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末苏皖水患因隐瞒成灾 千万饥民下江南 最终流民成寇

  1906年,清光绪32年,这一年中国南方降雨过多,中国南方大部发生了洪涝灾害,其中尤以江苏,安徽的水患最为严重,持续的降水不但导致农田颗粒无收,还淹没了农民赖以生存的家园,仅江苏一省的灾民人数就达到了730万,苏皖两省饥民达到了1500万之多,为数十年水患成灾最严重的一次。

  但在水灾初期,并未能引起清政府的关注,安徽巡抚恩铭在奏折中表示各地受灾已经“设法抢修,妥为防护”,而对于庄稼已经“收割完竣,早禾插毕,晚禾亦渐栽种”,表示连续的降雨并未对百姓生活造成多大的影响,而实际上此时的灾情已经十分严重了。江苏巡抚陈夔龙在奏折中也仅仅强调了因雨水过多,收成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对水灾成患程度严重估计不足。

  大面积的水灾尽管官府一直隐瞒,但对于老百姓来说无家可归,无粮可食,出门逃荒便成为了唯一的选择。而逃亡的目的地便是富庶的江南,于是在当时的官道上逃难的百姓排起了长队。从7月开始,灾民陆续南下,在逃难的路上有些灾民因为没有粮食,只能选择抛弃子女,易子而食,一幕幕人间惨剧让人目不忍睹,耳不忍闻。到了八月,大量的饥民涌入了江南。

  当时的饥民听闻扬州是一个乐善好施的地方,于是便扶老携幼陆续涌来,当时在扬州的城门外聚集了上万的饥民等待着布施。但涌入的饥民实在太多,江南各地民间根本无力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再加上灾民在逃难的路上一直处于饥饿状态,天气开始转凉,在饥寒交迫下,饥民开始铤而走险。他们不但盗伐当地人的树木来烧火取暖,为了获得钱财换取食物不惜挖坟掘墓,甚至出现了饥民聚众强抢米铺的事件发生,而且抢米成风,以至于官府不得不颁布饬令对抢米的饥民施以重刑严办,同时严令各地官府拦截禁止灾民继续南下。

  但在走投无路的灾民面前,这些政令就是一纸空文,南下的灾民数量急剧增加,成为了威胁江南社会安定的危险因素。

“爱历史”一家专门用老照片讲述历史的网站,专注照片十余年。请记住官方唯一域名:www.ilishi.net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林翼益阳赈灾
周致元:明代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饥荒
古人是如何应对大洪灾的
扬州出“美人”,即盛产妓女与姨太太的真实原因
1887年黄河决口,大清靠谁解决? | 循迹晓讲
【哀鸿遍野】哀鸿遍野的意思: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