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Material 还是扁平化?开发者还有第三个答案

2011年,拉里·佩奇担纲谷歌CEO之后,改变谷歌工程师主导的文化,其中一项重要行动便是,下令谷歌设计师将谷歌旗下所有产品重新设计。谷歌启动“肯尼迪”项目,召集公司里的骨干设计师,重新设计Google的每一项产品,寻找一种共同的设计语言。三年后即2014年的Google I/O大会上,MaterialDesign被隆重介绍,MaterialDesign提取自卡片的材质和真实的光影,在UI 设计上提取出具体的物理细节,只保留物理特效、光影和层次,能够实现不错的动画效果,它在繁复的拟物化设计与极简的扁平化设计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

时隔多年,中国的开发者因为各种理由未能选择MaterialDesign。与此同时,Apple 的扁平化设计却大行其道。不过,随着Material Design规范成熟,陆续开始有App尝试拥抱Material Design,回到谷歌希望的轨道上。开发者正在迎来“二选一”:是继承乔布斯的衣钵继续“扁平化”,还是回归谷歌希冀的MaterialDesign上?

对于向左右还是向右走的问题,有些App给出了第三个答案,比如Ingenious Taxi,比如有信电话。

跟扁平化设计说再见走极简路线

从iOS7.0开始,扁平化设计在苹果的引领下成为一种流行,追随者不计其数,比如被吐槽无数的Instgram等,甚至一些跨界的奥迪、惠普的Logo设计也曾加入到这一阵营中。不过,也有一些App对扁平化设计说了再见,试图走自己的道路。

像IngeniousTaxi,它的设计是一种超越扁平化的透明的极简风,它更加现代和立体,也更加节约点和线的每一次运用。

而有信App也是走的这样一条路线,舍弃一切多余的颜色、边界和平面,以拨号键盘为例,有信电话拨号盘取消了顶部banner底色,取消了拨号数字边界,相比iPhone自带拨号盘更加简洁。

这两个App深得乔布斯“少就是多”的真传。这种尝试接下来是不是一种新风向也未可知。


移动互联网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类对朝夕相处的硬件、软件都提出极简的设计要求,不论是最流行的智能手机,还是操作系统,极简化都是大势所趋。Apple和谷歌分别宣扬的扁平化设计和拟物化设计,均是奔向“大道至简”这个目标而去。只不过,Apple更收敛,谷歌在动画、图标、色彩上相对丰富一些。

极简化设计让用户只需关注内容本身,设计师必须克制表达欲望,产品团队则要控制业务诉求,一切都要为用户需求让步。对于一款主打通信的产品而言,极简设计需求更迫切——用户使用通信服务时环境十分复杂,例如开车、走路、单手操作等等,接受的外部干扰足够多,App应当追求的是尽量不要给用户任何干扰。有信App采取极简设计,让UI本身承载的信息流足够轻,正如其给图标的新名字“氢-icon”所表述的意境一样,用户聚焦在沟通所需的信息本身。

轻量后文艺探索风格化的设计之路

必须要承认的是,没有完美的设计范式,极简化设计好处多多,但依然有缺陷。

  • 它会让App失去个性,很难采用复杂的设计手法来引导用户——这是拟物化的好处,比如锤子Smartisan的闹钟、计算机,均通过精致的图片简单明了地告诉用户其意义;

  • 采取极简设计,只能用点和线来构成图标传递信息,这十分考验设计师的功力,进而形成设计负担,毕竟苦思冥想地创造一个在极简与信息之间平衡的抽象图标,比寻求一张生动翔实的图片需要更多精力。

  • 过度的极简设计,让某些UI存在用户迷失的风险,比如一个矢量图缺乏阴影,用户很难分辨这是否是可点击按钮。

Materia Design在拟物化与扁平化之间寻求折中,通过动画、特效、光影、层次等方式来引导用户,丰富UI效果,有着微弱的拟物化,传递信息更容易。

在这一点上,有信App倒有几分MaterialDesign的感觉,它有一些自我风格:创建了新的ICON“U,这创意借鉴了叶绿体,比旧版的字母“U”表达更生动而美观。它的图标设计遵循了Material Design轻量级拟物化要求,辅以文字描述,让用户一看就明白,还采取了断点设计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轻量后文艺是有信本次Ui改版的主要设计理念,我们的App在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有信设计总监Katherine曾表达自己的观点。

全新色彩应用形成文艺范

不论是土豪金,还是玫瑰金的风靡,均表明色彩是眼下用户相对容易接受的设计语言,相对于线和点的功能性而言,色彩更能表达情感与精神。在色彩的运用和表达上,Briefpay和Weather就曾采用大面积柔和色彩来增进与用户的交流。无论是复古的还是新潮的,很多App都力图建立自己专属的文艺风格。在精神消费日趋重要的今天,文艺这样的精神食粮,正在成为组成App内核新的奢侈品。

豆瓣App是文艺范领域的一个代表,它也被豆瓣宣称为“旗舰App”,一方面,豆瓣的内容内核决定了其文艺风格,另一方面,豆瓣APP的色调,文案等进一步加强了这一风格。其今年释放出新的品牌理念“我们的精神角落”之后,文艺风格愈发浓烈。

有信电话作为一款通话类的App,在基础色彩选取上,毫无悬念地运用了绿色,这是遵循了色彩界的普遍规律。不过这种冷绿还是较少见的,通常情况下,暖绿可能更倡导沟通,比如微信的色调。而冷绿,更突出的是文艺感,这点是在向豆瓣的风格靠拢。至于其为这种色调命名的“山湖绿”可能是为了和开机大屏的内容表达相呼应,用户能不能被感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的个人风格。因此这种设计可以说是相对小众的。

就豆瓣App和有信App的整体UI来看,豆瓣App设计拟物化设计更多一些,更丰富;有信App设计则比扁平化设计还要扁平,更极简。

极简设计是未来。大洋彼岸的Instagram,在成立五年来首次大动干戈地改头换面,棕色的宝丽来相机被换成一个点+线条+颜色的抽象图标,就足以证明这点。就连对拟物化设计情有独钟的锤子UI设计总监方迟也认为“扁平化是大趋势,不过锤子选择将拟物化与扁平化结合打造自有风格”。有信App同样没有拘泥于Material Design或者扁平化设计的条条框框,而是进行了自我演绎,寻找更适合自身和更贴合用户的设计语言。

锤子、有信的心态,反映出App在Material 和扁平化设计之外的另一种可能:拥抱极简,但保持风格,只要符合直觉的审美,不给用户增加负担,管它什么阵营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0款扁平化天气APP UI设计欣赏
设计的原则| 写给产品经理和设计师
浅谈手机UI设计的发展趋势:场景化才是未来?
浅谈扁平化设计的优缺点与发展趋势(下)
当扁平化设计陷进了“扁平”的泥潭
从艺术史出发,帮你完整梳理一遍UI设计趋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