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溺成长】 / 张茂宣

《溺成长》

作者 / 张茂宣

       "来,先尝尝,奶奶专门做的,你最爱吃的红烧排骨"。

       "再吃点,没吃饱,呆会儿饿了,我喂你"。

       “衣服别洗,碗别碰,你的任务是学习"。

        这是独生子,独生孙或孙女现在的成长环境。

        孩子想自己动手,家长不让,怕碰坏身子,弄脏衣服。全权由家长担着,孩童的年龄该读书,能动手的年龄,不让孩子动手。现在普遍小孩的作业多,补课也多。

        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员,他有责任和义务为家里做家务,承担家庭里,他力所能及可干的事。可这一顿顿饭,一次次叮嘱,一句句半吼半哄,渐渐磨平了他们该咀嚼的酸甜苦辣。导致他们丧失了爱人的能力。

       女儿,一个人用零花钱买零食,独自偷偷摸摸在自己房间里吞咽;家人公开吃东西时,她也是挑拣最好的吃;盛进碗里的都是选模样好的堆积着,生怕别人吃掉。

         朋友的孩子,也有以上共性以外,还有更奇葩的地方。

         刚上三年级,自己过生日,请上两位玩得铁的同学,逃学走路回家,叫奶奶给钱,他要请同学下馆子吃火锅。奶奶不依,让步在家做饭,他竟要挟奶奶带同学下馆子吃了打欠条,奶奶没辙,竟然给了钱。当她满足了第一次无理要求以后,渐渐变得更为所欲为,偷偷的摸奶奶荷包里的钱。最后制止这一切的是爷爷的一场大病,爷爷住院了,爷爷喂养的牛羊,没人看管,小孩子,每天拖着拽着放养,天晴下雨天天如此。等爷爷出院回家,卖掉了牛羊,小孩子温顺地回到了学校,一些小小的坏毛病有,但懂事了些。成长中娃儿适当独自经历些事情,面对些事情,慢慢地就成长了。

       我们老板的儿子上大学了,从锅里用筷子捞面,不会。完全似一个两三岁初学者的拙劣表演,半天捞不上,又不好意思求人,一直捞一直捞,直到他的妈妈过来,才顺利的为他捞一碗面端在手上。当时我哭笑不得,这么简单的生活基本常识,竟然不会。不知道他现在学会捞面在手的功夫没有。

        这让我又想到身边另一个朋友的孩子,5岁左右还在喂饭,后来到了上初中的年龄,去了远的地方上初中,爸爸去开家长会,他语出惊人的说"别人家长经常来看同学,自己好孤单,开家长会你就来了,是为了堵老师的批评吗?对你们送我上好学校,是因为你们自私虚荣,我读好了,你们就有骄傲资本了‘’ 家长无语而泣,怎么外面的学校就教会了孩子这些思维?后悔早知道不该让他去外地上学,在自己身边才能把控好孩子的情绪。

        这位爸爸以为是别人引坏孩子,他的孩子认为是父母亏欠他的,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归根到底还是爱的落差,家庭里的爱让孩子的行动力是残缺的,当去外地的学校,就是个刚戒奶的小乳娃,嗷嗷待哺,却什么都要自己面对,看见别的同学时常有家长上学校送爱心奶,自己被冷落,心情是拔凉拔凉的,凉着凉着,正面的会用学习来弥补或者找同学老师灌输;负面的就会向父母撒泼找奶。

        爱,在孩子能听懂话到自己能明辨是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长都是初为人母人父,是要通过学习,渐渐引导孩子走上正途。但是,国内目前孩子有几种普遍的。

         第一种,我们农村只有爷爷奶奶在家带管,老人们带自己子女的时候,打骂不在话下,盼着子女成才,但带孙子孙女,他们打骂只是表面,内心生怕孩子怎么的了,一面因为是子女的,带不好遭指责,一面因为孙子孙女出生,他们如夕阳西下,满是柔情余光照耀大地,没有火辣辣的劲儿管了。况且孙子孙女是他们的心理良药,常年子女不在身边,爱全全给了幼孙们。

        第二种,是妈妈带,几乎夫妻常年分居两地,父爱空缺,母爱浓烈时常力不从心,猜忌抑郁。单亲家庭爱就这样畸形地慢慢展开,随之离婚率高了,女人男人是成年人,这种爱可以转移,而留下病根的在孩子身上,她们的爱不会因为父母的离异改变,父母是这世界上他们唯一依赖的爱。幼小的孩子,会沉默,会反抗,会渐渐走入不归路,要么就等时间拉长这阴影,从迷雾中走出来的。而离异的父母,心生愧疚,都依着孩子的需要,满足孩子的需求。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各异,不是所有大人离婚都遭小孩儿反对的,我小时候就很希望父母离婚,成天不幸福,还不如分开的好。我也在妈妈溺爱下长大的,有时就很很叛逆。

         第三种,是孩子的父母上班,请爷爷奶奶来身边带的,三世同堂,中国一向不被看好的婆媳关系,会因为生活习惯不同,教育小孩儿的观念不同,偏执最后吵闹的不在话下,没有共同追求研讨带好第三代,而把重心转移到了大人们身上。      

         纵观这些孩子的现状,目前推出二胎政策,现在的年轻人,接受教育都高,思想独立,身边的实例,电视上的虚拟,大伙儿干脆不带小孩,恐生二胎,更甚者婚姻也不走进来,不过婚姻也就一张纸的契约。现在生活一起几年的老夫老妻踏过了一程又一程,就不签订这纸协议,为什么?就因孩子。

         这大环境的驱使下,孩子们以后的路,是有待慢慢修正的,愿生活处处充满阳光和爱,不要因宠溺而逆着长。          

作者简介


作者张茂宣,四川达州人。家庭主妇,自由职业者。利用闲暇之余,书写流年。


主        编 :   张    彦

执行主编 :   槐自强     巨石  

                        郭    旭     韩晓

顾        问 :   周海峰     苦艾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家访
爷爷奶奶经
[黄石文坛]蔡民治的散文《孙女去军训》
小孙女3岁啦
一个带孙女的农村奶奶的改变,值得所有家长学习
老人那些“假疼娃”的表现,不但家长要分清,还得让孩子心里有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