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篆刻学习:替元朱文理理家谱

前些天,另一个公众号转了我一篇文章,是说元朱文学习,要注意躲开一个坑,而在那一篇文章的最末,布丁得出结论是:要学元朱文,可以看元明印人的元朱文,临习的话,就找邓石如、吴让之及他们之后印人的元朱文,结果,文章一出,就有好多朋友在后台留言,问陈巨来的元朱文怎么看?于是,今天觉得有必要把元朱文的脉络理一理,否则,很多新进篆刻学习者,一提元朱文,就只知陈巨来,这显然不合适,也影响学习。当然,做这样的整理一定是有价值的,理清脉络,拓宽眼界,真要学元朱文了,能找对老师,知道这种刻法是从哪 一条路上过来的,不致于受限于某一家或者受限于大众潮流。

我前面的文章说过,目前已知的印章印式有古玺印式、秦印印式、汉印印式、随唐官印印式、宋明印印式、元押印式、元朱文印式,其中在当下印坛,影响力最大的三钟印式是古玺印式、汉印印式、元朱文印式。

当然了,古玺印式和汉印印式里也有细朱文,但因为这些细朱文,只是形式上文字线条的”细”,跟本文所说的“元朱文”特指的小篆元朱文有明显的区别,古玺上的细朱文,文字是大篆系的,如图:

(战国古玺里的细朱文)

汉印里的细朱文,虽然汉朝的时候已经有小篆书体,但汉印里的朱文却不是严谨意义上的小篆,而是有汉篆方正的意思在里面的缪篆或变形缪篆,如图:

(汉印里的细朱文印)

当然,也有认为上图中“巨蔡千万”印是元朱文的发祥的说法,因为不被大家认可,且元朱文主要是指发源于元代赵孟頫的“元”代以后的朱文,我们还以这个公认的概念来整理,不会出大的错讹。通常意义下的元朱文,是用小篆来刻细朱文印,一般认为就是起始于元朝的赵孟頫,赵孟頫是书画大师,因此影响也大,再加上他是一心在理论上引导篆刻复古的倡导者,在印学史上地位较重要,因此,我们就认为他是元朱文的创始者,而且,元朱文中的"元“,有一个很重要的断代指标,是指的"发源在元朝”的小篆朱文印。沙孟海在他的《印学史》中指出:赵孟頫所篆印文,纯用小篆,朱文,细笔贺转,恣态柔美,世称圆朱文”(西泠印社出版社版,第94页)但沙孟海大师也认为“这一体(指元朱文)在当时还是初期作品,圆转之中,仍带拙朴气息”(同上)

(赵孟頫之“松雪斋”)

布丁觉得,赵孟頫之所以被确认为“元朱文”的创始第一人,主要得益于他的名声,他的篆书作品风格跟他的印章如出一辙,从“印从书出”的理论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把赵孟頫的细朱文印当成元朱文的第一期的代表。

(赵孟頫“六体千字文”)

这一期的元朱文印,除了赵孟頫,吾丘衍,还应当包括文人篆刻的鼻祖文彭的元朱文印,他们的特点是:在婉通之外,还略略带有朴拙之气。

(文彭的“琴罢倚松玩鹤”)

那么,第一期的断代应当是元至明中期。

紧接下来的第二期,可以纳进来这些人,名家太多了:汪关、林皋、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徐三庚。

这一期印人的努力,使小篆元朱文渐趋稳定,风格基本形成,朴拙之气尽去,代之以婉通清丽典雅。这一批印人让元朱文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工整,越来越秀丽,越来越典雅。

(汪关的“寒山长”)

(林皋的“林森)

(邓石如”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吴让之”观海者难为水”)

(赵之谦“金石录十卷人家”)

(徐三庚“引商刻羽杂以流徵”)

这一期算第二期,第二期的时代跨度从明末到清代。

紧接下来是第三期,这一期以赵叔孺和王福厂为代表。

赵叔孺一支仍以圆朱文的圆转柔美为主调,极尽柔媚,这一支的主力军除赵叔孺本人外,还有赵的60名学生,其中主要代表还有他的四大弟子:陈巨来、方介堪、叶潞渊、沙孟海。

赵叔孺生于清代同治年间,卒于民国三十四年,即1945年,因此断代算近代人,他的篆刻源出赵之谦,(他们都姓赵,一家人),其实仔细挖,可能还可以看出汪关的影响,另遍学各家,兼浙皖两派之长而力追秦汉,总之,在赵叔孺手里,元朱文真的是珠圆玉润,雍容大方之极。至于他的大弟子陈巨来,因为赵在边款里称陈为:“陈生巨来,篆书醇雅,刻印醇厚,元朱文为近代第一”老师称学生到这样的地步,也怪有意思。因此,陈的名声似乎要大过他的老师,当代画家如张大千、吴湖帆、溥心畲、叶恭绰等名家的用印,大都出自陈巨来之手互借声名,更使陈巨来声名大噪。当然,陈巨来的元朱文的确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我们可以看一段他的印论,他在《安持精舍印话》里说道:“宋元朱文,创自吾(吾衍)、赵(赵孟頫),其篆法章法,上与古玺汉印,下及浙皖等派相较,当另一番境界,学之亦最为不易。要之圆朱文篆法纯宗《说文》笔画不尚增减,宜细宜工。细则宜弱,至柔软无力,气魄毫元;工则宜板,犹如剞劂中之宋体书,生梗无韵。必也使布置匀整,雅静秀润,人所有,不必有;人所无,不必无,则一印既成,自然神情轩朗。”他这样说(他对元朱文的理解,他的创作理念,他的审美追求都在),也这样做,终成一代著名篆刻家。倒是现在学陈的后人,拘泥于工艺味道十足的印风里出不来,只学了陈的形状,而不得陈之神采和创作篆刻作品时的辨证思维下的精神内核(人所有,不必有;人所无,不必无)

赵的其他弟子在元朱文上的贡献也非常突出,方介堪除了元朱文印从他老师那里继承下来外,还有仿汉玉印与鸟虫篆印方面有突出贡献,叶潞渊,也走工整细致一路,他在元朱文文字与边框的关系方面有较突出研究,刻元朱文印,整体感强,章法精妍。沙孟海更不用说,他是我国著名的书学泰斗,同时又精研文字学、考古学、因为他同时还是吴昌硕的弟子,元朱文印容易被 人忽视,但其实,正因为他跟吴昌硕学过篆刻,因此,他的元朱文作品于工整秀雅之外,别有雄浑之气。

我们来看一下,元朱文赵叔孺一脉的作品:

(赵叔孺“净意斋)

(赵叔孺”我大史也“)

(赵叔孺”无锡秦氏锦供养“)

(赵叔孺”南阳郡”)

(赵叔孺“家在西子湖头”)

(陈巨来“飞鸿”)

(方介堪“我爱大千花世界”)

(叶潞渊“潞渊画印”)

(沙孟海“臣书刷字”)

元朱文第三期的另一个分支是王福厂一脉,王福厂生于光绪年间的1880年,卒于1960年,基本算赵叔孺、吴昌硕的同时代人,又是西泠印社的创始人之一,绝对的篆刻名家,他本人及他的弟子及后续印人是元朱文近代印人的另一个分支。王氏这一脉的起源点在浙派,我们知道,浙浙以切刀立派,而王氏这一派的元朱文自然也就苍茫一些,不像赵叔孺一派光洁 ,因此,这一派,又称“浙派圆朱文”,线条不光洁、刀痕满满,但整体上却又圆润可观,另外,这一派的元朱文的印文与印边之间连接较多,连接处比较粗重,因此,说到珠圆玉润,肯定不及赵叔孺一脉 ,而说到苍茫有力,则稍胜赵氏一些。另外,由于这一派的元朱文圆柔的外形之下,含着丰富的劲力,如绵里裹铁,因此又有“铁线篆“的称法。王氏也广收弟子,因此,传人也多,诸如韩登安、谈月色、吴朴堂等广为人知的弟子之外,还有魏滋康、周志蠡、汪新士、王京簠等。

我们来看一下王氏一脉印人的作品:

(王福厂”会稽孙伯绳平生真赏“)

(王福厂”苦被微官缚低头愧对野人”)

(王福厂”壮志逐年衰”)

(王福厂“香雪庄藏真”)

(王福厂“东桥鉴赏”)

(韩登安刻“词《沁园春雪》”)

(谈月色“同梦笔生花馆”)

(吴朴堂”小楼一角春常住“)

小篆元朱文在经过近代赵叔孺和王福厂两脉印人的共同努力之下终于定型,成为雅俗共赏的一种印章形式,但其实赵王两路上追根源,又都各有出处,比如赵氏一路出自明代汪关一路,光洁妍美,而王氏一脉出自浙派,向上追溯,可以追到明代的朱简,我们知道,明代五家,大都扎根秦汉,拟古出古,自成面目,后来百花盛开的印坛各派有各派的特色,身为后来学习篆刻的新人,一定不要人云亦云,一定要选对跟自己脾性相关相同的一路开学,别一提元朱文,大家都学陈巨来。有些性格豪爽的印人,学陈会觉得憋屈的不行。现在入手学印无从入手的,大可跟老师的老师学起,去古玺汉印里找找救命稻草。

本文大致理一下元朱文的脉络,没有提到的元朱文突出的印人或许有,篆刻学习,一定要拓宽视野,不被一家所囿,最终在学习中找到自家的出路正在集众家之长,偏师出师,循环往复,最终自成一家。

(【老李刻堂】之11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朱文印三百品
篆刻入门:学刻朱文印,一定绕过这个坑
赵孟頫对中国篆刻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篆刻入门:为什么要“书印同参”?
陈振濂|谈历代篆刻家
元明文人印的兴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