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昨天的端午节,你可能白过了?


昨天的端午节大家都是怎么过的呀?

是不是习惯吃粽子、出门旅游、看龙舟比赛?

NO!!!

有没有想过,你们的端午节可能过错啦!



屈原是如何称霸端午的?

我们现在过端午,都在纪念屈原,但你有没有想过,作为一国文臣的屈原,究竟是如何与端午节扯上了关系呢?

其实在汉代以前,端午并不是一个纪念屈原的节日。

要感谢几千年以来粉丝们源源不断地打榜,才让屈原得以脱颖而出,“代言”端午。

其中最显眼的粉丝就是猛男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追起星来是丝毫不含糊,说他是屈原在东汉时期的头号粉丝也不为过。

《芈月传》祖峰饰演屈原

如果汉朝有知乎,“身在大汉,怎么出人头地?”的高赞回答一定是“谢邀,人在皇宫,刚下马车,熟读楚辞!

想俘获皇帝的心吗?想要高官厚禄吗?捷径就是:读千遍楚辞,享品质人生……

茅盾书《离骚》

《史记》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庄助使人言买臣,买臣以《楚辞》与助俱幸,侍中,为太中大夫。”

这句话是说,成语“覆水难收”的男主角朱买臣最初便是靠熟读《楚辞》得到了汉武帝的青睐,之后才能官至九卿,位极人臣。

靠读《楚辞》平步青云,汉武帝也算是爱屋及乌及乌又及乌了。

戏剧《屈原》剧照

汉武帝的叔叔,淮南王刘安也是屈原的死忠粉。

他和他的众门客不仅模仿屈原的辞赋,还专注于研究《楚辞》,撰写了历史上第一部解说楚辞的专著《离骚传》。

如果当时有“楚辞学会”,凭借刘安的贡献,一定能成为会长。

再后来,推崇屈原、熟读他的作品甚至成为评判一个人才学品质的特殊指标,只要熟读《楚辞》和《离骚》,就能成为名盛一时的社会名流。

戏剧《屈原》剧照

不畏权贵、刚正不阿、忠心为国……凭借对屈原的敬仰与哀思,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都在为屈原打榜。

在这样近乎全民追星的社会风气下,屈原硬生生地成为了端午节的主角。

东汉学者应劭在自己的民俗学著作《风俗通义》中这样写道:“五月五日,以五色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温。亦因屈原。”

这是屈原和端午节捆绑销售的最早历史记录。

元·王振鹏《龙池竞渡图》(局部)

到了魏晋时期,屈原才正式登上舞台C位,纪念他成为人们度过端午节的最主要内容。

于是,民间关于屈原和端午的传说与戏言也越来越丰富,人们认为五月五日是屈原投汨罗江的日子,划龙舟是为了救屈原,扔粽子是为了不让江里的鱼儿吃他……

清·《闹龙舟》



没有屈原,怎么过端午?

大家一定很好奇吧,汉代以前的古人并不纪念屈原,那他们为何还要过端午呢?

其实最早的古人们会在这一天设立一个节日,主要是因为端午节它实在是泰“毒”辣!


古人迷信,认为五月是个“毒月”,而端午这天所在的五月初五更是“毒上加毒”。


五月为什么“毒”?

每年的农历五月正逢春夏之交,暑气上升,湿度增加,容易滋生疫病和瘴气。

古人们就将这种高温潮湿的天气比喻为“毒气”。

同时,五月也是传统五毒:蛇、蝎、蜂、蜮、蜈蚣以及其他蚊虫开始肆虐的季节。

而古代的医疗条件又很有限,一旦受伤、发炎、被蚊虫叮咬,就会有生命危险。


因此,五月实在是难给他们留下什么好印象。

看看老祖先们流传下来的俗语:

五月盖屋,令人头秃;五月到官,至死不迁;

五月五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丰子恺漫画

遇到这样的日子,古人真是小心小心再小心,生怕沾染了晦气。

传闻宋徽宗赵佶原本是在五月初五出生的,由于忌讳硬生生地把自己的生日改到了十月初十。

东晋大将王镇恶也在这一天降生,祖父就给他取名“镇恶”,以求安康。

五月五日出生的人内心一定在骂:谁规定的这破日子?

答曰:你的祖先!


可坐以待毙不是祖先们的生活作风。

面对“你好毒毒毒毒毒”的五月初五,他们花尽心思地总结经验,想出办法来祈福避灾。

忌造屋、忌晒席、忌打午时水、忌同房、采草药洗澡、佩香囊防虫、挂艾草辟邪……

不管有用没用,玄学科学统统上场。



其实,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老祖宗的过节方式是有一定依据的。

五月里草木繁盛,草药的药效最强,于是采药、用药,药浴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端午”的必然习俗。

老祖宗们表面上是在祈福驱邪,实质是展开卫生防疫工作。

这是端午节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丰子恺漫画

此外,汉代开始盛行阴阳学说,五月的夏至日成为民间最重要的节气之一。

而“夏至”和“端午”时间过于接近,渐渐地就被合并成了一个节日。

夏至时吃粽子的习俗被融入“端午”中,老祖宗们就在“端午”这天一边吃粽子,一边驱邪求福。

这就是如今端午节的雏形。



你看,有没有屈原,古人依旧在认认真真过节。

“粽圈”好乱,谁最猎奇?

你的端午节,喜欢吃什么味道的粽子?

甜口还是咸口?

追求潮流的当代年轻人,说不定也吃过一些更新奇的味道,冰激凌馅、抹茶馅……

不过,这些创新潮流的粽子馅,再潮都潮不过老祖宗。

因为古人喜欢粽子的口味,在今天看来,实在是过分猎奇。


唐朝时,端午节已经逐渐演变成了“粽子节”,种类可谓是五花八门。

像秤砣的“秤锤粽”,像缠足妇女鞋子形状的苏州“金莲粽”,连成一串的“九子粽”……

形状各异,口味更是各有千秋。


那时候,长安城里有一种糯米加蜂蜜制成的粽子十分有名,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形容这种蜜粽“庾家粽子,白莹如玉”。

而为了抢占市场,许多粽子店在口味上推陈出新的速度直逼现在的奶茶店:在粽子里加入松栗、胡桃、姜桂、麝香之类的辅料……

这确定不是中药吗?

在古代风靡一时的口味,如今怎么看怎么像黑暗料理。

元·天中佳景图

到了宋朝,粽子市场进一步内卷,为了提高销量,商家开始思考怎么样才能吸引顾客的注意力。

他们在店门口把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的形状来招揽顾客。

而各位食客根本不在乎这种花招,好吃才是王道,他们开始了对粽子新口味的探索。

清·郎世宁《午瑞图》(局部)

首先是杨梅粽。

苏轼在诗里写“不独盘中见卢橘,时于粽里得杨梅。”

这下总算是知道原来草莓汤圆、芒果汤圆等水果汤圆的源头在哪里了,一千年以前苏轼就发明了把水果加进糯米里的吃法。

不得不说,大文豪的口味和创新能力确实是非同一般。

庆幸杨梅粽子没有流传到今天,不然它就要在每年的端午热搜“你吃过最难吃的粽子什么”里拔得头筹了。


星冰粽,每年端午热销单品?

不好意思,这种吃法中国已经出现一千多年了。

北宋文人张耒记载了一道“冰镇甜粽子”的做法:水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二和。”

将粽子冰镇后用砂糖裹一层,再用透明的粘蜀黍(高粱)外包一层。

怎们感觉比星爸爸的星冰粽还要前卫,还要时尚!


到了明清两朝,“洪府火腿粽”逐渐取代过往的粽子的地位。成为“粽圈”顶流。

袁枚的《随园食单》中记载:“取顶高糯米,捡其完善长白者,去其半颗散碎者,淘之极熟,用大箬叶裹之,中放好火腿一大块,封锅闷煨一日一夜,柴薪不断。”

肉香与米香相互交织,光是读这段文字就觉得食指大动。

而我们聪慧的老祖宗,也在此基础上发明了沾糖、油煎等多种吃法,更加让人期盼每年端午到来有粽可食!


怎么样,看了古人过端午的方式,有没有觉得自己这么多年,都白过了?

你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给我们哦~

最后送上一句迟来的祝福,祝大家端午安康!

 作者:萧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屈原、粽子、楚辞
屈原的伟大,不止是给了你3天假期和粽子
屈原精神无价
[杂谈] 吃粽子的屈原和磨豆腐的刘安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介绍
端午毒日,诸事不宜!切记切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