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梁安城西周氏宗谱(下)





梁安城西周氏宗谱





周  真

4

绩溪周氏十景诗

周赟编修家谱,采用多种诗的题材,为家族撰写风景诗,是其编修家谱的一大特色。周赟自称撰写风景诗,是其一大乐趣。周赟作诗的水平高超,诗歌有一定的意境,较多诗歌被青阳、宿松、绩溪、宁国等县志和《九华山志》所收录。
周赟为绩溪城西周氏作十景诗如下。

绩城周氏十景诗并序  山门周赟

一水分而复合,实天下罕见之奇景。此溪所由以绩名,而县所由以绩溪名也。乃绩溪县志旧十景诗,竟无绩溪,数典忘祖矣。赟因作绩溪新十景诗,补入绩溪,皆七言绝句(附后)。今吾同宗城西周氏重修系牒,属作十景诗,盖以所作新十景为合县之十景耳。夫同此一城,即同此十景,山川不能异也。然景不异而情自异,情异则景亦因之而异。且以十锦诗体分赋十景,则赟此诗乃周氏创格也。十景之目同,而十景之诗不同,并十锦之诗体亦不同,以此为周氏之十景云。
光绪乙巳端节叙于徽郡学署之六声堂。

大会排云七言古

大会山自黄山来,千峰万峰耸崔嵬。

白云一缕透山缝。弥满坑谷相挤挨。

白云欲拥青山去,青山反劈白云开。

丰隆横行龙嘘气,茫茫一白浑无际。

低山仰面不见天,高山低头不见地。

霎时风起扫纷纶,雪消烟灭无余气。

红树青山依旧在,清空万象罗乾坤。

古来世变如云屯,人情翻覆何足论。

当年周昉若见此,肯抛心力画朝云。周昉善画女士。

鄣山叠翠五言古

我观山海图,问三天子都。鄣山名岂混,谓三天子都山即鄣山则可,调为三天子鄣山则不可。罗志一何疏。徽人好青乌,岂不知堪舆。黄龙东北走,蛇蜒宣歙区。一过天池峡,即宁国天池山。三干遂分途。临安迁宋末,建业建明初。中干去独远,夫差亦王吴。谓霸不足齿,焉知后世无。切莫问朝市,山水聊自娱。横琴坐山石,山翠袭人裙。天子不顾我,何必出草庐。甪里岂不仕,当世非唐虞。甪里先生,周时商山四皓之一。
双溪绩月五言绝句

韵学传分合,周彦伦始分四声,赟按以琴律则平声皆分而入声皆合。

泉声听绩溪。赚他天上月,分影印东西。
东屏霁雪七言绝句

分吼寒空玉屑飘,呼朋醉酎赏琼瑶。与周公瑾交,如饮酎自醉。

始知须是千秋雪,春满东屏尚未消。

石照晴晖回文

沉沉晓色碧涵虚,石镜传神我见吾。

今古换人闲写照,雨晴分景远开图。

深山万片云揩絮,古树双轮月涌珠。山有石照寺。

音律应声中气协,周挺斋分五声,著《中州音韵》。林花咏句旧题苏。颖滨有诗。

翠眉烟雨五言律

蛾眉横秀色,石镜是妆楼。

西蜀此山好,小苏当日游。

黛描浓雨霁,翠扫淡烟秋。
豪杰小乔耦,周郎夫人小乔好观兵书。无心画月钩。

龙岩瀑布六言

苍龙有洞可居,白龙飞下太虚。

若使十经到此,何劳远遁匡庐。周通祖号十经,隐匡庐。

天池云影四言

脉脉天池,油油云影。水止若流,云动若静。

风清月白,莲花初开。吟风弄月,道学人来。周濂溪爱莲。

印石回澜一至九言

石,泉。

磊落,澄鲜。

白如玉,碧连天。

安化文现,曲水裙湔。

印似碑没字,泽溉谷丰年。

雨础苔妆翠照,秋潭月抱珠圆。

钮伏金龟炉仨铸,授盘锦鲤带交缠。

洞庭之君山不可剗,月宫有广寒栖群仙。

疑是绛侯谢请归相印,化为片石永镇清冷渊。周勃事见《汉书》。

祥云洞天离骚

揽胜兮华岗,望气兮祯祥。忽标举兮纠缦,纷五色兮矞皇。觅云根兮洞府,探灵迹兮芝房。漱流霞兮丹灶,吸月华兮玉床。访羡门兮杳渺,见真人兮紫阳。周义山为紫阳真人。授予诀兮龟息,绵予算兮鹤长。一别兮卌载,两鬓兮秋霜。庶仙人之不我欺兮,昏然吾养吾气兮大刚。吾与山河比寿兮,日月霁光;藐大千于一粟兮,谁复记苍海之几度生桑。(以上录自该谱《卷首》)

5

《梁安城西周氏宗谱》的编修特点

该谱主要编修者周赟(1835—1911),为绩溪周氏长房三十五世孙,宁国县胡乐乡人(其先祖为绩溪周氏长房十九世孙载德公,于元末明初自旌德迁居宁国县胡乐乡小桃源定居),是咸丰辛酉科拔贡,同治甲子科举人,曾任青阳县教谕、宿松县训导、徽州府教授,主修过青阳、宁国县县志和《九华山志》。先后于绩溪、旌德、宁国等地纂修各家族谱牒17部(笔者已搜集到14部),仅周垚后裔分房族谱就达5种之多。纂修绩溪周氏宗谱,周赟功不可没。他在《绩城周氏重修宗谱序》中写道:“自赟四十岁主修本宗谱,六十岁与修三房享源谱,今年七十又一矣,乃复修二房之谱,顾抱盛年而偿之晚岁,亦天也。”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周坑建成了始祖周垚之墓、周氏宗祠。

周赟编纂的《梁安城西周氏宗谱》,在徽州谱牒中可称得上上乘之作。该谱的显著特点是文字成分厚重,它传承了历代所修族谱的文字资料,称得上是一部鸿篇巨制了。以下编修特点尤显重要。

重视体例的继承与创新   明清时期,徽州族谱的编修体例,基本上遵循欧、苏创立的五世图式体例。《梁安城西周氏宗谱》的纂修严格继承了前代修谱的体例与编撰方法。如《凡例》载:“统宗旧谱图世系,此五世一提,准欧阳谱例,取五世亲尽之义,尽则复提大书小注,亦准列史年表及世系,今遵之”“五世再提,分房列派,由大宗以及小宗首书某公支下某公派,长房系明,则续提二房,二房系明,则续提三四房,其各房分支义例亦然。旧谱如是,今遵之。”

该谱虽继承了前代族谱中“书善隐恶”的传统,但对族人的生平事迹并无夸大其实,如谱载:“行实,前谱不书恶而书善,然书当以实,不可浮词溢美,令亡者有愧地下,且受他人唾之。”又据该谱载:“图系各人分注,自名字而别号,而行实,而生娶,而殁葬,而子女,此旧谱凡例之序也。然分注闻有凌乱,今厘正之。”由上可见,该谱的体例有所改进与创新,对前世修谱的“凌乱”进行了“厘正”。世系前有谱图提纲统领,后分五支详细述说,且每支世系连贯,分则为支谱,合则为宗谱,便于族人查找检索。

重视入编材料的考证与甄别   周赟在编修过程中,尤其注重文献资料的考证,其实证精神在同期徽州家谱中首屈一指。如谱中辑录的一篇嘉靖二十年(1541)汪仲成为周氏宗谱所撰写的《绩溪周氏前修族谱叙》载:“故纪自始祖刺史公始,据其墓也,始祖以上非略也,阙其疑也;于绩为独详焉,耳目所逮也。”又如胡宗周所撰《绩溪周氏前修族谱序》载:“其较精核实,伪妄不淆,见其智焉。世表其德,所以作孝;恶为亲讳,所以作厚;笔权惟公,所以示直;锓梓印给,所以示信。一举而众善集,诚无愧于家史矣。”可见,该谱编修者“有疑必阙”“ 较精核实”的考证精神实在难能可贵。如绩溪周氏族谱较多,有以周敦颐为绩溪周氏一世祖,周垚为该支的第五世。周敦颐(1017—1073)为北宋时期人,祖宗世系按时间推算显然有误。周垚于唐中和元年(881)官歙州刺史,该谱定始迁祖周垚为一世祖。周敦颐非梁安周氏先祖,故谱中排除不录。周垚以上各派世系不录,杜绝了为追源溯始,而胡乱攀附的修谱流弊。

重视辑录体裁多样的文献   谱中对于政府公文、宗族贤达事迹、宗祠建设和宗族祭祀方面文献资料的辑录,充分体现了“贤能典籍,在所必载,所以传一族之文献也”的优良传统。谱中保存了大量的珍贵史料,文献体裁多样。如记载了历代的优秀诗文、明代政府公文、宗族贤达事迹以及宗祠建设、宗族祭祀方面的祭文等,这对于研究历史上的徽州基层社会的生活原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该谱中诸如族规、家训、祠堂、墓葬、辈行、传记、诗文等大量史料的留存,反映出绩溪城西周氏宗族的源流、繁衍、迁徙,由此折射出社会转型时期徽州社会的变迁历程。

该谱卷之首《公文》篇,保存了明代政府公文的格式,其中蕴含了大量的史实信息,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如谱中《玉音》一篇:“永乐元年八月十五日,钦奉圣旨:比先太祖皇帝曾于各处起取富户来实京师,如今北京人少,户部差人与同内官、监察御史,分头前去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四川、两广、陕西、海南这几布政司,与直隶苏、松、常、镇、扬州、淮安、温州、庐州、太平、宁国、安庆、徽州,著落府州,拣选无田粮及有田粮并田粮不及五石、殷实大户一千户做富户名头。”文中详细记载了明成祖迁都北京后,拣选地方上有一定实力的“殷实大户”随之迁徙至京都,以充实京都民籍的史实。绩溪城西周氏因富而成为被拣选的对象,周氏家族十七世祖周德文名列其中,最终“以富户敕徙,卒北京宛平县”。明成祖拣选殷实富户迁至京师,充实京师民籍,一方面巩固了当朝政治,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封建政治高压下世家大族人口的迁徙流动。

重视培育家族的凝聚力 该谱中除了辑录重要的史实文献外,尤详于宗族贤达事迹的辑录。如卷之首《题名总额》中详细记载了元明清三朝数百位周氏宗族贤达的生平事迹,其中对于“义勇、忠义、孝友、尚义”四个条目中贤达事迹的记载尤为详细,对明清徽州宗族的生活进行了全方位的记述,充分体现了“谱为一家之史”的家谱特征。如《忠义》中载周国栋曰:“一讳懋绩,字子惠,国学生。性敏笃学,见义勇为。粤匪窜绩,率众守十三都……贼飞石如雨,奋身击退,杀贼甚多,避难者赖以保全。后以贼蜂拥而前,寡不能敌,舍身殉义,入忠义祠。”该谱中对于宗族贤达事迹的辑录,一方面为后人保留了珍贵的宗族史料,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尊祖、敬宗、收族、睦族”的作用,有助于宗族结构的维系。

该谱中对于宗祠的建设、宗族的祭祀活动都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如卷之首的“重建宗祠记”“刻祠谱记”“祠图”“祭礼”“祠规”等条目中,详实记录了“敬爱堂”宗祠的重建、新旧置产的编入、祠堂原貌的呈现、祭祀活动的仪式以及宗族的典章规范等,对培育周氏家族的凝聚力,建立和睦相处、奋发向上的家风,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些文献的辑录对于研究古徽州宗族社会的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是有关祠堂祭祀的资料颇为珍贵。

重视家谱功能的传扬   “水有源,树有根”,家谱是对祖根的依恋,对血脉亲情的重视,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是一个宗族精神的体现;“辨亲疏,明昭穆”,从家谱的历史渊源可以看出其最原始的功能,就是明辨家族世系传承;“教子孙,鞭后世”,家谱不仅是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而且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一部家谱,就是一本教科书,它对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子孙后代的成长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重视家谱功能的传扬,对于家族伦理道德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梁安城西周氏宗谱》内容丰富、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其主要编修者周赟秉承了前代徽州家谱的编修理论与特点,不仅重视家谱体例的继承与创新,而且注重编修材料的考证与甄选,文献体裁多样,辑录的内容十分丰富,对家谱在维护宗族秩序建设中的功能进行了宣扬,充分展示本家族良好的家风传承,比如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睦邻收族、尊祖敬宗、忠于国家。其实这些就是传统文化在家谱中的浓缩表现,体现了家族群体的文化认同,以此更好地激励后人。(参阅姚硕《清代徽州家谱编修特色探究》)

附:绩溪周氏家族存世谱牒

乾隆五十四年(1789)宁国《东溪周氏族谱》,周柳祚主修,周柳祚、周文跃并序。
光绪六年(1880)绩溪《古校头周氏宗谱》,由周原纂续。
光绪七年(1881)宁国《中川周氏宗谱》,周赟主修,李鸿章序。
光绪十九年(1893)宁国《亨源周氏宗谱》,经办高泽、粹庭,周赟编修并序。
光绪甲辰年(1904)宁国《碧波周氏宗谱》,胡守滨、周赟编修,周赟并序。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绩溪《梁安城西周氏宗谱》,周之屏、周赞贤主理,周赟主修。
清宣统元年(1909)绩溪《松岭周氏宗谱》,周赟主修,并序。
昌化《唐昌周氏宗谱》,民国二十九年 修。
民国元年(1912)绩溪《周氏族谱正宗》(即竹里周氏宗谱),总理启海、顺升,宋履丰、耿介序。

(作者系宁国市退休教师,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绩溪“遵义胡”曾遭“太平军”浩劫
绩溪旺川曹姓对于《复旦曹操家族DNA研究成果》的认识和思考
从旺川《应星日记》看晚明清初的徽州乡土社会(二)
明清徽州家谱的特点及其价值
明清徽州家谱与徽商文化
徐彬《明清徽州家谱与徽商文化》阅读试题答案解析高考语文社科文 >>社科文阅读>>语文学科>>河南文科豫文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