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粟裕在大战略上经常正确,有一个小问题,30多年后却证明他的回答错了

粟裕是一位特殊的将领,特殊在他有元帅的功劳,最后却只评了大将。特殊在他常常和中央和毛主席的意见不一致,而最后却证明他是对的。粟裕是一位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军事战略家。

然而,1961年国庆节的那天,毛主席问了他一个小问题,粟裕回答说不,当时也没有进行深入探讨,直到30多年后,真相才浮出水面,证明粟裕的回答是错的。

毛主席让粟裕率大军主力西进,粟裕认为要打就在苏中打

1946年6月,内战一触即发,蒋介石调集重兵对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即将发动全面进攻。为了应对这一局势,毛主席认为应该让陈毅领导的山东野战军和粟裕领导的华中野战军跳到外线歼敌,建立和扩大新的解放区。

(1948年,粟裕李先念和陈毅在西柏坡)

所谓全国一盘棋。当时国民党重兵围困李先念领导的中原军区,毛主席让粟裕跳到外线去打,率领不少于15个团的主力部队,兵出淮南,占领蚌埠、浦口间的铁路,也是为了保障中原军区的安全。

中央命令粟裕要在7月10日之前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待命攻击。新四军军部根据中央的指示,在6月27日也命令粟裕率领华中野战军主力西进,集中于六合、天水之间。

华中野战军主力西进看来已经没有悬念了。远有毛主席和中央的指示,近有新四军军部和陈毅的命令,粟裕必须执行,也不能不执行。然而,粟裕就是粟裕,他没有盲目地去执行上级的命令。

粟裕认真分析了当前的局势,他认为大军出动,首战必胜,只有打胜仗才能打击国民党大军的进攻,才能有力策应中原军区。要打就在苏中地区打,这里是老解放区,地形复杂,物产丰富,群众基础也比较好,在这里打胜仗粟裕比较有把握。

(粟裕朱德陈毅和李先念等)

如果大军西进,面临地形生疏、没有群众基础,打胜仗则没有把握。为此,粟裕向中央建议,华中野战军暂不西进,就在苏中地区大打,先在苏中地区打两仗再行西进。

中央同意粟裕的方案,苏中七战七捷横空出世

中央让粟裕西进,粟裕则坚持留在苏中,暂不西进,其实就是和中央的方案不一致,没有立即执行中央的命令。面对这种情况,中央极为重视粟裕的意见,重新审视全局。

7月4日,中央同意了粟裕的意见,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然后再跳到外线去,这样在政治上可能更加有利。为了打好苏中这一仗,粟裕召开了誓师大会,做了具体而微的动员报告。

在报告中,粟裕甚至提出对付敌人装甲车的办法,还指示如果在作战中失去了和上级的联系该怎么办,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一定要善于伪装自己等等。粟裕考虑得都非常仔细,好像身临其境一样。

(七战七捷时期的粟裕)

7月13日,第一仗打响,粟裕出其不意,先打强敌,胜利了。紧接着,第二仗,声东击西,又胜利了。第三仗,在运动中歼敌,再次胜利了。一直到第六仗,第七仗,全部胜利了。

这就是著名的华中七战七捷,粟裕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歼敌5万多人。他所指挥的华中野战军只有3万来人。3万人是如何吃掉5万人的呢?这就是战争的智慧,这就是粟裕的神话。事实证明,粟裕坚持暂不西进留在苏中大打的战略是对的。

中央让粟裕南进,粟裕认为应该留在江北决战

1947年,毛主席高瞻远瞩,命令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时间进入到1948年,中央构想,组建东南野战军,由陈毅粟裕领导,实施第二个战略跃进,渡过长江去,机动作战,调动国民党主力回防江南,减轻中原战场的压力。

毛主席再次点了粟裕的名字,先组建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由粟裕统领南进。1946年,毛主席让粟裕西进,粟裕没有执行,这一次毛主席让粟裕南进,粟裕执行了吗?

粟裕还是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与其分兵南进,不如留在江北决战。分兵南进并不能有效吸引国民党主力大军回防江南,那里水网密集,不适合机械化部队展开,蒋介石不会把他的王牌机械化部队调到江南去。

反而,我们进入江南,人生地不熟,在没有后方的情况下,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粟裕精准预计将有五六万人的减员。同样付出五六万人的减员,不如留在江北决战。

粟裕认为江北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在黄淮地区,一举吃掉国民党的主力部队,对全国战局将有决定性意义。因此,粟裕建议中央,暂不南进,留在江北决战。

粟裕来到城南庄,毛主席破例出迎,说,我们17年没见面了

这是1948年了,国共双方都明白,现在已经进入生死存亡的决战关头。毛主席让粟裕南进,粟裕却有不同意见。兹事体大,毛主席让陈毅和粟裕亲自来城南庄面谈。

4月份,粟裕风尘仆仆地赶来,毛主席一般从不到门外去迎接党内同志,可是对粟裕却破了例,毛主席主动走到门外,迎接粟裕,握着粟裕的手说,

我们已经17年没见了吧。

这是什么意思?粟裕在17年前就是毛主席的部下,他参加过井冈山的斗争,然后加入中央苏区,参加历次反“围剿”战斗,粟裕没有学过军事,他是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成长起来的战将,他打仗的本领都是跟毛主席学的。

后来,粟裕被派到红七军团,又参加了北上抗日先遣队,离开了中央苏区。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主力踏上长征之路,粟裕却留在了闽浙赣、闽浙边一带坚持游击战。

一别就是十几年啊。很长一段时期,毛主席没有粟裕的准确消息,他一直挂念着这位井冈山时期的年轻将领,有传言说粟裕牺牲了。毛主席非常悲痛,1937年在陕北的苏区会议上,张闻天宣布粟裕为革命烈士。

直到1938年,毛主席才得到准确消息,粟裕还活着,而且已经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将领。阔别十年,刮目相看。粟裕每每有独特的见解,往往能出奇制胜,毛主席非常欣赏他,这次就是要当面听听他的意见。

在城南庄,粟裕亲自向五大书记报告,陈述自己的意见。一席报告,改天换地,中央最终同意了粟裕的意见,暂不渡江,在江北决战,这就是后来著名的淮海战役的雏形。

毛主席问,你是少数民族吗?粟裕回答说,不是

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在两次大战略上,坚持己见,证明他的意见是对的,然而,建国后毛主席问了他一个小问题,粟裕却回答说不是,时间证明,他的回答是错的。

那是1951年的国庆节,粟裕和很多开国将帅都登上了天安门。当时的粟裕刚从苏联治病回国不久,毛主席很挂念他,专门和他谈话。毛主席了解了粟裕的身体情况,突然提了一个小问题,

你是少数民族吧?是不是苗族?

粟裕没想到毛主席会问这么一个问题,他就如实回答说:

不是,我们家都是汉族。

毛主席当然不是随口一问的,他老人家博古通今,读书破万卷,对全国各地的风俗民情和历史掌故都了如指掌。粟裕是湖南会同县人,那个地方叫湘西,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集区,有苗族,有侗族等等。

粟裕的长相,比较瘦削,眼睛比较深,鼻子比较高,跟普通的汉族人不太一样,很像是少数民族的。所以毛主席才有此一问。粟裕的回答对吗?应该说有点草率。

其实呀,自己究竟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粟裕也没有做过考证,只是听祖辈们说,他们家是汉族的。口口相传,粟裕就说自己是汉族的。十几岁离家之后,粟裕再也没有回过老家,对自己的民族问题了解不深。

在会同,像粟裕的祖辈们一样,很多当地的少数民族都自称是汉族。为什么呢?因为民国时期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比较严重,大汉族主义思想盛行,好多少数民族居民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为了改变生活状况,他们就自称是汉族。

粟裕的祖辈也是这样,“成为汉族的”。粟裕没有深入考证其中的问题,所以很草率地回答说他不是少数民族。时间一晃30多年,毛主席和粟裕先后都与世长辞了。

直到1986年,会同县人民政府应当地居民的请求,重新调查民族问题,经过详细取证、考证、认证,最终确定当地的粟姓都是侗族。粟裕也是侗族,他是少数民族的。

现在我们看粟裕的各种传记,一律都说他是侗族,再说他是汉族,那就不对了。可见毛主席当初的判断是对的,他绝不是随口一问。在开国上将中有著名的“三杨”,即杨成武、杨得志和杨勇,其实还有一位姓杨的,叫杨至成,那是毛主席的后勤大管家,他就是侗族的。指挥百万大军的军事统帅粟裕,也是杰出的侗族将军,唯一的侗族大将,唯一的少数民族大将。

辛苦码字不易,喜欢的朋友们欢迎点击关注或留下宝贵评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将军」粟裕一生战功赫赫,功历才德肩比元帅,1955年为何只授大将军衔?
粟裕大将一生不知自己这一身份,去世五年后,国家才出面为其更正
人民战争中的少数民族将领
粟裕向毛主席提议,在中原打一次大仗,主席:你这是种伟大的骄傲|粟裕|陈毅
少数民族军衔最高的开国将军是粟裕,缅怀他的“悼词”盖世无双!
粟裕有多能打?3次否定主席战略,都能全胜,连毛主席都赞叹不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