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红楼梦》看古代科举:三甲进士的含金量,究竟有何差别?

古代科举时代,所谓“状元郎”,那是每三年一届科考,举国上下从7岁到77岁的所有读书士子,层层选拔出来的人中之英。

状元郎第一次授官,就是从六品的翰林院编撰,高于知县(正七品),等同于一州同知。更不用说“京官大三级”的常识了。

三年后,状元郎如果出了外任,就能谋个一省学政,主持一省乡试,这个省这三年所有考中举人的读书人,从此一辈子都是他的学生。

而且和布政使(从二品,主管一省民政)、按察使(正三品,主管一省司法)这样的省府顶级高官,平起平坐,仅仅在面对巡抚这样统管一省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时,才需拱拱手、鞠个躬,自称“下官”。

看看《红楼梦》贾政,国公府的二老爷,贾贵妃的亲生父亲,在官场混到五十多岁,最大的肥差也就是出外谋了个学政。人家货真价实的状元郎,在京中翰林院待馆若干年,就能轻而易举拿到的职衔。

古代社会识字率不高,读书人也不算多,事实。

可是,这就难道就代表古代科举考试的竞争不够激烈?甚至因此推论出:古代状元郎的含金量低?

不要忘记,正因为古代社会并没有普及义务教育,所以能有资格参与最低一级科举考试的“童生”,在他所在当地,都已经是此前一轮轮生存竞争的胜利者,不折不扣的“人上人”了。

那时还有太多的人,别说不用劳作、读书识字,别说吃饱穿暖,甚至餐餐肉食,甚至连享有独立的人身自由;能有基本尊严地活下去,甚至都是一种奢望了。

而前些年热炒的所谓“市高考状元”,一年一届,说穿了也就相当于古代一个过了“县试”“府试”拿到第一名,还没过“院试”的“准案首”(秀才第一名);

即使是所谓“省高考状元”,距离全省所有年龄段的读书士子,三年一届的乡试,搏杀出来的“解元”(举人第一名),论含金量都实在差得太远;

至于和真正意义上的古代“状元”(进士第一名),那更是毫无可比性,无论本身含金量还是未来前程。所以,某些地方炒作所谓“高考状元”,实在过了头,让一些学子们有了不切实际的好高骛远,被叫停也在情理之中呢。

当然,状元以下,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是为“一甲”的真进士;含金量十足;

二甲大约百余人,赐“进士出身”;三甲大约百余人, 赐“同进士出身”,待遇差别就很大了。

曾国藩其人,【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侯、太傅】,手握二十万私军,一众乡党执掌南方八省军政大权,还是名义上的大清帝国首相(首席大学士),

论对满清王朝的逆转乾坤、擎天保驾之功,堪比大唐郭子仪,还多了一层翰林出身、进士功名的“爵相”重臣,被时人吹嘘为儒家复圣谥号“文正”,

然而,曾国藩如此煊赫权势,依旧一辈子以殿试时没考好,只得了个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为耻。

《红楼梦》中的林如海, 三代列侯之家、当朝探花郎、官居巡盐御史要职, 怎么看都是婚姻市场上的金龟婿,完全配得起贾敏这样国公府的嫡出大小姐,只要他按部就班升迁,再加上岳家人脉助力,十年后至少就能做到一省巡抚,二十年后就是稳稳的阁老中堂了。——可是,谁让他早早死了?

也无怪贾母一听到林家就心中生气,这么一大笔投资倒赔个血本无归,早知如此,女儿还不如嫁回自己的史家呢,直接就能有侯爵夫人的一品诰命。

毕竟保龄侯史鼐,忠靖侯史鼎,一门双侯威风赫赫,那才是正经的五等爵制下的超品侯爵,可不是林家那个三代就袭完了的低品“列侯”可比的。

古代科举三年一出,能被优待的也就是一甲二甲那么点人,绝大部分的三甲寒门进士,没有人脉关系,就得苦哈哈地候选,四处拉关系,等候多年才能谋到一个实缺职位。

再看看贾府赖嬷嬷的孙子赖尚荣,仗着贾府的势,一个奴才,都能在20岁就捐了前程,10年后居然就被选出来,去上任州县官了。

更不说不学无术如贾琏,一样身上有同知(正五品)的捐官头衔,以贾府在官场的人脉,如果他真想做官,是可以直接去某个府里当同知,或者想做正印官,就能直接到某个州当知州的。

别看贾府没落了,那也是和自己一门两国公的显赫时代比的。

荣国府贾赦,降爵为一等将军。相当于清朝的子爵(正一品)。

宁国府贾珍:降爵为三品将军。相当于清朝的轻车都尉(正三品)。

还有贾母史太夫人这个国公夫人,一等诰命夫人,依旧在世,维持国公府的门第。

因此,林黛玉进贾府,谨言慎行,生怕被真正钟鸣鼎食的贵族世家看不起,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论门户之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至于多少小门小户的寒门进士,那真是连贾府的门槛都进不去呢!

所以,哪怕有钱无官如薛家,从未考虑过把薛宝钗许配给一个寒门士子出身的进士,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以薛家这种状况,是攀附自家的贵族姻亲好呢?还是指望着豪赌一把,让什么寒门进士凤凰男,在官场上苦熬几十年后,终于发达了,再提携一把自家好?

——看看林如海就知道,变数太大,天有不测风云,实在缓不应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从出身来看,林黛玉和薛宝钗,谁的含金量更高?
历史上一共592名状元,三分之一来自一个省,被称为“学霸省”
古代科举的状元,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说出来你都不敢相信
古代读书人为何热衷科举之路?
我们统计了唐朝75位状元的家世背景,发现69位都是官员的直系亲属
从童生到状元-古代科举那点事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