水喝,那才是解渴良品啊。

往期

得罪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腾驰//那根枣木棒槌
北方传统浆洗和捶棒槌
古玩行最齐全的“术语”懂了才算入行!
法门寺出的半臂缝制.....杀裉(古人浆洗衣服的方法)
母亲的浆洗生活
(3)记忆深处的棒槌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