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国藩为何器重李鸿章?不是能力,也不是学识,更不是师生关系

没有曾国藩的提拔,历史上就不会有李鸿章这个人物。

那么,曾国藩为何器重李鸿章?可能很多人认为,因为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学生。这并不是主要原因,曾国藩的学生很多,并没有一定要提拔李鸿章的必要。

事实上,曾国藩器重李鸿章,不是因为他有能力,也不是他学识出众,更不是因为师生关系,而是李鸿章很会做人。

两件事情可以说清楚。

第一件事情:重复交束脩

李鸿章拜曾国藩为师的时间是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这年,23岁的李鸿章入京准备参加会试。由于曾国藩和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刑部郎中)是同年进士,有一层同学关系,相处得比较融洽。李文安这才将李鸿章送到曾国藩府上读书。

当时,由于曾国藩被升授为翰林院从四品侍讲学士,经常给道光皇帝和皇子们讲解“四书五经”,皇恩正隆。很多封疆大吏和京城官宦人家,为了讨好曾国藩,纷纷把自己的子弟送到曾国藩府上读书,希望能得到他的指点。

其实,在当时的学生中,李鸿章并不是出类拔萃的一个,但李鸿章对曾国藩却十分敬重,除了学习八股文和理学外,也经常向曾国藩请教为官技巧和谋略,因此,两人的师生关系更为密切。

但是,在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的时候,曾国藩在仕途上发生了一件大事。由于在钦命修建文庙的过程中,身为副总监理的曾国藩发现了工部侍郎贪污大量工程款的事实后,准备向道光皇帝弹劾前,却被工部侍郎率先诬告曾国藩专权跋扈,从而被贬职为翰林院一名七品检讨。

曾国藩被连降四级,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一件事情。曾国藩的学生们见他已经得不到朝廷重用了,纷纷改换门庭,另投别处去了。此时,曾国藩的家小也都在京城,他被贬职后,收入锐减,加上学生们离开,生活非常困难。


但是唯有一个人留了下来,此人就是李鸿章。他不仅留了下来,还让自己的父亲再给曾国藩家送来了五百两银子,说是束脩(学费),其实,李鸿章的束脩早就交过了。

正是有了这五百两银子,才让曾国藩一家渡过难关。曾国藩虽然口上不说,内心其实十分感谢李鸿章。

第二件事情:冒险救恩师

与第一件事情相比,第二件事情对李鸿章来说,风险更大。

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这一年,道光皇帝驾崩,咸丰皇帝即位。此时,身为二品吏部侍郎的曾国藩,就因为广西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起义,而得罪了刚愎自用的咸丰皇帝。

当时,有一位御史弹劾广西巡抚郑祖琛不作为,鱼肉百姓,才导致广西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因此,应该将郑祖琛押解回京问罪。但郑祖琛在朝廷人脉甚广,都认为御史是诬陷,而咸丰皇帝也不问青红皂白,认为御史是闻风而奏,将其革职。

按照朝廷的律例规定,御史有闻风而奏的权限,曾国藩觉得咸丰皇帝有失皇帝礼制,当面指出咸丰皇帝的错误。

咸丰皇帝十分愤怒,将曾国藩的顶戴摘去,押进刑部大牢。刑部的官员都是一些势利眼,对曾国藩落井下石,被打了三十大板,已经奄奄一息。

咸丰皇帝刚刚坐上龙椅,十分威风,根本无人敢站出来替曾国藩求情。此时的李鸿章是翰林院一名七品编修。他血气方刚,冒险联合48名老少翰林,联名上折弹劾刑部官员擅审朝廷钦犯的违法行为。

按照大清律例,钦犯除了皇帝特旨大臣外,任何人不得私自审理。显然,刑部的官员并不将大清律例放在眼中。咸丰皇帝迫于压力,不得不将曾国藩释放并官复原职,并对刑部的主要官员进行了革职处理。

这也就是说,李鸿章救了曾国藩一命。

正是这两件事情,让曾国藩深为感动,因此,当他成为湘军统帅、两江总督后,就对李鸿章进行大力提拔,使其一路飙升,直到封侯拜相。

当然,李鸿章作为曾国藩的学生,深得曾国藩的为官绝学真传,这才有了一系列的谋略,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人要想得贵人的帮助,能力和学识往往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会做人,才是获得升迁的法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国藩为什么选择李鸿章 | 庐州演讲
近代争议第一人:李鸿章列传(5)
悦独曾国藩:遭受五次耻辱之后的大彻大悟(上)
为什么清朝没有一个昏君,但这个强大的王朝却灭亡了呢?
羊吃“清”草,一语成谶,清亡于领头羊咸丰
直隶总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