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剑︱标语口号最多的一套普通邮票----普18的图案、面值设计及发行琐谈

标语口号最多的一套普通邮票

----普18的图案、面值设计及发行琐谈

新中国编序为普通邮票第十八组的邮票(简称普18),邮票名称为“工农业生产建设图案普通邮票”,全套14枚。邮票图案分别选用“煤炭”(面值1分)、“牧业”(面值1.5分)、“港口”(面值2分)、“林业”(面值3分)、“水电”(面值4分)、“渔业”(面值5分)、“农业丰收”(面值8分)、“邮电”(面值10分)、“钢铁”(面值20分)、“公路”(面值30分)、“纺织”(面值40分)、“农机制作”(面值60分)、“铁路”(面值70分)等生产建设场景,由著名的女邮票设计家卢天骄老师设计。该套由北京邮票厂采用影写版印制,色泽较为鲜艳,齿孔为P11.5,邮票图幅为22×27mm,较之前的普17北京建筑图案普通邮票显得较为大气。1977年3月15日邮政主管部门通告发行。

莆田微生活圈

01

“普18”的设计背景

发行于1977年3月15日(详见邮电部1977年邮字113号(关于发行《工农业建设》第十八组普票邮票的通知)的“普18”邮票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第一套多种面值的普通邮票,邮票名称“工农业建设图案普通邮票”,反映着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民在揭批“四人帮”运动中,面对着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工农业生产建设急带全面恢复和发展,故全套14枚邮票选用工农业建设中最为常见的14种生产场景作为邮票图案,一改之前的发行多套普通邮票以工农兵光辉形象或革命圣地作为普通邮票图案,但不可否认的是,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精神与文化的创伤,在邮票图案内容还未能摆脱“左”的束缚,在某些邮票的画面上仍有“文化大革命”影子出现。最为明显的是印量最多、使用频率最高的8分面值邮票,邮票名称“农业丰收”就与其他的13枚邮票的行业名称有异,在行业“农业”后面特地加了修饰语“丰收”。读者可细细辨看这枚邮票的细部,邮票图案的远景是一排整齐的粮仓,粮仓的库壁是当时农村最常见的大标语“农业学大寨”。据《中国邮票史(第8卷)》所披露的现存中国邮票博物馆的普票卷《关于拟设计发行(工农业建设)普第十八组普通邮票的请示报告》写道:“其中第七图‘农业丰收’(8分),设计说明是‘在毛主席农业学大寨指示指引下,我国农业连续获得丰收。按照毛主席的指示,丰收不忘广积粮,远景是群众粮仓’。

”无独有偶,面值1分的第1图(煤炭),在主图案正中的一页插红旗的铁塔正立面,自上而下有红底白字的大标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格外的醒目;

面值20分的第九图(钢铁),在金星四溅的冶炼炉右侧,也有一幅“抓革命、促生产”的大型标语;

在面值50分的第12图(农机),灰青色的厂房大楼右侧楼顶同样耸立一幅“工业学大庆”的大标语,以致普票界的邮友戏称“普18”是出现标语最多的一套普票。

02

“普18”的面值设置

这套酝酿于粉碎“四人帮”之前,发行于揭批“四人帮”之际的普通邮票,就这样带着特定的政治和时代的影子走进人们的视野。进入1976年夏天后,一方面是邮票发行局“为适应我国邮电事业的蓬勃发展,满足自动化设备的需要”(注1),一方面是北京邮票厂提出“胶印机械陈旧,不适于印制普通邮票,要求立即改为影印版印刷”(注2),再有一个就是常用邮票的库存量不够乐观,虽然1974年12月先后发行了“普17”的8分与4分面值邮票,让从未出现过的历史最低邮票库存稍稍缓过劲。但随着揭批“四人帮”的深入进行,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各种邮政业务迅速发展。为此这套邮票除了精心设置了各种低面值外,还首次安排了40分、60分、70分新的面值普票。毫不夸张地说,一套“普18”14种面值设置连同《集邮博览》杂志陆续用5篇邮文就“普18”《邮票边纸上的学问》(即对其印刷日期、成品检验号、色标、制版铭、厂铭、票铭研究)一样均是“普18”的亮点之一。其中:

1分面值票主要用于日常邮寄封片的补零拼贴,用作国内明信片的航空资费;

国内印刷品资费贴用3枚1分面值票。

1.5分面值票是常用的本埠印刷品资费

3分面值票是外埠印刷品资费

2分面值是用于这一时期至1990年7月30日本埠明信片资费,用2枚拼贴为本埠信函资费

也是1989年1月1日之前的国内盲人读物;

4分是这一时期最为常用的本埠信函资费

也是这一时期国内明信片资费,还是1990年7月1日至1996年11月30日本埠印刷品(10克)资费。

5分面值票主要用于1990年7月30日之前的国内航空印刷品(10克)的资费,也偶尔用于日常用票的拼贴.

8分面值是日常邮政各窗口的常用票,既是这一时期至1990年7月30日国内信函(20克)的资费,又是调资后至1996年11月30日期间国内印刷品(100克)的资费。

10分面值是这一时期至1990年7月30日国内航空信函(10克)的资费,

又是调整后至1996年11月30日本埠信函(20克)与本埠明信片资费。

20分面值是这一时期至1990年7月30日国内挂号信函(20克)的资费,

随后邮资调整后又作为至1996年11月30日国内信函(20克)的资费;

20分面值还是发行后至1981年6月30日国际印刷品(20克)资费,

又是1986年1月1日至1990年1月31日港澳台印刷品(20克)资费,并在随该邮资调整后至1994年8月31日港澳台印刷品(20克)资费。

30分面值是1977年1月1日至1981年6月30日时期的国际明信片资费,

亦是同时期亚太地区信函(20克)的资费,随后至1985年12月3日调整为国际印刷品(20克)的资费,同样也是亚太地区明信片的资费;自1986年1月1日至1990年1月31日30分面值作为港澳台信函(20克)资费,同样也是港澳台航空邮简、航空明信片的资费;随后至1994年8月31日又作为港澳台明信片资费。

40分面值是普18的第11枚,也是1955年人民币新币值邮票发行以来首次设置的新面值,主要是解决1977年1月1日至1981年6月30日国际信函(20克)资费,

同样是这一时期至1990年7月31日国内双挂号信函(20克)资费;在邮资调整后40分面值作为1981年7月1日至1985年12月31日国际明信片资费,也是1982年7月1日至1985年12月31日亚太地区信函(20克)资费,随后再经调整作为至1990年1月31日港澳台航空信函(10克)资费,随即又调整作为至1994年8月31日港澳台信函(20克)资费与港澳台航空邮简资费;从1990年7月31日至1996年11月30日40分面值又作为本埠挂号信函(20克)资费;在2006年1月1日至2015年11月30日作为本埠印刷品(100克)资费。

50分面值虽然在普8、普11、普13等多套普票有设置,但在普18中出现正是解决1977年1月1日至1981年6月30日的国际航空印刷品(10克)资费,随后至1985年12月31日又作为国际信函(20克)资费;旋至1988年5月9日又作为国际印刷品(20克)与亚太地区明信片的资费;在1987年11月10日至1990年7月30日又作为国内快件业务开办推出期间的资费;

从1990年7月31日至1996年11月30日作为国内挂号信函(20克)资费,随后至1999年2月28日又作为国内信函(20克)与邮简的资费。

60分与前述的40分面值一样也是自普18首次设置并发行的新面值普票,主要解决1977年1月1日至1981年6月30日的亚太地区航空信函(10克)与国际航空明信片资费,也是这段时期国际小包(100克)资费;

1981.7.24从广东梅县寄往马来西亚到新加坡国际航空邮简,贴“普18”60分与10分邮票各一张,随后1981年7月1日起至1985年12月31日国际航空印刷品(10克)资费,

1982年8月4日从北京寄德国的国际航空挂号封,贴“普18”60分与“扇画”70分邮票各一枚;

1984年10月从四川成都寄比利时航空挂号封,贴有60分面值票四方连,

是从1986年1月1日至1988年5月9日也是国际明信片资费,1986年1月1日至1990年1月31日港澳台信函(21-50克)资费。在随后邮资调整中又分别作为港澳台航空邮简、国内明信片(含回音卡)、本埠信函(含邮简)和100克国内印刷品等资费。

70分面值同样也是自普18首次设置并发行的新面值普票,主要用于1977年1月1日至1981年6月30日国际航空信函(10克)资费,

随着邮资调整,1981年7月1日至1985年12月31日作为国际航空明信片与亚太地区航空信函(10克)资费。

1981年7月24日从南京寄往德国的挂号航空信函,贴“普18”70分与“特49”50分邮票各一枚;

自1986年1月1日至1988年5月9日为亚太地区信函(20克)与港澳台挂号信函(20克)(后者时间下限至1990年1月31日)资费;随后邮政主管部门多次调整邮资,从2006年1月1日至2015年11月30日,70分面值普票只能作为国内外埠印刷品(100克)资费了。至此拥有14种面值的“普18”在历经发行40年后不少面值的普票至今还没有完全退出人们的视野。

均是近十年内贴有“普18”高面值票的实寄封,亦是一个佐证。

03

“普18”的发行及“插曲”

1977年3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以(1977)邮字113号文件发布“关于发行《工农业建设》第十八组普通邮票的通知”,经查官方的正式的发行通令内称“兹定于一九七七年三月十五日发行《工农业建设》第十八组普通邮票一套,共十四枚,并随后列出每一枚邮票图别、图案内容、面值,并标明每一枚邮票规格均为26x31毫米。”由于发行通令白纸黑字赫然在目,“普18”的发行时间应该十分明确才对。只是细心的邮人在该发行通令的尾端,还有一行文字“这套邮票先发行第四、八、九、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图,其余七个图将陆续发行,不另通知。”这就明确告诉大家,1977年3月15日发行的仅仅是前面列出的7个面值邮票,后面的7种面值普票究竟间隔多长时间才公开发行?这也给我们普票研究者提出一个话题。以至于时到今天,货真价实的“普18”首日自然实寄封如凤毛麟角,即使是1977年3月份的“普18”实寄封也少而又少。更耐人寻味的是,面值8分的第七图“农业丰收”邮票在发行三年又四个多月后,1980年8月5日邮电部邮票发行局根据在全国深入揭批“四人帮”运动中对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经验教训的总结精神,以(1980)票发字146号《关于请即停印普通邮票第十八组8分面值邮票的通知》致函北京邮票厂,明确提出:“因普通邮票第十八组八分面值邮票的图案不宜继续印制,请即停印。”通知中还对由于面值8分的“农业丰收”图案邮票停印所补发的常用面值邮票差额“以普通邮票第十七组8分面值邮票(笔者注:即1974年12月发行的天蓝色底色的北京饭店图案的8分面值普票)补齐”。这已是发行三年后的事情了,也称得上是“普18”发行后的一个不同寻常的插曲。 

这个插曲源于上世纪60年代,中国工农业同时树起两面大旗——大庆和大寨。大庆油田是让中国人摘掉贫油,实现石油基本自给作出贡献的标兵,大庆的“三老四严,铁人精神”受到党中央与全国人民肯定,周恩来与刘少奇、朱德、董必武、陈毅等领导先后参观大庆,得到高度评价。邮政部门曾发行了《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和周总理接见铁人王进喜的纪念邮票。大寨是山西昔阳县虎头山下穷山村,在大寨村党支部书记陈永贵、郭凤莲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三战狼掌窝”,把荒凉的大山沟改造成簸箕形梯田,粮食节节提高,集体财富年年增多,在当时的年代的确对几亿农民起到榜样作用。1964年12月21日,三届全国人大会议召开,会上郑重发出号召:全国人民“都要学习解放军、大庆、大寨的彻底革命精神和革命作风”,大寨正式作为全国农业战线上一个样板旗帜走向全国,五天以后的12月26日恰逢毛主席生日,他掏稿费宴请了陈永贵等人,当面夸陈永贵是农业专家,搞出一个好大寨。从此,创造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句风靡全国口头禅的永贵大叔头扎白毛巾,身穿黑色对襟布衣一路走出昔阳,走出山西,走进中南海:1969年“九大”时当选党中央委员、1973年“十大”时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1975年1月当选国务院副总理,令人敬佩的咱们的永贵叔虽然贵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却从脱农籍,不拿国家一分工资。

1975年9月中央召开研究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会上发出“全党动员,大办农业,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邮政部门发行了序号j7的“全国学大寨会议”纪念邮票一套3枚,最高层领导希望弘扬大寨精神,从大寨村到大寨县,再到大寨省从而能够普及全国。但是在文革十年浩劫中,全国性的农业学大寨加入了过多的“以阶级斗争为纲”,从学大寨的“基本经验”到推广大寨“具体经验”,从生产实践走向“意识形态化”,甚至在“四人帮”倒台后,新的领导集体仍旧把农业学大寨作为农业工作的重点。一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大寨精神回归到历史的本位。1980年9月,陈永贵辞去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11月中共中央将山西省委《关于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经验教训的检查报告》连同批语,以中发【1980】83号文件转发全国。曾经轰轰烈烈遍及大江南北的“农业学大寨”从此销声匿迹。而邮电部邮票发行局关于停印普18有着“农业学大寨”背景的“农业丰收”8分面值票的通知下发时间与陈永贵辞去国务院副总理的时间仅相差一个月,但陈永贵只知奉献,不求回报,对党和毛主席无限忠诚的精神至今令人怀念。在今日虎头山的半山腰,陈永贵的半身石像时常停留下远道而来游客尊敬的目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普票”收藏打“翻身仗”
普32《美丽中国》(三)即将发行
新中国邮票普五邮票收藏价值和两枚“劲票”
回顾30年普通邮票发行史
《祖国风光》邮票为啥版式多?
碎片杂锦,集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