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和吴福雷老师一起走进古诗词教学的五重境

   和吴福雷老师一起走进古诗词教学的五重境

     ——高学雷工作室之“名家教朗读”系列活动   

                撰稿:北京亦庄实验小学高学雷工作室  杨育蓉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古诗虽短,也要五“读”俱全!

在中国经典文化百花园中,有一块绝对靓丽的瑰宝,那就是六艺之一,群经之始的古典诗词。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中国人智慧凝结的语言文字中,最有特色,最高度凝练的便是诗歌。国人的启蒙教育,多是从学诗开始,从古到今俱是如此。其中,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词则是经过筛选出来的精品中的精品,寥寥数语,却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哲理和醇厚的美韵。而这其中的哲理与美韵则是让学生受益终生的知识积淀。与此同时,小学部编语文课本中也大大增加了古诗词的数量,古诗词成为了学生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目前的小学古诗词教学却有些鸡肋,或是单纯朗读背诵,或是只关注词语释义,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学习是片面且虚浮的,而诗词重要的美感和意蕴,以及通过短短几行字所要传递出的精神文化符码却并未被学生感知。这于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而言是极大的遗憾。

为了更好地明晰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尤其是朗读教学)的教学手段和目标,北京亦庄实验小学高学雷老师在其名师工作室及市级朗读教学课题系列活动中,邀请了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颇有建树和见解的著名特级名师吴福雷老师,进行了一场精彩纷呈、生动具体的线上讲座。吴老师以具体的诗词为例,深入浅出地详述了在古诗词教学中要达到的五种读诗境界,让众位在线聆听的语文老师直呼受益匪浅。下面请让我们跟着吴福雷老师走进古诗词教学的五重境吧!

一重境:读准

古诗文教学的第一步首先是要让学生读准。读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字音要准,二是节奏要准。

读准字音:教师要注意诗句中学生容易读错或较难读好的字音。例如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乡”“逢”“兄”“登”都是后鼻音,要读到位。还有《山行》中“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字,在新的统编教材中已改为“xié”,要跟学生强调读准。

读准节奏:一方面既要把握诗歌本身的节奏韵律,同时也可根据具体情况,作出个性化调整,来表达出诵读者对诗的独特理解。比如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为了突出是“异客”,在“为”字后面多停留一会儿。为了突出“思亲”情之切,意之浓,可以在“倍”字上多延长,留出沉静的空间,让人感受到那份难以释怀的孤独。不过,在读准节奏这一步上,难点是做到“声断而意连”,学生很容易出现为了断句而断句的情况,导致诗句的意蕴中断,索然无味。这一点也是我们在诗词的朗读教学中要极为重视和反复练习的一点。

二重境:读对

吴老师指出,这里的“对”,不是指读音是不是对,节奏是不是对,而是指诗意是不是对。对于诗意的理解,应该有三个维度的目标,一是字词,二是诗句,三是整首诗。

读对字词: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具体解三种类型的字词。一是学生未曾见过的陌生字词,如“茱萸”。二是古今差异较大的理解易错的字词,如“山东”。三是能通达诗人内心的关键字词,“异”“佳节”等。但同时吴老师也强调解字并非仅仅是解字,它只是一个引子,最终抵达的应是诗人深邃而敏感的内心。

读对诗句:诗句理解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让学生文白对读。而其中“白”的部分最好是老师根据自己的解读,结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撰写的翻译。此外,在出示诗意之前,可以让学生借助注释猜想诗意,并且把诗意自言自语地说出来。学生的自言自语可以帮助自己理清思路,熟悉诗句,自主建构意境。

读对整首诗:对对整首诗就是要读对这首诗表达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情感或是思想。教师可以结合诗人写诗时的背景经历,通过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去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当时的情感体验。从而明确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三重境:读深

所谓读深,就要读出诗的字中意。古诗词的精髓就在于其精炼文字背后的深意和情怀,因此,我们在诗词教学中不应局限在文字本身,而应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读的深度,要因文而异,因生而异,因年段而异。高段的诗歌教学可以更深一点,中低段的诗歌教学可以点到为止。至于选择哪个落点深入开掘,并不需要统一。在具体的诗词教学中,只要合情合理,以文本中多个来回地深度解读为依托,教师就可不必纠结于选择的落点。因为在诗词中,有些看似平实的字眼,只要我们足够用心,也能从中读出新意。

四重境:读活

在读深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继续把诗读活。“读活”,就是要读出诗的字外意。而字外意很多时候就隐身于一个一个的形象之中。更重要的是,学生对于文字的敏感,远不及对形象的敏感。形象能够让孩子有更多的带入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诗句创生和塑造可理解的形象,让这些形象说起来,动起来,想起来,从而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比如以诗《题临安邸》为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化身当时的诗人或当时的民众,想象自己正处于当时的朝代,来针对诗句中描摹的现状和表达的情感进行探讨。

五重境:读出自己

吴老师强调,我们的教育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当下,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他们未来可能经历的,也应该进入到我们教育的观照当中。作为教诗的语文老师应该是个有情人,对诗中之言有感触,有情义,有体认。同时还要做个有心人,在诗与生之间牵线搭桥,让学生在读诗时不仅感同身受,而且联系自己的生活,获得某种启迪或是濡染。这是由知到行,这也是对文本的内化和迁移。

吴老师不仅向各位老师展示和阐述了古诗词教学的五“读”法,同时在讲座的最后还展示了自己平日坚持练写的部分诗作,并向我们的语文教师介绍了提高诗词素养的方法,那就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汝果欲‘教’诗,功夫在诗内”。作为诗词的教者,我们应该努力修炼三种功夫,即会品诗、会读诗、会写诗。

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甚至普通民众的情感均借由诗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吊古怀今、社会风貌、自然山水、伤情别离、朝堂政治、边塞征战、儿女情长......皆成了诗词描摹的对象;雄奇阔大、旷放开朗、苍凉悲壮、深邃沉郁、浓艳瑰丽、淡泊静谧、清新素雅、凄冷寒凉......皆是诗词中汩汩流淌的美感。古典诗词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美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任凭时光流逝,岁月更迭,浓厚的诗意诗情依旧历久弥新、引人入胜。可以说,诗词是中国古代最优美的文字,它以最精炼的语言,最抒情的文字直抵人心。时而婉约到极处,时而又豪放到极处,细细品味间,让人沉醉心迷。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把这份智慧和美学传递给我们的学生,把经典种植在学生的心中,把文化的基因深深地烙刻在学生的肌骨里。

最后特别感谢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的刘婷主任、冯会娜老师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尤其会娜老师及时发布签到链接,全程参与活动,会后及时反馈签到表和活动截屏,再次感谢;感谢工作室及课题组的白玉老师、王颖老师、杨育蓉老师精心筹备,保证了本次活动顺利进行。由撰写活动流程到现场主持,由主动申请到现场录制,由海报设计到后续报道,三位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的高效,凸显了工作室小伙伴的能力水平与责任担当;更要感谢牺牲周末时间守候在屏幕前的三十余位老师(尤其是新疆阿克陶的几位老师)的全程参与。

活动虽结束,古诗词教学的探究之路才刚刚起步,愿我们一起携手,让经典古诗词成为孩子们成长的精神财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城北完小开展古诗词教学听课评课活动
[原创]回复老杨的信 /吴焱金
康震品读古诗词 | 合集(80集全)
免费资料窦桂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古代诗词教学(转)
放大招!语文老师打赌:不会有人记古诗的方法比我有效!看完膜拜
初中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