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亲的故事】/ 倪惠琴

父亲的故事

倪惠琴

一、父亲的万里长征

    父亲的第一段万里长征都是听妈妈和小姑姑给我简略讲的。父亲小的时候6岁时,家庭发生了变故,奶奶带着父亲和大姑姑由岷县步行到达了我的家乡,甘肃省平凉市,在现在的家乡安居下来,我的家族初步形成。   

    那个时候由于我的祖辈是外来的,经常受到同龄孩子欺负,我的爷爷奶奶也由于一些原因早故,父亲兄弟姊妹就成了孤儿,父亲上过高中,在县上公安局工作,部队招兵,父亲被选到西安空军工作。父亲多才多艺,尤其是篮球,姐姐就出生在西安,父亲给姐姐取名西平,父母的第二个孩子出生后,姐姐被同村一个人的把脚弄骨折了,父亲为了照顾自己的家庭,保护自己的孩子,辞去工作,回家种田。在落后封闭的农村,他没有阻挡我们每个孩子的异想天开的所谓理想,尽量让孩子多读书,能走出去看看世界。他的这些做法才有给了我们晚辈们走出去的机会,也由于父亲的长征开启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我们几个孩子上学期间,父亲每天骑行15公里路程来回两趟,早晨去单位上班干完工作,回到家干家中的农活,下午六点多再去单位,晚上再回家照顾孩子,这段时间被我从心里定为父亲的第二段长征。这段路程中有3公里的陡坡,上坡路只能推着走。如此往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段时间如果遇到我的生日,妈妈会早早起床,做好我爱吃的土豆丝和油炸糕,在中午下课前赶着送到我的学校,担心我中午吃不上他们给我的生日美餐。也因为这样,养成了我的坏习惯,每次生日都期待父亲出现。高三一次生日中午下课父亲没来,我就不吃饭,同学叫我吃,我就执拗着,快1点父亲骑自行车30公里,终于给我送来了好多吃的。看到父亲着急的神情,我没有开心,只有心疼,心疼父亲还有30公里的返程,也藏在了我心里永远的愧疚。从那时起,我不在期待生日,因为这一天有父母的祝愿,更有他们辛苦的付出。父亲在我们成长人生的路途上,为了孩子走过的路途早已超越了万里,他为了我们长途跋涉的万里长征,时刻激励我们克服困难,突破自我。

二、父亲的胃病

    我当时上学周末只有周日一天休息,一个周六下午我回到家,看到父亲脸色蜡黄,坐在炕上,我止不住放声大哭,父亲不停的把亲戚拿来看他的礼品给我吃,平时贪吃的我顾不上吃东西,感觉心里抽空一样的痛痛,越哭越痛,父亲没办法哄好我,他干瘦蜡黄的脸上也挂满眼泪,他却急忙掩面隐藏,嘴里不停说他没啥事,我就哭的更厉害,觉得他们都在欺骗我,哥哥听到后进来将我拉出了门外。那个周末感觉家里气氛特别不一样,妈妈脸色难看,哥哥也不怎么说话,平时爱玩的弟弟和我也呆在父亲身边,但是没有一个人给我说父亲到底是怎么啦。父亲一会捏一下弟弟的脸蛋,一会用手抚摸一下我的头发,嘴里不停的说着没事啦。到第二天下午母亲照例给我准备好一周的伙食,让我去学校上学,我拉着腿不走,父亲再次把亲戚拿来的礼品给我往伙食袋里装了一些,叮嘱我好好去上学。哥哥送我出来的时候才偷偷告诉我,父亲胃病,切除了胃的三分之二。我的头犹如被飞机轰炸了一般,也不清楚切除胃的三分之二是什么概念。心里想着:父亲是不是就活不成啦,哭着跑进屋,不说话,也不去上学。这种情景父亲发火啦:我还没到那个地步,你们都还没长大,阎王爷还不敢要我,你们这是哭着要干啥,给我哭丧吗?从来没见过父亲发火的我,也惊呆了,乖乖的背上装满口粮的书包去了学校。路上我才慢慢回忆起来好多,父亲有时总会把手捂在胸口的痛苦状,天气凉的时候,他总会肠胃发酸呕吐,妈妈也尽她能想到的办法减轻他的胃痛,她将家里的小麦面粉尽量的节省下来留给父亲吃,也养了好多兔子和狗,白开水煮肉让父亲吃,大姑每次来家里的时候总会给父亲带白色的糊糊药,想到这些心里更难过,我咋平时那么不懂事,没有好好听父亲话,照顾好他,让他不要生病多好。

     到了第二周末,我回到家,家里没人,大门钥匙还放在我和妈妈约定的石头下面,可是我却听到院子里面有人说话的声音,打开大门,一个我们叫嫂子的人和他儿子帮忙拴住我家毛驴。她看到我说:你妈和你哥带你父亲去拆线了,我看到你家驴在院子,担心把家里弄乱,翻墙进来把驴拴住。拴好后她进屋帮我收拾了被毛驴打掉的镜子、扯烂的衣服等,还说我妈不在没人给我做饭,叫我去她家吃了饭。那个春天因为父亲生病,我家小麦施肥乡邻们帮忙的。那一年家里的庄稼收成没有减少,还增加了不少,迷信的妈妈总说这不是什么好兆头,我从心里不信这个邪。可是另外一件事让我们全家很难过,那就是和哥哥订婚一年的未过门的嫂子让媒人告诉我父亲,要和哥哥退婚。其实哥哥和她对象是自由恋爱的,就在同村,离得很近,她对哥哥特别好,尽管没结婚,可是每天下午总会和哥哥一起给我家干活,对我也特别好,她还给我买了一双漂亮的绿颜色的凉鞋。不要说哥哥不相信,我都不相信那个新嫂子不愿意和哥哥结婚。下午哥哥饭都不吃,冲到那个新嫂子家去问个究竟,嫂子的奶奶说你父亲生病啦,你们家就更困难了,所以他们不愿意啦!哥哥什么话都没说,愤怒的甩掉了手里的玻璃瓶,回到家睡了两天后,父亲找的哥哥说:都是我拖累了你。过了几天,一个周三中午,哥哥找到我,让我好好上学,他要去山西的煤矿挣钱。我拉着哥哥不让他走,说我不上学了,我们一起回家干活支撑我们家庭吧。可是哥哥还是去了煤矿打工,年底回来会带回来一些钱。那个时候还不清楚煤矿下井作业有多么的危险,只有在以后有了电视等信息渠道才了解,才觉得哥哥作为家里的长子太不容易。父亲的胃病在妈妈的照顾下,恢复的很快,父亲又回到他那种乐呵呵的状态,他和妈妈、哥哥我们一家人一起通过养殖牛羊,一起克服困难,让家庭的经济慢慢好转,哥哥也组建了自己的幸福家庭。

三、父亲的婚外恋

    父亲的故事还有点小插曲,那就是父亲的婚外恋。父亲的“婚外恋”是母亲认为的,而且母亲还坚定的认为有“证据”,证据就是母亲给我们展示的一个二十多岁女性照片。母亲给我们讲父亲“婚外恋”的时候,都会拿出他珍藏的父亲的复员留念册,里面这个女的有一张二寸的单人照片,还有6个人一起的合照,和父亲没有单独的合影。母亲从她和父亲刚结婚去部队讲起:母亲跟随父亲到达父亲所在的部队,母亲记得在西安的大雁塔西边,是一个空军的后勤部队驻扎地。坐了一天的车,对方向不确定、环境不熟悉、人员很陌生的母亲感觉一头雾水,父亲就是他的一切依靠,寸步不离的跟着他。父亲让母亲在房间等他,他脱掉外套,提了一个上面有一行毛主席语录的保温瓶去打热水,这个时候一个人未到笑声先到的女孩子,她大声嚷着“回来啦”跑了进来,进来没看到父亲,随机她先是一愣,也没和母亲打招呼又折回身,走了出去。母亲从单面楼的房间窗户往外看,看到那个女孩子和父亲说什么,说的什么她听不清,父亲说完提着保温瓶往回走,那个女孩子追了几步,父亲没有停止脚步,那个女孩子哭着返回头跑着离开了。母亲看到父亲要马上回来时,赶紧回到床沿上坐下,父亲进来笑着说“接水的人多”,母亲心砰砰的跳,只会答应“嗯”。这是母亲和那个女孩子的第一次见面。表面上不说,但是母亲心里各种的猜测。父亲这次回家探亲,奶奶已经去世,爷爷为了找一个给家里做饭的,就托人给父亲找了说媒,认识不到半个月就结婚了,那个时候也没有办理结婚证,结婚3天后父亲带着母亲到了他的部队。到达部队第二天父亲带着母亲去食堂吃饭,母亲站在父亲的旁边,很不自在。那个女孩子也会来吃饭,她看到母亲的表情也很不自在。后来母亲就想逃避,先不去食堂吃饭,甚至都想回家让父亲和那个女孩子在一起算啦!但是这个想法在他们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后发生了改变。从来没走出农村的母亲,对外面的世界都充满好奇,刚开始她偷偷站在窗户往外看,看到父亲和战友一起在球场奔跑、投篮,母亲总被观众的掌声和呐喊声所感染,也被父亲的身影所吸引,慢慢她也走出房间来到球场,默默为父亲助威呐喊。那个女孩子就在人群中,看到母亲,会鄙夷的看一眼。这次近距离看到她,母亲觉得她很美,而且从她看球场上父亲的目光里面,知道她特别喜欢父亲。可是这个时候母亲也喜欢上了父亲。后来一次父亲的单位组织文艺汇演,穿着一样的军装,那个女孩子和父亲一起给跳舞的士兵伴奏,他们和其他战友用手风琴伴奏。台下的母亲看到他们弹着欢快的乐曲,彼此目光交流的时候,是那么的和谐自然,母亲自卑到了极点。

     那天晚上母亲向父亲提出她要回家,主动提出了让父亲和那个女孩子一起幸福生活。父亲特别激烈的反对,说场上演出表演的多,再说农村嫁出去的女人这样回去,就等于被男方休了,以后就孤寡到老。母亲还是很坚持要回家,以不吃饭,不出门抗拒3天后,父亲给她买了回家的车票,送上了回家的车。回来后母亲发现自己已经怀孕,就是我的大姐。家里人发电报告诉了父亲。直到姐姐8个月大的时候,父亲才探亲回家见了自己的孩子,他那次在家呆了30天后返回部队。姐姐一岁半的时候,父母的第二个孩子出生。母亲整天围着两个孩子和家庭,也顾不上关心父亲在部队的生活啦。

     父母的第二个孩子两岁多的时候,那年中秋,是母亲一生都忘不掉的日子之一,她给两个孩子做了好多好看的花馍馍,可是中秋晚上孩子腹泻不止,最后夭折了。母亲抱了孩子的遗体坐了一晚上,不让别人将他送走,村上母亲的一个表叔劝慰母亲,要保重身体。家人也给父亲发了电报,父亲收到电报后,给部队递交了复员申请,还没等到申请批准父亲就背着铺盖卷回了家。父亲回到家不久,那个女孩子给父亲寄了一个大的包裹,包裹里面装了一个文件袋,父亲的复员批准文件,还有那个女孩子的照片。还有一套女军装,一把口琴。后来姐姐总穿着那个军装里面的兰横条的半袖,我觉得姐姐和那个女孩子很像。父亲会时不时的拿出那把口琴,吹几曲。

    有了我们几个小的孩子,他还给我教过怎么吹口琴。母亲把父亲的留念册保留的很好,我们现在都看到他们的老照片。记得父母老了的时候,母亲总会和父亲提起这个事情,还让父亲打听那个女的生活,父亲总是嘿嘿一笑“要找当初就不回来啦”。其实父亲也是喜欢那个女孩子的,而且他们彼此了解的多,兴趣爱好相同,但是父亲却为了家庭和母亲,将这一份情感封存到了他的留念册里面,始终没有走进他的生活,影响我们的家庭。否则都没有我啦!

四、父亲的老婆

     说起父亲,不得不提他的老婆,我的母亲。父亲的老婆不是他们自己相互选择的,是父亲的家人想找一个能够照顾父亲家人的妻子。大字不识的妈妈见到父亲,不管父亲的家庭条件,在我们现在看来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基本技能,比如识字、说话得体、还会打篮球等等,这些深深的吸引了没出过家门的母亲,也让母亲有了很大的自卑感。但是这些丝毫不会影响母亲喜欢父亲,她自然而然的任劳任怨的担任起家庭主妇的责任。

    外婆为了接济母亲的日常生活,常常让外公给母亲及家人送吃的馍馍,让外公和大舅给母亲拉木头烧柴禾,他们那个时候只能用木头和柴禾烧火做饭,没钱买煤炭烧饭。妈妈也为了改善家庭窘迫的生活状况,也采用了家庭激励机制,养老了四头猪,没有饲料喂养,她给我们四个孩子一人分配一头,让我们给属于自己的猪拔草吃,年底杀了将肉卖钱,给我们留一些肉自己吃。我最爱吃的是母亲煮熟的猪尾巴,还有肋骨。妈妈会将猪头烧好,挂在墙上,将最好的肉不卖,腌制成腊肉,等待父亲过年回来吃。过年是我们小时候最盼望的节日,父亲会给我们年钱,通常很少,母亲会给我们扯布做新衣服,做的新鞋子也会放在过年才穿。尤其是除夕晚上,母亲将全年节省的小麦面粉炸成油饼,蒸出好看的花馍馍,再将烧好的猪头煮好,腌成的腊肉做成成品,当然还少不了妈妈自己做出来粉条拌豆芽,豆芽也是妈妈提前几天自己生长出来的,那么丰盛。父亲总会把母亲留给他的最好吃的那一份肋骨让给我,看着我吃的满嘴是油,就连手缝都流着油。这个时候妈妈总会的说父亲宠我,父亲嘿嘿一笑,说他在部队吃的多,眼里却对我们充满溺爱。任何时候都觉得妈妈操办的年最有年味。

    父亲在外,妈妈一个人在家带孩子,难免受到同村的欺负,尤其是同村的一个赵姓妇女主任,还是党员,那个时候我觉得她是好大的官。妈妈出去干活挣公分,干完活回来前她都要叫人搜母亲的口袋,担心母亲往家拿村里共有的东西。母亲觉得受了屈辱,和她发生争执,我老远听见那个妇女主任的声音,走进才知道被她欺负的是我的母亲,我想冲上去和那个妇女主任打架,母亲只是将我和弟弟拉着回了家,回家后她抱着我们姐弟流下了眼泪,没说什么话。后面母亲为了改善家庭收入,还养过羊,我每天下午放学会和弟弟去放羊。一次夏季暴雨,我和弟弟将羊弄到一个破窑洞下面躲雨,雨过后母亲找到我们训了我,最后才知道他担心我们的安全。还养过牛,最后为了我上大学的费用,在这些基础上每年再多养了三头猪。就这样辛苦赚钱的母亲,在我大学第一学期,多给我80元,让我买苹果,那一次我一次买了三袋苹果,一次吃了18个,到最后我吃了好像母亲能感觉的到,觉得是吃给母爱的。

    当然母亲脾气很暴烈,她的暴烈表现在打我们。我看到过她打姐姐,我就躺在姐姐身上护着,至今我也不知道她暴打的原因。但是她打过我,打我的原因我很清楚,他恨我没志气。二叔家有钱一点,一次我和堂姐商量去他家做饭吃,结果二叔打了堂姐,边打边骂,骂声当然是给我们听的,妈妈就觉得我咋那么没志气呢,其实我了解妈妈打在我身上,更是痛在她的心里。所以妈妈的暴烈的脾气是生活磨练出来的。后来父亲生病,她全心全意照顾。再后来姐夫生病,她把家里仅有的2008元让哥哥给姐姐送到医院,挽救了大夫下了病危通知书的姐夫。我结婚时,对象家里经济不好,她让我什么三金啥都不能要,还给退了彩礼。母亲和父亲这样过了一辈子,而父亲就这样纵容了他老婆一辈子。

五、父亲说诗

    每年春节村上办社火,热心的父亲就积极参与操办,被村上人选举为老会长,成为社火队的灵魂人物,每年社火队成立之前,一帮人都要敲锣打鼓的来家里请父亲。

     社会队从正月初一开始筹备,初九开始给村上每一家人拜年。父亲就神气的手上拿着一把金鸡羽毛做成的大扇子,走在彩旗后面,担任说诗的诗官。父亲对说诗很认真,买了一个小本子,抄了好多首的七言律诗和五言绝句,我也看过他抄的内容,但是现场说诗被他灵活的应用到现场实景中,总会惹的大家哈哈大笑。比如遇到漂亮的女孩子,他会说女孩子赛貂蝉,遇到小宝宝,他会说一定会成状元等等,这当然也是对大家在春节喜庆节日的美好祝愿。慢慢父亲说诗的名气越来越大,甚至相邻村上的好多人都来听父亲说诗。

     到正月十五,全镇子的社火举行汇演,用拖拉机装饰的彩车,父亲坐在第一辆彩车上面,还带着他那把大扇子,我也坐在他旁边,只有我才能有这个殊荣,高高在上,一路看到观众对我投来羡慕的目光,很是自豪。社火接待点上,父亲大扇子一挥,鼓点一停,父亲一首诗脱口而出:“初一到十五,大家齐欢舞,人人闹新春,万象来更新”。随着父亲扇子下落,鞭炮声都掩盖了锣鼓声,父亲大扇子再次抬起,又一首祝福诗句:“招财又进宝,幸福把你包,祝君开怀笑,好运往上飘”!招待点的人员立即拿上来两条红色的绸缎,交叉给父亲穿在身上,很是喜庆,鞭炮声和大家的欢呼声再次响起。还会端上来好吃的点心和罐头等礼品,我就有口福啦,在车上饿了可以吃接待点给的饼干。每天社火表演结束,回去大家清点礼品以后,还会给我们分一些饼干和罐头。有的家庭没有参与社火表演,父亲觉得家里有孩子的也会给分配一部分,每年参与表演的人越来越多,社火队由单一的帆队、毛驴队表演,最后有了高桥表演,到最后还组建了夜里唱戏的地摊队,唱戏的剧种有秦腔、眉胡等,我也跟着学会了梁秋燕选段。

    正月里除过跟着父亲耍社火外,就是陪着父亲看大戏,说真话,我不怎么看的懂,但是每次陪父亲去,父亲会给我买油炸糕、橘子和芝麻糖之类的好吃的,那个时候觉得那些咋就那么好吃呢!跟着父亲过完大年,想着他神气说诗的样子,就将父亲给的年钱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刚开始背起来特别不顺,也不好记住,父亲会给我描绘诗句抒写的画面,让我展开联想,试了一下,果真好记也不容易忘记,我的记忆力由此也得到了锻炼。

     父亲的故事很多,一直影响我、鞭策我,我会慢慢回忆,慢慢记录。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倪惠琴,出生于70年代,甘肃平凉人,大学本科学历,非典型理工女,长庆油田在职职工,喜欢旅游摄影和美食。闲暇喜欢从镜头领略美食美景,用文字抒发思想情感。

【来 米】/ 倪惠琴
【端午节前思故乡】/ 倪惠琴

【父亲的菜园子】/ 倪惠

【“安全月”里话安全】/ 倪惠琴
【没有父亲的父亲节】/ 倪惠琴
【父亲教我打算盘】/ 倪惠琴
【我的老同学】/ 倪惠琴
【我的中学老师】/ 倪惠琴

主       编:张 彦

副  主  编:沉 穗

编       委 :王宏民     万   毅

编       委  :郭   旭     韩   晓

编       委 :巨   石     薛光炜

顾主编问 :周海峰     苦   艾

主编顾问 :亓宏刚     蒲家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内蒙古|云奇:观《人世间》的几点感悟
叫我丫头的人
陆静【散文】忆母亲
父母对我爱的偏差(和新年祝愿)
父母之责(摘文)
胡萝卜须,你也得试着拿起扫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