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男人酒桌上的弯弯绕,可太防不胜防了
过年期间,绕不过的除了春晚,还有一顿接一顿的吃吃喝喝。大家都免不了要喝上几杯,醉上几回。

那么,古人过年也像现在这么爱喝酒吗?

今天小印就来给大家讲讲中国的酒文化。



-01-
各地喝酒大赏

在中国,凡是有宴席的地方,就必定有酒。

酒文化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同地域环境、风土人情与美酒、饮者的结合碰撞,让各个地区,都形成了独特的喝酒仪式感。


喝酒大省山东物博地广,喝酒论箱,规矩硬核。

酒桌上座次讲究,各司其职。主陪靠威望,副陪靠酒量,三陪靠胆量,四陪靠形象。

图源:好酒调查局

对于河南人来说,吃鱼是比“吃鸡”更刺激的活动。

饭局开头的转桌就是决定命运的时刻,今晚是站着回去还是躺着回去就在此一举。

根据“头三尾四,脊五肚六”的规则,鱼头对准的宾客喝三杯,鱼尾对准的俩人各喝四杯。

如果被分到了鱼翅,一般开局就要嘱咐好旁边的人:“记得今晚扶我回家”——每个翅喝三杯,四个鱼翅合起来就是十二杯。


东北人对喝酒这件事,有着十足的默契。

“喂,干嘛呢?”是最深沉内敛的邀约。

“整点啊?”是开启酒局的密码。


喝酒的节奏一定要精准把握:开喝的第一个小时先喝上6、7瓶,然后再用三五个小时喝上2、3瓶。

总之,感情深浅,都在酒里,咔咔就是喝!

内蒙人喝酒,喝的是气势,酒桌上有个叫“歌声不断酒不断”的玩法。

喝到尽兴时,主人会高歌一曲,唱歌的时候有人带着蓝色哈达给客人敬酒。只要歌声不停,酒就不能停,你得一直干!
 
当你在内蒙问别人的酒量是多少,如果对方伸一个手指头,高能预警,那不是一两也不是一斤,而是一直喝!

图源:好酒调查局

是不是以为只有北方人喝酒才如此“凶猛”?其实南方人也不遑多让。

广东人饮酒叫“劈酒”,就是大口大口疯狂喝酒。


酒吧、KTV、大排档是战场,骰盅就是武器。只要开启“豪饮”模式,哪里都能成为劈酒的场地。


喝酒前,我是广东人;喝醉后,广东是我的。

图源:好酒调查局

虽然各地喝酒风俗不同,但其实说到底,喝酒只是一种形式,最本质的目的还是交流感情。

如今人们已经不再过分追求喝酒的多少,而是用酒来呼唤真性情。

在一口一口的酒里,我们喝出了感情,聊出了年味。


那么,各位inker们想不想知道中国传统的酒文化到底是怎样的呢?

快跟小印一起来看看吧。




-02-
  什么才是酒文化?

酒文化是一种中华礼俗,内核是礼,而不是酒。

它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酒政文化、酒令文化、酒宴文化、酒诗文化、酒礼和酒俗等。


有关饮酒的礼仪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礼制的“乡饮酒礼”。

这一活动的程序极为复杂琐碎,包括了谋宾、迎宾、献宾、乐宾、旅酬、无算爵、无算乐、宾返拜等,每一程序在进行中都需要严格遵守等级秩序。

比如谋宾环节,就是把宾客分成宾、介、众宾等三六九等,不同等级的人得到不同的礼遇。


古代的饮酒礼仪可以大致用“时、序、效、令”四个字概括。

时,指严格掌握饮酒的时间,只能在冠礼、婚礼、丧礼、祭礼或喜庆典礼的场合下进饮,违时视为违礼。

序,指在饮酒时,遵循先天、地、鬼、神,后长、幼、尊、卑的顺序,违序视为违礼。

效,指在饮酒时,适量而止,三爵即止,过量视为违礼。

令,指在酒宴上要服从酒官意志,不能随心所欲,不服也视为违礼。


人们在饮酒常常会提到“先干为敬”,但在古代却恰恰相反,他们是“后干为敬”。

《礼记》记载道:“侍饮于长者,长者未举釂,少者不敢饮。”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喝酒时如果陪长辈喝,长辈不喝酒,晚辈就不敢喝。

喝酒的宾主之间是非常是客气的,敬酒时总要说一些祝福语给主人,所以古代“敬酒”又叫“为寿”,普通为寿以三杯为度。


敬客人酒叫“酬”,客人回敬主人酒叫“酢”,古代客人之间相互敬酒叫“旅酬”,依次向人敬酒则为“行酒”。

在敬酒时,敬酒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而立。

相较于“优雅端庄”的中国酒文化,西方的酒文化则更加“奔放”。




-03-
和西方有什么不同?

在不同文化背景、传统习俗、生活情况的影响之下,中西方的酒文化有着很多的差别。


首先是酒在中西方的用途不同,西方把酒当水喝,中国用酒祭祀祖先。

在中世纪,因为欧洲人没有中国农民“积粪为肥”的习惯,所以河流既是饮水的源头,也是排泄物的终点。这就导致了当时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而当时又遍地种满葡萄,于是欧洲人便用葡萄酒代替了水。

每个农民每天要喝两升葡萄酒。这一是为了掩盖水的难闻气味,二是因为酒精可以杀菌,缓解呕吐、拉肚子等症状。


据《剑桥中世纪史》记载,“葡萄酒在餐桌上的神圣地位,归功于它比受污染的水刺鼻。”

而在中国,酒主要用于祭祀,酒祭是最具华夏民族文化特色的祭祀礼仪。

《左传.成公十三年》载:“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 , 祭祀是先秦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 为先秦人所珍重。


《周礼》中对祭祀用酒有明确的规定。

比如,祭祀时要用“五齐三酒”共八种酒,“五齐”指的是未经过滤的五种薄酒,“三酒”则为三种过滤去糟的酒。

周人希望通过酒祭活动,得到祖先的赐福和佑护。


中西方对于酒的饮用方式也不同,西方酗酒,中国节制。

《回声泉之旅》中写道:“在最早的宗教神话传说中,酒甚至是神的礼物之一。酒神就是天神宙斯的儿子。有时候,酗酒而死被看作是优雅而自然的死亡。”

古希腊酒神的祭祀仪式便是一场狂欢,希腊人会以野外纵酒狂欢的方式来敬奉葡萄酒之神狄俄尼索斯。


反观中国,在早期,周公制礼作乐,以礼蕴含的理性、规范、节制去统摄“乐”。

“乐”蕴含的感性欢悦并不意味着放纵、陶醉和沉迷于自由狂想,而是意味着调谐、中和、从心所欲不逾矩。


由于儒家酒德、酒礼思想的约束及禁酒政策的引导,中国的酒文化一直沿着法制化、礼仪化的方向发展。

因此即使是在尚酒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也极少酗酒。

虽说过年在家,酒总会出现在餐桌,但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小印还要提醒下大家,饮酒要适量,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哦~

参考文章:
https://mp.weixin.qq.com/s/5EomgBPDqfKwueDksjraPg
https://mp.weixin.qq.com/s/bkLHyb5U0ZVLoKCcDpGAeA
https://mp.weixin.qq.com/s/42_71I1w9t8LHA0-jbB4vA
http://www.jianiang.cn/jiuwenhua/jiushenghuo/0R4NGR017.html


话题征集

评论区留下你最想看的话题,点赞前三名的话题有机会入选小印话题库,最终入选的inker会获得本印的独家赠书嗷~



 作者:自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宴席”还是“筵席”?傻傻分不清
呼吁!传统回归
中国礼仪,居然起源于古代的祭祀?
【历史观】从古代名宴说“燕礼”
【转】古人是如何饮酒的
《周礼》所说的 “五礼”是指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