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后,内阁首辅又是怎样重夺宰相大权?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的初衷,确实是希望彻底废除宰相制,皇帝同时亲掌相权。

《皇明祖训》:【太祖高皇帝曰:有敢言辅臣为相者,或辅臣自言为相者,坐罪。】

朱元璋:【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问题是,后世子孙谁也没有明太祖高皇帝如此充沛的精力与权力欲。

所以,才设置内阁,设置司礼监,分享了相权,自己才有足够精力和时间,去斗蛐蛐,做木工,修道练丹。

朱元璋杀胡惟庸后,废中书省与丞相制,以天子直接统领六部,【吏部尚书】成为百官之首,又有别称“天官”,主持每三年一考核的【京察】制度。

洪武十五年,设置【殿阁大学士】,备位顾问,明成祖朱棣正式设立【内阁】,让【殿阁大学士】分担政务,解缙为第一任【内阁首辅】。一开始确实只是个秘书机构,阁员职衔只给了五品,远不如正二品的六部尚书。

明仁宗与明宣宗时期,信用内阁“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给他们加上了从一品的“三孤”(少师/少傅/少保)头衔,尊崇其地位,更给予他们起草诏令,批答奏章的“票拟”权力,这样一来,内阁辅臣的权力和地位,就都逐渐压倒了六部,“阁部之争”也贯穿了整个明朝前期。

如明代宗景泰年间,【兵部尚书】于谦以指挥北京保卫战,大败瓦剌大军,力挽狂澜、救国于危难之功,封“少保”,无论地位还是威望,均为百官之首,更得明代宗充分信任,甚至举国军政大事,百官行止,都是于谦一言而决。

【前后征调,皆谦独运。当军马倥偬,变在俄顷,谦目视指屈,口具章奏,悉合机宜。僚吏受成,相顾骇服。号令明审,虽勋臣宿将小不中律,即请旨切责。片纸行万里外,靡不惕息。帝知谦深,所论奏无不从者。尝遣使往真定、河间采野菜,直沽造干鱼,谦一言即止。用一人,必密访谦。谦素病痰,疾作,景帝遣兴安、舒良更番往视。闻其服用过薄,诏令上方制赐,至醯菜毕备。(景帝)又亲幸万岁山,伐竹取沥以赐。】

此刻的【兵部尚书】于谦,当然毫无疑问就是大明朝的实际首相,被时人后世称为“救时宰相”,而同时期的【内阁首辅】,均远不能与之相比。

明孝宗弘治年间,对内阁辅臣和六部尚书采用“平衡并重”策略,马文升/王恕/刘大夏等部臣,与丘濬/李东阳/刘健/谢迁等阁臣,皆受其信用。

然而,吏部尚书王恕和内阁首辅丘濬,平时就关系极差,互相从不说话,于弘治六年爆发一场严重的“阁部之争”。明孝宗选择支持丘濬,将王恕罢官,给事中毛珵、御史宋德、周津等人归罪于丘濬,弹劾其“不可居相位”,明孝宗不加理睬,次年更加封丘濬为从一品“少保”。

也就是最迟从此刻起,【内阁首辅】=宰相的认知,已成为朝野百官的共识。

明武宗正德初年,【司礼监掌印太监】刘谨专权,提拔【吏部尚书】焦芳入内阁为【内阁次辅】。焦芳认为「内阁处密勿之地,虽与闻机务,而不得专进退百官之权,兼掌部印,实芳所欲也」,希望继续兼任吏部尚书,【内阁首辅】李东阳坚决反对,迫使焦芳让步,主动请辞部务。

换言之,到此时,朱元璋废丞相制后,曾经的外朝百官之首【吏部尚书】,别说和【内阁首辅】比,连【内阁次辅】都不如了,在必须二选一时,只能舍弃。

李东阳之后,正德朝的杨廷和,嘉靖朝的张璁/夏言/严嵩/徐阶,隆庆朝的高拱,万历朝的张居正/申时行,崇祯朝的温体仁/周延儒……等等【内阁首辅】,更不必说,

满朝百官甚至连皇帝自己,皆视之为宰相、首相,除“阁老”外,多有尊称“相国”“相公”者。

朱元璋的子孙们,中后期的明朝皇帝,自己也没有真把“永不设宰相”的“太祖祖训”当回事,给予亲信大臣的权力,比起此前唐宋两朝,许多名正言顺的宰相,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唐朝在唐高宗以后,大臣只要加了“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算是正式宰相了。这两个头衔,一次可以同时加给很多人,有的还是低品官员一步登天。

如太平公主权力鼎盛时,朝堂同时存在七位宰相,五人出自她的门下,薛稷、岑羲、窦怀贞、崔湜、萧至忠……

难道真有人以为,如正德朝的杨廷和,嘉靖朝的张璁/夏言/严嵩/徐阶,隆庆朝的高拱,万历朝的张居正,这些声名煊赫的明代首辅,无论权势还是地位,竟还不如上述这些佞臣小丑?

嘉靖年间,杨继盛弹劾严嵩:【太祖革除中书省,不设丞相,而严嵩俨然以丞相自居,挟皇上之权,侵百司之事。】

万历初年,刘台弹劾张居正:【自内阁大学士张居正专政以来,每每自道,必曰'吾相天下,何事不可作止?何人不可进退?’……夫其进退人也,威逼人也,宰相之实也。】

这些上引朱元璋祖训,用以打击权臣,指斥其"非宰相而行相权”的上奏,都被明朝中枢毫不客气地驳回无视了。

张居正秉国时,狂言:【我非相(宰相),乃摄(摄政)也】,毫不客气地挂上:【日月并明,九州朝大明天子//丘山为岳,八方拜太岳相公】的对联。

而时人后世笔记,亦称其“江陵张相国”。万历朝陈第有诗云:「跼蹐何所思,江陵张相国。」

因此,内阁首辅被文武百官通称为“相国”,内阁辅臣被通称为“宰相”,朝臣入阁被通称为“宣麻拜相”,司礼监掌印太监被通称为“内相”,在明朝中后期,再普遍不过了。

这就和明朝的六部尚书,同样也被尊以种种古称一样:吏部尚书(大冢宰、太宰),兵部尚书(大司马),户部尚书(大司农),礼部尚书(大宗伯),刑部尚书(大司寇、大司徒),工部尚书(大司空)……一样。而此后的清朝官场,也沿袭了这种古称指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阁相否?——明人内阁话语解析
清朝的大学士是几品官?保和殿、武英殿、文渊阁有什么区别?
[转载]张居正的救国术:唤醒休眠两百年的丞相制
斩明(10)/大明内阁团:大明王朝的命运,难不成是被一帮男秘书决定的?
解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四):明代的政治制度
人相业似江陵-旷世贤相张居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