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芯”引热议,智能手机要规避技术创新的三大陷阱


作为目前科技行业的中流砥柱,智能手机行业自然要身先士卒,做好核心技术攻关,对于智能手机来说,芯片是最关键的一环。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各个智能手机都要去做芯片,短期内这不现实,长期看,这也没有必要,不同产业链环节的企业分工协作是大势所趋,什么都做的“苹果模式”很难被复制。智能手机厂商抓核心技术,完全可以形成自己的思路和节奏,而不是“非芯不可”。

手机核心技术不只是芯片

智能手机是科技的集大成者。从产品角度来看,硬件层面,有CPU、镜头、通信、屏幕、存储、内存、电池、ID(工业设计)等等元器件;软件层面,有系统,安全、AI、应用市场、云服务等等整合。在制造环节还有自动化生产等等技术在台下默默贡献。可以说,智能手机就是各种高科技的高度整合,它的产业效率和用户体验是由多个技术决定的,特别是如下核心技术:

1、拍照

智能手机早已不是通信设备,而是个人计算平台,集合了通信、娱乐、拍照、支付诸多功能。拍照属于核心功能,智能手机的崛起杀死了卡片数码相机,近年来,各大国产厂商都拼命在手机相机上下苦工,采用高规格的摄像头传感器,不断改进算法,和国际厂商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同时一定程度开始威胁微单等传统相机的地位。

2、安全。

在智能手机成为个人数字助理,存储大量的个人数据,关乎用户隐私和财产安全时,智能手机信息安全已越来越重要。当然,安全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我们感知最强烈的应该是,解锁的变化,从最初的密码团解锁,到今天的指纹、虹膜和Face-ID解锁,智能手机的身份认证系统一直在变化,这背后同样有大量的技术应用,比如苹果为了实现Face-ID,在前置镜头附近一共用了8个传感器,还有A11生物识别芯片的支持,可见技术性很高。

3、交互。

交互是智能手机不断在进化的技术点,触摸屏取代了键盘,Siri掀起了语音助理潮,而屏幕进化也十分明显,从iPhone 4的Retina(视网膜屏幕),再到如今的OLED屏、曲面屏、全面屏和刘海屏,新的显示技术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同时门槛也很高,一块屏幕不只是决定手机的观感和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它决定了用户的基础交互体验。

……

智能手机的核心技术点,应该有两位数,而每一个技术都有突破空间,而且目前依赖国外的也不少,一部智能手机很可能是美国的CPU、韩国的存储和日本的镜头,智能手机厂商要强化核心技术,除了芯片,实际上有很多选择。

核心技术创新的三大陷阱

第一,不要将鸡蛋都放到芯片这个篮子里。

智能手机做芯片是非常值得鼓励的,但因为其具有长周期、高投入的特点,不是想做就能做的。美国主导的瓦森纳协议的存在也给国产芯片研发造成了严重的阻碍,芯片背后是类似于WinTel这样的生态联盟,他们实现了从标准制定到底层架构设计再到生产制造的绝对控制,国产手机要研发自有芯片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

而智能手机的体验不只是由芯片决定,可以进行技术突破的点很多,比如拍照,比如解锁,比如外观,任何一个突破,都可以带来体验上的显著提升。正是因为此,智能手机做核心技术创新不应该都盯着芯片,而是各尽其能,寻找各种技术点突破。

在这一点上,魅族很早就悟出了个中道理,它在历代产品上一直从多个角度进行极致的黑科技创新,特别是在交互上的创新更是可圈可点,例如MX2时代的小圆点、魅蓝Note 2的mBack交互、魅族Pro 7上的画屏,都得到了魅友的好评,对应创新在业内也是独领风骚。

第二,不要陷入硬件层面的创新不能自拔。

芯片、存储、电池等等元器件都属于硬件层面的技术,在一些人看来这些硬件的研发投入才是真正的底层技术,实则不然,核心技术不等于硬件技术,最终决定用户体验的也是软硬件结合的能力,智能手机可以在操作系统、算法调优等等层面进行更多技术布局,在特定领域磨炼硬功夫,最终可以形成拳头级技术。

iPhone的摄像头不是自己生产的,不过它的拍照能力有目共睹,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有很强的算法。在中国AI、互联网等软件都不落后于人时,国产手机更应该当仁不让,以刚发布的魅族15系列新品为例,它在相机上引入了高规格的传感器,更重要的是加入了AI算法,可以结合用户拍照场景自动优化算法,甚至可以不断对大数据学习来改进算法,进而实现更好的牌照效果,这样的软件结合硬件的创新不一而足。

第三,不要随波逐流否则永远只能跟随。

智能手机市场每逢一个新技术突破,都会引来大量的跟风,比如Face-ID,比如全面刘海屏,然而,这样做永远都只能做跟随者,后来者更应该找到新的机会点,展开技术布局,做“下一个”,而不是“另一个”。说到底,技术创新不应该跟风口、随大流,而是要有自己的坚持,能够坐冷板凳,可以下硬功夫,国产手机应该找到自己最擅长的点做到极致,比如屏幕,看上去大家都用类似的全面屏,实际上,围绕同一块屏幕,都有着大量的优化空间,也就是技术创新空间。

还是以刚发布的魅族15为例,我们看看它是如何围绕“交互”这个点来做技术创新的。

魅族15系列边框非常窄,进而进一步增加了屏占比,按照官方数据,宽度只有1.175mm,要把手机边框做到这个程度其实并不容易,它需要对手机屏幕进行特别定制,此次在魅族15上,魅族向三星专门定制了一块Super AMOLED屏幕,再结合自身工业设计和制造工艺,实现了极窄边框。

在如何处理HOME键这个问题上,魅族有着自己的思考,它没有照搬iPhone X的做法,而是对Home键进行了保留,如何不影响交互体验?魅族的做法别出心裁:首先,它的Home键面积极小,采用了电容式的触摸设计,和魅族首创的小圆点相结合,让一颗小小的Home按键集成了指纹识别、主页、返回、开启相机等多种功能,同时没有容易误触等问题,内置了mEngine触感引擎,可以在不同场景下给用户以不同的震动反馈,体验很好;其次,在指纹识别上魅族15没有像很多厂商将其搬到背后,而是用了一颗可能是全球最小的指纹识别模组,缩减Home键的面积,在便于用户解锁的同时,保证了视觉上的美观。

不论是极窄边框,还是HOME键都体现出魅族在交互上整合各种软硬件技术做到极致的思路,而且这不是从魅族15开始的,极窄边框在MX2上就有雏形了,Home键也传承了小圆点,魅族一直将交互做到极致,有着“比别人好一分”的打磨精神。

手机系统是国产手机创新机会

在安卓和iOS两极对抗的今天,要国产手机厂商去自研底层系统并不现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厂商在系统上就无法创新,安卓系统的开放性其实给了国产厂商很多新的机遇。

一方面,因为Android是开源系统,只有内置了Google Play商店等服务的谷歌官方版本才需要授权,会受到禁令影响,而Android基础系统则不会受此影响,国产手机所谓的UI或者OS都是基于后者所打造。另一方面,中国在芯片等产业上暂时落后是不争事实,不过在互联网服务和App上的成果也举世瞩目,结合本土用户习惯做好系统、应用和服务,是国产手机创新的重大机会。

不难发现,不论是魅族Flyme、小米MIUI还是锤子SmartisanOS,每一个知名国产手机都有一个知名的UI系统,大家在系统上都下了不少功夫,未来可以继续围绕系统进行更多技术创新,事实上形成国产操作系统生态的繁荣。

在这方面,魅族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它的技术创新很大部分精力就放到了Flyme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Flyme在定制系统上已走出很远,在没有Android时魅族智能手机初代产品M8的系统就已基于Windows CE6.0定制,算是Flyme前身;在安卓阵营野蛮生长的时期魅族手机就凭借着UI设计美观、功能丰富、极具个性的Flyme在众多国际厂商中杀出一条血路,魅族15系列搭载的Flyme 7也体现出手机系统技术创新的最新进展。

第一个是瞄准场景定向优化,确保流畅。Flyme 7针对微信和游戏两大重度使用场景进行深度优化,比如它和微信合作,针对图片和视频传输进行优化,速度和帧率都提速了10%~20%;再比如与王者荣耀进行了专项合作,在魅族M15、15、15 Plus等机型上实现了多核多线程技术。无论对线还是团战,整局游戏都可以稳稳的保持在60帧,游戏体验更畅快。此外在解锁、划屏和应用开启等等场景Flyme7都有各种优化。

第二个是将细节做到极致。对大部分国产系统来说,主要的框架已经建设完毕,核心的功能也大同小异,差异点和创新往往存在于细节之中。例如,Flyme 7改进了UI界面的过渡动画,在天气APP中,不同天气状况下会有不同的生动动画效果,相比机械的数据显示,无疑多了一丝用户能感受到的关怀,此外还有全局夜间模式、数据抢救功能、游戏防沉迷模式诸多可圈可点的微创新。

在许多人看来,系统、相机、指纹识别、屏幕这些似乎没有什么技术门槛,不算核心技术布局,实则不然,从魅族15系列产品上,我们可以发现,对手机厂商而言,技术创新可以在硬件的多个维度、系统的各个层面上进行,而不是只做芯片或一定要做芯片。当然,手机芯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研发自主芯片是未来必然要走的一条路,但它并不适合每个厂商,在目前的手机市场上,和魅族一样,以提升用户体验为目的,进行功能、软件上的力所能及的创新或许才是最明智的。

热点事件追踪:

淘宝造富计划    掌门1对1    美团无人车    算法看门狗    金融科技井喷    中国版米其林    社交之王    Uber撞人    新世相    新氧融资    金蝶第二春    刘强东的平台经济学    互联网上市潮    教育科技    耐克拿下跳一跳    盒马外卖    阿里收购饿了么    相机争夺战    头条瞄准爱奇艺    陌陌收购探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iPhone14手机30W快充,国产手机200W,苹果快充技术为何那么差?
华为鸿蒙系统发布后,小米选择沉默,OPPO态度突然转变
国产低价手机低的是“专利” 谈何技术创新?
真正的吸血公司,华为、小米每卖一台手机要被它抽走65元
让外国公司尽情嫉妒吧!中国IT产品进入闷声发财时代
全球各大手机巨头利润大曝光!苹果/三星继续屠榜:国内黑马已诞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