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玛丽苏情节”被群嘲,还能翻身么?

2023年,玛丽苏式的“爱情神话”,以短视频和网络小短剧的方式再次俘获了大众的芳心。

人们对玛丽苏的热爱从最早的奥斯汀小说到现在的土味短剧,看的出来,大众对玛丽苏的热爱始终不减,今天我们就来跟大家聊聊玛丽苏的那些事。

曾经大火的玛丽苏,人人喊打?

在近两年的剧集市场上,玛丽苏甜宠剧绝对是一大主力。但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千篇一律的套路也让玛丽苏被人们频频嫌弃。‍‍‍

批发量产的工业糖精:逢摔必吻、全员恋爱脑,摁着观众的头嗑糖,甜到发腻的剧情让整部剧无脑到离谱。‍‍‍

看到第一个场景就能知道后续的发展,套路的老化让不少观众对玛丽苏避而远之。

电视剧情缺乏主线,演员互动为撩而撩,生硬的实在是让人看不出甜蜜,更别说满足观众的代入了。


随着女性独立意识的崛起,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嫌弃玛丽苏,觉得玛丽苏给女性带来了不好的示范。

虽然不少人对玛丽苏持反感态度,但玛丽苏真的有大家想的那么low吗?‍‍‍‍‍‍‍‍‍‍‍


玛丽苏最早是有很高地位的,因为它实现了女性渴望通过婚嫁实现阶级跃迁的梦想,婚嫁本就是良性的阶级流通方式。

玛丽苏的标配人设:女主出身平凡,男主高冷傲娇、多金帅气,历经困难但最后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男性角色出身名门望族,财势两旺,在物质上提供有力的保障。

至于男主英俊高冷的性格,都是附加值而已,毕竟大家喜欢霸道总裁的重点在于“总裁”而不是“霸道”。


基本满足了当时世俗下女性对于爱情的全部要求。

玛丽苏不过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而已


当女性处于弱势地位下,想要通过“依附”爱情来保障物质生活。


毕竟没有物质的爱情就是一盘散沙。


虽然放到现在,这种男尊女卑跨越阶级的设定已经过时了。

但是玛丽苏本身不会过时。

为了追求更加新颖的追剧体验,玛丽苏的设定也逐渐多元化,青春校园、都市言情、古偶玄幻,各式题材应有尽有,总有一款能戳中你的心。‍‍

剧情上从霸道总裁爱上我衍生出追妻火葬场和先婚后爱等等,让玛丽苏有了更广阔的道路。


如今随着网络短剧的兴起,玛丽苏似乎又迎来了一个小高潮。

源源不断出现的玛丽苏剧,可见其的市场潜力依旧巨大。

玛丽苏演了这么多年,观众的审美也会疲劳,那么它在漫长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变化呢?





现代流行,变向玛丽苏?

当代追剧女孩,谁的童年没看过几部玛丽苏剧呢?

你以为的玛丽苏就是傻白甜+美弱惨?

其实玛丽苏也是在不断进阶的。

古早玛丽苏走的是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类型。

它们首先要强调的是男主的帅气多金与霸道深情,女主大多就是出身平凡,“不畏权贵”,突出的就是一个好单纯好不做作。


两人在经历了阻挠与误会后最终修成正果,女主实现阶级或物质跨越。

剧情是不是很眼熟,大火的《流星花园》《杉杉来了》基本都是这样的套路。


但这样的套路早在1860年的《阶级与美丽》中就已经上演了。

女主伊芙琳端庄大方,聪慧有礼,在社交场合上遇见了年轻有为的侯爵继承人,上演了一出“霸道首相爱上我”。


这样的小说在当时的英国非常流行,只不过那时候还不叫玛丽苏,而是叫罗曼思小说

实质都是一样的,全世界的人民都好这一口。

但随着女性意识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观众开始反对女弱男强的设定,认为淡化了女性的品质和努力。


为了正视女性的诉求,玛丽苏从白莲花进阶到了大女主。

女性角色开始有勇有谋、工于心计,女主角不再傻白甜,重点集中在了女主角成长壮大的历程。

《甄嬛传》则把大女主潮流推向了顶峰。

相比于传统的傻白甜型女主,大女主的出现表现了女性开始扭转“依附者”地位的渴望。

女性开始掌权,社会价值有所提升,表现出了应有的反叛精神。


谈起了势均力敌的爱情,强调彼此对等才能天长地久。

古装剧里的大女主,以及现代剧里的职场女精英,这种类型的故事基本都是由玛丽苏衍变而来。


在人们对大女主题材逐渐审美疲劳后,女尊文开始萌芽。

女尊的特征是女尊男卑,社会设定是女强男弱,是古代男尊女卑的反转。

《传闻中的陈芊芊》就是女尊文的模式。


只不过这部剧并没有扭转传统的父权模式。


大女主和女尊模式看似与恋爱脑的玛丽苏没有关系,但并非如此。

在近年热播的影视剧中,无论是大女主还是女尊,她们的主要任务都是和男主谈恋爱,她们本身所具有的光芒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


同样是穿越,女性的任务是征服男人,而男性想到的第一件事是赶紧买房。

也正因如此,许多女性观众都不再买玛丽苏的账了。

玛丽苏是否还能在今天的影视剧市场分得一杯羹?




玛丽苏,还有市场吗?

只要女性对婚恋和社会角色还有所渴望,玛丽苏就能有一席之地。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玛丽苏是反映女性地位变迁的,现在的观众不是不需要玛丽苏,而是需要不一样的玛丽苏。


我们所生活的现代社会,主流价值观依旧带有强烈的男性视角,所以玛丽苏模式下征服父权体系中成功男性的价值观在当今依旧有一部分受众。

虽然很多年轻人都说自己不婚不育,但生活中结婚生子依旧是主流,在种种压力下找一个条件优越的丈夫,这样的心态在社会上依然存在。


爱情的审美与物质挂钩,玛丽苏模式无论身处何时都是颇有受众的爱情脚本。

只要人们依旧认同物质在婚姻中的重要性,玛丽苏就不会消失。

奥斯汀小说、晋江言情、好莱坞爱情片、当代大女主剧、都是玛丽苏的延续。


大家仔细看就会发现,女性角色在不断变迁进步,但男性角色的设定没什么进步性,永远的多金潇洒。

几百年来,主流的爱情观在本质上其实没多大变化,所以玛丽苏的生命力才能那么持久。


但是越来越多的当代女性都拒绝恋爱脑,否则王宝钏也不会时隔多年还会被观众拉出来审判了。

而玛丽苏却依然没有消失,还是有着许多的女性受众,这究竟是为什么?


其实,年轻女性们早已不再将玛丽苏视作自己的“恋爱圣经”,而仅是将它们当做某种缓解压力的消遣。

大家当然知道玛丽苏里那些浪漫唯美的爱情桥段在现实中存在的概率有多低,灰姑娘的故事发在自己身上的可能性有多小。

但对于压力山大经常把“不想努力了”放在嘴边的成年人来说,偶尔把自己代入一会傻白甜小女人里,畅想一下玛丽苏的爱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也没什么不好。


就像是生活在平行宇宙里的自己,再替现实里的“我”过着冒粉红泡泡的生活。

虽然跟现在流行的女性人设相比不太进步,但是yy一下真的好开心。


玛丽苏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我们身份与情感上的焦虑,让我们获得情感支持与精神力量。

因此,玛丽苏永远有市场,无论你什么时候去看影视文学作品,都能发现有玛丽苏的存在。

永远能有人从玛丽苏这里分一杯羹。

 作者:居小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可以玛丽,但别苏
玛丽苏的盛行,是中国女性走向堕落的开始
从玛丽苏到大女主,国产电视剧女性形象到底是什么?
三七女生节 | 谁不想当一回玛丽苏女主呢?
玛丽苏女主搞了一百多年对象,情商还这么低
「五十度黑」这个尺度,让脱裤子的人很尴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