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诗文跨学科设计: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怎么教?读懂历史中的诗圣,吟出喜中悲的杜甫
老教师读新课标:稍作盘点
老教师读新课标:“学业质量”之“学业质量内涵”
老教师读新课标:“学业质量”之“学业质量描述”(一)
老教师读新课标:“学业质量”之“学业质量描述”(二)
老教师读新课标:“学业质量”之“学业质量描述”(三)
老教师读新课标:“课程实施”之“教学建议”
新课标试题,点击可看: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模拟试题及答案 (1-18)
阿雷老师聊课堂行为,点击可看:
阿雷老师聊课堂行为:课堂行为准则“六字法”之“停”
阿雷老师聊课堂行为:课堂行为准则“六字法”之“坐”
阿雷老师聊课堂行为:课堂行为准则“六字法”之“立”
阿雷老师聊课堂行为:课堂行为准则“六字法”之“听”
阿雷老师聊课堂行为:课堂行为准则“六字法”之“说”
阿雷老师聊课堂行为:课堂行为准则“六字法”之“思”
古诗词吟诵,点击可听:
阿雷古诗词吟诵(低段)26首
阿雷古诗词吟诵(中段)36首
阿雷古诗词吟诵(高段)持续更新中
读懂历史中的诗圣,吟出喜中悲的杜甫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四单元第九课《古诗三首》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跨学科设计
【设计说明】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公元763年春,唐代诗人杜甫看到朝廷的军队已经收复了洛阳等,长达数年的“安史之乱”即将结束,颠簸流离的杜甫听闻此消息,不禁欣喜若狂,写下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通过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家国一体之情怀,契合了本单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主题。教学时,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与历史对话,与文本对话;创设情境,启发想象,反复诵读与吟咏,进而走进诗人,走进诗人生活的时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流离之悲,闻讯之喜,体会诗人的家国情怀。
【教学目标】
1.能够自主认识“蓟、涕、襄”等3个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涕、巫”2个生字。
2.能大体把握诗的情感基调,做到有感情地读、诵、吟这首诗,并熟能成诵。
3.并通过读诵吟,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搜集相关时代背景资料
2.从“语文吟诵系统”调取资源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知背景
1.板书“杜甫”,学生自主介绍杜甫,师相机补充。
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位在中国诗坛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伟大诗人,他与李白齐名,人称“李杜”,还被称为“诗圣”,认识吗?(板书:杜甫)你对大诗人杜甫了解多少?学生自主介绍
2.揭示课题,凸显此诗与杜其他诗不同之处。
杜甫一生写了许多事,流传至今的就有一千五百多首。有人说杜甫的诗歌犹如“诗史”,详细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时代的悲哀,注定了杜诗风格深沉,旋律悲壮。但有一首诗例外,那就是我们今天学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齐读课题。谁能说说这首诗题目的意思?生自由交流。重点提示“闻”“河南河北”。
3.再次读题,了解历史背景。
喜欢历史的同学知道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吗?学生交流,教师补充。可以说“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事件,也让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他长达八年颠簸流离的逃亡生活。八年之后,诗人在四川剑北听闻官军收复失地的喜讯,诗人心情如何?(生交流:喜悦、激动)我们该怎样读题目呢?再读诗题。
【设计意图:所谓情动而辞发,诗缘情而发。学习古诗,就要了解诗人,了解诗人写诗时情感经历。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诗题的意思,从而引导学生走近诗人,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为体验诗情奠定基础。】
二、一读,通诗句
1.自由朗读古诗,做到字正腔圆。
2.指明读诗,检查生字读音。
3.全班齐读,读出节奏和韵味来。
三、二读,明诗意
1.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再读古诗,结合注释,看看能否理解诗的大概意思。
2.交流不理解的地方(主要是地名等),师生协同解决不理解之处。
3.全班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教师适当点拨、补充。
四、三诵,悟诗情
1.默读全诗,你认为诗中哪一个词队能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喜欲狂)
2.从哪里体现诗人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细细品味,勾画关键词,从音韵、格律方面进行渗透。
3.集体交流。
(1)从押韵来看,压的是“阳”韵,就是现在的“ang”韵。发发这个韵母,有
什么感觉?(生交流)
教师引导:这是一个开阔向上的韵,开口度很大,在这首诗中,拖长时有开怀大笑之感,这让我们感觉到作者信息若狂,心情无比明亮开阔。带着这种感觉一起诵读这首诗,注意读好韵脚,开口度大一些,声音拉长一些。
(2)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听听老师诵读这首律诗,请同学们从声音的高低
长短方面进行关注,可以用笔简单做一下诵读符号。(师诵读,生标注)
师生交流。格律方面:
第一联,“剑外”“蓟北”读高,强调的是?(地点)体会到诗人非常关注中原的局势;“传”字拖长,能感觉到这个消息广为传播;“闻”字拖长,表示时间的延展,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刚听到重大消息时内秀久久不能平静的状态;“衣裳”拖长,能够感觉到作者眼泪掉了很多。是何等的激动啊!我们按照这样的高低长短来读一读,读出作者此时的激动心情!
第二联,“看”字这里读为平声,拖长时能感受到诗人看了有一会儿;“妻子”读高,表示强调,更加突出杜甫此刻激动得很想跟身边的人分享;“漫卷”“喜欲”读高,能感觉到诗人情绪是何等高昂。
第三联,“白日”读高,强调此时是天青日白,万象清明;“歌”字拖长,能感觉到作者放声唱了很久;“纵酒”读高,能感觉到作者情绪越来越高,放歌还不能足矣抒发他的快乐,好像在说“还带畅饮美酒啊”;“春”字拖长表示延展,表达作者心情愉悦,好像哪里都是美好的春色;“还乡”拖长,能感觉到距离的遥远。
第四联,开始时首尾、中间都是入声短高音,有一种快速行舟的动态感,一峡一峡疾驰而过;最后“襄阳”“洛阳”的“阳”字低平拖长,有一种终于要回到家乡的感慨之感;“向洛”读高,突出了目的地。
(3)出示“参考文字谱”,学生对照自己的表示进行修正,看着文字谱进行
自由诵读。
(4)指名学生进行诵读,师生互评。
【设计意图:避开繁琐的字词句分析,仅仅通过诵读时的声音高低长短变化,便能凸显诗人的爱家爱国之情怀,吟诵教学对于诗歌内容、诗人情感的理解更显得水到渠成。】
五、四吟,懂诗人
1.对比李白诗,感受诗人思乡之切。
(1)杜甫的挚友李白写过一首《早发白帝城》,这是我们学过的一首诗,
可以说和杜甫的这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来一起吟唱一下: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诗人归心似箭,千里迢迢算什么,千山万水算什么?
再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体会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2.对比“落泪诗”,感受诗人爱国情怀。
(1)上面我们说了杜甫的诗大多反映的是社会现实的史诗,他在《春望》
一诗中,也曾落泪,我们一起看看这首诗:
出示《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教师吟唱后,进行背景介绍:
叛军攻破国都长安,大肆劫掠,纵火焚城,繁华兴盛的都城一时成为一片废墟,人民流离失所。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而四十六岁正值壮年的诗人竟然白发稀疏,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3)本是百花盛开的春天,杜甫却对着花儿流泪,听到鸟的鸣叫也感到揪心,同学们想想看,诗人的泪是怎样的泪?
生交流(国破家亡的泪;战火纷飞中流离失所的泪;是别离的人思乡的泪;深受战乱之苦痛苦的泪,仇恨的泪……)
(4)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是啊,回望历史,痛苦的何止杜甫一人,还有谁在流泪?
生交流(失去了亲人的孩子、失去战友的士兵、历经兵荒马乱受尽折磨的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
(5)杜甫的泪为谁而流?
生交流(为自己和百姓的流离失所,为国家的山河破碎而流)
(6)再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体会这前后截然不同的泪,你感受到诗人是一位怎样的人?
生交流(爱国,爱家,爱老百姓)
3.出示“忧国忧民诗”,展现杜甫伟大人格。
杜甫晚年居无定所,携家漂泊,五十九岁病死于湘江的一条小舟之中。他一生命运多舛,生活艰难,时或衣食不得饱暖,后半生更是凄苦无依,甚至经历了幼子因饥饿而夭折的痛苦。但是他笔下流露出的并不是自伤自艾的一已之悲,而是忧国忧民的巨大痛苦。他的大量诗篇都深切地表达了对天下民生的忧怀,企盼人民能逃脱生活的苦难。即便是自已所住的草屋被狂风卷破时还在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表示若得偿此愿,则“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出示诗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作业:课后读诵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会杜甫厌恶战争的态度,忧国忧民的情怀。
小星辰们吟诵《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祝大家双节快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
杜甫生平及其诗歌的艺术特色
忧国忧民的诗歌大成者杜甫
千古还乡诗之首,也是杜甫生平最欢快的诗,句句都是经典!
【诗圣】杜甫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