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10 世界预防自杀日 自救助人有这些方法

马上就要迎来第21个世界预防自杀日,在我国,自杀成为15至34岁人群的第一位死因,如果能及早干预,许多悲剧都可以避免!

我们呼吁大家重视精神健康,它的致死率、致残率都非常的高,绝不是“矫情”二字能够解释的。精神疾病不断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却鲜有人愿意主动去了解。我们要知道的是每一个人,都可能面临精神健康的威胁。

因此掌握这4个自救助人的方法,很有意义。

01.学会倾听、接纳,不急于给建议

很多人都会觉得周围的人不认可他、不理解他,进而导致他们不愿向身边的人倾诉自杀的意图。面对这些人,不要急着去否定他,多对他的行为和想法表示理解,努力让他愿意倾诉内心的痛苦,而倾诉本身就有助于情绪的宣泄。

02.学会分享,参与经验交流

每个人都在某个阶段经历过情感上的痛苦,遭遇过心理困境,每个人的应对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通过分享、交流,我们会意识到,不只是自己承受过这些痛苦,自杀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法,尝试别人用过的方法,说不定能找到希望。

03.不要害怕谈论自杀

当我们留意到周围人情绪不太对,或出现一些奇怪的举动,比如突然开始搜索自杀方法,不要因为担心谈论自杀会增加他人自杀几率而选择沉默。这时,一定要给他一个机会说出自己的苦恼。

04.不鼓励保密自杀念头

有些青少年发现身边的朋友有自杀念头,会开导对方,并选择为朋友保密。这种行为看似仗义,但不值得鼓励。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个团队(比如家人、朋友、医生等)一起来提供帮助,往往更有效。

对于很多患者来讲,自杀的念头随时都埋藏在心里,难以消除。但其实患者需要的并不太多,只是一点点温暖,仅此而已。

结语:

自杀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这个问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得不到重视,除精神科及相关机构外,其他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对自杀预防工作缺乏重视。世界范围内,每40秒就有一个人自杀,每年有超过80万人死于自杀。随着社会对于自杀行为的认识,我国自杀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目前尚无诊断自杀的金标准,可采用心理测评量表对自杀进行筛查。主要心理测评量表包括以下3个:自杀意念自评量表、Beck抑郁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幸福快乐的人生秘诀
正念是解除心理疾病患者精神痛苦的法宝
现代版道德经(18)
自己的田,要自己坚持收割
痛并解脱
开启的世界——当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