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化款托五百年 ——“片面之瓷”话宣城系列之六(上)

【“片面之瓷”话宣城系列之六】

成化款托五百年

陈  亮

2014年4月8,在香港苏富比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季拍卖会上,玫茵堂珍藏“大明成化年制”款斗彩鸡缸杯(见图一),以2.8124亿港元成交价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买家为上海收藏家刘益谦。 2014年7月19,刘益谦拎着一只拷克箱,把成交价超过2.8亿港元的明成化鸡缸杯从香港苏富比带回上海,经海关专用通道办完手续后,直接进入徐汇滨江的西岸艺术品保税仓库。由此可见,这件直径约八公分的成化款小瓷杯,当之无愧的成为史上最贵重的古瓷器。

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标有“大明成化年制”款的古瓷器,我在宣城旧城改造的多个工地上,采集到数百件标本(见图二:“大明成化年制”标本局部集体照)。这些标本,有的胎质洁白细密、胎体秀美、薄若卵壳,有的施釉甜白肥腴,釉质独特,润如凝脂,迎光透视,隐约可见胎体泛出淡淡的肉红色,官味十足。有的款识书写草率,绘画随意洒脱,称得上民窑精品。风格多种多样,由明成化朝一直延续到晚清民国,可以说这种带有“大明成化年制” 寄托款识的古瓷,明清各朝延续写了五百年之久。

提到寄托款,熟悉古陶瓷鉴藏的行家们都知道,在明清瓷器中,会有一些器皿不题写本朝年款或堂名款,而题写前朝的年号款识。我们通常会把这些款识称之为寄托年号款,简称寄托款。寄托款的初衷在于“敬宗法祖”,其本质是守旧。寄托款最早出现就是在成化时期的官窑器上,以仿“宣德”款为多,“宣德”是明宪宗追念的“祖父”,出现“法祖”的仿“宣德”款与宪宗朱见深一生极度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有着密切关系。然而,正是这位不思进取的成化帝,在瓷器上却创新了自己的风格,打造出价值连城、精美绝伦的鸡缸杯等瓷器。几乎让此后的历朝历代都烧造写有“大明成化年制”款的古瓷,从笔者多年搜集的资料和在旧城改造工地采集到的标本看,寄托款当属成化款最盛。为便于直观介绍,现从在旧城改造时采集到的“成化年制”标本中,选出二十余幅图片稍加展开。

成化时期选五幅图片。

图三:“大明成化年制”青花民窑款铃铛杯标本,高5.3公分,底径2.7公分,外壁近足处绘莲瓣,内底心绘轮花,造型庄重圆润,玲珑俊秀。

图四:“大明成化年制”款底足标本,两只茶杯底径为5公分左右,胎薄、釉白而肥腴,釉质独特,润如凝脂。

图五:“大明成化年制”长方款青花碗标本,口径13公分,底径6.6公分,高6公分,绘青花花果纹,枝叶叶脉清晰,青色淡雅。特点是“大明成化年制”为双线长方款。

图六:“大明成化年制”款花果纹杯,口径9公分,底径3.5公分,高4.5公分,小底大款,款占满外底心。

图七:民窑“成化年制”白釉马蹄杯,图中有两只相对一大一小白釉杯,马蹄型,胎薄如卵壳,白釉过火微泛黄。“成化年制”款钴料发色差异较大,小杯淡雅,大杯款发黑。

以上五图可以初步了解到,它们共同特点是玲珑秀奇、端巧工细,以胎薄质纯、釉厚如脂、青色淡雅为主要特征。在成化青花断代的实践中,乃健在的瓷器鉴定泰斗耿宝昌老先生经多年观察认为,成化器凡有青花边线的,均有同一现象,即青花双边线都很规矩,紧靠圈足底部,而靠近足根无釉处的那条圈线,颜色较重,上面一条则显清淡。成化青花可谓明代中期青花瓷艺术的代表,后人对其评价一直颇高。

嘉靖时期选两幅图片。

图八:嘉靖仿“大明成化年制”青花松竹梅碗底标本,双线正方款,底径4公分,可辨析以青花绘“松、竹、梅”图,竹和梅花残存图案立意高古,文人气息浓郁,青花发色紫艳,为典型嘉靖风格。

图九:嘉靖仿“大明成化年制”款青花宫碗标本,底径5.3公分,双圈款,浅圈足。外壁构图繁缛,内底绘高士晚归图,山水、扁舟、雁阵、人物组成全景,青花发色蓝艳泛紫,也符合嘉靖风格。

这里需要探讨的是,有研究者认为,成化以后的各朝只有嘉靖朝不仿成化款,理由是,正德皇帝朱厚照“驾崩”于豹房,却没有留下子嗣。在“救时宰相”杨廷和的安排下,年仅十五岁的朱厚熜登基并自拟“嘉靖”年号,取自《尚书·无逸》“嘉靖殷邦,至于大小,无时或怨”之意,显示出颇有主见的少年风采。他依靠贤良朝臣,对武宗遗留下的弊政进行了大刀阔斧式的清理,出现了“帝初践阼,言路大开”(《明史》二百零七卷)的局面。嘉靖帝有幸登上皇帝宝座,为掩盖自己的“小宗”身份,他也仿效成化的仿宣德款。一方面可以证实自己有同样“法祖”的观念,另一方面又避开了并非自己直系祖父的成化帝和不甘心仿“成化”的苦衷。不过就笔者采集的标本研究,事实能否定这一观点。

隆庆和万历时期选三幅图片。

图十:隆庆“成化年造”青花马纹碗标本,高5.8公分,底径4.2公分,“成化年造”四字款书写颇有力度,外壁绘马纹,青花发色紫艳。

隆庆虽然是夹在嘉靖和万历之间非常短暂的一个时期,只有六年,但却是一个有重要影响的时期。这一时期因“隆庆开关”,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摆脱了走私非法境地,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明朝出现一个比较全面的开放局面。据学界研究,当时明朝的产品诸如瓷器、丝织品、茶叶、铁器等,广受世界各国欢迎,而许多国家缺乏名优商品能满足明朝的国内需求,只好以白银支付所购明朝商品,引致白银大量流入明朝。由此,有力地推动了景德镇瓷器制造业繁荣与发展,迎来万历朝瓷器量大质精之盛况,当时寄托“大明成化年制”款瓷器自然不会例外。

图十一:万历仿成化款青花杯碗底标本,四件杯碗底径3.8—5公分不等,款识显示随意不规,但笔意挺拔,均具有明代书法风格。青花纹饰虽因残缺难辨,然发色蓝艳发紫,风格与款识一致,都易于断代。

图十二:万历仿“大明成化年制”标本,图上部为白釉刻花杯,胎薄釉白,高穆浑雅,同臻其妙。下部为浅碗标本,釉面滋润乏青,款识正而有力。

万历朝亦是宣城人才辈出的又一黄金期,万历一朝,仅宣城县籍一地任三品以上官员的就有8人。科第之盛更是空前绝后,原洪林桥镇有“十里三元”石牌坊,一面题额“十里三元”(状元沈懋学、会元汤宾尹、解元贡钦,三人均为明时洪林桥周围十里境内乡贤),一面题额“同朝鼎甲”(即状元沈懋学、榜眼汤宾尹、探花舒宏志,三人均是万历年间一榜进士)。这座牌坊近代被毁,到80年代尚存基座遗址。可见当时宣城人杰地灵、盛世空前,在古城遗址中能采集到众多仿成化年制精美瓷器标本,应是意料之中。

明末选一幅图片。

图十三:明末仿成化款青花碗底标本,底径约5至6公分不等,成化款字笔法随意,笔意挺拔,呈明代古人书法风格。从瓷胎断面看,有所谓“丝光”感,白釉“大明成化年”单圈栏款器均胎质细腻洁白,具有加入高岭土比例不同的明显特征。

明末虽处在“内忧外患”之中,但因隆庆开关后的对外开放,为适应出口瓷不同档次的需求,生产技术、质量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其实天启、崇祯时的瓷器仍然还站在这个“台阶”上,製作精良的餐具器物估计都轻薄易碎,难以传世,人们才误以为明末时期“粘沙、跳刀痕”等低档“盘碗”类瓷器,就是明末瓷的基本特征,打上“明大粗”认识烙印。

(作者系宣州区农委党委副书记,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

联系ID:ltsr2718

宣城市

历史文化研究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瓷言片语(217)大明成化年制款(康熙)青花留白花鸟纹标本
明成化瓷器“美”在哪?
清康熙青花瓷器的绘画技法
瓷器里的那些款儿(续六)
古瓷寄托款鉴赏,看这篇就够了
对郎窑相关问题的思考(陆明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