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他「怂」出屏幕?我不信!
关 注 电 影 派,和 片 荒 说 拜 拜

电影派
Vol.2543


在乐夏中,
马东真实地被“撞到了”

明显嘴笨,明显慌张,

不懂音乐,负责报幕。

圆滚滚一只更像“吉祥物”。

在最新一期节目中,马东终于放飞自我,嗨到屁股离地,

不幸,

下一秒看到邻座张亚东飘来的眼神,立马打回原形,

说起来,马东“被撞”,还真不是第一次。

在上一季节目里,

乐队老炮儿高虎把主持老炮儿马东怼得体无完肤。


完美诠释“怼天怼地怼空气”。

站在谁也不服谁的乐队中间,马东显得“不合时宜”。

观众看得心里暗爽,马东台前干得“憋屈”。

这时候你会发现:

“尖锐”的马东变“怂”了。

从杂工到米未创始人,马东身上贴满“高级”标签:

企业家,央视名嘴,现象级综艺制作人,艺术家马季的儿子……

外圆内圆的马东,身上也曾有理想主义的尖锐。

想说的话一定要说,

想揭露的事实谁也拦不住我。

马东是带着一团火,来到湖南卫视的。

“每个学新闻的人,都会有新闻理想。”

1999年面试《有话好说》的编导时,

所有人得知这个“长得不帅的胖子马东”将要担任主持,

大失所望。

却没想到,他竟是个“尖锐”的胖子。

有一期节目,涉及到外国人对弃婴的领养和买卖,

话题敏感,极难展开。

马东坐不住了,

“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基层里的细微像素,

看到了这些人面临的困境,为什么不能揭露!”

他和导演吵,跑到制片人面前鲜明地表达观点。

在节目效果的表达方式上,

他更愿意让嘉宾们现场干架,而不是温情。

他关注中国发展,关注权力结构和社会问题,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当时总想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那时候,马东经常去机房自己剪片。

他的理由是:人手不够用。

其实谁都清楚,马东太注重观点的表达。

导演说:

「如果剪辑导演漏了他的哪句重要观点,

他就质问一遍,并且坐那儿自己动手。」

和他共事的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马东身上“刺痛”的锋芒。

这道锋芒,也让他在30岁那年,人生开挂。

《有话好说》屡获台里嘉奖,

马东还被请上了湖南台的春晚,

与崔永元,窦文涛并列,被评为中国谈话节目的三驾马车。

节目的影响越来越大,

马东对于题材的社会倾向也越来越尖锐和大胆。

艾滋病儿童、买凶杀人的政法委书记、武钢舞弊事件……

「我们就是愣头青一样,就猛地往前冲,

根本没意识已经做到皇城脚下。」

终于,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其中一期,几名同性恋者登上节目大喊“同性平权”,

马东的结束语是:

「我觉得在一个健康和开放的社会里面,

不应该有什么是它客观存在,

大家却对它视而不见的。」

结果很明显,

触碰禁区,节目下架,团队解散。

马东大哭一场。

这个“尖锐”的男人万万没想到,

18年后,所有人都拿他当“孙子”。

《奇葩说》第三季开播时,有这样一个画面。

访谈人问肖骁:“你觉得马老师是什么样的人?”

听到毒舌肖骁要评价自己,马东明显坐立不安,小眼神满怀期待。

结果,没等到肖骁的彩虹屁:

“我觉得马老师,嗯……也就一般。”

全场连带摄影师都没绷住,笑声震碎屏幕。

这时候,访谈人又把问题同样抛给了另一边的如晶,

如晶直击心灵:“亲切的老人家。”

派爷仿佛看到马东头顶冒起一缕青烟。

主持人不忘调侃:“工作环境不容易啊兄弟。”

马东识相接梗:“谁不是一边当老板,一边当孙子。”


 
一句话,逗乐三方,
 
主持人,嘉宾,观众。

“这个公司基本没有人拿我当人,

每一个人都极尽挖苦之能来对待我。”
 
再看他的表情,



是得意。

 有个细节,

《乐夏》里,看到马东被乐手们“欺负”,

旁边的高晓松幸灾乐祸,怼得不遗余力:

“不是不配合,是不配合-你!”

赢得现场一片叫好声。


怼与被怼,成了《乐夏》的生态环境。

“他做的是音乐吗?”,“他的歌能听吗?”,

乐手之间的“Real”来势汹汹。





“ 你们看到的节目,被剪辑到只剩原本激烈程度的10%。”马东说。


站在谁也不服谁的乐队们中间,

马东“插科打诨”,甘心被“怼”。




奇怪吗?
 
坐拥市值20亿的内容公司,

曾经把节目怼到下架的马东,

如今“怂”得义无反顾。
 
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访谈中,如晶的一句话似乎给出了答案:

“我觉得马老师最了不起的地方,

是他一直都很接受新的东西。

他从来不被固有的想法捆绑。”




“40岁以上观众请在90后陪同下观看。”
 
让《奇葩说》从第一季就被定了调。

马东在做什么?

以更柔软的方式达乎“道”。

他穿上裙子,努力减肥,学会喊麦,笑着被“怼”,

这个柔软的60后胖子,成功混进了新新人类。


看到马东被“怼”得惨烈,

记者忍不住问:“节目里,你放掉最多的是哪一部分的自己?”

马东:“就是你在别人面前所谓的权威感,牛B感,放掉它,不重要。

记者还不死心:“《奇葩说》背后是不是还有更大的意义,只是你们没有说?”

马东甚至没有迟疑:“这不重要。”

他不再谈宏大的话题,甚至避谈价值观。

但他在公司大会上说的一番话,让很多年轻同事印象深刻:

“我不敢用叹号或者句号去结束我的话。

我只敢用问号,最多用些省略号。”



他把自己放到最低,投身时代的洪流。

因为,“那里有我不懂的东西。”

马东变了,

认清渺小后,他变得更强大。

18年后,

全网怒赞,期期敢说真话的《奇葩说》杀出重围,

沉溺了近半个世纪的乐队终于迎来了久等的“夏天”,

直到《奇葩说》一夜爆红。曾经共事的导演才反应过来,


「原来他还想说话,还想做各种各样的表达。

他知道有些话不能说,但是可以换一个有趣的方式,

或者换一群有趣的人来表达。

所以,

马东真变了吗?

或许吧,变成了一个“柔软”的胖子。


有人为马东惋惜:“感觉他在《奇葩说》的话语权被淹没了。”

相信派爷,他早已做好了原地消失的准备。




中国人有句话叫“虚而有节”。
 
保持空心,才可能容纳;
 
懂得知止,才认清边界。

“有好多人怀抱着过去的岁月不肯拧过来,就是太拿自己当人。”马东说。

马东“怂不怂”,派爷不知道,
 
“狠”倒是真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访牟頔 | “没有最终的答案,只有更接近的答案而已。”
当《奇葩说》不再说奇葩,我们还能爱他吗?
奇葩教父马东:随时归零的能力,让他收获更多
这个夏天,与音乐为伴
马东领衔《奇葩说》团队开始玩乐队了,这样的画风你敢想吗?
低开高走的《乐队的夏天》,为什么能越来越好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