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蚕记:“产房”里的交配与产卵

秋蚕记:“产房”里的交配与产卵   

2015-07-20 18:53:46


见过红色的产房吗?喏,在这里——群山环抱中、绿树掩映处,它,透着几分神秘。更透着一种生机。没错,你可以叫它“产房”,秋蚕宝宝将从此诞生。(共70张图片)

这样的“产房”,吸引着谁的目光?

当冬暖夏凉的蚕丝被抚摸着我们疲惫的肌肤,当缤纷华丽的羽裳紧拥着麻豆的酮体,又有谁会去在意亲密源自质朴、美丽源自艰辛呢?

他叫孙传运,今年74岁。新农镇马圈子村北宋家村民组蚕农。如果,我们可以叫孙传运为“助产师”,那么,他在这样的“产房”里已经辛勤“助产”半个多世纪了。

还是在初夏时节,孙传运就带着老伴和儿子在大山深处,将这些叫春茧的生命体一粒粒地采摘回家。然后,经过层层选拔优胜劣汰,那些外形饱满坚韧、摇起来声音沉实的,被作为放秋蚕的种子串起来挂在“产房”。

最不幸的是这种油烂了的春茧,它们完全没有破茧重生的机会。

至于那些外形稍显单薄的则成了人们的盘中餐。

蚕的一生,要经历若干个蜕变周期,每个周期只有短短的七天。于是,一周之后,在孙传运一家人耐心等待和精心呵护下,破茧的一幕出现了。


几经挣扎,成蝶的一幕出现了。这样的蝶远不如梁山伯祝英台的传说那样美丽,然而,它要完成的终极美丽却不是传说。

在破茧成蝶的周期,孙传运和儿子孙波的脚步在茧挂的空隙间变得更加忙碌。

他叫孙波,今年38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事放蚕的时间虽不及父亲的一半,但孙波的技艺已经全面超越了父亲。

为放蚕助产,孙波深得父亲真传。在茧挂的“丛林”里,对于蚕蛾雌雄的区分,孙波眼疾手快拿捏准确。


先是将雄蚕蛾放到手里的干枝上。

在蚕蛾交配前,孙波需要将雄蚕蛾安置在两个地方:圆盘状的网上。



“产房”的绳索上。

那么雌蚕蛾将如何安置呢?

因为雌蚕蛾担任着交配后产卵的重任,所以,要给予更优厚的待遇。每一个带网的容器大约可以容纳100多只雌蚕蛾暂时栖身。

秋蚕生产周期繁琐忙碌,必须全家上阵。这位是孙波的母亲、孙传运的老伴儿。

最忙的时候甚至需要邻里相助。

破茧成蝶后,蚕蛾大约需要5个小时的时间才能使翅膀变得坚韧,从而满足交配的需要。在此期间,孙波要不时地观察雄蚕蛾的活动情况。

如果需要炮制上好的雄蚕蛾酒,蚕蛾交配前是最好的时机。将尚未经过交配的雄蚕蛾放进白酒里,浸泡数日便成了上好的雄蚕蛾酒。

已经炮制好的雄蚕蛾酒。

虽是酷暑,但山村的夜色却来得偏早。

吃过晚饭,孙传运孙波父子便来到“产房”,等待着10点半左右为蚕蛾助产。

雄雌蚕蛾,两两相望。它们,彼此等了太久。

时间。

一分一秒地过去。

10点半到了。

孙波从容起身,娴熟地将绳索上的雄蚕蛾收拢起来。

将雄蚕蛾送到雌蚕蛾所在的“洞房”。

干柴烈火。“洞房”里交欢的场景火爆热烈。

异性相吸。这一幕,算是求偶吗?

雄蚕蛾扑向的不是烈火,而是雌蚕蛾。仅仅用了一秒钟甚至不到,原本雌雄各异的蚕蛾喜结连理并完成了传宗接代的最初使命。

交配的瞬间紧紧相拥。而此时,这对“萍水相逢”夫妻的生命也进入了倒计时。



这种异类,想必不是前来道喜的,趁着夜色当搅局者浑水摸鱼的嫌疑倒是很大。

孙传运将结束交配依然相拥的蚕蛾“夫妻”放到墙上。然而,留给蚕蛾夫妻的时间不是很多了,如果从夜里11点计算到次日下午4点,也仅仅17个小时。或许是人类不懂蚕的世界,或许在蚕的爱情里,这17小时的历程就是17光年。




第二天下午四点的产房,一切如昨。

昨夜被放在墙上的蚕蛾“夫妻”似乎还在幸福地酣睡。经过17个小时,雌蚕蛾肚子里的胚胎已经孕育成熟,即将临产。而对于雄蚕蛾来说,它们可能完全不知道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


此时,孙传运正在“棒打鸳鸯”,强行拆散一对正紧紧相拥的蚕夫妻。孙传运说,“这也是没办法,每拆散一对心里都会揪那么一下。”哦,为了将生命延续给下一代,仅仅恩爱了17小时的蚕“夫妻”,缘分只能就此终结。

 
把雌蚕蛾的翅膀折断,便于其安心产卵。而雄蚕蛾就比较悲催了,很快将被炒掉成为盘中餐。

翅膀在蚕筐,雌蚕蛾在纸上。


想来渺小的蚕妈妈有些伟大,在生命的终点还在拼足了力气分娩。而从“蒙在鼓里”到破壳而出,蚕宝宝都不知道自己的生身父母曾经有过怎样的存在。这个时候,第一个蚕宝宝来到了世界。

第二个。

第三个......


蚕妈妈产下黑色小颗粒状的蚕宝宝之后,也难逃被炒为盘中餐的结局。只是,蚕妈妈在市场上的价格远不及蚕爸爸。


牛皮纸上,沾满了数不清的蚕宝宝。

很快,蚕宝宝连着牛皮纸被悬挂了起来。一周之后,蚕宝宝将迎来生命之旅的第一次蜕变:破壳成虫。

接下来,孙波在安排雄蚕蛾归宿的事情。



而深吸一口老旱烟的孙传运似乎是想起了什么。

孙传运想起来了,自己已经是退居二线的“助产师”,大事交给孙波就好,自己还是多做一些后勤保障的事情。

74岁的孙传运挎起蚕筐拎上镰刀,像年轻的小伙子一样健步上山。

 
当天诞生的蚕宝宝将在一周之后被送到山上的蚕场,孙传运必须要为此提前清理蚕场上的高草。做一个优秀的蚕宝宝“助产师”,在生产周期内每天都得保持充足的精力和耐力,更需要做好传帮带的工作。虽然,蚕场上的孙传运身手矫捷,但毕竟已经是74岁的高龄。早在十八年前,孙传运就将一身的“助产”技艺悉数传给儿子孙波。看着如今的儿子已经胜出当年的自己,孙传运心里踏实了,也有足够的理由和精力做好放蚕生产的后勤保障工作了。

 
蚕场得到了清理,而割下来的草也为牛犊提供了丰盛的“晚餐”。

而即将西沉的太阳正在殷切地注视——群山环抱中的蚕乡,如同一个更大的绿色“产房”,孕育生机,期待收获。

(温馨提示:本图文仅在网易博客发布)
——棋簿紫原生态(不修图)的纪实图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蚕宝宝生长全过程 组图+详细旁白
养蚕
蚕宝宝如何分辨公母?
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作文
高清视频 | 蚕宝宝在茧里做了些什么?
一只蚕宝宝的一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