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元璋为何不立英明神武的朱棣为太子,而要立皇孙朱允炆?

洪武二十五年,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太子朱标病逝,时年三十七岁,这个从封吴王世子起,被精心培育近三十年的长子去世,令朱元璋悲痛欲绝。

白发人送黑发人后,朱元璋面临一个迫切问题,当选何人为新的帝国储君?


历史上皇太子先于皇帝病逝的情况下,是立皇孙还是立其他皇子,很多皇帝都做出了各自不同的选择:

立皇孙者

1、西晋愍怀太子司马遹遇害后,他的两个儿子司马臧和司马尚相继被立为皇太孙,是为有史以来立皇孙为储君之始。当时惠帝司马衷形同傀儡,此二孙皆系权臣扶立,一废杀,一夭亡。


2、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太子拓跋晃死后,立太子之子拓跋浚为世嫡皇孙,为实际储君,后即位为魏文成帝。


3、齐武帝萧赜的太子萧长懋死后,立太子之子萧昭业为皇太孙,同年即位,次年被齐明帝萧鸾篡位,废杀。


4、辽道宗耶律洪基的太子耶律浚死后,长期不立储,临死前遗命其孙,时为燕国王的耶律延禧继位,即辽天祚帝。后国亡。


5、金太宗吴乞买的弟弟,皇储(谙班勃极烈)完颜斜也死后,立金太祖阿骨打之孙完颜亶为新皇储,即位后为金熙宗。后被完颜亮篡位,杀死。


6、金世宗完颜雍的太子完颜允恭死后,立太子之子完颜璟为皇太孙,即位后为金章宗。


7、金宣宗完颜珣的太子完颜守忠死后,立太子之子完颜铿为皇太孙,同年夭折。

8、元世祖忽必烈的太子真金死后,长期不立储,后授真金之子铁穆耳太子旧玺,实际立储,次年即位,是为元成宗。

立其他皇子者

1、东吴大帝孙权的首任皇太子孙登死后,未立孙登之子孙英,而是改立孙和为太子;后又废孙和,改立幼子孙亮为太子,即位为吴废帝,后被权臣废杀。孙英后来密谋铲除权臣失败,被杀。


2、梁武帝时期,著名的昭明太子萧统死后,他有五个儿子,皆不得立;而是改立萧纲为太子,后即位为梁简文帝,实为傀儡,后被废杀。萧统之子萧詧、之孙萧栋后称帝,皆为傀儡。

太子死后不再立储

隋明帝杨广的太子杨昭死时,生有三个孙子,杨侑、杨侗、杨倓;此外还有次子齐王杨暕,一年后又生下第三子赵王杨杲。

杨暕认为长兄死后,自己当立,对杨广和几个幼小侄儿行“厌胜之术”,事败后被杨广厌弃,险些被杀。

因此长子死后十年,杨广都不再立储,从其个人倾向,显然是将几个皇孙当做储君的后备人选考察培养。


根据封建礼法的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先死时,若长子有孙则必当立孙,无论其孙是嫡是庶。

然而帝王业并非家业,储君的威信是要去培养的,储君的地位是要时间去竖立的,大多数的大臣和贵族,并不会当真纯粹因着血缘便对一个婴孩誓死效忠。

所以当太子去世,皇孙年纪尚幼时,是立皇孙还是立其他皇子,是“立嗣嫡长”,还是“国赖长君”,此事大有讨论余地。

从此时朱元璋的角度,可以看到之前帝王,在太子死后改立其他皇子的两例,即使是孙权和萧衍这两个堪称一时人杰的开国之君,亦皆以失败告终:

一个导致“二宫之乱”,幼主即位大权落于权臣;

另一个更直接让侯景之乱时,诸王拥兵不前,坐等老父和兄长败死,国家因此灭亡。前车之鉴如此,怎能不加慎重?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不论改立哪个皇子,其他皇子都必然心怀不满:原本大家都无份大位,平起平坐,凭什么让你仅仅因为太子去世就登龙门?

此时大明有秦王、晋王、燕王、周王等多个年富力强、而且分藩一方,麾下甚至有重兵在手的成年皇子。无论选立他们其中何人,已经暮年的朱元璋都不得不考虑自己身后,是否会发生骨肉人伦惨变的可能。而这正是重视儿孙亲情的朱元璋所最不愿意的。


想想哪怕他侄子朱文正、侄孙朱守谦相继怨望,仍不忍绝兄长之嗣,以垂暮之年抚育侄曾孙朱赞仪,令继靖江王之位。并定下祖制,终明一朝,靖江王待遇比类皇子亲藩,高于郡王,是大明史上唯一一脉非太祖血统的王族。对侄子一系尚且如此,更何况是自家儿孙?


既然立其他皇子不可行,那么就只能立太子一系皇孙了,考证明朝之前历史,立皇孙八例,成功即位六例,坐稳皇位的有金章宗、元成宗两例。虽然也前景不明,终究也好过立其他皇子的全灭概率。


而朱元璋择储时,朱标嫡长子朱雄英早夭,最后选定朱允炆为皇太孙,其实并不完全符合儒家礼制,毕竟尚有更明正言顺的嫡孙朱允熥在。两个孩子年纪相仿,也无论贤愚。

朱元璋选择朱标的嫡次子朱允炆,做了皇太孙,而朱允炆的生母吕氏,还是妾室扶正一年为太子继妃后,才让朱允炆从庶子变成了嫡子,又凭长幼之序,压过了太子元妃所生的嫡三子朱允熥。

朱元璋的选择,应当更多是基于常氏外戚势大,各家军事勋贵连根错节的隐忧。

毕竟朱允熥的外祖父便是一代名将开平王常遇春,两个舅父是郑国公常茂和开国公常升。而凉国公蓝玉则是他母亲的舅舅,俗称“舅姥爷”。这样强大的外戚势力,绝不是一个年纪幼小的朱允熥能驾驭的。

而同时蓝玉一党则被朱元璋兴大狱诛灭殆尽,牵连甚广。

这样的结果,对于皇次子秦王、皇三子晋王、皇四子燕王、皇五子周王……这些宗室玉牒上记录的嫡长皇子来说,尤其不可能心服口服:

大哥朱标连一天皇帝都没当过,他凭什么就成了皇室大宗?朱标的嫡长子,朱元璋的嫡长孙,明明是朱雄英,不是朱允熥,更不是朱允炆。

凭什么自己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嫡子,都不能代替死去的长兄,去获得父皇的继承顺位,朱标这个太子的嫡次子,却能代替死去的长兄朱雄英,获得祖父皇帝的优先顺位?

而且,这个嫡次子还是靠着嫡母去世,生母扶正,才从庶子变嫡的,“含金量”比自己差得远了!

说白了,就是朱元璋实在太偏心,连自己此前宣布的嫡庶礼法,都根本不遵守,他既是出于对早逝长子的痛惜,一定要皇位留在朱标一脉

同时又忌惮朱允熥母家:舅舅开国公常升,舅外祖大将军蓝玉的军中势力;

所以,舍弃了朱允熥这个更名正言顺的嫡孙子,也定要立“由庶改嫡”的朱允炆;并发动“蓝玉案”,滥杀蓝玉、常升与其旧部亲信一万五千多人,踩着这么多将领的鲜血,完成了这次立储。

当然,大明太祖开国建基,什么宗法礼制在他老人家面前都没一句圣口金言好使。莫说朱允炆生母毕竟在朱标在世时就扶正了,算嫡子也无不可;

就算朱允炆真是庶子之庶孙,朱元璋既然册立了他为大明王朝的皇太孙,他就是洪武一朝无任何争议的皇位继承人。也根本不能以所谓“嫡庶”,来否定其继承合理性和统治合法性。

至于后来的明太宗(成祖)、此时的燕王朱棣,很遗憾,在朱元璋生前,并没有被朱元璋真正列入储君的备选名单。

所谓「朱棣是朱元璋最看重的皇子,差点立为太子;朱允炆多次在朱元璋面前出丑,和朱棣一比相形见绌」之类,因为从前被很多历史科普读物《上下五千年》亦做此说,因此流传甚广,其实就和「贾似道蒙蔽宋帝,不救襄阳」一样,纯系捏造产物。


原始出处是朱棣夺位后编撰的一本奇书《奉天靖难录》,里面甚至对已去世的朱标也大泼脏水,更给朱允炆加上了许多匪夷所思罪名。

然后,朱棣还对朱元璋的《明太祖实录》也做了相应删改和重修。朱棣自己的《明太宗实录》,相当部分便在此书基础上增改而成,是以全不足为信。

如吹嘘「明太祖如何高瞻远瞩,英明预见朱棣夺位,为江山留下最合适英主」的说辞,恐怕是更多出于个人崇拜,强行代换了历史人物本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元璋一定要把皇位传给孙子的真相,其实这个选择很聪明
燕王朱棣:朱标去世,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棣无缘储君之位
揭密丨为何朱元璋不传位于朱棣?
历史上有哪些人被立为皇太孙呢?他们的结局为何是这样的
朱棣文武双全能力出众,朱元璋为何不立他为太子?
朱元璋有意让朱棣继位,为何最终放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