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综艺已死?年轻人爱上“老综考古”


最近似乎没有什么精彩的综艺了?

《奔跑吧》《极限挑战》这样的长期季播综艺,仅靠几个“显眼包”苦苦支撑;

慢综“扛把子”《向往的生活》走向了终篇;

新出现的“黑马”《快乐的大人》,也没能大范围出圈。

综艺走进了死胡同




在“老综艺”中考古寻找刺激?

当下的综艺没意思,于是网友们展开了一波“综艺考古大战”。

魏大勋火了,考古一下他的过往节目;生活太无聊,考古一下抓马的明星旅游综艺;想看萌娃,直接把《爸爸去哪儿》考古上热搜。


考古的快乐,让观众们发现,过去的综艺是真的精彩。

美食、相亲、选秀……曾经的综艺类型丰富,而且每一种既各有特点,又一样的好笑有趣。

之前在流媒体平台被考古而爆火的“九转大肠”,短短37秒的综艺名场面,让当年的《顶级厨师》,再次回到大众视野。

名场面“九转大肠”

当年的美食综艺,真可以算是综艺界的“泥石流”。

它讲的是美食,可精彩之处,似乎又不在美食。

比如有选手做饭做得“情到深处”,在台上决定要和洋葱结婚;

还有个大姐,唱着《征服》就登场了,评委曹可凡说她饭做得淡,大姐回怼:“淡的最高境界就是无痕”。

饭菜先不论,大姐,你的幽默成功征服了我。

这些厨师,一个个都是小品大王,上美食节目实属屈才,这边建议直接打包去隔壁参加《欢乐喜剧人》。


这是还没被网络充分“教做人”的放飞,还没被产业彻底类型化的创作,最好的综艺编剧也编不出这种真实的荒诞。

还有被素人群体制霸的经久不衰的“综艺之王”——相亲综艺。

20世纪初,各大卫视便随之掀起了“相亲”热潮。

《全城热恋》《百里挑一》《为爱向前冲》《爱情来敲门》……


一时间,“催婚”综艺满屏泛滥,且良莠不齐。

这其中,尤其浙江卫视《相亲才会赢》这档节目,被称为全中国最好笑的情感交友节目。

该节目,讲求的就是“真实”,所有来宾,都是自发报名参与,主持人作为媒婆的角色出场,引导不同的异性见面交流,产生无与伦比的火花。

由于生活才是最好的大舞台,天然的艺术氛围使得出场的某些嘉宾自带戏剧和喜剧效果。

甚至还有些魔幻感。

节目里,有热爱给女嘉宾朗诵的表演培训班老板。

女嘉宾想必,要尴尬地当场用脚趾抠出个地缝让他钻进去吧。


有相亲要先看对方支付宝的芝麻信用分的人。

嗯……这怎么不算是科技的妙用呢?


甚至还有两个彼此认识,之前互为情敌的女生,跟同一个男生相亲,引起互撕的。

主打的就是一个抓马,有它,谁还追剧?

当年的选秀节目,才是精彩绝伦。

近期那英的一句“这很难评,隔行如隔山,我祝她成功吧”突然出圈。

谁还记得这句话就是她对章子怡去选秀节目《中国最强音》当评委的评价。


当年那些选秀节目,导师“难评”,选手更是个个草根出身,富有特点(千奇百怪)。

尤其是海选期间,很多选手都有种莫名自信,但是一开口就……

自己人,别开腔。

况且那时的造型也都颇具时代特色,一会“非主流”,一会“小清新”,如今考古看来,平添一份喜感。


反观现在的综艺节目,无趣又无水花。

只能说这很难评,祝它们成功吧。




综艺是怎么跑偏的?

似乎在2010年前,国产综艺还是丰富多彩的。

当时没有什么流量的概念,综艺节目也有一种原始的生命力。

而2010年后,中国综艺越做口碑越差,已经很难找出能让网友们反复回看的好节目了。

中国综艺难逃危机的魔咒,由多重因素叠加呈现,无一例外疲态尽显。

一来,是中国综艺无法摆脱的抄袭命运。

有韩国网友列出,国产综艺抄袭人家的节目多达34部。


抄袭,就导致游戏形式、嘉宾人设等完全同质化。

甚至有的节目干脆邀请原版编剧,拍摄和制作也都是由韩方制作团队主导。


韩版都演过一遍了,再演就没意思了。

为此,制作公司也作出了应对,从“买版权”变为“买人”,但依然无法补救内容的缺失。

然而这样的举措,又把国产综艺带向了另一个“坑”——流量至上。

明星越有话题度、流量越大,节目才越有人看。

于是乎流量和收视率成为综艺的风向标,综艺质量究竟如何,也就无人关心了。


此外,现如今的素人综艺,也没了曾经的“草根翻身”的看点。

那些嘉宾们仿佛都是奔着节目结束后当网红赚钱去的,很少有人是真素。

高颜值+高学历+有故事+有一定粉丝基数,成为现在素人节目筛选嘉宾的标准。

恋爱综艺满是“成功人士”,职场类综艺也让素人实习生走向了“网红”之路。

这样一来,连素人节目都充满“假人”,更别说那些本就以明星为嘉宾的综艺了,更是满屏的偶像包袱。

素人恋综《我们恋爱吧》

内娱苦“假人”久已。

这些素人综艺,随着嘉宾的走红变现,也不再是普通人展示的舞台,而成了小娱乐公司推新人或挖新人的表演场。

观众是不是爱看,无人在意。

随着节目播出结束,热闹退散,持续输出能力才是做内容长生不衰的法宝。

短视频杀死综艺了吗?

当综艺内卷成为行业发展现状,如何借助节目内容实现价值最大化,已成为各大平台所追求的关键。

每逢一档综艺上线,一则短视频不到20分钟就把节目最为精华搞笑的部分呈现出来。

在抖音,以#我在抖音看综艺#的话题,就有超过350亿次的点击量。

但是,短视频这种相对断章取义的、只摘取金句的形式,其实是违背本身的内容逻辑。

综艺真的“死了”?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短视频的倒逼下,综艺为求生存,反其道而行之,开始“慢”。

“岁月静好”的文化类、生活类综艺,成了最新的综艺风向标。

文化类综艺《圆桌派》,从第一季到第六季,口碑从未下降。


节目讨论的话题既包括历史、文化、哲学等,同样也关注独属于这个时代的现象,比如“租房还是买房”“996”“要不要跨出舒适区”等问题。


其实,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以旅游文化为主旨的《正大综艺》掀起一轮收视高潮后,文化类综艺便正式诞生。

以河南卫视播出的《汉字英雄》为首,之后便涌现出了一批相似的节目:

《唐宋风云会》《中华好故事》《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歌大会》《汉字听写大会》等等。


这样的综艺,可以聊文学、聊历史、聊哲学,专业且信息量更大,身心沉浸式阅读更明显。

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

河南卫视《七夕奇妙游》

生活类综艺,例如《毛雪汪》,节目内容很简单,就是毛不易李雪琴和嘉宾聊天。

这里没有节目框架,没有游戏套路,没有戴着“面具”的明星,有的只是下班后一周一聚的好友。


某种意义上,综艺节目是社会情绪的晴雨表。

它们既契合观众的情感需求,又为观众提供了看问题的新视角,在引发群体共鸣的同时,也不断促使着观众思考,让节目内外的人产生了一种连结感。


在内卷和精神内耗成为关键词的时代下,人们更需要的是解压,是情感的安慰。

韩国国民电视制作人罗英锡,早年在一篇名叫《反正竞赛还很长》的自传里说过:
 
“好的节目到底是发明,还是发现?虽然我不知道哪个才对,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就是好的节目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是创新,其次是有趣,最后更要有意义。在这三者之中,最重要、最优先的元素就是创新。至少要有一个地方是新的,观众才会开始感兴趣。

 作者:智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银发综艺抢占综艺市场,老年题材会成为综艺的新宝库吗?
从“云端”回到“现场”
国产综艺迎来“大结局”
从云综艺到带货综艺再到主播PK,综艺与直播结合的想象空间有多大?
最长寿的5大综艺,最长已有20年,没看过的人不存在
早就该叫停的四个综艺节目,节目内幕极其不堪,分别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