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爱玲的“虱子”与许鞍华的“袍子”

张爱玲向左,许鞍华向右。

这可能注定是一张不及格的答卷。

即便有许鞍华、王安忆、坂本龙一、杜可风的庞大阵容。即便有车见车载的彭于晏。

改编张爱玲小说,本来就是一件危险而富有挑战的事。

“华丽的袍子下面满是虱子”。重点是袍子还是虱子?


我们知道,张爱玲真正想写的是虱子,他们爬在袍子下面。

而许鞍华拍出来的是“袍子”,只是这个袍子有虱子。

是整个团队配置,没有能力拍“虱子”么?想必也不一定吧。

在我看来,许鞍华的《第一炉香》也不能说错错错,只是她表达的不是张爱玲。

也许许鞍华根本就没想拍“虱子”呢?


《第一炉香》为何被骂惨?

如果你看了网评,大抵知道《第一炉香》被骂惨,火力主要集中在电影选角上。

让运动阳光的彭于晏去演苍白颓废的乔琪乔、让圆脸爱笑的马思纯去演内敛心机的葛薇龙。


甚至被戏称:《第一炉钢之骆驼祥子》。


矛头指向了女主。

马思纯的身材和长相,说实话很难刻画出民国时期女性古典精明肖像。

原著里,葛薇龙每一次在穿衣服的时候,都要用一个别针,在背后把衣服别起来。但马思纯丰满发福的体态,让观众直翻白眼。


从演技上,葛薇龙所带给我们的颓废美,马思纯又无力展现,只表现出“刚和乔琪乔认识,就爱得死去活来,死活要嫁给他”恋爱脑的一副死样子。

再说乔琪乔。《第一炉香》来说,小说里的乔琪乔是一个面无血色的混血儿,“连嘴唇都是苍白的,和石膏一般,在那黑压压的眉毛与睫毛底下,眼睛像风吹过的早稻田”

然而电影里的乔琪乔是这样的。


早稻田没看见,倒是有点像小流氓气息的黝黑小伙,油腻感十足。



是的,整个气质似乎都不相符。

在影视改编中,人物的契合度和原著的气质是非常重要的。选错了人物,意味着电影已经失去了一半的人心

选角的失败,是导演看走眼了么

我不信许鞍华粗心大意。这其中缘由,我们暂且不论。

再来。电影本应该是“三分薄凉,三分讥笑,外加四分漫不经心”的,本应该是心机算计,狠劲十足的。


用个人故事来隐射一整个时代,张爱玲的格局是很大的,爱情是她的表达手法,但绝对不是目的。

张爱玲在《第一炉香》写到“这个年头儿,谁是那个罗曼蒂克的傻子?”

但是在电影里,葛薇龙偏偏就是那个“罗曼蒂克的傻子”。


编剧的锅?

有人说,这是编剧的锅。张爱玲的原著不好改。

确实。王安忆曾在她的文章《世俗的张爱玲》中谈到,张爱玲“对现时生活的爱好是出于对人生的恐惧,她对世界的看法是虚无的。”这种悲凉的底色与人生的虚无感,或许就是强调戏剧性的影视作品所无法呈现的吧。


从细节上,张爱玲的作品都有着非常鲜明的个人风格属性,张爱玲描写的人物有着复杂的内心戏。改编的时候,少了孤高冷峻的疏离感,多了腻腻歪歪的爱恨情仇。难免丢失了张爱玲式的氛围感。


在张爱玲笔下,葛薇龙的选择是自主的,建立在心机计算和纸醉金迷之上的。自甘堕落,而她与乔琪乔,是“我爱你,与你无关。”

但是在电影里,葛薇龙无助,猜疑,纠结而拧巴,更像一个邻家妹妹爱上了海王渣男欲罢不能。一句,“我爱你,你个没良心的”,让整个氛围破防。


但是,改编一定要“抠书”么?

不一定。尊重原著,还原原著固然是好的,但还原绝对不是小说改编的唯一选择。

和《第一炉香》相似,李安导演的《色,戒》也是改编自张爱玲的小说作品。


因为小说《色,戒》篇幅不长,男女主人公的背景都交代得不大清楚,于是乎,创作者在改编时为其赋予了更为丰满的人物背景。

甚至有学者分析,李安是把张爱玲的身世带给了女主人公王佳芝。

事实证明,《色,戒》电影的改编是成功的,丰富了主人公的形象,同时也寄于了许多改编者对于政治与个人情感的全新看法。


我们回到编剧王安忆。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导演希望她书写一个“疯狂的爱情故事”。

王安忆说,她的编剧工作就在与给张爱玲原著中的留白“填空”。可是张爱玲最为人所称赞的特点就是她的留白。


填的太多,填的偏了,填的格局变小了。

原著之所以著名,势必有着想要传达的根本要义和独特的魅力。在改编时如果淡化它的思想内涵,或是改掉了原著中标志性的风格,多少都会显得有点“掉价”。


原著的书粉很多,相关的非常详细的学术分析也有很多,其中的情节大家早就已经烂熟于心,而且有着一种先入为主的定式标准。

在这样的情况下,影视作品中的一些小小的差别就会被拿出来放大,并被视为错误与不尊重原著。

所以,这个锅是编剧的么?


许鞍华到底想干嘛?

在《南方周末》的对王安忆采访里,说许鞍华说自己这个年龄了,没有好好爱过,你要让我爱一次。


看来,是许鞍华不懂张爱玲?

许鞍华终身未婚未孕,她早年的感情经历也被隐匿的很好。曾有人想从她的电影里寻找她的爱情观,她说“电影里我对爱情的处理主要出于戏剧性的考虑,不代表我的爱情观。”

在《一条》的采访里,许鞍华介绍之所以如此庞大的团队阵容说:


看到这里,我有些自顾自狂妄地想,年华老去,许鞍华也许有自己的考虑,有她自己想要释放的东西。

便是回到我开头的问题,张爱玲写的是袍子的虱子,而许鞍华拍的却是长了虱子的袍子,到底是许鞍华不知道张爱玲真正要写的是虱子?


还是她只是想完成一件属于自己的“袍子”?

假使这部电影的主创们给予它的定位就是一部文艺爱情片,也许就没有那么多走进电影院破口大骂的观众。


也许,马思纯刚好像极了“你让我好好爱一次”的那个人?

也许,彭于晏刚好像极了“好好爱一次”的对象?

你是否可以释然?

只是这部电影改编自张爱玲,那么广泛的原著党,喊着去看张爱玲,而不是去看许鞍华。


许鞍华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张爱玲有很多读者,对作品的期望非常高,书里头描述的东西拍出来又都是不一样的,这个大家都知道的。”

”我并不希望观众看完以后,看到好多很深刻的道理。我觉得张爱玲之所以好,就是因为她是非常深刻的,但同时又是完全一看就明白的。她的作品你看完是,'啊!说中了(我)’,而不是在其中做逻辑证明,这个人反应A到B到C到D,然后加起来,她不是这样写的,而是一下到了非常复杂的、人家没有想到但又非常能理解和体会的一个感受。“

许鞍华年轻时照片


看,许鞍华也许只是想借《第一炉香》来完成自己。而观众买不买单,我想是她是知道结果的。


为什么想要好好爱一次,非要拍张爱玲?

答案在许鞍华的心里。我们不得而知。

也许,只是张爱玲的笔触动了许鞍华,就像曾经触动了我们一样。

而我们是否容许别人心里住着另外一个张爱玲,就看我们自己了。



参考文献:
彭吉象《影视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陈晓云《电影理论基础》,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2016






 作者:少禾&右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俞飞鸿的美,救不了《第一炉香》
谁能拍张爱玲?
《第一炉香》发首支预告:“第一炉香”变“第一炉钢”,选角遭群嘲
让许鞍华重拍一次,这炉香还是这个味儿
《第一炉香》这改编,对得起张爱玲?
把葛薇龙拍成一个蠢女人,真的太冤枉张爱玲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