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篆刻基础】:《三十五举》里的篆书常识
既然称为“篆刻”,那么,学习篆刻必然要学习篆书,这已经是学习篆刻的基本常识,基本上篆刻所要表现的所有艺术美,都附丽于篆书,于是我们有必要在我们的【篆刻基础】这一系列内容里加入关于篆书的一些基本常识。
最早致力于篆刻课程编写的篆刻家是宋末元初的吾丘衍(也有写作吾邱衍、吾衍的,他生于1272,卒于1311),他所编写的《学古编》是最早的篆刻教程,这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核心的内容是《三十五举》,关于这个内容,布丁之前有全面的释读,但布丁现在觉得,有必要将其中有关“篆书”的“常识”部分再拿出来强调一下:

(吾衍画像)
1、凡习篆,《说文》为根本,能通《说文》,则写不差。
《说文解字》是小篆的标准字典,而我们刻“元朱文”一类印,所使用的篆书字体,就是“小篆”,因为“元朱文”是篆刻的重要“印式”之一,所以,所有有志于学习篆刻的朋友,都应当把学习《说文解字》当成习篆第一要务。
举印人例子:邓石如是清代最重要的篆刻家之一,他曾经在半年之内手写《说文解字》二十本。当然,布丁猜想,是仅写《说文解字》字头,每一个字的解说并不在内。但那个时候的书写工具只能是毛笔,这书写量,也足够惊人,难怪他会成为清代“国朝书法第一人”(包世臣语)了。
这样来说吧,我们不敢保证学完《说文解字》,就一定能刻好印,但却基本可以保证学完《说文解字》,在篆刻实践中不会出现“字法”错误(即用错字)。
2篆书多有字中包一二画,如“日”字、“目”字之类,若初一字内,画不与两头相粘,后皆如之,则为首尾一法;若或接或不接,各自相异,为不守法度,不可如此。
这是说字法统一的问题,比如,同一部书法作品中,多次出现“日”“目”这一类字,中间的短横,如果第一个字中间的短横与两侧笔画相连(如《白氏草堂记》里的“日”),那么,后面出现同样的字,也应与保持相连;如果这个字第一次出现,短横与两侧不相连(发《峄山碑》里的“日”),那么后面的字也要同样处理。

(《白氏草堂记》和《峄山碑》里的“日”)
关于这一点,历来有两种看法:(1)作同样的处理,保持统一性,这是篆书书法的特性,它应当具有相应的“工艺性”,因此相同的字,就作相同的处理。(2)为了保持艺术的“多样”性,并保持变化,有些书法家专门把相同的字作不同的处理,以求得更多的变化,这一点,就像《兰亭序》里的“之”(需要考量《兰亭序》是行书,与篆书的处理方法当有差异)。
又:圆点、圆圈,小篆无此法,古文有之。口字作三角形,不可引用,学者慎勿于难写处妄意增入。
小篆里不存在圆点、圆圈的文字处理方法,这种处理方法存在于古文中,但这种原则,在篆刻中并不可拘泥。比如吴昌硕的“园丁课兰”,其中的“丁”,就用了圆圈的处理方法。艺术与学术,是有区别的,重要的是,在以圆点、圆圈、三角等其他篆法入印时,要注意“印化”和统一性原则,即吴昌硕所说的“字体之纯一”(详细可见布丁的其他相关文章)。

(吴昌硕和他的“园丁课兰”)
3、篆法扁者最好,谓之“蜾扁”,徐铉谓非老手莫能到,《石鼓文》是也。
这一点,其实还有深究的余地,足可写成一篇论文,但我们可以简而化之,记得一点即可,学篆书,要求大成,《石鼓文》是最好的入手处。因为石鼓文的“不圆不方”,最合篆刻意味,亦最适合篆刻(篆书求“圆”,印章求“方”)。当然,这也是吴昌硕一生钟爱“石鼓文”的原因之一。

(《石鼓文》拓本局部)
4、小篆俗皆喜长,然不可太长,长无法,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岂不美哉。
小篆的纵宽比是1.5比1,即吾衍所说的“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如图:

(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
脚不过三,有无可奈何者,当以正脚为主,余略收短,如幡脚可也。
篆书的一个字,下部垂脚不要超过三支,如果实在没有办法(遇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以一脚为正脚,余脚收短(如“南”字),或者两脚对立(如“大”字),站直即可。如图:

(篆书中“脚不过三”的“南”“大”)
有下无脚字,如“生”、“曰”、“之”等字,却以上枝为出。
遇到没有垂脚的字,如“生”“曰”(说话之yue)“之”等字,将其重心保留在下部,上部枝干伸展。如图:

(下无脚字,却以上枝为出)
5、凡囗圈中字,不可填满,但如斗井中着一字,任其下空,可放垂笔,方不觉大。“囗”不可圆,亦不可方。
关于这一点,只要写写《峄山碑》里的相关字,就会明白。如图:

(《峄山碑》里的“国”和“四”)
遇到大囗(“国”字外面的框)的字,不要填满,就像斗井中有一字,框的内部下面可以空一点,让里面的部件放下垂脚,有伸展的余地,这样就不觉得字大(比同一篇篆书里的其他字)。其实,这是一个书写经验,遇到四面平正的带方框的字,有经验的会把它主动写小一点,这样就不显得大。
如上图所示,这个“囗”,既不要写得太“圆”,也不要写得太“方”。
6、凡篆大字,当虚腕用笔,手腕着纸,便字不活相。
这其实是写大一点毛笔字的普遍原则,但对于篆书,这一点更为重要。写大字时,要尽可能站立书写,不管是腕,肘,都不要挨纸挨桌,稍有挨纸、桌,书写出来的篆书线条就会显得粘滞,导致气息不通畅,线条不够婉转、挺健,也就是吾衍说的“不活相”,而篆书是需要更多的“婉畅”意趣的。
如开篇所言,以上这些,是篆书书法的基础,是常识性的东西,但书法是艺术,艺术没有定则,这些也不是不可违背的法则,只是一些可指导新手的“小窍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早的篆刻教材都有哪些内容?
学篆刻,要把这三件事踏实做好!
篆刻学习:我该如何记住这上万个篆字?
篆刻入门:“识篆”、“用篆”与汉字的音、形、意之美
篆书书法的学习经验分享
细读《篆刻学》:篆书的演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